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觀象山的歷史記憶:穹臺窺象風雲百年(圖)

2021-01-08 半島網官網
    

  詩人蒲風曾在《青島》一詩中說,天主教堂是青島的雙眼,而

觀象山

則是「她凸起的頭顱」。順著僻靜的觀象二路前行,便可登上觀象山山頂。這裡高聳的7層「石頭樓」,曾是德佔時期的觀象臺。1931年,中國第一座自行建造的圓頂天文臺又在此誕生,併入選當時的青島十景之一「穹臺窺象」。而這座幽靜的小山不僅是中國氣象學會的誕生地,還有青島人熟知的「望火樓」。也許您不知道,其實珠峰的海拔也是由此測得,青島的城市坐標也設在山巔,而山下蜿蜒的兩條小路上還有眾多的名人故居。下面,讓我們穿越百年風雲,走進這座氣象萬千的小山。   

■觀象山上的「石頭樓」曾是「遠東三大觀象臺」,青島水族館由其建造

  「遠離故土的德國使者,建此高樓於異國海濱;任是風暴洶湧,抑或電閃雷鳴。危急時總會向您通報,遠航的船舶啊,請放心。這巍然聳立的城堡,就像是德意志人在向世界問候。」

  ——1912年,青島觀象臺樓內刻詩

  說起古人的傳奇故事,大都講一句「夜觀天象,掐指一算」。而在青島,就有一座名為「觀象」的山。

  「觀象山是個小山頭,以前人們管信號山叫大石頭山 ,管這裡就叫小石頭山。」島城文史學者魯海介紹 ,位於市南區的觀象山曾經一片荒涼,連正式的名字也沒有。1897年德國佔領青島後 ,在該山興建貯水池,這裡才開始被人稱為「水道山」。然而,風雲變化,誰也沒有想到這座不起眼的小山頭卻在日後成為青島乃至近代中國的「科研之山」。

  走在老城區的中部,可以看到一座掩映在紅瓦綠樹間的褐色「石頭樓」。這座立於觀象山山頂的7層德式建築,便是青島觀象臺最初的辦公樓。1898年,德國佔領青島後在如今的館陶路1號設立的一座簡易的氣象觀測點,用以「為海港業務及船舶航行之發展」而收集青島的氣溫、風力、潮汐等氣象資料。之後 ,這處「氣象天測所」又搬到了如今的上海支路一帶,並於 1904年在大港碼頭設立了驗潮井,還安裝上了自動驗潮儀。1905年,觀測所又搬遷到了當時的「水道山」上。青島觀象臺臺長孫立南介紹 ,根據資料記載,觀測所剛搬到山上時,只有兩間簡陋的觀測室。到了1910年才開始籌建這座21米高的觀象大樓,「這個樓是歐洲中世紀城堡式的建築,1912年才建成,很雄偉。我進去看過,這裡面的牆上還嵌著一塊漢白玉的石碑,上邊刻著一首德國詩,說『這巍然聳立的城堡,就像是德意志人在向世界問候。』」而在德國海軍的備忘錄中,則這樣記載了當時情況:「所完成的建築包括一座主辦公樓。內設辦公室、寬敞的實驗室、圖書館、公共閱覽室、存放時鐘的恆溫地下室、金工車間及其他附屬房間。除此之外,地磁觀察室也在規劃之內。」「石頭樓」建成之後 ,這裡被命名為「皇家青島觀象臺」。而當時除了預報天氣以外,這裡還負責天文觀測、準點報時、地磁地震、水文測量、地形繪測等多個項目,並管轄濟南及膠濟鐵路沿線設立的10多個觀測點。

  但之後的歲月,並沒有像詩歌中所說的那樣,1914年日軍攻佔青島,讓德國人從這裡發出的「問候」戛然而止。觀象臺也被改名為「青島測候所」。日軍對這裡的科研價值十分看重,以致於 1922年中國收回青島主權時,仍以「中國沒有氣象專業人才」為由拒絕交出觀象臺,並繼續盤踞在此。「當時派來接收觀象臺的是北京中央觀象臺氣象科科長蔣丙然,還有氣象學家竺可楨,天文學家高平子,結果日本人不讓他們接手工作,臺裡的職員也還是日本時期的僱員。」孫立南介紹直到1924年,蔣丙然、高平子、宋國模等人才順利接收了觀象臺,而竺可楨則沒有再來。同年,中國氣象協會在觀象臺成立,並延續至今。而當時同屬於「遠東三大觀象臺」的「上海觀象臺」仍歸法國人掌握,「香港觀象臺」更是到了1997年之後才由中國政府接管。所以,這裡也成為當時唯一一座在我國主權下進行獨立科研的觀象臺。

  回歸後的觀象臺迅速發展,1928年這裡成立海洋科,我國的海洋科研工作由此起步。到了1931年,山上又建成了中國第一座自行建造的圓頂天文臺,並於次年引進了法國生產的天文望遠鏡。而1932年建成的青島水族館及海產博物館起初也是由青島觀象臺設計建造並進行管理的。再加上德國人留下的地磁觀察室,觀象臺涉及的學科一度涵蓋了「海陸空」三大領域。

