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生材料的工業應用首秀:海洋生物的強韌奧秘讓「超級鋼」誕生

2021-01-14 科研圈
海洋中軟甲生物的強韌遠超想像,小蝦的出拳加速度竟能超過 F1 賽車,衝擊力可想而知。科學家用了 6 年的時間,終於發現這種天生強韌背後的秘密,並將貝殼類生物的相應結構通過仿生手段應用於工業材料的不鏽鋼中,提高了材料的機械韌性。華人科學家首次在世界範圍內提出「超納仿生多級鋼(Bio-inspired Hierarchical Steels)」概念,根據生物物理現象成功仿生設計出了多級高強高紉超納鋼材料(Supra-Nano Hierarchical Steels)


撰文 曹珊

編輯 徐文慧


雀尾螳螂蝦(學名:Odontodactylusscyllarus)作為一種軟甲動物,外表顏色鮮豔好似孔雀,看起來並不具有威脅性。但在捕食獵物時,它的「彈簧鐵拳」(掠肢,第二對顎足)彈射速度可以超過80 km/h,衝擊力可以擊碎水族館的厚玻璃!


雀尾螳螂蝦

圖片來源:Jens Petersen


海洋生物天生強韌的奧秘,除了給能生物本身帶來美味的食物,還能為人類創造驚喜。


你很難想像,被廣泛應用的金屬材料——不鏽鋼,添加上大自然的智慧,竟然會有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來自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的青年華人女科學家曹珊博士和她的博士後導師 Robert O. Ritchie 院士,以及香港城市大學呂堅院士,對海洋貝殼類生物的足絲(Byssus)進行了深入研究,通過仿生手段將這種生物的材料結構實現在了不鏽鋼材料中,使其機械性能得以提高。研究成果於 5 月 23 日發表在 Scientific Reports 上。


Ritchie 院士、呂堅院士和曹珊博士(從左至右)


研究者們成功研製出了交錯雙相超級納米多級結構(alternative dual-phase hierarchical steels),並從實驗及理論角度證明了該結構對於材料宏觀力學性能的唯一性和獨特性的貢獻。這一仿生應用,能夠在更複雜的環境中提高材料的抗斷裂性能和使用壽命。受到學界、工業界和媒體的廣泛關注和認可。


模仿海洋生物來製備超強鋼的想法來自曹珊博士與其導師Ritchie教授、呂堅教授和麻省理工學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MIT)的華人科學家道明博士以及維吉尼亞大學(University of Virginia)李靈教授的頻繁討論。


整個想法的靈感來自 2011 年 Ritchie 教授發表在 Nature Material 上的名為「The conflicts between strength and toughness」的論文。在該論文中,Ritchie 教授介紹了數種不同的天然材料,這些材料具有「與生俱來」的高強韌特性。其中一種生物材料是珍珠質(nacre,由貝殼硬蛋白粘合在一起的文石和方解石混合物)。


通過深入研究珍珠質材料,曹珊博士和李靈博士發現與珍珠質連接的足絲(以殼基質為主要成分的硬蛋白強韌性纖維束)十分特別,它能將珍珠質層固定在巖石上,以保護它免受海浪的衝刷。


貽貝通過足絲附著在巖石上

圖片來源:Brocken Inaglory


為了實現這種功能,這種足絲材料必須非常牢固,即使每天經歷數百次的海水的「攻擊」也不會受損。這種材料經過數千年的洗禮,在大自然中不斷進化,擁有很高的強度和韌性。這就是為什麼曹珊博士等科學家決定將足絲「複製」到他們的鋼材上,通過呂堅教授發明的表面機械研磨處理(Surface Mechanical Attrition Treatment,SMAT)技術,他們完美的實現了精確的結構控制。


結果出乎意料地令人滿意:這種被稱為「生物啟發多級鋼」(Bio-inspired Hierarchical Steels)的材料在機械性能上具有非凡的優勢。從結構上來講,這種材料具有交錯雙相超級納米多級結構,與大自然中的多級材料不謀而合,從某種程度上這是首次證明了仿生材料工業應用的可靠性;同時,這種特殊結構對於材料宏觀力學性能的唯一性和獨特性的貢獻,為科學家們後續研究仿生結構材料奠定了基礎。


