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法自然,博大精深!千年文化的精粹——中國山水畫

2021-01-18 騰訊網

中國山水畫博大精深,內容豐富,形式多樣。不了解這些個形式,很難欣賞其作品的藝術性。山水畫,簡稱「山水」,是中國畫中的一大畫科。是以描寫山川自然景色為主題的繪畫。

《嶗山清秋圖》/陳忠洲

國畫山水畫與西方繪畫區別

中國山水畫的筆墨觀與西方的繪畫觀念又有很大的不同。中國山水畫講究對自然世界的山水認識,具體的色彩並不是國畫的主要創作因素。換句話講,國畫山水畫講究神似。

而西方繪畫的創作主要以色相的具體表現為準,真實的場景。比如世界名畫《魯昂大教堂》,分別畫出一天之內不同時間的教堂景色。從這可以看出中西方的繪畫還是有比較明顯的差別。

李可染《萬山紅遍》 1964年作

山水畫筆墨觀來源

國畫山水畫的很多靈感都來源於我國的自然山水,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藝術來源於生活」。通過對大自然的觀察和總結,郭熙創造了捲雲皴和蟹爪法。

他的《早春圖》景色豐富迷人,亂中有序。同樣還有沈周的小釘頭皴,都是對大自然語言的概括。這些都是對大自然的概括,也更加印證了藝術來源於生活。

山水畫的時間觀

山水畫並不是沒有時間的一種變化,山水畫的表現是流動的、永恆的。山水畫雖然看起來是靜止的,但是卻有一種留居永恆的形態。

比如我們著名的《清明上河圖》,描繪的就是某一個時間的人物景象。但卻是一種永恆的記錄,在變動不居的時間中開展筆墨藝術形態。

《清明上河圖》局部

與時俱進的筆墨觀

在山水畫的創作中,要求創作者先有一種大的創作觀念。我們這裡說的創作觀念是要知道山水觀的核心。

把筆墨轉化成內涵不是非常容易的事情,是在一點一畫中慢慢轉變而來的。這不僅要求創作者有自己獨到的觀念,更要有很熟練的創作技巧。

《青山映朝霞》/陳忠洲

那麼隨著時代的變化,山水畫的筆墨觀是否發生了一定的衍變呢?答案是肯定的。因為總體宏觀的筆墨觀正是歷朝歷代筆墨的展現,隨著時間的推移,現在的筆墨觀加入當代的一些思想,這也是必然的。

山水畫筆墨觀體系

我國山水畫有著豐富的歷史,經過幾千年的歷史沉澱已經有了屬於自己的繪畫體系。

通過墨法來分可以分成積墨法、潑墨法、破墨法、焦墨法、淡墨法等等。這些都是我國文人雅士智慧的結晶,是我國基本哲學思想的創作過程。

《家山煙雨》/陳克永

按照畫法風格來分,山水畫又可以分為青山綠水、水墨山水、淺絳山水等。

青綠山水畫

相傳始於唐,成於宋,盛於元明,清以來繼續有所發展。以筆法為主導,充分發揮墨法的功能,取得「水暈墨章」、「如兼五彩」的藝術效果。在中國畫史上佔重要地位。唐張彥遠《歷代名畫記》:「運墨而五色具。」所謂「五色」,說法不一,或指焦、濃、重、淡、青,或指濃、淡、幹、溼、黑。實際上都是指墨色的變化豐富而言。

淺絳山水畫

淺絳山水畫是中國畫常見的畫種,多用以表現深秋和早春時節及斜陽夕照的景色。其特點是素雅靜淡,明快透澈。淺絳山水畫,以樹、石、雲、水為主要表現內容,以筆墨為構架,著色以淺赭為主。「淺絳」是其他類別山水畫的基礎,同時也是傳統繪畫中高難度繪法之一。

水墨山水畫

基本的水墨畫,僅有水與墨,黑與白色,但進階的水墨畫,色彩繽紛。後者有時也稱為彩墨畫。在中國畫中,以中國畫特有的材料之一,墨為主要原料加以清水的多少引為濃墨、淡墨、幹墨、溼墨、焦墨等,畫出不同濃淡(黑、白、灰)層次。別有一番韻味稱為「墨韻」。而形成水墨為主的一種繪畫形式。

