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開篇語
如果說中國山水有十分美麗,那么九分便在桂林。這不是我個人的偏愛,而是從古至今,大多數文人墨客的共同選擇。
「江作青羅帶,山如碧玉簪」 ,這是韓愈的似水柔情;「群峰倒影山浮水,無水無山不入神」,這是吳邁眼中的如畫風景;「不願做神仙,願做桂林人」,這是陳毅的豔羨之情……如上詩詞,一抓一大把,若要一一列舉,恐怕比弄清灕江裡的魚蝦究竟有多少還要難。
但你可知,桂林最美山水在哪兒?乃陽朔興坪也。一代畫家徐悲鴻盛讚「陽朔美景在興坪」。葉劍英元帥遊興坪後,詩意頓生:「春風滴水客舟輕,夾岸奇峰列送迎。馬躍華山人睇鏡,果然佳勝在興坪。」
如果不是數次深入興坪的山水間,我亦不敢相信世間竟有如此之美的山和水……
二、興坪鎮的前世今生
據說,三國時吳甘露元年起,興坪鎮獅子崴村為原熙平縣治所在地。到了隋開皇十年後,熙平縣治由獅子崴村遷移到陽朔鎮。儘管興坪這一帶不再是縣治所在地,但也沒有成為茫茫歷史長河中的落石,她不但沒有沉寂,反而發展成了最具煙火氣息的圩鎮,「熙平」也在漫長歲月中演變為「興坪」。
提到興坪,大多數人也許會摸不著頭腦,但說起20元人民幣,估計男女老少莫不相識,其背面的山水風景就是取自興坪。這裡除了20元人民幣實景,還有黃布倒影、螺螄山、朝板山、大面山、相公山、桂花古道、蓮花巖、九馬畫山、騰蛟庵等景點……
在我看來,遊覽興坪山水最好的方式無非遊船和徒步。但冬季灕江水位下降,天氣也比較冷,比起遊船,還是徒步比較愜意。
三、去興坪徒步吧,這裡藏著國內最美山水徒步路線
走,去興坪徒步吧,這裡藏著國內最美的山水徒步路線。考慮到隊伍裡有老人和孩子,這次選擇了一段基本沒有難度的休閒路線,起點是大面山腳下,終點為騰蛟庵。
早晨九點半,一群人在閒雲居方總的帶領下,先是乘車來到大面山腳下,徒步從這裡開始。時值秋冬季節,道路兩側、包括遠處的半山腰都是一派金色,只見樹上掛滿了飽滿的小金桔,這豐收場景讓來自不同城市的大小朋友們紛紛看花了眼,一個個爭先恐後拍照留念。
走著走著,人群中有人說道:「快看,那是不是鯉魚尾」 。眾人齊刷刷看過去,只見對面山上有兩塊巖石突兀而起,其中一塊自然分裂為兩瓣,遠遠一看,神似鯉魚尾。
方總娓娓道來說:桂林的山奇形怪狀,變幻萬千。桂林的山孤峰獨立、拔地而起;桂林的山羅列成陣、怪石嶙峋……緊接著,他又說起了峰叢和峰林的區別。峰叢是有共同基座,一簇簇的山峰;而峰林是一座座獨立的山峰……方總說得聲情並茂,聽眾亦聽得如痴如醉。
穿行在山野之間,看著路邊欣欣向榮的小野花,聞著清新的草木香,心情格外美麗。如果你細心觀察,散落在草縫裡的野生板慄也將成為你鏡頭中的主角。
走著走著,一棟用黃泥砌的老房子呈現在眼前,她無需言語,世人便知她的遙遠與滄桑。於門前一站,或雙手扶門,或單手輕扣門環,歲月靜好的畫面感呼之即來。
徒步累了餓了不打緊,索性來雲舍山宿歇歇腳,再來上一頓暖和的農家菜,豈不美哉?等上菜的間隙,同伴們或三五成群吃著新鮮柑橘,或追著店裡的黑貓使勁摁快門,或靜坐一旁看著眼前的螺獅山出神……
地地道道的啤酒魚,應季柚子釀,土雞蛋炒西紅柿……各種美味輪番上桌,一邊欣賞著螺螄山的風光,一邊大快朵頤,真乃神仙般的享受。
飯後,小捷提議帶大夥去採摘橘子,話還未說完,眾人已經走在了鄉間小道上。橘子林就在去往桂花古道的路上,漫山遍野都是碩果纍纍的柚子樹和橘子樹,橘子樹又分為柑橘、小金桔、清甜橘等。
當小捷把我們帶到一片綠油油的橘子林時,眾人你看我我看你,卻沒人敢下手,小捷隨手一摘一剝,然後遞給我們,一吃竟然是如此清甜……不吃不要緊,一吃都停不下來,臨走之際,還不忘兜走幾個。
終於徒步至桂花古道了,這是一條被踩得錚亮的青石板路,因兩邊都是百年古桂花樹,所以得名桂花古道。
修路人因信奉修橋鋪路不留名,於是未留下任何姓名,身份等介紹,唯獨在路邊的石頭上留下一個「天」字……所以,關於這條古道的修建者究竟是誰,至今仍是個謎。
再往前一段,眼前突然豁然開朗,茂密的樹林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完整的鐮刀彎,開闊的灕江山水就這樣闖入我們的視野裡,引得眾人一陣尖叫。可惜當日天氣欠佳,如果藍天白雲,那景象該有多美!
