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常識:中國畫的墨法,主要是運用墨色變化的技巧

2020-12-03 小東名人

文化常識:中國畫的墨法,主要是運用墨色變化的技巧

筆法

筆墨是中國畫的最大特色,從廣義上講筆墨指利用筆墨達到的效果,諸如色彩、章法、意境、品位等都要通過筆墨來實現;從狹義上講,筆墨專指用筆用墨的技巧。這裡我們先說說筆法。

中國畫用筆分為中鋒、側鋒、逆鋒、拖筆等。中鋒也叫正鋒,方法是將筆管垂直,用筆時筆尖在墨線中間,中鋒的線沒有明顯粗細變化,顯得連貫一致;側鋒是指行筆時筆尖不垂直於紙,筆尖在墨線一邊,側鋒筆墨容易產生飛白效果,線條有切削感;順鋒是指筆按照由左向右、由上向下的走勢運行;逆峰是將筆向筆峰方向逆行,適於畫樹幹山石時使用,線條顯得蒼老滯澀;拖筆是指執筆時稍稍放鬆,引著筆管拖行,線條顯得輕柔飄逸。

筆鋒的運用還有:「提按」、「轉折」、「滑澀」、「虛戳」、「揉」等方法。中國畫的筆法主要體現在對線的運用上。「以線造型」是中國畫的基本原則。經常利用毛筆線條的粗細、長短、濃淡、剛柔、疏密等變化,來表現物體的形態和畫面的節奏韻律。關於運筆方法,黃賓虹曾提出「五筆」之說,「五筆即「平、圓、留、重、變」。要求用筆畫線時注意粗、細、曲、直、剛、柔、輕、重的變化和對比,從而做到畫人物「傳神寫照」;畫山水剛柔相濟,有質有韻。中國畫的筆法必須服從客觀形象造型的要求,筆法不同,畫作的風格就不同;對象不同,使用的筆法也應該不同。同時,筆法必須接受畫家思想感情的指揮,畫家個性感情的不同,自然會運用不同的筆法,產生不同的藝術效果。

墨法

中國畫的墨法,主要是運用墨色變化的技巧。中國畫素有「五墨六彩」的說法,五墨是指墨的濃度,即焦、濃、重、淡、清。六彩是指墨的變化,即黑白、乾濕、濃淡。用墨是中國畫的基本技法,處理好筆與墨、墨與色的關係,是技法中的關鍵問題。還可以通過筆中墨與水的比例、含墨水的多少、蘸墨方法以及行筆速度等,變換出各種不同的筆墨效果。中國畫用墨,主要在於運用墨色變化的技巧,以墨代色,讓不同的墨色在紙面上體現出來,更巧妙的是讓一支筆中產生各種墨色的變化中國畫用墨的技巧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和歷代畫家的總結而日趨成熟,逐漸產生了潑墨法、積墨法和破墨法等多種表現手法。

積墨法是先畫一遍或濃或淡的墨,幹了之後,再畫層,讓墨色積疊起來,畫面蒼潤渾厚,如龔賢的《山水圖》。潑墨法是用筆蘸滿墨色,大片塗抹,像潑出去一樣,不重複,畫面淋漓溼潤,多用於作大寫意畫時使用。破墨法又分為濃破淡、淡破濃、幹破溼、溼破幹四種。具體操作是先畫出墨色,在墨未乾的時候,再在上面施加墨、色,可使墨色呈現出溼潤、豐富濃厚而變化莫測的效果。畫家作畫的時候,往往將三種方法融合在一起。此外,還有焦墨法、宿墨法、用礬法等。

水墨寫意

寫意俗稱「粗筆」,是與「工筆」相對的一種繪畫技法,可分為「大寫意」和「小寫意」兩種。通過簡練概括、放縱恣肆的筆墨著重表現描繪對象的意態神韻。它出現於工筆人物畫成熟之後,是由宋代的梁楷創造的。明代中期,水寫意畫迅速發展,潑墨大寫意畫非常流行,出現了很多名家,如人稱「青藤白陽」的徐渭和陳淳,就是當時成就突出的兩位畫家。

