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魂就是中國畫「寫意」的本質

2020-12-06 直擊書畫

中國畫,是什麼?可能都知道,但也可能都不知道。自己心中似是明了,可是叫你釋義一下,似乎又說不清楚。很多人為此迷茫。其實不必糾結這個問題。因為你的這種感覺對了,如沒有這種迷茫的認識,說明對中國畫更為的不懂。

肖大平作品

中國畫之所以叫寫意畫,是有原因的,原因就是中國畫藝術的中心思想以及發展的導向,必須要有一個明確的定位。這個定位必須要符合文化的發展軌跡。從我們五千年的文明中不論是儒家、道家還是後來的佛家,所表述的世界觀,無不是剖析自然萬物本質的。這個本質也就是源於萬物皆有靈的設定。有靈就會產生魂,靈魂也恰恰就是「寫意」的本質。所以。才有寫意畫就是中國畫之說。

肖大平作品2

工筆、線描、寫意,是一家,他們只是表現方式的分別。工筆,是寫意的一種細緻表現,寫意實為中國畫的代名詞。也因此,出現了大寫意、小寫意之分。線描自身就是一種具象的寫意。

肖大平作品3

在工筆是寫意的這塊上,你們也不用嗷嗷叫,中國畫不論什麼形態,無意是不成畫的。這是不變的事實。「意境」也罷「靈魂」也好,說的都是一種生命的產生。而藝術是一種生命的另一種呈現。「畫」必須是藝術,如不是藝術,那就是沒有靈魂的行屍走肉,是不能稱作為畫的。

肖大平作品4

「意境」和「靈魂」本身就是說不明道不清的,所以對「寫意」的認知會迷茫是正常的,因為「寫意」沒有固定的答案,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

