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畫博大精深,乃技法自然之精髓,習畫時除筆法外還有三要素

2020-12-03 藍鷹書畫

藍鷹書畫專注於文化領域,書畫傳播推廣領先品牌。

中國畫博大精深,乃技法自然之精髓,習畫時除筆法外還有三要素

文/錢毛毛

中國畫作為一種傳統文化,在進行學習和描繪時有著特殊的技巧需要領悟,其中筆法乃繪畫基礎之一,執筆、筆鋒的運用等都有著較為深入的知識需要鑽研透徹。

筆中有墨、墨中有筆是常見的表現形式,而筆、墨、水三者相互交融,有助於將畫面寫活,但習畫時除去筆法之外還有三要素需謹記。

01主題明顯

一幅畫有著一個鮮明的主題,這是需要突出的重點,一定不要在繪畫時注意力分散,最好平均對待有著一個主要支點,畫中的主題便能變得清楚明白。

而陪襯的存在能夠讓主賓關係變得尤為明顯,可以進行相互呼應,只要不各自獨立便能呈現出較好的表現力。

而當主賓關係梳理得較為清楚時,畫面才會顯得束縛,但是失去了主要支點之後,畫面可能會有著各種元素,但是最終卻只能夠呈現出較為散亂的情況。

02注意變化

在進行畫中形象表現時,一般情況下需要在靜中穿插一些變化,如此才能讓畫面變得更加生動。

就山水畫的表現而言,樹木為密、山石為疏、樹石為實、雲霧為虛,這些特點需要牢記於心。

虛實疏密變化間,讓畫面變得更具有生命力,同時也將靜物景象中呈現出一種動態感,穿梭在畫面當中的表現便能得到凸顯。

而在營造這些變化時,主要還是藉助於筆墨的深淺以及物體的安排來形式。

如果是密集之處,便要細細下筆,而稀疏之處,用筆不僅要簡略,同時要在寥寥幾筆中將意境展現出來。

03凸顯透視

透視讓畫面呈現出立體感,讓畫面尤為生動,山水畫一般採用的是散點透視法,作者可根據自己的創作意圖,使用移動視點的方式來對景致進行觀察。

在不同角度深諳景致的特點,在視角的上下左右推動當中,感知到視角變化中畫面的靈活性。

而在進行畫麵塑造時,也可從不同視角處入手,在呈現出畫面體力感的同時,還能營造出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

加之濃淡、光線的變化,能夠讓畫面有著更出眾的統一感。

古人對於山水畫章法的要求甚嚴,而在領悟古人技法的同時,也需總結歸納出適合自身表現的方式。

在吸納傳統技法的同時,注意對關鍵點的練習和使用,有助快速提升繪畫功底。

—END—

本平臺所發布的圖片均搜集自網絡公開資料,編輯並不確定作品之真偽,不作為投資收藏的依據,僅供書畫愛好者參考,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本文由藍鷹書畫原創,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以上為嘉賓觀點言論,不代表本館立場。

