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學明:用筆墨為十二生肖造像

2021-01-16 齊魯壹點

文|大鳳

我們應當在傳統文化的縱坐標與當代人文境況的橫坐標所構成的背景下討論十二生肖。

用中國畫表現十二生肖,是一件費力不討好的工作。

因其不僅與有著數千年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度關係密切,更與涉及到文化學、心理學、社會學、民俗學、哲學、美學等諸多層面的文化寬度關係密切。

面對兩千多年審美習慣的穩定性,如果沒有深厚的文化積澱和人文素養、過人的造型能力和筆墨駕馭能力,不出意外的話,極易將十二生肖畫成俗物。

需要強調的是,十二生肖圖雖然表現的是動物,但絕不是動物畫。

鑑於十二生肖廣泛而深入的民間性,古代文人似乎很少將其納入筆墨表達的視野,因此,十二生肖在古代以雕塑形式和民間藝術的形式出現的機會較多,在繪畫中並不多見。

近世以降,隨著藝術觀念的解放,諸多畫家才將其納入自己的筆墨表達範疇。

但不難發現,即便是那些實力在手的畫家也很難真正畫好。

原因如上,此不贅述。

庚子立冬,讀李學明先生《十二生肖圖冊》,眼前為之一亮,心中泛起的是一如既往的賓服與讚嘆。

李學明是人物畫出身,他從表達筆墨裡的鄉愁出發,將傳統中國畫中的人物畫一門向前推進了一步,在當代中國畫界可謂真正的實踐派。

他的筆墨透著一種沉厚的真誠、自然的古雅,又洋溢著明確的時代感受,讓人常讀常新。

很多時候都讓人恨不能到那畫中生活,尋找遺落在畫中的那個曾經的自己。

此次李學明先生所畫十二生肖,有著迥別於前人和普通人觀念上所理解的意思。

很顯然,他筆下的十二生肖分明有著人物畫的氣質在裡面:

用筆高古,造型準確,筆墨到位,又能傳神,與情態各異的童子產生其樂融融的和諧關係。

十二生肖古雅的文人氣質與鮮活的生活情趣在筆墨中合而為一,不同於前人,亦不同於時人。

分析這套作品,大致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首先,採用生肖配人物的畫法。

前人畫十二生肖,多為生肖個體,有的則配以花卉林木,營造動物慣常的活動環境。

至李學明,則一改前人經驗,配以人物,體現人與動物的情感關係與和諧共生的人文理想。

事實是,在人類世之前,人與動物不僅不相互排斥而是彼此共生的關係,體現的是中國傳統道禪哲學中「萬物齊一」的觀念。

人物畫難,寫意人物畫尤難。

十二生肖,配以童子,讓人視覺為之一新,在體現中國傳統哲學觀念的同時,也體現著新時期愛護環境呵護動物的人文主義精神,可見,其立意有著相當的哲學高度和鮮明的時代色彩。

其次,畫有古意。

古意從何而來?

不是說畫古代的物事就有古意,古意從用筆中來,畫西裝革履禮帽T恤手機皮包眼鏡手錶,照樣可以畫出古意來。

李學明「瞻岱記」系列作品就鮮明地體現文人畫之訣竅在乎用筆,用筆高古才有意境的營造。

用筆一詞,眾人皆奉若圭臬,但罕有人真正得其奧義。

李學明用筆氣質高古,得自書法,他的行草寫得好,篆書更佳,對筆墨的玩味滲透到每一筆之中,線質高古脫俗。

除了書法用筆,更關鍵的是李學明是好古之人,他的日常生活和藝術創作無時不刻不透出一種古典文人的雅致來。

李學明一以貫之地一身布衣,生活質樸,擅長木工,喜歡稼穡,嗜書如痴,精通音律,更是能寫一手好文章,他的文章大有明代散文的氣質。

多方面修養浸潤五十餘載,讓他運筆自帶古風,滌蕩淺俗。

石濤云:「畫唯俗不可醫」。

自古及今,凡留名畫史者哪個不是脫俗之人?

