從仿生學的視角審視自然界《大自然母親:創新的靈感》在自博館開幕

2020-12-05 新民晚報

來源/視覺中國

新民晚報訊(記者 馬亞寧)「完美入水」與新幹線火車頭,「問問自然」資料庫, 浮沉子與空氣壓載貨船……4月2日上午,《大自然母親:創新的靈感》在上海自然博物館B1樓特展廳拉開帷幕。本次展覽引進自泰國國家科技館,展期3個月。展覽將從仿生學的視角重新審視自然界,通過大量仿生設計案例的展示,結合精彩生動的視頻、趣味盎然的互動裝置、製作精良的標本及模型,充分展現人類受自然啟發而做出的創新設計。

「仿生學」是從自然界借鑑聰明的想法,模仿自然界的範例來創造更好的形式、過程和系統,而仿生思維就是在大自然中尋找解決問題的路線圖。本次展覽為觀眾提供了另一種與自然對話的方式,通過了解人類創新靈感的源泉——大自然母親,尋找到困擾當今人類諸多問題的最優解。

展覽共分為「仿生法則」、「創新之源」、「自然啟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以自然界的統一規律為切入點,介紹人類效仿自然進行創新的「仿生設計螺旋」法則,從概念、原理上追溯人類如何將自然轉化為創新設計;第二部分通過仿生設計創新的案例,具象地表現了人類如何通過效仿自然進行創新並用以解決實際問題;第三部分列舉了諸多自然策略,進一步結合「問問自然」資料庫的實體展示,激發觀眾的創新靈感,鼓勵觀眾在自然中探索、向大自然學習。

走進展廳,很多特色展品值得一看,如「空氣壓載貨船:浮沉子」、「艾菲爾鐵塔:壓力實驗室」、「魔術貼:七巧板拼圖」等,生動活潑的展現形式不僅令觀眾領略了自然的奧秘,更促使觀眾在豐富的體驗中學習和領悟創新的法則。參觀完展覽,觀眾還可以現場參與教育活動「飛翔的種子」,親自放飛那些有翅膀的種子,或者模擬種子的形態進行小製作。

據介紹,早在2017年11月,上海科技館與泰國國家科技館就交換各自的原創展覽《星空之境》、《大自然母親:創新的靈感》達成合作意向。2018年10月《星空之境》已於泰國科技館順利開幕。此次《大自然母親》的成功展出,彰顯了兩館在館際交流、資源整合方面更密切、更多元的合作;這也是上海科技館響應國家「一帶一路」倡議,致力於推進「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文化與科技交流的又一重要嘗試。