仿生多級鋼設計概念示意圖


研究成果被著名科研網站 ResearchGate 評為「最多閱讀獎」(Most Read Award),同時也受到國外專家的廣泛關注和讚譽,被豐橋技術科學大學(Toyohash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的校長、日本著名科學家小林俊郎教授(Toshiro Kobayashi)評價為「令人印象深刻的創新而有趣的科學工作」;Ritchie 院士和曹珊博士也受到了美國著名媒體 NewScientist 的特別採訪。


這種仿生多級鋼的應用也是多種多樣的:在生物醫療設備中,因其高強高紉抗斷裂、抗疲勞腐蝕以及使用壽命長的特性,這種海洋生物啟發的納米材料可作為心臟搭橋植入手術的支架(Heart stent)材料,能夠大幅降低醫療成本、改善患者體驗;在工業生產中,還可以用在航空飛機發動機和核燃料棒材料中等。研究者們相信這種仿生多級鋼將成為開發新功能結構材料的先驅。



論文連結: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8-018-23358-7


NewScientist 報導:

https://www.newscientist.com/article/mg23931970-100-hacking-natures-coolest-inventions-to-create-the-perfect-metal/



更多論文解讀及推薦

點擊👉關注領研網論文頻道



▽ 精彩回顧 ▽


相關焦點

  • 為什麼中國超級鋼這麼厲害?從完璧歸趙說起—材料脆性和韌性
    中國的超級鋼新華社2017年7月曾報導,我國最新發明的超級鋼達到了前所未有的2200MPa的屈服強度和16%的均勻延伸率,「具有最優的強度和延展性的結合」。此外,該鋼還有兩大優點。第一,成本較低。這種超級鋼是成分簡單的中錳鋼成分體系,含有10%錳、0.47%碳、2%鋁、0.7%釩,這些都是現在廣泛使用的鋼材料中常見的合金元素,並沒有通過大量使用昂貴的合金元素來提高強韌性;第二,該鋼是通過工業界廣泛使用的加工工藝來製備,如熱軋、冷軋、熱處理等常規工業製備工藝,而不是採用那些難以規模化工業生產的特殊加工工藝來製備。因此,這種超級鋼具備在鋼鐵企業進行百噸級規模工業化生產的潛力。
  • 中國科研團隊研製出「超級材料」,密度為鋼的六分之一
    如著名的「火箭之父」錢學森、「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地質力學理論創始人-李四光、中國「核計劃之父」鄧稼先,中國誕生了許多偉大的科學家,這裡就不一一說明了。儘管這些前輩們已經逝去,但他們的精神留在中國的土地上生根發芽。
  • 中國研製高強韌納米纖維素仿生結構材料,密度為鋼的六分之一
    中國研製高強韌納米纖維素仿生結構材料,密度為鋼的六分之一 吳長鋒 楊凡/科技日報 2020-05-06 07:51
  • 家蠶蜘蛛仿生絲項目成功入選「2020年創新嘉興·精英引領計劃...
    熱烈祝賀集團參股家蠶蜘蛛絲新材料研究及其開發應用項目繼今年6月份入選「秀湖雙百計劃」人才創業項目後,於近日成功入選「2020年創新嘉興·精英引領計劃」領軍人才項目。相同重量牽引絲的強度是鋼的5倍,有 「生物鋼」之稱,韌度是凱夫拉爾(Kevlar)的3倍,斷裂伸長是凱夫拉爾的15倍。家蠶蜘蛛超級仿生絲項目旨在在已有的蜘蛛牽引絲家蠶品種的基礎上,採用基因編輯、分子模塊設計輔助育種等技術創製能夠綠色、環保、低成本、高效率、規模化生產多種功能的仿生蜘蛛絲的家蠶品種,研發新材料及其織物產品。