  青島解放後,觀象臺的工作被一分為五,天文、地震、地磁 、海洋交由中科院管理,氣象部分則歸海軍管轄。之後地震、地磁、海洋三部遷離該山,天文部則搬入1931年建成的天文臺中,改名為「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青島觀象臺」,並延續至今。

相關焦點

  • 【海之戀原創地帶510】青島記憶(12)
    青島記憶(12)觀象山【悅讀】青島觀象山是青島市「十大山頭公園」之一,也是中國現代天文事業的發祥地之一
  • 獨家:青島老街系列 觀象山上觀宇宙浩瀚
    獨家:青島老街之十三 消失的青島河    獨家:青島老街之十四 百年紅房子傳奇    獨家:青島老街之十五 梁實秋的美食記憶    獨家:青島老街之十六 策杖而行的大師背影    獨家:青島老街之十七 青島下水道傳奇    獨家:青島老街之十八 幾度碧桃紅    獨家:青島老街之十九 青島的鼓浪嶼
  • 紫金山天文臺青島觀象臺舉辦公眾科學日活動
    19日,百餘公眾走進青島觀象臺圓頂觀測室,穹臺窺象。在工作人員的講解下,大家了解了觀象臺的歷史沿革,並通過望遠鏡觀測太陽,感受百年觀象臺濃厚的歷史及科學氛圍。  青島觀象臺與青島市天文愛好者協會先期針對相關內容對科普志願者進行系統培訓,無論是隕石知識、望遠鏡原理及展板內容的相關知識講解,還是青島觀象台歷史和太陽白光觀測等,志願者們生動有趣又飽含知識量的講解給公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並使每一個疑問得到解答,起到了科普大眾的作用。
  • 青島中秋賞月十大景觀新鮮出爐
    除了原來的穹臺窺象、太清水月、琅琊懷古等之外,這次新增加了皓月流丹、飛龍伴月、奧帆月清等賞月景觀。    近年來,隨著城市的發展,島城又增加了不僅可以賞月,而且還能拍出優美月景圖的地方。本報聯合青島觀象臺推出了尋找青島「最佳拍月地」活動,吸引了不少市民參與,共推薦了百餘處賞月地。最終,專家們根據天文觀測、人文歷史、環境景觀等因素,反覆論證,從中選出十大「賞月景觀」。
  • 珠峰身高水準原點就在青島觀象山 半島記者採訪解密四大原因
    咱們國內原來有個說法,百分之七十的海洋科學家在青島,包含潮汐、氣象、天文等科學家以及大量的科學活動都在青島,加上觀象山很穩定、安靜,便於保存,離海邊又不遠。最後,青島海域具有典型的半日潮汐,驗潮站所在的膠州灣海面穩定,便於驗潮也是一個原因。因此,咱們國家的水準原點選在了觀象山。
  • 【青島記憶】消逝百年覓餘音,青島觀象臺報時球
    青島觀象臺報時球據《膠澳發展備忘錄》記載:1897年11月,德國侵佔青島。1898年3月23日,為了儘快制定開發規劃,德軍組建的一支測量分隊按計劃開始測量工作。觀象山報時球每天預定時間通常是正午落球,提前5分鐘先落到一半提醒,兩三分鐘後再升至頂部,正點落下瞬間報時。船在海上就可以通過這個結合星象來判斷方位。除了為侵佔青島的德國軍隊服務外,很多人也因此而受益。
  • 珠峰量身高從青島起算 水準原點為何設在觀象山?
    咱們國內原來有個說法,百分之七十的海洋科學家在青島,包含潮汐、氣象、天文等科學家以及大量的科學活動都在青島,加上觀象山很穩定、安靜,便於保存,離海邊又不遠。 最後,青島海域具有典型的半日潮汐,驗潮站所在的膠州灣海面穩定,便於驗潮也是一個原因。 因此,咱們國家的水準原點選在了觀象山。
  • @市民 青島最全賞葉地圖來了 周末約起來!
    原標題:青島最全賞葉地圖來了,周末約起來!金秋時節,正值秋葉靜美之時。記者從市園林和林業局獲悉,從十月到十一月,是青島觀賞秋葉的最佳時期。據了解,島城的秋葉包含黃色、褐色、亮紅、暗紅和交叉彩色五大色系,可觀賞樹木約五六十種。
  • 就在青島觀象山!
    這意味著,不久之後,在青島「中華人民共和國零點景區」內樹立的珠穆朗瑪峰8844.43米的海拔,即將重新改寫。近日,記者來到距離珠峰數千公裡之外的青島觀象山,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海拔的起算點——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準原點就裝此處。
  • 青島銀海大世界和觀象山的標誌,海拔到底從哪兒算起?
    我國青島瀕臨黃海,在港口設置了一個驗潮站,德國佔領時期就開始測量海水水位,經過長期觀測之後,就會得到一個平均的海平面,這個平均海平面稱之為:黃海平均海平面。這就是海拔高度的基準面。為了測量方便,以該平均海平面為起算面,在青島觀象山一花崗巖小屋中,有一眼不深的旱井,內置一桌球大小的瑪瑙球,因為瑪瑙球比較小,且質地不宜發生明顯的熱脹冷縮,可以保證測量的精度。瑪瑙球上的一個紅點,就是中國大地測量的「水準原點」。
  • 觀象山 | 3天核酸檢測採樣超882萬人,「青島速度」燃爆朋友圈!