相關焦點

  • 上海自然博物館通過大量仿生設計案例展示,從仿生學視角重新審視...
    原標題:創新,也許是向大自然「借點子」  小朋友們在 「大自然母親:創新的靈感」展上學習體驗人類利用自然界解決方案的案例。  本報記者  袁婧攝  不止一位諾貝爾科學獎得主說過,他們的創新想法得益於大自然的饋贈。那麼,大自然究竟如何影響了這些人?昨天在上海自然博物館拉開帷幕的「大自然母親:創新的靈感」展覽或許能夠提供解開這一問題的線索。  本次展覽引進自泰國國家科技館,展期三個月。
  • 仿生學:從大自然中攫取思想的火花
    人類總是對自己的設計和技術沾沾自喜,但我們常常忘記:大自然母親已經360萬歲,其大腦中蘊含的智慧正在成為人類最尖端技術的靈感源泉。  今天,科學家已經研製出像壁虎一樣會爬牆的機器人,模擬鯊魚活動方式的渦輪機,像大黃蜂一樣避免碰撞的汽車等等,這一切,都讓欣欣向榮的仿生學研究和工業設計吸引人們越來越多人地關注。
  • 來自大自然的靈感,仿生設計在如何影響我們的審美?
    而在時尚領域,設計師們把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浪漫,轉化為奇思妙想的設計。另一方面,技術發展帶來的創新合成材質,以及建立在仿生學上的面料革命必將是時裝的未來。這不僅應對了環保挑戰,還被賦予新的思考方式,催化創意的各種可能,進化出全新的審美模式。自然界本身具有特殊的、深不可測的魅力,神秘的大自然總能觸動設計師的心,給人以心靈的震撼。
  • 奇妙的仿生學——大自然的饋贈
    仿生學從自然界和自然系統中汲取靈感。經過數百萬年的實踐,大自然已經摸索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在自然界中,根本不存在廢物一說——任何一種動植物留下的東西都是另一物種的食物。效率低下的情況在自然界不會持續太久,人類工程師和設計師還經常在自然界中尋找現代問題的解決方案。以下三個仿生學實例,必能讓你大吃一驚。
  • 仿生學,向大自然學習最優秀的解決方案
    就這樣,自然界的生物成了人類的老師,它們為人類提供了許多自然界中最優秀的解決方案,啟發人們把這些應用到社會生產和生活中去。人類從自然界吸取靈感,向生物學習的學科,就是神奇的仿生學。仿生學,顧名思義,就是模仿生物的科學。
  • 飛機設計中用到哪些仿生學原理?
    天鵝絨、鯊魚皮與飛機在空氣動力學設計上的創新有何相干?在航空學領域,越來越多的新想法都來源於自然界中各種各樣的結構、器官和材料。在未來,這些在大自然中經過無數次嘗試與檢驗洗禮的設計仍將成為激發我們創意的巨大源泉。
  • 仿生學:8項受大自然啟發的有趣發明
    所有生存下來的生物,通過進化改變自身適應大自然,而我們就對大自然的創新充滿好奇,也是這份好奇心讓人類走到了現在。 幾千年前,我們的祖先複製了食肉動物的思維方式,跟蹤和狩獵,成功獲取高額蛋白質。
  • 大自然給予科學的靈感,仿生學製造的高強複合材料
    神奇的自然界經過上億年的演化,孕育出千奇百態的生物材料,它們或作為生物體骨架,或作為防禦或進攻武器。這些自然結構材料雖然來源於相對單一和脆弱的天然組分,但憑藉其高度有序的多尺度微納結構和精巧的界面設計,往往表現出超乎尋常的機械性能,因此,一直都是材料科學領域研究人員積極探索和模仿的對象。
  • 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師:論啟發科技的仿生學應用
    北京時間 12 月 15 日消息,大自然並不是完美的,而是一直在演化和適應。無論是動物還是植物,在漫長的演化過程中,其有益的部分會保留下來,無用的部分則被丟棄或退化,以適應地球上不斷變化的環境。
  • 靈感源於自然的十大創新發明(組圖)
    【搜狐科學訊】 據美國MSNBC網站報導 模仿大自然的發明創造就是我們所說的「仿生學」。仿生學是指模仿生物建造技術裝置的科學,它是在本世紀中期才出現的一門新的邊緣科學。仿生學研究生物體的結構、功能和工作原理,並將這些原理移植於工程技術之中,發明性能優越的儀器、裝置和機器,創造新技術。
  • 《科學大家》專欄|大自然的啟示:仿生學可以走多遠?