徐渭是明代著名的書畫家,是當時最有成就的寫意畫大師。他的寫意花鳥,用筆豪放,筆墨淋漓,注重內心情緒的抒發,如《墨葡萄圖》等。他獨創的水墨寫意畫的新風,對後世產生了極大的影響。陳淳擅長潑墨大寫意的花鳥畫,他的作品不講究描畫對象外表的形象而是追求畫面的生動,在淡墨運用方面有一種特殊效果,如《紅梨詩畫圖》等,其人物畫寥寥數筆,令人回味,山水畫水墨淋漓。

白描

白描,指中國畫中單用墨色線條勾描形象而不施彩色的畫法。白描可分為單勾和復勾兩種。單鉤即用線一次勾成,或用一色墨,或根據不同對象用濃淡兩種墨;復勾則僅以淡墨勾成,再根據情況進行復勾,其線條並非是依原路刻板地復迭,要求流暢自然,以達到加強畫面質感和濃淡變化的效果,使得物象更具神採。由於物象的形、神、光、色等都要通過線條來表現,所以白描畫法有著較高的難度,但是其具有樸素簡潔、概括明確的特點,因而常用於人物畫和花鳥畫,顧愷之、李公麟等都是中國古代著名的白描大師。

十八描

「十八描」,指中國畫中衣服褶紋的18種描法,分別為:1.高古遊絲描:為工筆畫法線條細而均勻,多為圓轉曲線頓筆為小圓頭狀。2.琴弦描:比高古遊絲描略粗,用顫筆中鋒,線中有停停頓頓的變化,多為直線,有寫意味道。3.鐵線描:比琴弦描粗些,用筆中鋒,轉折處方硬似鐵絲弄彎的形態,頓筆也是圓頭。4混描:基本上是一種寫意畫法,先用濃墨皴衣紋,墨未乾時,間以濃墨,講求「濃破淡」的墨法變化。5.曹衣出水描:來自西域畫家曹仲達,其畫佛像衣紋下垂、繁密,貼身如出水狀,故稱「曹衣出水」,受印度健陀羅藝術的影響,用筆細而下垂,成圓弧狀,講求線條之間的疏密變化。6.釘頭鼠尾描:行筆方折多,轉筆時線條加粗,收筆尖而細。7橛頭釘描:是一種寫意筆法,用禿筆,側鋒入筆,線條粗而有力,頓頭大而方。8.馬蝗描:頓頭大,行筆曲折柔軟,但很有力。9.折蘆描:多為直線,用筆粗,而轉折多為直角,折筆時頓頭方而大。10橄欖描:頓頭大如同橄欖,行筆稍細,粗細變化大。1.棗核描:頓頭如同棗核狀,線條行筆中亦有棗核狀的用筆變化。12柳葉描:用筆兩頭細,中間粗。13竹葉描:與柳葉描類似,有時不相區分。14戰筆水紋描如山水畫水紋之畫法,表現薄而褶多的衣紋。15.減筆描:大寫意筆法,極為簡練,用筆粗而一氣呵成,一筆中有墨色變化。16.枯柴描:水墨畫筆法,用筆粗,水分少,類似皴法,筆勢往往逆鋒橫臥。17.蚯蚓描:用篆書筆法,線條圓轉有力,粗細均勻,曲折多而柔軟。18.行雲流水描:表現軟而彎轉的衣紋。

