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仿生學是怎麼發展起來的?

2021-01-08 知識就是力量

本文來自:百度知道日報

從自然界的動植物身上,人類汲取了諸多建築設計的靈感。 「師法自然」 的設計思路,讓許多新奇美觀又不失實用性的建築物得以誕生。

那麼,建築仿生學是怎麼起源的呢?我們一起去看看!

「仿生學」 理念發展的關鍵人物

安東尼·高迪

儘管 「仿生學」 的概念直到1960年方才出現,但建築師模仿自然界的生物進行設計, 從而為建築物賦予更好的寓意或者使用體驗, 卻可以追溯到19世紀末, 甚至更為久遠。

堪稱西班牙最偉大建築師的安東尼·高迪,便是將「模仿生物結構進行建築物設計」發展為一種理念的關鍵人物。在大部分職業生涯裡,他是這種理念的 「孤獨的先行者」 。

高迪建築作品中仿生學的萌芽,可以追溯到他在1883年為文森之家設計的棕櫚樹葉模樣的鑄鐵欄杆。但這件作品只是牛刀小試,在他全盛時期的諸多作品中, 高迪甚至刻意避免直線。巴塞隆納市區的巴特羅之家和米拉之家,就鮮明地反映出高迪 「避免直線」 的風格。

米拉之家是高迪設計的最後一棟私宅,他充分運用仿生學方面的知識, 設計了這座號稱「無一處直角」 的獨特建築物。它的外觀取法於在海中隨波逐流的水母, 充滿了飄逸的氣質;而建築的內部,則有些像蛇的巢穴。如果從空中俯瞰, 它又像是個超大號的甜甜圈,中庭儘管形狀不規則,卻讓所有的房間都能夠雙面採光,充分利用了巴塞隆納充足的陽光。

以 「有機建築論」 聞名的美國建築大師

弗蘭克 ·賴特

1926年, 高迪死於交通事故,留下了遠未完工的聖家族大教堂。 這座教堂, 如今成為巴塞隆納的地標式建築, 那些模仿植物莖稈結構設計的鐘塔, 成了令後人景仰與銘記的豐碑。

不久之後,以 「有機建築論」 聞名的美國建築大師弗蘭克 ·賴特, 在1936~1939年間,完成了詹森制蠟公司總部辦公樓的設計。這座建築的結構體系,是賴特根據美國亞利桑那州的一種仙人掌結構創造的 「樹柱」 系統。每一根 「樹柱」 都包括 「莖杆」 「花萼」 「花瓣」 等仿生學結構。這些 「樹柱」 根據所處的位置,分別有一層、二層和三層高度3種,它們共同支撐著薄殼結構的屋頂。日光從樹柱之間的空隙照射到室內,使人們恍如置身於叢林之中, 帶來令人振奮的空間體驗。

這就是對建築仿生學發展起到重要作用的兩個人物。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隨著生命科學研究的深入,仿生學終於獨立成為一門科學,其發展也一日千裡。一些建築師習慣於將尋找靈感的目光投向自然界,讓作品兼具實用、美觀和個性。