    受到大自然的啟示,人類已經實現了許多偉大的仿生工程,很多與普通人生產生活息息相關的產品或技術。這些仿生學的成功應用都是依據自然對人類的啟示,設計出具有既精巧又複雜形狀和功能的材料、設施、產品、技術等。向自然學習其實這些仿生材料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它們都在自然界中有個一模一樣的生物製造過程。研究人員們在自然界中尋找特別有趣的功能,再在實驗室做出來具有相同特性的人造產品。
  • 「豹掌」都穿在腳上了 仿生學竟然也能玩的這麼潮!
    自然界的生物是上帝留給人類的隱秘線索,因此毫不奇怪的,作為地球上最高等的生物來說,機智的人類從大自然中汲取靈感,發現各種動植物身上具備的一些價值特點並加以利用和創新,而這種現象有一個更科學的名字——仿生學,它藏匿於我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瘋狂」的人類將仿生學應用到不同領域中,設計出了更好的建築,交通工具,甚至是潮流單品。
  • 來自旗魚和盒子魚的靈感,汽車設計的仿生學分析
    大自然已經經歷了數十億年的進化設計,這也是為何汽車設計師們打算借鑑並將這些理念運用於設計的原因。史蒂芬森表示:「這樣做是有理由的。蜥蜴為什麼能垂直甚至倒過來貼在牆壁上?如果你找到了其背後的原因,你就可以將這項技術應用於汽車設計之中,使其在一些特定環境,如因下雨而潮溼的表面防滑。」早在人類發現流體動力學原理之前,大自然中便早已體現著它的精髓。
  • 以壁虎為師:福特要將仿生學應用到汽車上啦!
    【環球科技報導 記者 勃潺】10月23日消息,福特汽車公司正在試圖從壁虎的粘性腳掌中獲得粘合技術創新靈感,希望在汽車製造領域開闢全新應用方式。福特還將與同樣在仿生學中尋求一系列商業解決方案的寶潔公司合作,共享相關研究發現。
  • 點亮人類生活——有趣的海洋生物仿生學
    數千年來,人類艱難地行走在進化的道路上,大自然毫不吝嗇,將資源傾囊相授,而且還賦予了無數關於科技的靈感。古時候,人們渴望著能夠像天空中的飛鳥一般自由自在的翱翔,仿照鳥類形狀製作器物,讓它們在空中飛舞,這就是風箏。
  • 為什麼設計師這麼愛搞仿生學設計?盤點8款仿生學家具
    仿生設計學,也叫設計仿生學,它是在仿生學和設計學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門新興邊緣學科,主要涉及到數學、生物學、電子學、物理學、控制論、資訊理論、人機學、心理學、材料學、機械學、動力學、工程學、經濟學、色彩學、美學、傳播學、倫理學等相關學科。
  • 建築仿生學是怎麼發展起來的?
    本文來自:百度知道日報從自然界的動植物身上,人類汲取了諸多建築設計的靈感。 「師法自然」 的設計思路,讓許多新奇美觀又不失實用性的建築物得以誕生。那麼,建築仿生學是怎麼起源的呢?我們一起去看看!「仿生學」 理念發展的關鍵人物安東尼·高迪儘管 「仿生學」 的概念直到1960年方才出現,但建築師模仿自然界的生物進行設計, 從而為建築物賦予更好的寓意或者使用體驗, 卻可以追溯到19世紀末, 甚至更為久遠。堪稱西班牙最偉大建築師的安東尼·高迪,便是將「模仿生物結構進行建築物設計」發展為一種理念的關鍵人物。
  • 從大自然中尋找靈感(新語)
    自然界中的生物體各自有著獨有的形貌、結構和行為,觀察它們,能為發明創造新型材料提供啟發在科學家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發表了重要講話,強調「我們必須走出適合國情的創新路子,特別是要把原始創新能力提升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實現更多『從0到1』的突破
  • 神奇的仿生學原理
    1、神奇的仿生學-想像作文350字仿生學,你們不要小看它,因為我們身邊的一切發明創造都離不開生活,離不開我們的朋友——大自然。
  • 仿生服裝:以大自然為繆斯(圖)
    ,一言以蔽之,就是向大自然學習。它體現了人對大自然中所蘊藏奧秘及其中智慧的欣賞與尊重。事實上,對仿生學的運用不是什麼新鮮事,就拿服裝設計來說吧,喇叭裙、燕尾服、蝙蝠衫等等都是顯而易見的例子。  又如在Jean Paul Gaultier、Christian Dior、Yohji Yamamoto等大師近年的時裝秀裡,都可以明顯看到他們從昆蟲、花卉、鳥類等形狀和色彩中汲取設計靈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