相關焦點

  • 繪畫技法研究:中國畫墨法運用
    張一心作品文 / 張一心在寫意中國畫中,筆墨的概念有三個基本因素組成:一是富有特性的毛筆和宣紙;二是筆法和墨法;三是意境。本文就墨法而言之,略述其要。「墨即是色」、「 墨分五色」、「墨分六彩」,「水墨為上」……這是古人對純墨色價值的無以復加的高度認可。以極簡一色表現大千世界,沒有高超的技藝是做不到的。
  • 什麼是書法中的墨法?它和筆法誰更重要?過度運用墨法是今人之病
    比如國畫側重的是墨法,墨分五色其實其實就是墨法在國畫中的應用;而書法側重的是筆法。我沒有說國畫不需要筆法,書法不需要墨法,我只是說側重點不同。如果反過來就不行了,比如書法側重墨法,國畫側重筆法,這就本末倒置了。什麼是書法中的墨法?它和筆法比誰更重要?
  • 一文讀懂:如何玩轉「墨法」?
    弘揚傳統文化,傳播書畫藝術 傳播:書法 |國畫|文化 | 藝術| 教育 書法美通過形式要素表達。本文對古人的書法理論與實踐中對墨法的理解和運用梳理,從而闡釋書法墨法與筆法、字形與章法三者的關係,旨在從書法形式美的體系中看墨法的作用。
  • 書法用墨九法,掌握墨法也很重要
    在中國藝術中,無論是中國畫還是書法,都十分重視對墨的駕馭,從古今書論中對墨的規定和各種傳世墨跡來看,墨的使用與技巧問題一直是創作者乃至欣賞家、理論家關注的重要問題之一。通過對古代書論中關於用墨內容的考察與欣賞、實踐中對墨法的關注,最為常見的用墨之法大概有如下九種,試作些舉要證明。
  • 【龍靈書道】墨法,在書法中為什麼如此重要
    ,文字書寫主要用於人們日常的記錄、交流和傳播。 書法的諸多形式要素中,筆法、墨法、結字和章法作為主要的書法形式美的要素,構成了詮釋書法美的一個完整而統一的體系。在書法藝術性不斷凸顯的發展進程中,作為形式要素之一的墨法的運用也變得更加豐富,更具表情性。 包世臣在《藝舟雙楫》曾說:「墨法尤為書藝一大關鍵已」。在書法各形式要素的配合運行中,墨法無疑起到了一種潤滑劑的作用。
  • 墨法自然,博大精深!千年文化的精粹——中國山水畫
    山水畫,簡稱「山水」,是中國畫中的一大畫科。是以描寫山川自然景色為主題的繪畫。 這不僅要求創作者有自己獨到的觀念,更要有很熟練的創作技巧。 以筆法為主導,充分發揮墨法的功能,取得「水暈墨章」、「如兼五彩」的藝術效果。在中國畫史上佔重要地位。唐張彥遠《歷代名畫記》:「運墨而五色具。」所謂「五色」,說法不一,或指焦、濃、重、淡、青,或指濃、淡、幹、溼、黑。實際上都是指墨色的變化豐富而言。
  • 淺談中國古代水墨畫「墨色」審美及其文化意蘊
    中國水墨畫的墨色審美起源,根植於原始農耕採集文化和陰陽五行思想,老莊和禪宗則為其奠定了主要基調。中國水墨畫對墨的藝術運用,完成了原始黑色向純粹的審美境界升華的過程,最終形成了中國水墨畫獨特的墨色語言系統。
  • 書法中的墨法是個什麼貨色?
    這裡要注意到他說的是畫,也就是說他講的墨法是畫中的,適用於繪畫的「墨法」,那麼這就牽扯到一個書畫的問題了,繪畫的技法到底是不適用於書法呢?有人又講:書畫同源,繪畫技巧同樣應該適用於書法。雖然看起來也能為墨法運用在書法上提供一個依據,但是書畫同源講的是繪畫和書法是一種親近的藝術關係,這哪裡說書法可以隨便的運用繪畫的技巧呢?
  • 書法攻略之第三章,紙法,墨法,章法,第一節,紙法,墨法篇
    當然,隨著歷史上經濟文化的發展,人們的用紙量也逐漸增大,以前的那種生產技術,規模已無法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於是宣紙也就應運而生了。宣紙的產生,至少有兩大優勢。其一,可以大量的生產,能夠滿足需求;其二,宣紙的化墨,暈染效果也給人一種很好的藝術之感,能夠為書寫者提供一片廣闊的揮灑天地。但是,我們要有一些常識,並不是所有的宣紙適合寫所有的字體的。
  • 墨法的運用十分關鍵!
    所以無論是在書法還是在繪畫藝術中,墨色都承擔著造型與情感表達的重任。 所以,在書法及繪畫藝術中墨色的變化是十分重要的,只有巧妙的掌握墨色的變化並加以運用才可以做出一幅好的作品。其中和墨色緊密相關的因素有筆速、字體及紙筆等等。