-END-

相關焦點

  • 文化常識:中國畫的墨法,主要是運用墨色變化的技巧
    文化常識:中國畫的墨法,主要是運用墨色變化的技巧筆法筆墨是中國畫的最大特色,從廣義上講筆墨指利用筆墨達到的效果,諸如色彩、章法、意境、品位等都要通過筆墨來實現;從狹義上講,筆墨專指用筆用墨的技巧。這裡我們先說說筆法。
  • 五分鐘了解書法墨法,最全的都在這裡啦~
    根據「墨」的定義,書法作品的用墨從書史的角度可分為兩大部分,一是普遍使用的「濃墨法」,二是畫家開拓出的墨法。畫家拓展的新墨法我把它歸納為五種它們是米芾的「乾濕濃淡互襯法」董其昌「淡墨法」徐渭、王鐸的「漲墨法」程邃的「焦墨法」黃賓虹、林散之的「宿墨法」。
  • 墨中有色:淺談山水畫中的色彩應用
    從董源,巨然的披麻皴、郭熙的捲雲皴、李唐的斧劈皴、馬遠和夏圭的大小斧劈皴,米芾的米點皴這些常用的皴法,再到骷髏皴,荷葉皴,馬牙皴,牛毛皴等較為少見的表現手法,這些從自然中揣摩而成的符號元素在表現山水的過程中體現出中國繪畫獨有的「以形寫神」。對山水並非如實的再現,而是帶有人性化的描繪。通過畫家的用筆,平淡的線條有了生命,從而也使中國畫的筆墨技法在繪畫領域獨樹一幟。
  • 書法學習入門——墨法
    書法中,除了有筆法一說,還有墨法的說法,也即對墨的使用方法。筆法與墨法互為依存,相得益彰,正所謂「墨法之少,全從筆出」。「用墨之法,濃欲其活,淡欲其華。活與華,非墨寬不可。」《臨池管見》中接著再提到,「作書時須通開其筆,點入硯池,如篙之點水,使墨從筆尖入,則筆酣而墨飽;揮灑之下,使墨從筆尖出,則墨浥而筆凝。」
  • 山水畫:筆墨傳承,民族之魂!變中不變,取長揚長!(見議收藏)
    中國山水畫傳統中國山水畫傳統更新,是在融合西方畫法之長上,可以說沒有任何爭議。但是,重視中國畫民族文化價值觀的獨特語言方式上是……可以吸收西畫元素為有,但必須體現出傳承民族獨特語言本色,而是在變中不變中「取長揚長」傳承民族獨特語言本色。這……不僅中國山水畫的核心,也是中國山水傳承民族文脈的初心。墨法之妙、全從筆出!山水畫家如何能做到「韻趣之墨」,從而達到「蕭灑風韻"和「盡變窮奇"的筆墨形式美呢?
  • 一文讀懂:如何玩轉「墨法」?
    弘揚傳統文化,傳播書畫藝術 傳播:書法 |國畫|文化 | 藝術| 教育 書法美通過形式要素表達。本文對古人的書法理論與實踐中對墨法的理解和運用梳理,從而闡釋書法墨法與筆法、字形與章法三者的關係,旨在從書法形式美的體系中看墨法的作用。
  • 淺談:林散之書法中的墨法「一團墨氣眼前來」
    包世臣把書法中的墨法置於和筆法同等重要的地位:「然而畫法字法,本於筆,成於墨,則墨法尤書藝一大關鍵己。而林散之最偉大的貢獻就是把繪畫中的墨法運用到草書創作當中,他的草書墨法豐富,酣暢淋漓,意境高遠。他強調:「寫字要有墨法。 濃墨、淡墨、枯墨都要有。」
  • 中國畫博大精深,乃技法自然之精髓,習畫時除筆法外還有三要素
    藍鷹書畫專注於文化領域,書畫傳播推廣領先品牌。中國畫博大精深,乃技法自然之精髓,習畫時除筆法外還有三要素文/錢毛毛中國畫作為一種傳統文化,在進行學習和描繪時有著特殊的技巧需要領悟,其中筆法乃繪畫基礎之一,執筆、筆鋒的運用等都有著較為深入的知識需要鑽研透徹。
  • 為什麼說中華文化博大精深?甲乙丙丁到底從哪裡來的?
    為中華文化發聲,我相信這一切都是值得的。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其大無外,其小無內。一字可含萬物,一物可有千言。一個字可以囊括中華文化的根那就是:道。我們的傳統文化,自古以來就有著道與術的區別。漢字是中華文化得以擴展和延續的載體,在文明的傳播之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數千年的演化之中,也形成了其背後的人文故事,加上多音字同音字平仄發音不同,更是需要一定的文化功底才能徹底搞懂,由此才說博大精深。
  • 什麼是書法中的墨法?它和筆法誰更重要?過度運用墨法是今人之病
    比如國畫側重的是墨法,墨分五色其實其實就是墨法在國畫中的應用;而書法側重的是筆法。我沒有說國畫不需要筆法,書法不需要墨法,我只是說側重點不同。如果反過來就不行了,比如書法側重墨法,國畫側重筆法,這就本末倒置了。什麼是書法中的墨法?它和筆法比誰更重要?
  • 山水畫:如何畫出最美的「水墨暈章」