相關焦點

  • 中國畫最重空白處,空白處並非真空,乃靈氣往來生命流動之處!
    留白以它獨特的空靈的表現技法,在中國繪畫史上佔有獨特地位。本文從傳統留白技法出發,挖掘其在現代景觀設計的潛在能量,追求留白技法在現代景觀中的實際運用,用留白技法豐富現代景觀設計。關鍵詞:留白藝術;景觀設計;虛實空間留白作為中國畫形式美的重要表現手法之一,是營造中國畫空間的重要手段。[1]留白技法利用虛實的手法,準確地傳達了中國畫的精髓,展示了其獨特的文化內涵。
  • 水墨畫的技法規則——用筆要點與設色方式
    水墨畫的用筆要點在五代時期荊浩首次提出中國畫的"筆墨"概念,自此之後,基本上它都被後來的畫家或者是理論家討論和論證過。想要透徹的理解水墨畫的審美構造,自然就少不了對它的研究。水墨畫家和美術理論家以為,人的情感和性格以筆墨為寄巧,因此筆墨不僅有雅、俗,還有正、邪之分。
  • 繪畫技法研究:中國畫墨法運用
    要探討中國畫技法的奧秘,在筆法之外,不能不研究墨法之妙,況古人有云:「得筆法易,得墨法難,」。《人物馭龍帛畫》的出土,使我們知道,中國畫之墨的運用至少可追朔到距今二千多年前的戰國時代。書畫之墨大致分為松煙和油煙二種,傳統書畫多用墨碇在硯臺上研磨。現在,各種品牌的書畫專用墨汁使用方便,吸引了初學者及大多數書畫家使用或與磨墨兼用。
  • 傅抱石:中國畫技法實際上就是用筆用墨的獨特方法
    中國畫的獨特之處是對用筆用墨的要求極高,每幅畫的藝術情趣全靠筆墨來體現。書畫同源之說起源很早,中國繪畫的用筆用墨均從書法中來,要求基本相同。中國書法的藝術形式是通過墨色輕重、筆劃粗細、轉折等來表現的。中國畫與書法相同,沿用了墨線造型,運用墨線的濃淡、粗細,用筆的輕重、轉折、頓挫等變化來塑造物體造型。後來逐漸發展,通過水墨變化來表現物象的向背、凹凸等形象的變化,同時又通過墨線的輕重、疏密變化來表現畫面的韻律和節奏,逐漸形成以墨的黑色為畫的基調。
  • 圖文教程:中國畫技法之樹木畫法
    本素材摘錄自《學畫寶典 中國畫技法 樹木》,林之本著,福建美術出版社2008年出版,節選網絡共享內容僅供參考,如需深入學習,請從正規渠道購買正版圖書!一、畫樹起手式樹分四枝,要表現其立體感。樹枝要分出前、後、左、右。畫樹幹運筆要用中鋒,用墨宜幹些,以顯得蒼勁有力。畫小枝幹筆墨可鮮活些,以顯得有生氣。
  • 傅抱石:中國畫僵了,應該賦予新的生命
    傅抱石 春風楊柳 近來我常常喜歡把被人唾罵的「文人畫」三個字來代表中國畫的三原則。有的五日一山,十日一水,倒不及草草的數筆。不及的道理,前者是成功於技巧,後者是發生於性靈,以人感人。技巧的結果,博不了多數人的鑑賞,惟有精神所寄託的畫面,始足以動人,始足以感人,而能自感。
  • 墨之濺筆也以靈,筆之運墨也以神,墨非蒙養不靈,筆非生活不神!
    文人畫中,筆墨成為首要倡導的要素,特別是在其著作《畫旨》一書中提出了「以境之奇怪論,則畫不如山水;以筆墨之精妙論,則山水決不如畫。」這一點恰恰與中國藝術歷來重神輕形,藝術與現實要有差距的思想相吻合。古人作畫從來不求真實的模仿對象,有虛幻感。「畫貴在似與不似之間」。「似」即造化自然,太似則媚俗。「不似」為純粹主觀,不似有欺世之嫌。「似與不似」之間,才是藝術創作的最高境界。
  • 中國畫的筆墨風骨——著名書畫家、指墨畫大師朱祖國淺談中國畫藝術
    我們對於傳統中國畫來說,「筆」向來不成問題,可以說是基本常識。筆與墨不僅是中國畫的「雙翼」,是中國畫獨特的造型手段,更是中國畫的底線與靈魂。在歷史上,中國畫大致經歷了先重用筆,後講用墨的歷史發展階段。南齊謝赫在《古畫品錄》中提出了中國畫的六法,其中一法即為「骨法用筆」。「骨法」與「用筆」的結合,奠定了中國畫的基礎。
  • 中國畫需要「大寫意」!寫意才是中國畫的靈魂!
    外物篇》也有「得意而忘言」之說;衛夫人在《筆陣圖》中也說:「意後筆前者敗」、「意前筆後者勝」;王羲之也說過:「須得書意轉深,點畫之間皆有意」(《晉王右軍自論書》)。中國的藝術觀從來都是輕「實」重「意」,留下了許多諸如「意境」、「意象」、「意態」、「意趣」、「意緒」等精闢的語彙。還有「意在筆先」、「意在言外」,都是表達中國人對「意」的追求付諸語言和思維的結晶。
  • 文化常識:中國畫的墨法,主要是運用墨色變化的技巧