  • 書法學習入門——墨法
    書法中,除了有筆法一說,還有墨法的說法,也即對墨的使用方法。筆法與墨法互為依存,相得益彰,正所謂「墨法之少,全從筆出」。「用墨之法,濃欲其活,淡欲其華。活與華,非墨寬不可。」《臨池管見》中接著再提到,「作書時須通開其筆,點入硯池,如篙之點水,使墨從筆尖入,則筆酣而墨飽;揮灑之下,使墨從筆尖出,則墨浥而筆凝。」
  • 從張旭、黃庭堅、王鐸、董其昌等人書法作品來看書法中墨法的運用
    書法中的墨法是書法藝術中極為重要的表現手段,書家通過對墨法的濃淡枯溼的變化來營造渲染藝術效果,有時一幅作品中濃墨、淡墨、枯筆交替使用,用這種墨色的自然變化來增加作品的藝術表現力。王鐸可以說是書法史上最擅於用墨之人,歷代的書法家在用墨的變化和手段上均無法與之相提並論。
  • 淺談:林散之書法中的墨法「一團墨氣眼前來」
    包世臣把書法中的墨法置於和筆法同等重要的地位:「然而畫法字法,本於筆,成於墨,則墨法尤書藝一大關鍵己。而林散之最偉大的貢獻就是把繪畫中的墨法運用到草書創作當中,他的草書墨法豐富,酣暢淋漓,意境高遠。他強調:「寫字要有墨法。 濃墨、淡墨、枯墨都要有。」
  • 傅抱石:中國畫技法實際上就是用筆用墨的獨特方法
    中國民族很早就創造性地運用線條來造型,如遠古的彩陶,晚周的帛畫、墓室壁畫和磚畫等。後來繪畫水平不斷提高,發展成用彩色和水墨傷畫,但作為造型基礎的線描,在中國畫中一直沿用、發展、提高,從簡單到複雜,從低級到高級。現代中國畫對線條的運用要求更高,通過毛筆的靈活運用,如中鋒、側鋒的變化,運筆的快慢、轉折、頓挫,壓筆力量的輕重以及墨的乾濕濃淡,巧妙生動地表現出繪畫對象的體積、空間、重量、質地、形狀、動態。
  • 毛筆書法中的墨法原理
    於是藝術家們在創作書畫時,若要追求並達到「筆情」的藝術效果,便出現了種種筆法;要達到「墨趣」的藝術效果,於是又產生了種種「墨法」。在談論墨法之前,我們還必定先得經過一道門檻,就是對於墨的選用。那麼,如何才能選用到一錠好墨呢?這首先得從墨的光色上去加以鑑定,一般說來,墨以紫光為上品,黑光次之,青光再次之,白光為下。
  • 中國畫的20種分類
    在世界美術領導或中國畫具有鮮明的民族形式和獨特風格。在描繪物象上,主動運用線條、墨色來表現形體、質感,有高度的表現力,並與詩詞、款賦、書法篆刻相結合,達到「形神兼備」氣韻生動的效果。另外中國畫,還有著獨特的裝裱形式,起到襯託畫體的作用。
  • 中國畫的筆墨風骨——著名書畫家、指墨畫大師朱祖國淺談中國畫藝術
    難道真正的中國畫在逐漸地消失了嗎?著名書畫家、指墨畫藝術大師朱祖國先生談起中國畫很無奈感慨:他認為中國畫創作的方向以及對傳統的認知似乎出了問題,意筆越來越少真正一筆筆畫出來的基本上沒有!更讓人無奈的感覺是許多工筆畫也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工筆,不是筆法、墨法的結合,是描、是磨,是靠時間磨蹭出來的,現在的工筆雖然外形漂亮但沒有內涵、審美淺薄。想想都覺得全身發涼。
  • 什麼是書法的「墨法」?墨法用得好,書法才有魔力
    真正高妙的書法作品,在各個方面都應該是妙到毫巔的,所以在現有的基礎下,創作者如果能夠加上用墨的技巧,會讓作品有很大的提高。現在的書法高手,一般都是用研墨進行創作,也有很多書法家將研墨結合現成墨汁進行創作的,可以看出他們創作時的講究。在用墨方面,董其昌可謂是高手,他的作品喜用淡墨,營造出淡雅的氣息。
  • 五分鐘了解書法墨法,最全的都在這裡啦~
    在繪畫用墨對書法墨法加以拓展之前,書法用墨一般均為濃墨法。自古,書家就喜愛濃墨。文獻記載的「仲將之墨,一點如漆。」就是極好的證明。我們也可從出土的漢代書跡一直到唐代書跡裡找出許多用墨深黝的例子。所以黃賓虹講:「魏晉六朝,專用濃墨,書畫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