    山水畫:如何畫出最美的「水墨暈章」山水畫的水墨暈章,首先得熟練於五彩用墨(濃、淡、焦、幹、溼)、用筆的技法和技巧。這樣的隨心筆墨,適合於小寫意,大寫意,破墨,潑墨……等。用筆用墨技巧:山水畫創作技巧,講究的是立意雋永,氣韻生動。畫面要形成整套以水墨為主體的表現方式。在筆法上,要以勾斫、皴擦、點染為主導,長於結構和質感的表現;在墨法上,要於以墨的濃淡乾濕為用法。整體畫面,要以潑破積烘為主導。這樣,創作的山水畫面,才是最美的「水墨暈章」。展現的是「如兼五彩」的效果,和厚重和氣韻的珍現。
  • 雲淡風輕——高薦 山水畫作品欣賞
    1992年畢業於魯迅美術學院中國畫系,蘇州高新區國畫院院長,教授,蘇州科技大學藝術學院碩士生導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美術家協會河山畫會會員,九三學社中央書畫院院務委員,遼寧省美術家協會理事,中國人民大學畫院特聘教授,黃賓虹藝術研究會副會長。
  • 10部優秀紀錄片,帶你領略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
    漢字五千年這是一部講述漢字形成的紀錄片,漢字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方塊字,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上,漢字代表中國文化向世界展現,其博大精深程度無不令世人讚嘆。通過中華美食的多個側面,來展現食物給中國人生活帶來的儀式、倫理等方面的文化;見識中國特色食材以及與食物相關、構成中國美食特有氣質的一系列元素;了解中華飲食文化的精緻和源遠流長。布衣中國☆豆瓣評分:8.32016年 | 中國共5集 | 單集片長:50min |
  • 翕兮·陳傳席專欄|談二十世紀中國山水畫發展的趨勢
    中國山水畫從明末至二十世紀初,無甚改變,雖然其間也出現過一批大家,但未能形成主流。直至黃賓虹、傅抱石、李可染、賴少其等有成就的山水畫家出現,又各自帶動一大批,最終形成了二十世紀中國山水畫的主流陣勢,這正反映了山水畫由「物種進化」到「變種進化」之過程。 「物種進化」和「變種進化」是達爾文學說中兩個重要觀點。「物種進化」指在自然狀態中引起的物種進化的過程。
  • 傳統山水畫以筆墨為基,紮根於意境塑造,三大要素構成畫面生命
    藍鷹書畫專注於文化領域,書畫傳播推廣領先品牌。傳統山水畫以筆墨為基,紮根於意境塑造,三大要素構成畫面生命文/秋香受儒家哲學思想影響深遠的中國傳統畫卷,有著文人骨子裡的那份底蘊,經過千年歲月磨礪經久不衰,展現出人與自然的關係。
  • 中國青綠山水畫的開山之作《遊春圖》
    上一篇我們講到顧愷之的《洛神賦圖》,提到唐代張彥遠對其的評論,其中有一句「人大於山,水不容泛」,說明了當時在山水畫技法上尚處於起步階段,那麼接下來要講的這幅展子虔所作的《遊春圖》,則代表著中國山水畫進入了完全不同的一個階段。
  • 【龍靈書道】墨法,在書法中為什麼如此重要
    本文對古人的書法理論與實踐中對墨法的理解和運用梳理,從而闡釋書法墨法與筆法、字形與章法三者的關係,旨在從書法形式美的體系中看墨法的作用。 原題:書法墨法與其它形式要素間的關係 作者:範薈(北京師範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 中國書法以漢字為載體,作字之初
  • 書法中的墨法是個什麼貨色?
    最近我看很多網友在討論書法的時候都在講筆法、結構、章法,我覺得這三部分確實值得一講,但是有人就說我們還不能忘記一個東西,那就是墨法。關於墨法,乍聽上去,似乎有些道理,畢竟書法都有筆法,為什麼不能有墨法呢?但是如果細細推敲,這裡面大有問題。
  • 中國茶文化的起源和發展,茶藝博大精深,品茶悟道,修身養性
    中國文化悠悠五千年,沉澱了璀璨的華夏文化。中國文化映射著歷史的光輝,展現著民族之魂。這種寄於民族之魂的華夏文化,在歷史中不斷積澱,不斷變得博大精深。中國文化在每一個歷史階段都有不同的文化精神,每一種文化都體現著各異的社會風情和漫漫的歷史道路。其中茶文化作為中國幾千年文明史的象徵之一。它的起源和發展,也隨著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也凸顯中國祖先們的智慧與求知的精神毅力。
  • 論採摘:自然精粹脫離母體的微妙時分
    人類為了獲取最稀有、最珍貴的自然精粹,還往往不惜冒險,挑戰高難度的搜尋。比如石耳生長於懸崖峭壁的陰溼石縫中,卻獨具營養價值,採摘石耳者「以長繩一頭束腰,一頭綰鐵釘,陷石罅中漸移,遇上下亦如之」,「間或偶遇飛虎剪繩,則立成齏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