    中鋒也叫正鋒,方法是將筆管垂直,用筆時筆尖在墨線中間,中鋒的線沒有明顯粗細變化,顯得連貫一致;側鋒是指行筆時筆尖不垂直於紙,筆尖在墨線一邊,側鋒筆墨容易產生飛白效果,線條有切削感;順鋒是指筆按照由左向右、由上向下的走勢運行;逆峰是將筆向筆峰方向逆行,適於畫樹幹山石時使用,線條顯得蒼老滯澀;拖筆是指執筆時稍稍放鬆,引著筆管拖行,線條顯得輕柔飄逸。
  • 美術研究|淺析吳冠中油畫對中國畫表現方法的借鑑!
    他潛心鑽研,將中國藝術的精神熔煉於油畫中,最終成為一名卓越的融合中西繪畫之法的大家。一,筆法之美筆法是中國寫意畫的元素之一。中國傳統繪畫講究筆法和骨法。南齊謝赫在《畫品》中提出畫有「六法" 其中第二條就是骨法用筆。
  • 中國畫的基本特徵
    要概括出中國畫的基本特徵,實屬不易。傳統的中國畫歷史悠久、內涵豐富,適應中國的文化土壤而生根開花,在立意、構圖、技法和程式化的表現諸方面,都有其獨特之處。在張彥遠提出「立意」之前,南朝齊謝赫即有「創意」、「用意」之說。創意之畫,不落陳套,用意精當,借景以生境,筆少而意多,在這一意義上講,作為一個畫家,不僅要在平時注意練筆、錘鍊個人的表現技巧,更為重要者,還需加強練意之功。
  • 美術研究|王來文:為中國畫的筆線注入生命與靈魂!
    因此,王來文以古法用筆和白描技法的完美結合,不僅體現了他特有的風骨與品格,而且在當代過度強調「色墨融合」的審美潮流之下,王來文的白描花鳥畫可以說是獨樹一幟、獨領風騷,讓當代美術界看到了一種純粹的筆墨精神。
  • 國畫基礎之用墨的技法
    中國畫通過墨的幹、溼、濃、淡、清來體現物象的遠近、凹凸、明暗、陰陽、燥潤和滑澀。一、墨分五色:清、淡、濃、墨、焦,而決定這五種墨色的關鍵是這五種墨色的比例。焦墨是半乾的墨汁,烏黑而有光澤。濃墨是深黑的墨汁,加了水分而不顯光澤。
  • 於志學的馴鹿與中國畫的書寫性
    在表現「形」時,筆要為「形」服務,筆做犧牲。在傳神、寫神時,「形」要為筆服務,為了最大限度的發揮筆的表現力。於志學提出的「一筆一個物象」,對以線塑造物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為中國畫的一筆下去不可復筆,沒有深厚的書法功底基礎難以達到。
  • 率真散逸 樸拙自然 ——程崇正書法作品欣賞
    其大篆,真率散逸;其行楷,樸拙自然。出版有《程崇正書法藝術》和《程崇正楹聯書法集》。學書感悟——程崇正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被稱為中國傳統文化核心的書法,是我國特有的一種傳統藝術。經過多年的學習、實踐和探索,我認為一個優秀的書家應該有多方面的修為:一、精技法。筆法、字法、章法、墨法「四法」乃書法之基本要素,要精熟,要善於解決快與慢、奇與正、濃與淡、幹與溼等書法藝術的基本矛盾,尤其要講究用筆,熟練掌握起、行、收的用筆方法,「八法」爛熟於心,「到位」才可能有「味道」。
  • 墨法自然,博大精深!千年文化的精粹——中國山水畫
    中國山水畫博大精深,內容豐富,形式多樣。不了解這些個形式,很難欣賞其作品的藝術性。山水畫,簡稱「山水」,是中國畫中的一大畫科。是以描寫山川自然景色為主題的繪畫。
  • 中國畫構圖:以小觀大,以近及遠,在對象中積聚宇宙無邊的信念!
    因為石濤的「一畫」說說的並不是一筆一畫之工夫,那是技法,他說的是一種原則,一種精神。他強調的是貼近自然,以悟為真,以創造為本。如果將「一畫」理解為一筆一畫之說,則無法顯示這方面的要義。「一畫」雖然不是一筆一畫之線,但筆畫則是對「一畫」地落實。「一畫」是無為(自由而無所羈束)創造之法,一筆一畫則是這一創造之法的顯現。
  • 中國畫的色彩有什麼奧秘?上海書展首發這本山水畫技法書告訴你
    2020上海書展上,上海書畫出版社推出《設色山水技法有問必答》,為有心的中國畫愛好者和入門學子逐一「解密」。 「墨不礙色,色不礙墨」是中國山水畫的古典之美、高妙之境。追溯山水畫的設色方法,如兩宋「三趙」——趙令穰、趙伯駒、趙孟頫之青綠,明代唐伯虎和仇英之青綠,元代又有黃公望之淺絳,所謂「各領風騷」,才能造就後世之集大成者,如近代的張大千、吳湖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