  • 中國超級鋼研究取得「巨大提升」,提升汽車、航空及國防工業
    《尋找「超級鋼」》視頻截圖新華社華盛頓8月24日電 具有超高強度的金屬材料通常應用於汽車、航空及國防工業,但材料的強度與延展性通常是「魚與熊掌不可兼得」。美國《科學》雜誌24日發表了中國京港臺三地科學家的合作科研成果,他們發明的一種超級鋼實現了鋼鐵材料在屈服強度超過2000兆帕時延展性的「巨大提升」。
  • 《我是未來》現「仿生蝴蝶」秀徵服」靳夢佳
    本周日,在湖南衛視《我是未來》的舞臺上,由「仿生領域」的佼佼者、德國工業自動化領軍企業費斯託帶來的「仿生蝴蝶」將「再現」這一經典場景。現場如夢如幻,令無數觀眾驚嘆不已。    湖南衛視《我是未來》是由湖南衛視、唯眾傳媒聯合出品,中國科學院科學傳播局特別支持的國內首檔原創頂尖科技秀。
  • 分子仿生為構建新體系與發展生物新材料提供創新空間
    出席日前在北京舉行的以「分子仿生」為主題的第387次香山科學會議的專家指出,分子仿生將在人類探索生物世界奧秘、新材料合成和新型功能器件的研製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分子仿生可以模擬生物體實現多功能的集成與關聯,製備智能材料或分子機器,也可以仿生實現生物相容和生物功能,製備生物醫用材料與器件,為現代材料科學、特別是生物新材料的發展提供了無限的創新發展空間。 生物分子馬達是將化學能轉化為力學能的生物大分子。
  • 「中國超級鋼之父」王國棟院士:為大國重器研發「超級鋼」
    其中,張明山從1950年初開始,與兩名老工人連續苦戰三個寒暑,終於研製出「反圍盤」自動餵鋼裝置,並在1952年9月試軋出直徑19毫米和25毫米的圓鋼。而軋機「反圍盤」自動餵鋼裝置的誕生,也結束了小型廠27年用手工餵鋼的歷史,初步實現自動化餵鋼。榜樣的力量,不斷激發著王國棟的創新意識。一年後,這位勤奮好學的年輕人被調入技術革新小組,廠裡為他配備了鉗工、電工做助手。
  • 這些優秀的仿生機器人,有些已經開始應用
    人類從誕生開始就在不停的進化學習,從大自然中吸取經驗與教訓,學習大自然的奇妙饋贈,而現代科技更是加速了人類對自然奧秘的探索,我們研究蒼蠅的眼睛而發明的鷹眼攝像機,我們對鳥的研究而設計了飛機的造型,我們研究蝙蝠而發明了雷達。
  • 「超級鋼」院士,一輩子就愛聽鋼鐵「唱歌」
    受訪者供圖「大幅度提高傳統鋼鐵材料的性能,延長使用壽命,又能有效地提高鋼材的利用率和回收率,減輕了企業成本和環境壓力。」中國工程院院士、東北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王國棟團隊開發的超級鋼,在國際上連創4個第一,就像一座裡程碑,標註出領跑者的速度和氣魄。
  • 德破解人厭槐葉萍「超級疏水性」奧秘
    德國波恩大學4日發表公報說,德國科研人員發現了人厭槐葉萍「超級疏水性」的奧秘。如果給船體刷上具有類似疏水性的仿生塗層,可大大降低船隻行進過程中與水的摩擦,從而節省燃油。 人厭槐葉萍是一種浮水性水生植物。這種植物極不易被水沾溼。把它浸入水中,再取出,上面掛的水珠馬上就會全部滴落。更準確地說,它在水下根本就沒有被真正浸溼。
  • 他帶領團隊成功研發「超級鋼」,在國際上連創四個第一
    「超級鋼」,能夠大幅度提高傳統鋼鐵材料的性能,延長使用壽命,又能有效地提高鋼材的利用率和回收率,減輕了企業成本和環境壓力。那麼,我國的超級鋼是如何研發出來的呢?請讀本文。他帶領團隊研發的超級鋼,能夠大幅度提高傳統鋼鐵材料的性能,延長使用壽命,又能有效地提高鋼材的利用率和回收率,減輕了企業成本和環境壓力。