    觀象山 | 3天核酸檢測採樣超882萬人,「青島速度」燃爆朋友圈!2020-10-15 10 : 35 來源:觀象山3天內完成600萬人的核酸檢測,5天完成1100萬人的核酸檢測。放眼國內外,都沒有先例,青島卻用實際行動不斷刷新數字,並快速接近這一目標。截至10月14日18時,青島已採樣8825231份開展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已出結果5410386份,除已公布的12例確診病例外,未發現新的陽性樣本。短短3天72小時,超882萬份採樣,青島以大比分超前完成既定目標,「青島速度」已經燃爆朋友圈。「這是真的嗎?」「青島是怎麼做到的?」「青島太快了!」
  • 珠峰新身高從青島「量」起 水準原點為何在青島?
    這處原點就在觀象山公園內一座造型別致的小石屋中,屋內有口旱井,井下鑲嵌著一顆拳頭大小、價值不菲的瑪瑙,點位有18釐米長,這裡就是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海拔的起算點——「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準原點」。珠峰高程測量從青島「出發」所謂水準原點,即水準測量傳遞海拔高程的基準點。
  • 獨家揭秘 | 珠峰身高水準原點就在青島觀象山 海拔高度如何從青島...
    大眾報業·半島記者 張文豔從青島,到珠峰,數千公裡的距離,其中要經過山川、河流,如何將坐落在觀象山水準原點的高程傳遞到珠峰?從位於青島的水準原點到珠峰腳下的水準路線差不多有6000多公裡,觀測中需要避開大氣折射、地面振動、地形障礙等影響才能獲取可靠的數據,並經過標尺長、正常水準面不平行、重力異常、固體潮和海潮等多種改正,才能獲取準確結果。
  • 青島五大歷史文化街區範圍劃定 含八關山魚山等
    青島作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具有獨特的自然地貌和歷史文化傳承。我市通過編制《青島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來處理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和城市建設發展的關係,規劃中新劃定了13個歷史文化街區。繼觀海山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規劃率先完成後,昨日,青島市規劃局發布公告:八關山、魚山、信號山、觀象山、無棣路等五大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規劃許可批前公示,正式劃定出每個歷史文化街區的保護範圍和相應保護控制措施。
  • 青島觀象臺:星漢燦爛,氣象巋然
    因為很多時候,我們看一個景點不是為了眼前那一點點的風景,更多的是它背後的歷史風雲變幻。當時的德國海軍港務測量部氣象天文測量所,就是後來在1912年正式落成的青島觀象臺新臺的前身。由此這座青島著名的小山被命名為觀象山。 1898年德國海軍港務測量部在館陶路1號建氣象天文測量所,1905年改稱「皇家青島觀象臺。」1914年,日本侵佔青島後,曾將青島觀象臺改名為青島測候所,又改稱氣候測量所。
  • 珠峰「身高」從青島起算 基準來自觀象山上「水準原點」
    揭秘珠峰高程測量從青島起算  珠峰高度的起算面是如何得到的,它的基準數據又是從何而來呢?大家想不到的是,這個基準面的標準其實是來自於我們青島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準原點。早報記者通過採訪青島市勘察測繪研究院了解到了一些不為人知的實情,從而揭開位於青島西部城區觀象山上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準原點的神秘面紗。  在觀象山頂上,有一個建於1954年的神秘的俄式建築石屋。這座石屋全部由嶗山花崗巖砌成,牆壁上鑲著一塊刻有水準原點4個大字的石碑。這裡就是國家測繪局確定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準原點,現如今的珠峰高度測繪起點就是這裡。
  • 零下17度,青島還會更冷嗎?青島百年氣溫記錄大數據
    近日,山東青島海浪結冰凍住,室外溫度接近零下17度,打破市區歷史最低溫紀錄。2016年1月24日,市區出現了近30年最低溫零下15.1度。青島有氣象記錄以來,歷史記錄的最低溫度究竟是多少呢?三九四九冰上走,一月份是青島最冷的月份,2021年三九天才剛剛開始就出現如此低的氣溫,接下來會不會更冷了呢?冰期常常會出現在1月下旬,會不會出現更低的溫度?
  • 山東青島蝴蝶樓,以著名影星命名,富有百年電影歷史
    每個人在他的人生發軔之初,總有一段時光,沒有什麼可留戀,只有抑制不住的夢想,沒有什麼可憑仗,只有他的好身體,沒有地方可去,只想到處流浪文章類型|旅行見聞文章字數|828,閱讀約2分鐘山東是一個文化底蘊深厚的省份,而青島是這個省份文化包容性最高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