相關焦點

  • 中國畫需要「大寫意」!寫意才是中國畫的靈魂!
    寫意是一切藝術最高的要求和最終的目的。1、傳統的「寫意」說「寫意」、「大寫意」,作為中國畫的畫法由來已久。「寫意」一詞最早出現於《戰國策·趙策二》「忠可以寫意」,解釋為「公開地表達心意」。它是超越時空的創造,使中國畫保存並不斷加強和顯示著她「超以象外」的東方氣質。
  • 寫意精神——中國畫的內在表達
    所謂「傳承」在本質上的不是古董、器物的代代相傳,而是文化與精神的承襲與演進,比如景泰藍一百零八道程序,你看到景泰藍就想到中國當時的盛世。西方油畫是一種鏡面式的呈現,是物態化、物像化的。他們可以畫的很寫實,但中國畫並不是靠寫實來說明問題,毛筆與宣紙這樣的材料本身就在突出光影以及寫實性的表達力上不如油畫材料。但西方人在發揮藝術張力的能力上比中國落後許多。
  • 美術研究|王來文:為中國畫的筆線注入生命與靈魂!
    眾所周知,自20世紀以來的花鳥畫壇中,從福建之地湧現出來的著名白描畫家有陳子奮、鄭乃珖,再就是當代花鳥畫家王來文。但是我們可以看到,凡是從福建地域走出來的花鳥畫家均攜帶著一種以水仙花和荷塘月色為象徵的獨特味道,充分顯現著來自於閩地風物和人文關懷的藝術特徵。
  • 中國畫用了色彩,用了透視,只要線條有書寫性就不能不叫中國畫
    可是近一百年,自從中國畫革新後,中國畫的爭議就沒斷過。那些借鑑了西方繪畫技法的畫,便被很多人嘲諷說不是中國畫。確實,中國畫和西洋畫有著本質上的區別。武侯高臥圖中國畫傳承了幾千年,系統的學習方法就是《芥子園畫傳》,都是從臨摹開始。一般是用線的關係交代物與物,以及物體內各部分的關係。畫是以形象記錄和傳達,中國畫為什麼就不用寫實呢?
  • 懂了「孤陰不長,獨陽不生」 就明白中國畫
    中國畫的工筆畫與寫意畫如太極圖中的陰陽關係,需工中有寫,寫中有工。這個原理如《雪心賦》中所講的,「孤陰不長,獨陽不生」是一個道理。杜豔作品工筆畫中有寫,寫意畫中有工,就是陰和陽互存的道理是一樣。而看現代人畫工筆畫,了無生氣,原因就是裡面少了「寫意」。畫寫意的空而無力,原因是裡面缺少了工。而這種現象產生的原因是因今人書讀得少了,對自己民族的文化了解得少了,加入了太多的西方繪畫思想。如果簡單地概括,就是近代的中國畫畫家都缺少了文化的自信。
  • 文化常識:中國畫的墨法,主要是運用墨色變化的技巧
    中國畫用筆分為中鋒、側鋒、逆鋒、拖筆等。中國畫素有「五墨六彩」的說法,五墨是指墨的濃度,即焦、濃、重、淡、清。六彩是指墨的變化,即黑白、乾濕、濃淡。用墨是中國畫的基本技法,處理好筆與墨、墨與色的關係,是技法中的關鍵問題。還可以通過筆中墨與水的比例、含墨水的多少、蘸墨方法以及行筆速度等,變換出各種不同的筆墨效果。
  • 章法布局與平面構成——寫意花鳥畫的構圖變化
    中國畫是一門融合了中華民族文化內涵、精神情感的藝術,凝結著東方特有的審美意識和精神內核,經過不斷的發展,已經形成了成熟的藝術樣式與表現形式。(玉樹臨風金果香 方金爐)寫意花鳥畫是中國畫中具有代表性的藝術樣式,一方面是造型上寫意花鳥畫適合意象表現,最能體現中國畫不似之似的特點;另一方面寫意花鳥畫在表現題材上的穩定性決定了傳承過程中與傳統的密切聯繫。但是隨著新的審美需求與創作理念的接受與深化,傳統的寫意花鳥畫也在發生著深刻的變化。
  • 中國畫的20種分類
    中國畫: 簡稱「國畫」,在世界美術領域內自成體系。它用毛筆、墨和中國畫顏料,在特製的宣紙或絹上作畫。在題材上有人物畫、山水畫、花鳥(卉)畫、動物畫等之分。在技法上又可引為工筆畫和寫意畫兩種,各有蹊徑,互有特色。在人物畫方面,從晚周至漢、魏、六朝逐漸成熟。
  • 郭文偉:中國畫散點透視的科學含量
    我國測繪和地圖製圖史研究表明,中國地圖原本就是出之中國畫。許多地圖都是用中國畫繪製的。這些地圖的繪製方法就是基於透視光線的平行性和視點分布的隨意性,按照統一比例關係和所量得的尺度、方位,採用中國畫技法,將地物、地貌縮繪到平面圖上。這種地圖實際上就是符號化的簡略山水畫。儘管散點透視尚沒有嚴密的幾何光學數學模型,但根據筆者對中國古代地圖和當代專業地圖上地物、地貌的繪製及投影原理的分析,可以推斷中國畫散點透視應該就是我國歷代地圖繪製和地形測量正形投影理論的源頭所在。
  • 傅抱石:中國畫技法實際上就是用筆用墨的獨特方法
    中國畫的線條有別於其他畫種的線條,區別正在於此。中國畫的筆墨技巧需要經過長期嚴格的訓練才能掌握。畫家不僅用水墨去表現物象表面形象的變化,而且深入探索畫境寓意的刻畫,表現畫面的意境和形式上墨韻節奏的變化,創造了水墨寫意畫,使「墨分五色」的要求得到更好的發揮。