觀此十二生肖圖,無論對動物、人物還是配景之物的勾勒,都體現了李學明過硬的用筆質量、紮實的造型能力以及筆墨中無時無處不自帶的古雅之氣。

李學明是人物畫大家,對動物的塑造自然有別於單純的動物畫家,無形中帶有人物畫傳神的氣質。

畫中十二生肖,鼠的機靈,牛的憨厚,虎的慈祥,兔的可愛,龍的慈悲,蛇的神秘,馬的昂揚,羊的溫順,猴的乖巧,雞的質樸,狗的忠厚,豬的憨態;

尤其強調與人物之間互動時的情景動態(或求雨,或牧牛,或伴虎,或浴馬,或放羊,或飼兔,或逗猴,或觀蛇),盡顯不同動物的性靈與特點,每一幅作品都別具情趣,充滿著富有溫度的人情味。

第三,筆墨凸顯一個「淡」字。

李學明先生崇尚簡淡生活,他的美學觀念也是如此,但這簡淡絕非簡約,亦非寡淡,是刪繁就簡之後的提煉,其內核是樸厚。

此十二生肖圖,筆墨一如既往的乾淨利落,水墨為主,偶爾設色,墨與色得以恰當融合,整體凸顯一個「淡」字。

第四,圖式凸顯一個「簡」字。

李學明畫風走簡率一路。此十二生肖圖,圖式的經營體現李學明的藝術主張之一,那就是「簡」。

畫中動物,並不斤斤拘泥於形似,而是尋其大意,有的用勾線,有的用皴法,有的二者兼顧,但一律注重空白的運用。

空白是中國畫尤其是文人畫獨特的繪畫語言,它根植於我們的文化特點和哲學規律。

十二生肖圖大片空白的運用,給讀者留下了更豐富的想像空間,拓展了畫面以外更加豐富的文化和哲學意味。

此十二生肖圖最能體現一個詞:童心。

這組畫因充滿生動的童趣而看起來輕鬆,讀起來有味,散發著濃鬱的人情味。

畫中人與動物在日常化的生活環境裡一派古淡天真,體現了李學明沉厚自然的修養,更體現著他一顆天然質樸的赤子之心。

以上皆是畫家本人綜合能力與藝術素養的體現,它們藉筆墨的駕馭和文氣的灌注,最終匯聚到一個詞:「傳神」。

對於人物畫擴展至動物畫而言,造型相對容易,而傳神最難。

傳神,這看似形而上的感覺到底從哪裡來?