文圖/哈立德

本文出自《知識就是力量》雜誌

相關焦點

  • 環保建築流動自然風-仿生學原理用於建築設計
    現在,一些建築師相信這種仿生學能發揮更大的作用,不僅僅只是局限於使建築物更好看,而且可以通過複製大自然中發現的各種功能系統來給新設計的建築提供綠色空調,提供能量,甚至淡化海水。他們堅持認為,用仿生學原理設計建築,將不只是一個噱頭,而將具有實實在在的經濟意義。
  • 新裝置實現人工光合作用 仿生學發展可期
    值得一提的是,儘管這項技術聽起來和去年在業內引起不小轟動的「人造樹葉」效果雷同,但是其原理與製造成本卻有所差異,而從商業應用以及產品推廣的角度來看,這項技術由於涉及到的材料更加穩定、更適合生產,因此更具有運用前景。並且一旦成功投入使用,這項技術或將打開新能源以及清潔能源應用的新方向。
  • 仿生建築的新趨向
    新時代潮流  建築仿生已成為一種新時代潮流,也是建築文化的新課題。為了啟發建築合理創新,以及使城市環境達到生態平衡和持續發展,建築仿生學是一種重要手段。建築仿生學是根據自然生態與社會生態規律,並結合建築科學技術特點而進行綜合應用的科學。
  • 「仿生學」給汽車工業發展帶來了什麼?
    某些生物具有的功能迄今比任何人工製造的機械都優越得多,仿生學就是要在工程上實現並有效地應用生物功能的一門學科。例如關於信息接受(感覺功能)、信息傳遞(神經功能)、自動控制系統等,這種生物體的結構與功能在機械設計方面給了很大啟發。可舉出的仿生學例子,如將海豚的體形或皮膚結構(遊泳時能使身體表面不產生紊流)應用到潛艇設計原理上。
  • 人類三個著名的仿生學設計;鋸子、薄殼建築及電腦 - 黑瞳娛樂新視野
    仿生學,是模仿生物的特殊本領的一門學科。人類不斷從大自然獲取靈感,創造出新的生產和生活工具。簡單的說就是「偷師大自然」,因為大自然創造的每一種生物都是進化了極長的時間,有的甚至達幾十億年,其結構之精巧,設計之巧妙,無法用語言表達。
  • 四上第6課課前閱讀《仿生學的經典例子》節選與賞讀
    蛋殼與薄殼建築蛋殼呈拱形,跨度大,包括許多力學原理。雖然它只有2 mm的厚度,但使用鐵錘敲砸也很難破壞它。建築學家模仿它進行了薄殼建築設計。這類建築有許多優點:用料少,跨度大,堅固耐用。薄殼建築也並非都是拱形,舉世聞名的雪梨歌劇院則像一組泊港的群帆。
  • 為什麼設計師這麼愛搞仿生學設計?盤點8款仿生學家具
    仿生設計學,也叫設計仿生學,它是在仿生學和設計學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門新興邊緣學科,主要涉及到數學、生物學、電子學、物理學、控制論、資訊理論、人機學、心理學、材料學、機械學、動力學、工程學、經濟學、色彩學、美學、傳播學、倫理學等相關學科。
  • 仿生建築
    仿生建築」,就來說說這個話題。仿生建築就是我們通過尋找、研究、模仿這些線索,研究和模擬自然界生物各種各樣的特殊本領,包括生物本身結構、原理、行為、功能、體內的物理和化學過程等,提煉出人類適宜的有用的元素與特徵,運用到建築活動中的思考應用模式。建築仿生學正是根據自然生態與社會生態規律,結合建築科學技術而進行綜合應用的科學。包括:城市仿生,功能仿生,結構仿生,形式仿生等方面。
  • 仿生學,向大自然學習最優秀的解決方案
    人類從自然界吸取靈感,向生物學習的學科,就是神奇的仿生學。仿生學,顧名思義,就是模仿生物的科學。模仿生命體,模仿自然過程,從中學習一些生物結構和功能的工作原理,根據這些原理發展出新的科學技術,製造出新的工具、材料、設備等,解決人們實際應用中的問題。比如我們從小就知道,蝙蝠通過接收回聲來判定周圍物體的方位和形狀,雷達就是依據蝙蝠的這一特性發明出來的。
  • 【生物學】動物與仿生學
    可舉出的仿生學例子,如將海豚的體形或皮膚結構(遊泳時能使身體表面不產生紊流)應用到潛艇設計原理上。仿生學研究生物體的結構、功能和工作原理,並將這些原理移植於工程技術之中,發明性能優越的儀器、裝置和機器,創造新技術。
  • 仿生建築受重視的原因分析
    自然界是人類最好的老師,建築仿生是一個老課題,也是一種最新的科研趨向,已成為一種新時代潮流,其目的是啟發建築設計合理創新,使城市環境達到生態平衡和持續發展,其主要研究內容包括:城市仿生、結構仿生、功能仿生和形式仿生等方面。
  • 神奇的仿生學原理
    1、神奇的仿生學-想像作文350字仿生學,你們不要小看它,因為我們身邊的一切發明創造都離不開生活,離不開我們的朋友——大自然。
  • 仿生學:從大自然中攫取思想的火花
    今天,科學家已經研製出像壁虎一樣會爬牆的機器人,模擬鯊魚活動方式的渦輪機,像大黃蜂一樣避免碰撞的汽車等等,這一切,都讓欣欣向榮的仿生學研究和工業設計吸引人們越來越多人地關注。英國《每日電訊報》6月8日對此進行了介紹。  越來越「in」的仿生學  仿生學從自然世界借鑑聰明的想法,模仿自然界的範例來創造更好的形式、過程、系統以及策略。
  • 國內十大地標級仿生學建築,杭州居然有兩個!
    千篇一律的城市建築是否讓你感到壓抑、無趣?作為城市生態的「細胞」,建築又應該以何種形態存在?近年來風生水起的仿生建築似乎可以解答上述疑問。仿生建築設計,建築與自然和諧統一 縱觀世界著名仿生建築,從巴黎的「防煙霧大廈」到哥斯大黎加的「世界方舟」、再到瑞典的「旋轉中心」,都實現了建築和美學的高度統一效果。
  • 仿生學與仿真學的區別
    科技發展到今天,其理論僅僅對認識和改造物質世界有效,人工製造的機械大都是功能單一,即便是高等級的機器人也僅僅是實現幾種功能。
  • 人類模仿大自然的「設計」——建築中的大自然仿生學
    所以,大自然的精妙建築確是人類建築師和設計師的最好老師。我們可以發現,人類的創造不管多麼精巧,幾乎都能在大自然的創造物中找到對應的影子。於是,人們開始對大自然進行有意識地模仿,從大自然汲取營養,請大自然開拓思路,一門新興的綜合學科——仿生學便應運而生了。
  • 仿生學是什麼?未來前景如何
    仿生學是研製新的機械和新技術的一個方向。對於仿生的理解很廣泛,包括機械結構,材料和科技發展。仿生學方向要做到的就是人類在創造創新的過程中帶動物體形態的各種改變。讓你沒有畏懼心,戰戰兢兢,如履薄冰。研究仿生學只要是真正懂得仿生學理論和實際應用都是有前途的。還有不要神化仿生。
  • 仿生學 例子
    振動陀螺儀令人討厭的蒼蠅,與宏偉的航天事業似乎風馬牛不相及,但仿生學卻把它們緊密地聯繫起來了
  • 從挖掘機到「仿生學」
    再到最後,給模擬版的挖掘機提出改進建議,推動技術的發展。本課「仿生學」概念的引入,使學生在關注自己個體的同時,認識到人類作為自然界的一員,有著極為精密的身體結構和難以複製的功能,從而重新審視人類自身的價值,更加熱愛生命。
  • 什麼是仿生建築?
    De Mestral從自然中汲取靈感,模仿和複製生物有機體的行為,被Janine Benyus在她的《仿生學——創新的靈感來自大自然》(1997)一書中推廣,這本書介紹了聯繫創造、人類創新與自然的三個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