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菩薩相
菩薩相:觀音(包含度母)、彌勒、文殊、普賢等八大菩薩、思維菩薩像(或彌勒、或釋迦太子)、菩薩形的阿彌陀佛(長壽佛)
溥儒 【菩薩像】佳士得2013秋拍成交價292萬
何謂菩薩,是指天國中低於佛的階次的諸神,釋迦沒成佛前也是菩薩的身份。菩薩束髮,袒上身,下著大裙,飾有項鍊、瓔珞、耳環、手鐲、腳鐲,肩上搭帔帛等,一般情況下,菩薩的身份是不能穿大衣的
八大菩薩畫像軸(明)
觀音菩薩:早期的觀音菩薩像多是蓄鬚的男性,觀音像的小鬍鬚一直保持到五代,到明代還有時可見。據《妙法蓮花經-觀世音普門品》說,觀音有三十二種應化,是非男非女的。觀音都可根據對方身形幻化,和他平等對話。所以造像中還有豐髯長鬚老者形的所謂男相觀音。
清·黃楊木雕男相觀音像
還有一種是觀音三卜三身,基本上是女性的戴著風兜的形象,類似明代的德化磁觀音形,但有各種職能,如送子觀音、青頸觀音、葉衣觀音、魚籃觀音等,在明清時最受歡迎。
銅送子觀音像(清) 首都博物館藏
明 水月觀音(局部)
唐以前的觀音,都是一手拿蓮花,一手提個淨瓶,多為立像。唐朝中晚期開始出現一條腿蹺著.坐在巖石上,像在休息的形象,稱水月觀音或南海觀音、自在觀音等,都是表現觀音在南海普陀山紫竹林道場休憩的樣子,形象上大同小異。宋代最流行這種樣式的觀音。如果有刻款是北魏的自在觀音,肯定此像有問題,一種是純粹的偽造,或者是真品加刻的偽款。
遼 南海觀音木雕 美國納爾遜阿特金斯藝術博物館藏
宋彩繪木雕觀音坐像
觀音菩薩在藏傳佛教中也最受尊崇、除二臂外,還有四臂、八臂、十一面千手千眼觀音等等。
度母:據說是從觀音的眼淚變化來的,有二十一位,是藏傳佛像。二十一度母身色不同,最受尊崇的是白度母和綠度母。白度母的特徵是雙腿跏趺坐,額上、雙手心、雙腳心各有一眼,身色白。綠度母只有兩眼,右腳垂下踏蓮花。
綠度母 唐卡
清康熙 白度母
彌勒菩薩:彌勒像的造型比較複雜。因彌勒是未來世界的佛,現時身份還是菩薩,在北朝石窟上或者石碑造像上經常是位於最上方。姿態有思維坐姿,一條腿搭在另一條腿上,右手支腮思維狀;還有交腳坐姿的彌勒菩薩。除了思維彌勒,還有思維太子,是釋迦佛出家前的形象。二者在外形上沒有什麼區別,有的要靠銘文和在石窟及造像碑上的位置判斷。
北朝石雕彌勒五尊石造像
唐時對彌勒信仰趨熱,故彌勒多以佛裝束出現。一般多以倚坐樣式為標準像。表現他倚坐在兜率天宮寶座上,等待在龍華樹下成佛,三會說法。
唐 彌勒佛倚坐像
藏傳佛教對彌勒極為尊崇,多彌勒倚坐像或站立像,呈菩薩裝,肩膀上往往有法輪或水瓶,這是彌勒菩薩的標幟。
阿彌陀佛:前面談到三佛並坐時,阿彌陀佛作禪定印呈如來相。在藏傳佛教造像中,阿彌佛在佛裝三佛並坐以外,多呈菩薩裝。梵文「阿彌陀」有「無量光」和「無量壽」兩種意思,藏傳佛教據此意造成了兩尊,稱為無量壽佛(或長壽佛)和無量光佛,又最尊崇長壽佛。長壽佛像呈菩薩相,上身暗紅色,雙手捧寶瓶趺坐。
十八世紀 青銅鍍金無量壽佛 大英博物館收藏
清乾隆 銅鎏金銅胎掐絲琺瑯無量壽佛
清乾隆 銅鎏金銅胎掐絲琺瑯無量壽佛(局部)
文殊、普賢菩薩:文殊是司智慧的,有時騎在綠獅子上,藏傳佛教文殊菩薩的左肩上有經書,右肩上坐寶劍(或右手舉寶劍),普賢則騎白象。
北宋彩繪木雕文殊菩薩像
山西長子崇慶寺 ,北宋, 騎吼觀音 、文殊菩薩、普賢菩薩
八大菩薩:文殊、普賢、彌勒、觀音、大勢至、虛空藏、地藏、除蓋障合稱,造型上都大同小異,只有根據冠中或肩上的標幟以及身相來判斷佛名。
阿彌陀佛與八大菩薩圖
金剛五佛:密宗系統的以大日如來為首的金剛五佛(阿閦佛-不動如來、西方阿彌陀佛、南方寶生佛、北方不空佛)一般頭戴寶冠,身飾瓔珞、臂釧等、除了如來相外,也有菩薩裝束的,俗稱為裝飾佛或寶冠佛,結跏趺坐,身形完全一樣,只有根據他們所處的方向、手印、標幟以及坐騎來判斷佛名,在藏傳佛教中多見。
清中期 五方佛唐卡 (五張一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