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抱石:中國畫僵了,應該賦予新的生命

2021-01-21 騰訊網

傅抱石 撫琴觀瀑圖

一個有成就的中國山水畫家,必須心藏千山萬水,把寫生過的山山水水逐漸變成胸中丘壑"。

傅抱石 千山雲起圖 軸

我認為一幅畫應該像一首詩、一闕歌,或一篇美的散文,因此,寫一幅畫就應該像一首詩、唱一闕歌,或做一篇散文。王摩詰"畫中有詩",已充分顯示這無聲詩的真相,而讀倪雲林、吳仲圭、八大、石濤的遺作,更不啻是山隈深處寒夜傳來的人間可哀之曲。

傅抱石 春風楊柳

近來我常常喜歡把被人唾罵的「文人畫」三個字來代表中國畫的三原則。即:

1、「文」學的修養

2、高尚的「人」格

3、「畫」家的技巧

傅抱石 秋江放艇

中國繪畫是最精神最玄哲的學問。有的五日一山,十日一水,倒不及草草的數筆。不及的道理,前者是成功於技巧,後者是發生於性靈,以人感人。技巧的結果,博不了多數人的鑑賞,惟有精神所寄託的畫面,始足以動人,始足以感人,而能自感。

傅抱石 廬山勝境

西洋畫是積極的,中國畫是消極的。中國畫令人看了睡覺,像一般的畫面,畫一個老頭子,拿了一根拐杖,逍遙自在,很少機會看到武士比武。所以中國畫比較不是積極的而是退隱的,不是前進的,而是聽天由命的。

傅抱石 帝王輕過眼

西洋畫是動的熱的,中國畫是靜的冷的。西洋畫好像是屬於春天夏天,中國畫則是秋冬之畫,一股蕭疏淡泊之氣,充滿紙上。

傅抱石 踏雪訪友

西洋畫是說明的,中國畫是含蓄的。中國畫看起來總是又像又不像,猶如鄉下姑娘進城,總怕看得一清二楚似的。中國畫家的惟一的目的,是如何找掩護,不像西洋畫一目了然。

傅抱石 深山訪友

西洋畫是年輕的,中國畫是年老的。西洋畫是客觀的,中國畫是主觀的。

傅抱石 春亭對奕圖

中國的藝術思想,還是受著幾千年前的儒家思想的支配,直至今日,或亦不能說有了多大的變化。雖然洋風吹了若干年,但大多數,還只是表面,只是某種極小限度的表面。對於傳統的一切,可謂依然故我,維護得相當周密的。所以中國畫的歷史,只有技法上的歧異表現得最明顯,因此就把所以歧異的內在原因遮沒了。此外只是些畫人的傳記,和畫壇的故事,再就沒有什麼了。這種情形,在民國26年6月以前,決無例外。

傅抱石 峽江帆影

保守的畫家們,滿眼滿腦子的"古人",往往又"食古不化""死守成法"。對於稍稍表現不同的作品,多半加以白眼,嗤之以鼻。我們很明白,中國畫僵了,應該重新賦予新的生命,新的面目,使適合當時的一切。然而回想最近的過去,雖然有幾位先生從事這種革新的運動--如高劍父等--恐怕也到處遭遇著意外的阻礙,受著傳統畫家們排擠攻擊。

傅抱石 憑欄聽瀑圖

站在十字街頭的中國美術,前後是敵,已經手忙腳亂,招架不來了。有些在中國打嗎啡針,到外國便賣祖傳秘方《本草綱目》的人,倒可以巧妙地利用這個危機做生意。不過為民族著想,以為長此下地去,將來總會有一天,嗎啡針大家自己會打,《本草綱目》的原版已在外國。這時候,便是中華民族美術宣告脫離中國的時候,便是中華民族美術的死期。