徒步的最後一站是騰蛟庵。騰蛟庵位於螺絲巖山下的溶洞裡,這裡有前後兩進,前進分為中廳及左右廂房;後進為神殿,旁邊有魁星樓。放眼望去,整個騰蛟庵周圍古樹參天,濃蔭密蓋,置身其中,靜謐極了。
騰蛟庵歷史悠久,相傳,明初有道士在這裡結草廬,明萬曆27年建庵。後來興坪鎮人何騰蛟經過此庵時,突然大風大雨不止,年輕的學子心急如焚啊,他著急乘船上京應試……
於是學子在此許願,如果風停雨住,考中進士便回來弘法。此願一發,天空瞬間晴空萬裡。後來,何騰蛟果然高中,官拜湖廣巡撫。學子沒有忘記曾經的誓言,這才有了今日的騰蛟庵。
四、去灕江聽一場雅樂吧,讓禪意拂去內心塵埃
於騰蛟庵追憶前塵往事時,耳邊忽然傳來餘音繞梁的古琴聲。是誰,在這寒風蕭瑟的江邊彈琴?又是為誰而彈撥?屏住呼吸,循著琴聲來的方向,透過濃密的樹叢,這才看清,原來騰蛟庵前面的河灘上有個「灕江聽音」古琴音樂會。
演奏方是梵籟樂團。這是幾個年輕人因共同愛好而組建的、集創作、製作、演奏為一體的綜合類音樂樂團,擅長心靈音樂的詮釋和現場即興。
我乃一介凡夫俗子,但也被眼前的山水音樂意境所吸引,悄悄來到了河灘,只為聆聽幾曲禪意雅樂,好拂去內心塵埃。
在這空靈的天地之間,無需舞臺,興坪山水就是最好的幕布;也無需伴舞,漁夫和鸕鷀就是最好的陪襯。
閉上眼,任由整個身心慢慢沉浸在這山水音樂間。一彈一撥,清風徐來,內心的水波不興。緊接著洞簫也加入進來,其悠揚的聲音讓人身心如蝶般輕盈。
五、那山,那水,那人
在中國文人意境裡,山水和琴棋書畫如影隨形。能在這寒冷冬日裡,在這美麗的灕江邊欣賞這樣一場美妙的音樂會,這是何等的詩意?感謝興坪這幫熱愛山水的民宿主們,她們是山水謠、閒雲居、榕憶、玫瑰木、雲舍山宿、陳家花園、水墨居、拾光呆住。如果沒有她們的用心籌備組織,我們也就無緣這場山水和音樂的視聽盛宴。
與其說她們是民宿主,不如說她們是興坪山水的守望者。因為對這片山水愛得深沉,這才紮根於此日夜相守;因為對這片山水愛得真切,這才在每一次談及時眼裡有光,心中有愛。
六、結束語
桂林山水甲天下,興坪山水甲桂林……忘不了在這裡徒步時的野趣橫生,忘不了在這裡聽曲時的心曠神怡,更忘不了這片山水的守望者……
於是乎,寫了一首上不了臺面的《興坪山水憶》,以表我的歡喜和念想:
山水憶,最憶是興坪。大面山下尋野趣,桂花古道思先情。何日再「歸寧」?
山水憶,再憶是興坪。騰蛟庵下祈平安,灕江邊上聞琴音。早晚又相迎?
hi,客官,歡迎做客漫悠旅行A,關注我,與你分享更多詩和遠方
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評論、收藏、轉發
文圖乃漫悠旅行A原創,未經本人允許,不得商用和轉載,轉載與合作請私信漫悠旅行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