  • 影響中國畫欣賞的三大要素
    然而實際上,由於每個人都生活在一定的歷史背景之下和現實的社會環境之中,必然要受到歷史和現實的雙重製約,因此,如果從客觀上看,從本質上看,這種主觀上的自由又是非常有限度的,或者說是並不自由的。這種不自由若換一句話來說,便是每個人都不可能擺脫時代文化語境的影響。
  • 中國畫的筆墨風骨——著名書畫家、指墨畫大師朱祖國淺談中國畫藝術
    我們對於傳統中國畫來說,「筆」向來不成問題,可以說是基本常識。筆與墨不僅是中國畫的「雙翼」,是中國畫獨特的造型手段,更是中國畫的底線與靈魂。在歷史上,中國畫大致經歷了先重用筆,後講用墨的歷史發展階段。南齊謝赫在《古畫品錄》中提出了中國畫的六法,其中一法即為「骨法用筆」。「骨法」與「用筆」的結合,奠定了中國畫的基礎。
  • 於志學的馴鹿與中國畫的書寫性
    經過唐代的王維和五代南唐董源的水墨畫,中國畫的線條得到發展,又經宋代文人畫,重視書法、文學等修養及畫中意境之表達。到了元明清,更加講求筆墨情趣,強調神韻,水墨寫意畫的「書寫性」成為主流,線條入畫的審美標準得到根深蒂固的確立。到了晚清,吳昌碩、黃慎和任伯年,更是在中國畫中將「書寫性」發揮到了極致。
  • 中國近現代花鳥畫的衍變|南潘北李:寫意花鳥畫的推陳出新
    1928年,國立藝術院(後改名為國立杭州藝術專科學校)創立,蔡元培提攜倡導中西融合改造中國畫的林風眠為院長,聘請沒有受過系統西洋美術教育、堅定捍衛中國畫傳統的潘天壽為國畫系教授、主任。1930年,林風眠聘請同樣堅定捍衛中國畫傳統的李苦禪為國立杭州藝術專科學校國畫教授。
  • 中國畫壇素描之路
    環顧展廳,繪畫圈裡的人會驚奇地發現,現代主義的領軍人物竟缺席了這次展覽,他就是林風眠。也許是他早期的作品世上已沒有留存的緣故。還好,可以見到與他同時期的潘玉良攜三件素描作品出現在展覽最靠前的部分,後面是一大批寫實主義的實踐者。 於是,要在展廳走上好久,才會遇到林風眠的傳人吳冠中的作品。
  • 國畫教程——寫意魚的畫法
    中國畫寫意畫魚,有水墨和設色兩種,大寫意常用水墨一類,小寫意則慣用設色一法。加強對筆墨的研究和實踐是學習中國畫最基本的一環。 畫魚應先掌握其形體和動態,方法是勾厾相結合,有的先勾後厾,有的先厾後勾,其法隨不同的魚類而變化,有時也可以用不同的方法畫同一魚類。
  • 美術研究|淺析吳冠中油畫對中國畫表現方法的借鑑!
    他將油畫的細膩生動與中國畫的傳統藝術完美融合,使其發展成獨特的寫意油畫無論是中國畫筆法的運用、留白空間的設計,還是東方獨有的觀察手法和寫意情趣都能被他酣暢淋漓地運用。其中尤以借鑑筆法的特點最具代表性。關鍵詞:油畫 中國畫 筆法 留白 意境油畫被引入中國已有幾百年的歷史。
  • 「超然象外」全國中國畫名家邀請展暨盛世和風美術館開館展
    庚子年末,為了傳承中華文化基因、展現中華審美風範的使命要求,重塑當代民族寫意精神,經過數年的籌備建設,廈門文化新名片、著名大寫意花鳥畫莊毓聰先生個人美術館「廈門盛世和風美術館」即將亮相。 同時,由莊毓聰先生號召發起,八位在全國有代表性、典型性的寫意畫名家共同參與的「超然象外——全國中國畫名家邀請展暨盛世和風美術館開館展」也將隆重開幕。
  • 圖文教程:寫意鳥雀畫法入門
    本文內容摘錄自《中國畫入門 鳥雀》,梅若著,上海書畫出版社出版,節選網絡共享內容僅供參考,如需深入學習,請尊重版權,從正規渠道購買正版圖書。 《中國畫入門·鳥雀》系中國畫入門叢書系列之一種。
  • 中國畫水大家楊長槐:激流飛瀑中的寫意人生
    恩師們幫助楊長槐建立起最基本的中國畫創作理念。 在早年的學藝生涯中,楊長槐尤其感謝對自己影響最大的幾位師長。首先就是傅抱石。傅抱石的畫,機理中有靈巧,既有傳統功夫,又見時代精神。他的畫法,亂中有致,開創了中國畫新的氣象;另一位是潘天壽,潘天壽用線如鐵的功力,對淡墨的運用也出神入化,構圖尤為精到;還有一位對楊長槐頗有影響的畫家,他就是吳湖帆的外甥徐子鶴先生,他從徐畫中學到了線條構成和用墨技巧。此外,楊長槐還在天津結識了孫奇峰、孫克剛兩位藝術家,奇峰用線疏密極為講究,色彩感極佳,而克剛的淡墨運用非常出色。這些藝術家相互間的啟發很重要,它們構成了楊長槐畫風形成的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