我認為中國畫需要快快地輸入溫暖,使僵硬的東西先漸漸恢復它的知覺,再圖變更它的一切。換句話說,中國畫必須先使它"動",能"動"才會有辦法。

傅抱石 鏡泊飛泉

中國畫學上最高的原則本以"氣韻生動"為第一,因為"動",所以才有價值,才是一件美術品。

傅抱石 風雨歸舟

一種藝術的真正要素乃在於生命,且豐富其生命。有了生命,時間空間都不能限制它,今日我看漢代的畫像石仍覺是動的,有生命的,請美國人看也一樣。

傅抱石 瀑泉圖

我對畫面造型的美,是頗喜歡那在亂頭粗服之中,並不缺少謹嚴精細的。亂頭粗服,不能自成恬靜的氛圍,而謹嚴精細,則非放縱的筆墨所可達成,二者相和,適得其中。

傅抱石 山水

畫山水的在四川若沒有感動,實在辜負了四 川的山水 。

傅抱石 峨眉處處有機聲

「人品」、「學問」、「天才」...... 這就是造成中國繪畫基本思想的三大要素。這就是研究中國繪畫的三大要素。

好漢留步留個再走

相關焦點

  • 齊白石徐悲鴻張大千等中國畫大家作品亮相南京博物院
    齊白石徐悲鴻張大千等中國畫大家作品亮相南京博物院 2019-11-26 21:09:22 泱波 攝美術史論家一般把二十世紀早期作為中國現代繪畫史的開端,齊白石、黃賓虹、徐悲鴻、潘天壽、張大千、林風眠、傅抱石和李可染正是這一時期成長起來的八位中國畫大家。 泱波 攝展覽取名「仰之彌高」,意在突出八位大家如高山一般垂範後世的藝術成就以及傳承創新的精神。
  • 傅抱石:中國畫技法實際上就是用筆用墨的獨特方法
    後來繪畫水平不斷提高,發展成用彩色和水墨傷畫,但作為造型基礎的線描,在中國畫中一直沿用、發展、提高,從簡單到複雜,從低級到高級。現代中國畫對線條的運用要求更高,通過毛筆的靈活運用,如中鋒、側鋒的變化,運筆的快慢、轉折、頓挫,壓筆力量的輕重以及墨的乾濕濃淡,巧妙生動地表現出繪畫對象的體積、空間、重量、質地、形狀、動態。
  • 美術研究|王來文:為中國畫的筆線注入生命與靈魂!
    也就是說,白描對於畫家的藝術態度、繪畫精神以及技法功底等各個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王來文的白描花卉強調造型能力和白描功底的錘鍊,更重要的是,王來文在他的白描花卉作品中融入了現代性的線描意識,強調了「積點成線」的審美視覺,呈現著與眾不同的藝術面貌,同時,其筆下的水仙與荷花又各有情韻。
  • 中國畫水大家楊長槐:激流飛瀑中的寫意人生
    我想,這應該是任何一位還不敢妄稱自己已經到了人生成熟階段的朋友,當他有幸和這樣一位對藝術無比執著,對人生有著真誠體驗的老先生自在暢談後,都應該表達的一番敬意。 「人的一生,有許多人和事都與自己聯繫在一起,因而組成人的一生的經歷和故事。這些人和事能與自己聯繫,或多或少影響著自己的一生,這些因素便是人一生的緣分。」
  • 陳鋼奇石山水畫研討會:以山形石為素材創作是中國畫史上一種新的...
    「如何讓一塊塊沒有生命的石頭煥發生機,變成一幅幅頗具靈性、雄渾大氣、巍峨壯觀的山水畫?」這是陳鋼苦苦思索的問題。  陳鋼說:「畫山形石畫時,運用了中國畫所有的皴法,包括皴21種、擦20種、點30種、染10種,將歷代古人皴法融為一體,根據石頭的肌理結構,用現代的審美將古法發揮到極致,再用新的筆墨語言將古法重組,形成一種新皴法。新皴法裡含古意,才能產生一種奇特韻味。」
  • 於志學的馴鹿與中國畫的書寫性
    畫卷上的馴鹿或覓食,或小憩,或三五成群,或不成行的趟在地下,被作者進行了巧奪天工的畫面自然分割,通過對馴鹿的動作、姿容、具體神情等全方位的描繪,使畫面十分活潑,表現了大興安嶺仁獸的精神面貌,給人以身臨其境之感,歌頌了萬物皆有靈的自然精神,韻含了作者崇尚自然的生命美學思想。《百鹿圖》無疑是一幅不可多得的長卷。
  • 中國畫的基本特徵
    要概括出中國畫的基本特徵,實屬不易。傳統的中國畫歷史悠久、內涵豐富,適應中國的文化土壤而生根開花,在立意、構圖、技法和程式化的表現諸方面,都有其獨特之處。一 立意為先、胸有成竹——中國畫的構思中國畫創作以立意為先,許多繪畫理論家都首先強調這一點,不管是畫山水、畫人物,還是畫花鳥。
  • 中國畫最重空白處,空白處並非真空,乃靈氣往來生命流動之處!
    關鍵詞:留白藝術;景觀設計;虛實空間留白作為中國畫形式美的重要表現手法之一,是營造中國畫空間的重要手段。[1]留白技法利用虛實的手法,準確地傳達了中國畫的精髓,展示了其獨特的文化內涵。但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越來越多的城市建設問題也隨之而來,城市建設缺乏特色,造型結構趨於單一,過度追求速度而忽略品質,使景觀設計流於表象而缺乏深層次的內涵,嚴重喪失地域特色和風土人情。