大約要歸結於「修養」二字。

《菜根譚》云:「文以拙進,道以拙成」,強調做人做事應本分自然,應守拙,而這正是中國畫的筆墨之道,非修養樸厚自然不可為。

綜合多方面因素看,十二生肖圖的創作是一個很好的創意,是一套非常出色的作品。

李學明畫十二生肖,又由李學明先生親自裝幀設計,由龍度山房出品監製,於是2021年辛丑牛年十二生肖掛曆應運而生。

2020年11月12日於石頭小記草堂

相關焦點

  • 只緣心在此山中 ——李學明的《瞻岱記》
    五年以後的2019年12月14日,中國當代人物畫大家,山東工藝美術學院教授李學明先生國畫新作《瞻岱記》在泰山腳下舉行。如這五嶽獨尊的「泰山」,一座繪畫藝術的高峰橫空出世,驚豔畫壇。己亥仲冬,泰山腳下,《瞻岱記——李學明國畫新作展》在這裡舉行。這是關於一個人與一座山的專題畫展。這個專題就是「畫泰山」。展出的二百餘件作品皆是李學明今年夏天用兩個月的時間集中完成的。
  • 郭東健:為閩都先賢造像,講述八閩故事!
    他們雖居廟堂之上,卻無不為天下計,敢為蒼生代言。從開疆拓土、建功立業,到殫精竭慮、忠心報國,他們的偉大業績與國家民族命運的榮辱緊密相連。 日前,在福州城市會客廳的榕之傑展廳內,著名畫家郭東健老師近年創作的閩都歷史人物正陸續展出,尤其是掛在榕之傑展廳的這幅王審知造像更是讓人印象深刻。
  • 欣賞|夢裡是故鄉,夢外是鄉愁——李學明畫作展
    就是這一隻蟋蟀吧,隔著幾十年的歲月,讓他鄉的李學明瞬間回到了兒時的炕頭。 那時候,父親在他鄉工作,李學明與祖父、母親在鄉間過活。生計不是不艱難的,但祖父勤勤謹謹地做紙紮、制風箏、插艾草、貼對聯……一粥一飯裡都是農人的敬物惜時。在祖父對生活的投入中,李學明浸染到節氣裡的鄉土文明,「寒來暑往,秋收冬藏。潤餘成歲,律呂調陽。」就這樣成為他的文化基因。
  • 「津門網」陳熙用手指蘸墨畫的十二生肖圖,氣韻生動活靈活現
    我們之前經常分享中國傳統文化的時候,都離不開筆墨二字,經常強調筆墨的重要性,當然在繪畫達到一定的程度時,筆與墨或者工具對於一個畫家來說已經是不值得一提的小道而已。畫得高興,拿手指也可以作畫,往往只畫更能夠傳達個人的想法,把一些筆墨畫不到的位置用手來直接繪就,當然如果要是用手畫出筆墨的味道,畫出水墨的韻味,這樣的畫值得我們去欣賞,而不應該像看雜技一樣去看別人繪畫的過程,今天我們就來分享陳熙先生的繪畫作品,他是郭石夫先生的徒弟,其筆墨當中意蘊生動,傳情達意,格調高雅,並無俗氣。
  • 畫家王水 一位筆墨為其所用的畫家
    一位畫家之所以是畫家,筆墨所生之能、之韻是必然的,所以筆墨不能當作對畫家或者畫作的深度剖析。欣賞一幅畫,解讀一位畫家要去分解的是深度,而非創作技法。所以「寫」這個動作只是為「意」服務的,「寫」的存在是因為「意」的需要。
  • 《十二生肖圖》冊-《兔》 任預-中國名畫鑑賞語音講解
    十二生肖圖 大家好!今天給大家介紹清朝任預的《十二生肖圖》冊 -《兔》,收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局部圖 筆墨初無師承,風格演變源於任薰、任熊,以天分秀出塵表,獨出機杼,別有風趣。
  • 十二生肖用英文怎麼說?
    大家都知道我們國家有十二生肖——鼠、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豬。它的起源與動物崇拜有關。並且十二生肖作為悠久的民俗文化符號,歷代留下了大量描繪生肖形象和象徵意義的詩歌、春聯、繪畫、書畫和民間工藝作品。
  • 摩崖造像淹沒水下36年重見天日
    摩崖造像淹沒水下36年重見天日  「白河佛爺灣摩崖造像」系普查登記文物項目 文物部門正開展調查研究  多年淹沒在水庫中,「白河佛爺灣摩崖造像」因此被披上了一層神秘面紗。近期,延慶區白河堡(bǔ)水庫持續向下遊輸水,隨著水位降低,這組摩崖造像漸漸露出水面。據北京青年報記者了解,這是白河堡水庫蓄水36年以來,佛爺灣摩崖造像的首次「現身」。
  • 自貢摩崖石刻之洞雲村摩崖造像
    洞雲村摩崖造像位於自貢市大安區三多寨鎮洞雲村4組(原屬鴛鴦鄉)東崖坡上,坐東向西,始鑿於明萬曆十五年(1587),分布面積約200平方米。造像一龕三尊,為釋迦摩尼與弟子迦葉與阿難。現為大安區文物保護單位。