  • 越野摩託車仿生車架的設計與應用
    為了滿足越野摩託車的特殊使用要求 , 近年來出現了全鋁合金越野摩託車車架 , 世界一些著名越野摩託車製造商如奧地利的 KTM 、美國的 BBR 和 SDG 等公司就紛紛推出配裝全鋁合金車架的越野摩託車 , 其市場售價高出傳統鋼製車架越野摩託車售價的一倍以上。
  • 「超級鋼」研發成功,具備高性能鋼的強度,卻非常抗裂
    無論汽車,橋梁結構還是工具,鋼都是當今時代最重要的材料之一,人們對鋼的性能要求也與日俱增。 一方面,我們希望材料應承受強壓力或張力並能承受衝擊;另一方面,它又必須足夠堅韌,以使其在變形時不會破裂。 然而,問題在於較高的強度通常與脆性增加有關,強度大往往意味著更容易破裂。
  • 【乾貨】超級儲能材料石墨烯:優點PK缺點
    石墨烯的誕生  石墨烯,實際就是從石墨中剝離出來、由碳原子組成的只有一層原子厚度的二維晶體。它是人們發現的第一種由單層原子構成的材料。碳原子之間相互連接成六角網格鉛筆裡用的石墨就相當於無數層石墨烯疊在一起,而碳納米管就是石墨烯捲成了筒狀。它,看起來頗有未來神奇材料的風範。
  • 非晶合金材料在仿生領域中能否「展翅高翔」?看德國仿生機械
    仿生學的誕生是建築在生物科學的進步、以及與電子學的相互滲透的基礎上。實際上它是一門涉及廣闊領域的綜合性的邊緣學科,若以電子學為中心來考慮,就構成了仿生電子學,若以機械學為中心來考慮,則構成了仿生機械學。
  • 中科大成功研製一種新型仿生材料 具有輕質高強韌的優異性能
    記者近日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俞書宏院士團隊在新型納米纖維素高性能仿生結構材料研製中獲重要進展,成功研製了一類天然納米纖維素高性能結構材料——CNFP。相關研究成果於近日發表在《科學進展》雜誌上。材料是人類文明發展的物質基礎。
  • 仿生高分子材料領域取得新進展
    日前,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獲悉,我國的高分子研究人員已經研製成功了這種具有超級疏水、疏油與自潔能力的人工仿生荷葉表面。在該所,記者看到了這種人工表面的自潔過程:在一個相對光滑的平面倒上一種聚合物溶液,使其表面形成一層均勻的高分子膜,這個平面就具備了類似荷葉表面的自潔功能。當把水倒在這一表面上時,水會自動凝聚成一顆顆渾圓的水珠兒,從該表面上滑落。
  • 彩虹魚、萊卡狗、壁虎…… 這些仿生機器人竟有了「生命」?
    ;來自南航仿生所的壁虎仿生機器人展示了自己飛簷走壁的絕世輕功,在一方小小的玻璃上也能看出這幾招「凌波微步」的深厚技術功底;萊卡狗則是很有禮貌地向大家鞠了個躬,走了個秀,展示了自己輕盈的步伐和超強的彈跳能力。
  • 嘉欣絲綢:成功研製超級仿生絲 積極創新提升核心競爭力
    嘉欣絲綢(002404.SZ)近日在投資者調研中透露,公司投資的超絲科技通過家蠶和黑寡婦蜘蛛的基因組合改良家蠶絲的性能,培育的家蠶絲強度已比普通蠶絲強3.86倍,是國內唯一在超級仿生蜘蛛絲方面具有技術儲備與迅速量產能力的上市公司。傳統絲綢業務迸發新活力中國是全球繭絲綢原料的主產地,蠶繭和生絲產量均居世界第一位,是我國具有國際優勢的傳統行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