  • 中國畫有法度方能率性而為?
    中國畫有一支叫做「文人畫」的優秀傳統,其高貴的精神品質、系統的筆墨章法、布局原理、造型原則和色彩方式,就是中國畫的基本法度。但在這一前提下,中國畫並非不講率性而為,中國畫還有一個核心價值觀叫做「寫意性」——不求形似,逸筆草草,聊寫胸中意氣。這是中國畫對世界畫壇的貢獻。認為理性法度森嚴、筆墨高度程式化,使得作品太過概念、缺少繪畫性、缺少鮮活的感受,在我看來,此觀點是誤讀傳統所致。
  • 中國畫需要「大寫意」!寫意才是中國畫的靈魂!
    要挖掘人與天地自然深層的關係,所謂「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人和萬事萬物都是有生命和靈魂溝通一體的大的一種「意」。落實到一筆一畫,都是生動的有生命的。寫意的最高要求,一筆一畫都是有生命的,都是生命的一次輪迴。因此,以寫意為精神的中國造型藝術大境界就是省略細節,關注生命的要害,直追形象之外的元神。
  • 靈魂就是中國畫「寫意」的本質
    中國畫,是什麼?可能都知道,但也可能都不知道。自己心中似是明了,可是叫你釋義一下,似乎又說不清楚。很多人為此迷茫。其實不必糾結這個問題。因為你的這種感覺對了,如沒有這種迷茫的認識,說明對中國畫更為的不懂。
  • 影響中國畫欣賞的三大要素
    這其中,不但後天環境的薰染和影響,是歷史和現實的投影,而且即使是先天的,來自於遺傳基因和生命密碼的指令,也是此前人類歷史上文化心理和審美體驗所留下的記憶遺痕,也不是人可以自由選擇的,而是在人能夠對其作出自由選擇之前,便已經或多或少地被事先規定了的。這是其一,而其二更重要的是,人是有社會性的。馬克思兌:「人的本質並不是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現實性上,它是一切社會關係的總和。」
  • 中國畫的筆墨風骨——著名書畫家、指墨畫大師朱祖國淺談中國畫藝術
    我們對於傳統中國畫來說,「筆」向來不成問題,可以說是基本常識。筆與墨不僅是中國畫的「雙翼」,是中國畫獨特的造型手段,更是中國畫的底線與靈魂。在歷史上,中國畫大致經歷了先重用筆,後講用墨的歷史發展階段。南齊謝赫在《古畫品錄》中提出了中國畫的六法,其中一法即為「骨法用筆」。「骨法」與「用筆」的結合,奠定了中國畫的基礎。
  • 第十三屆全國美展中國畫新面貌,從日常生活中尋找社會變遷的深意
    正值「第十三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中國畫作品展」在山東濟南舉辦,近日,中國美協理論委員會主任、《美術》雜誌社主編尚輝,在山東美術館學術報告廳為廣大觀眾帶來了一場專題講座,論述「中國畫的當代之維——13屆全國美展推動的藝術變革」。講座伊始,尚輝拋出了「什麼是繪畫的當代性問題」。他認為,當代性便是藝術針對每個歷史階段社會不同變化提出問題,並解決問題而呈現的時代風貌。
  • 中國畫的20種分類
    中國畫: 簡稱「國畫」,在世界美術領域內自成體系。它用毛筆、墨和中國畫顏料,在特製的宣紙或絹上作畫。在題材上有人物畫、山水畫、花鳥(卉)畫、動物畫等之分。在技法上又可引為工筆畫和寫意畫兩種,各有蹊徑,互有特色。在人物畫方面,從晚周至漢、魏、六朝逐漸成熟。
  • 寫意精神——中國畫的內在表達
    他們可以畫的很寫實,但中國畫並不是靠寫實來說明問題,毛筆與宣紙這樣的材料本身就在突出光影以及寫實性的表達力上不如油畫材料。但西方人在發揮藝術張力的能力上比中國落後許多。薛磊 四川省詩書畫院書記、副院長中國畫注重藝術的寫意精神。
  • 用筆是中國畫最基本的構成因素,龔賢談畫家四要,第一條用筆要古
    用筆是中國畫最基本的構成因素、是最本質的東西,古人有『神採生於用筆』之說。清人方士蔗講:『山川草木、造化自然,此實境也。以心造境,以手運心,此虛境也,虛而為實,是在筆墨中。』他的這幾句話概括了整個的中國繪畫精神。
  • 中國宗教思想中,老莊的清靜和禪宗的虛淡影響了中國畫的風格
    中國畫受中國古典哲學影響,形成一種獨特的藝術形態。中國畫與西方造型藝術不盡相同,它重視修心明志,中國古典哲學深深影響中國畫。中國繪畫源頭在老莊思想。所以中國繪畫最後是人的問題,人到什麼程度,中國畫到什麼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