  • 青年畫家趙晨:用中國筆墨創造新的人物畫境界(組圖)
    2012年考入中國藝術研究院攻讀美術學博士,導師為著名國畫家、藝術教育家馮遠教授。  趙晨專攻人物畫,他的人物畫基於寫生,長於狀物,刻畫簡練而深入。他比較善於用筆、用墨和用水,其用筆又勝於用墨。他不為時趨,沉醉於筆墨世界,逆時而行,要用中國的筆墨創造新的人物畫境界。
  • 嚴學章︱借古開今——當代中國畫60家筆墨研究觀摩展
    但無論如何有一點毋庸置疑,筆墨作為中國畫的獨有的表現形式,任何脫離了筆墨體系的作品無法稱為中國畫。 中國畫中的筆墨有相對穩定的法則和規範,這些法則和規範的建立有助於畫家進入這個有無比探索空間的藝術世界。但是筆墨系統的法則與規範,決不是要畫家墨守成規,而是容許和鼓勵他們有所探求和創新,須能「借古以開今」(石濤語)。
  • 收藏明清金銅佛造像的四個鑑定方法
    金銅佛造像的歷史悠久,傳承至今每個朝代的金銅佛造像都有各自時期鮮明的特點,憑藉那些特徵有很多一眼就能看出金銅佛造像所處的年代。清朝無論是政治體制還是文化基本上都是照搬的明朝,他們的佛造像藝術也有了很多相似之處。不是專家的話,有時候很難分辨明清金銅佛造像的區別在哪裡。
  • 圓明園迎第一件獸首回歸,一文看懂它和十二生肖背後的故事
    原本郎世寧想在這裡放西方的裸體雕塑,但乾隆帝不同意,後來郎世寧充分考慮到了中國的傳統文化,於是就用了十二生肖的主題。02 會噴水的「水龍頭」這十二獸首是個報時噴泉,每個獸首都是一個機關。十二個獸首對應十二個時辰。每到一個時辰,對應的獸首就會噴水2小時。
  • 十二生肖排序 十二生肖的故事
    雖然有些迷信,但是十二生肖在我國的有著源遠流長的故事,關於十二生肖的排序,說法各一。今天就來看看十二生肖排序的真相。  十二生肖排序  真實的十二生肖選用與排列,是根據動物每天的活動時間確定的。  十二生肖的故事  相傳玉皇大帝想選12種動物作為生肖代表,他派神仙下凡跟動物們說了這件事,
  • 陳嶺:中國古佛教造像藝術解析(二)
    蓮座兩側各立一脅侍菩薩,左為觀世音,右為大勢至;前側作二力士形象,另加二護法獅子。整鋪造像結構繁複,布局疏密得當。主尊突出,輔侍呼應有序,處處凸顯出精工細作。同類之作存世共三件,另兩件:一在美國波士頓博物館,一為上海博物館之珍品。但各有千秋,都達到了極高的藝術水準,一向被認為是中國金銅佛造像的巔峰之作。
  • 民間白話:十二生肖排位戰
    華夏以龍為尊,自然龍要排第一。但是,十二生肖要配天幹。這涉及到,(奇門遁甲)無中生有道生一,一化三分萬物起。龍為甲自然要遁。三遁為甲。龍蛇一屬,蛇鼠一窩。所以十二生肖 金鼠第一。十二生肖,醜牛第二,青牛,叫木牛也可以。
  • 風華齊魯|山高谷深崖壁上,深藏57龕唐代佛教造像
    懸崖脫落明顯,整個造像崖壁區為石灰石巖層,由於底部巖層石質較軟,風化嚴重,脫落處已成洞穴狀,洞穴上部的石壁尚有龕眉痕跡。造像皆為很淺的石龕,這些石龕大小不等,內容各異,最大的石龕高1.03、寬0.68、深0.29米,最小的僅高0.18、寬0.1米。
  • 「科普篇」佛造像的分類 II
    所以造像中還有豐髯長鬚老者形的所謂男相觀音。清·黃楊木雕男相觀音像還有一種是觀音三卜三身,基本上是女性的戴著風兜的形象,類似明代的德化磁觀音形,但有各種職能,如送子觀音、青頸觀音、葉衣觀音、魚籃觀音等,在明清時最受歡迎。銅送子觀音像(清) 首都博物館藏明 水月觀音(局部)唐以前的觀音,都是一手拿蓮花,一手提個淨瓶,多為立像。
  • 「十二生肖」的由來之謎
    「十二生肖」的由來之謎十二生肖又稱為十二屬相,是用十二種動物為名稱的紀時方法。比如2002年,也常被人稱為馬年。那麼,十二生肖的紀年法是從何時開始的呢?又是如何創立的呢?在很久很久以前,天上的玉皇大帝為了讓人們適時耕作、起息,便想教人們學會計時。
  • 筆墨觀照 上海藝燃
    他被形容為「瞬間過往的人類學家」,創作充滿活力和令人身臨其境的大型裝置與影像。作品匯集個人敘事、藝術史以及流行文化中家喻戶曉的人物(《芝麻街》和《綠野仙蹤》中的角色等等)。他近期參加了2019年威尼斯雙年展及第57屆卡內基國際影展並受到廣泛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