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貢摩崖石刻之洞雲村摩崖造像

2020-12-03 痛快旅遊

洞雲村摩崖造像位於自貢市大安區三多寨鎮洞雲村4組(原屬鴛鴦鄉)東崖坡上,坐東向西,始鑿於明萬曆十五年(1587),分布面積約200平方米。造像一龕三尊,為釋迦摩尼與弟子迦葉與阿難。現為大安區文物保護單位。

洞雲村摩崖造像從某種意義上看,應該是明代茨溝寺的重要遺蹟之一。據資料介紹,明嘉靖年間在此建有一座宏偉的洞雲禪寺,俗稱茨溝寺,茨溝寺地處東、西、北三面山巒峭壁所形成的窪地,窪地底部依山傍崖。後來在此設有洞雲村小學,然後拆除了老房子,蓋成了現在還看到的敬老院遺址。

川南城際鐵路與洞雲村摩崖造像「擦肩而過」。

現在洞雲村摩崖造像前新建了一個觀景平臺和寬闊的梯步。

登上平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個小佛龕和陰刻"泰山石敢當"五字

小佛龕內佛像早毀,近年為村民另置觀音瓷像於內,龕上刻有楹聯云:「慈心渾似彌陀佛;浩宇還同紫竹林。」

一幅陰刻"泰山石敢當"五字,字旁陰刻八卦型符。據說上端刻有巨獸面孔浮雕,歷經歲月滄桑已經很難看出痕跡。

造像一龕三尊,為釋迦摩尼與弟子迦葉與阿難。龕為拱頂,高9米,進深4.3米,寬4.35米,大佛像連基座通高7.2米,胸寬2.3米,厚0.9米。龕內左下壁原有刻碑一通,刻有:"清嘉慶丙子冬月"字體。佛龕外原有單披木構件,早毀,近年又建成水泥雙柱陶瓦屋披,現在建不鏽鋼雨棚保護。大佛頭像毀於上世紀60年代,近年村民自行修復造像,造成佛像面目全非。

造像左下方有一陰刻面部圖案

造像右側上方有許多當年建在造像時留下的孔洞和大安文物保護單位銘牌

造像右側下方有一排疑似羅漢造像的遺蹟,只是破損太嚴重了。

從洞雲村摩崖造像右側的梯步底部更能看出那一排是疑似羅漢造像

洞雲村摩崖造像雖然規模並不算大,但值得一提的是它與西崖的登雲大道摩崖石刻,都是自貢東部地區少有的明代摩崖石刻造像,對於研究自貢地區明代佛教的發展具有一定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

相關焦點

  • 摩崖造像淹沒水下36年重見天日
    摩崖造像淹沒水下36年重見天日  「白河佛爺灣摩崖造像」系普查登記文物項目 文物部門正開展調查研究  多年淹沒在水庫中,「白河佛爺灣摩崖造像」因此被披上了一層神秘面紗。近期,延慶區白河堡(bǔ)水庫持續向下遊輸水,隨著水位降低,這組摩崖造像漸漸露出水面。據北京青年報記者了解,這是白河堡水庫蓄水36年以來,佛爺灣摩崖造像的首次「現身」。
  • 靈隱佛像損毀令人心驚 飛來峰摩崖石刻亟待搶救
    杭州靈隱飛來峰相傳是從西天外飛來,古代藝術大師在這裡留下了鬼斧神工的摩崖佛像群,歷代文人騷客更是在此山留下不少題詠。飛來峰因獨特的石灰巖地質構造,怪石嵯峨、古樹繁茂,與周圍群山風貌迥異。然而正是這種石灰巖地質和江南的潮溼多雨,使得歷經千年保存下來的飛來峰摩崖造像在雨水侵蝕下漸漸面目全非。
  • 榕城十八景:鼓山摩崖石刻 閩都千年碑林(組圖)
    公路和索道間,有條「之」字形石階古道,拾級蜿蜒而上,直達湧泉寺,沿途勝跡眾多、林壑優美,還有不同年代、風格迥異的摩崖石刻。「如果走馬觀花,忽略了沿途大量美景和摩崖石刻,實在是可惜。」遊客林依伯的話,道出了不少遊人的心聲。  「遊覽鼓山的人,一般先到湧泉寺,然後再尋幽探勝。」
  • 中國第一奇洞,貴州織金洞的摩崖石刻一覽,現代人刻的
    進入織金洞,首先會經過一片摩崖石刻,高聳的石壁上雕刻了許多讚美織金洞的名句。但這些摩崖石刻又和古代的石刻不同,其根本原因還是在於古代的時候,織金洞沒有被發現。所以說,織金洞石壁上的摩崖石刻都是現代雕刻的,仔細查看了一下,最早也是解放過後,距今也只有幾十年的歷史。
  • 「摩崖石刻」永州閃亮的黃金名片!
    一千多年前,唐代著名詩人元結撰寫《大唐中興頌》,顏真卿揮毫抄清並將墨寶刻於浯溪石崖,引得歷代文人騷客競相尋根追蹤,「打卡」永州,留下了諸多詩詞歌賦和摩崖石刻,成為永州閃亮的黃金名片。為了讓世人更好地了解永州、遊學永州、尋芳永州、吟詠永州,本報特開闢《深讀永州》大型文化系列報導,擬從不同角度、全方位推介永州豐富的歷史人文。該系列報導包括諸多篇章,首先推出「摩崖石刻」系列篇章,以饗讀者。
  • 晉城不止有白馬寺,斷崖上有一寺廟,有90座摩崖石刻,當地人都難爬
    而在白馬寺的後山,還有一個不是特別起眼的寺廟——石佛寺,歷史悠久但是鮮為人知,因為山高很多當地人都沒有登上去過,顧名思義,這個小寺的主要景觀是石佛,而且是90多座摩崖石刻,而那些石刻是何時出現的呢?又是誰辛辛苦苦不顧風雨刻上去的呢?
  • 長樂首石山發現疑似史前巖刻群|摩崖石刻|劉文平|崖壁_網易訂閱
    兩人發現,在首石山狀元峰及其周邊存在大規模疑似摩崖石刻群,其中較為密集且面積較大的部分位於狀元峰西側的崖壁和崖面上,其餘則零星分布在狀元峰北坡綿延約1500平方米的亂石叢中。  狀元峰大面積疑似巖刻主要有四處,其中兩處分別位於西北面和西南面的崖壁上,另兩處分別位於西北側和西南側的兩塊崖面上,總面積約50平方米。
  • 月陂亭:石壁上的石刻家譜
    石壁一側,27方古石刻聯成一條摩崖碑刻長廊,叫做月陂亭。這是一個有故事的古村落,2007年被建設部、國家文物局公布為全國歷史文化名村,2012年被住建部、文化部、財政部列入中國傳統村落。上甘棠村古建築群、月陂亭摩崖石刻先後於2006年、2013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上甘棠村以「千年古村」之名,與千家峒、「千古奇書」女書並稱為江永「三千文化」。
  • 風華齊魯|山高谷深崖壁上,深藏57龕唐代佛教造像
    石門坊摩崖造像群位於山東省臨朐縣城西10公裡的石門坊風景區內,在石門山谷的最北端、唐代崇聖寺遺址的北部懸崖峭壁上。這裡山高谷深,自古以來佛教文化較為繁榮。
  • 天府之國,巴山蜀水,21張圖表解讀四川262處全國文保單位
    四川省地圖四川省18個地市、3個自治州、共計262處全國文物保護單位(從1963年第一批-2019年第八批),按照古遺址、古墓葬、古建築、石窟寺及石刻、近代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物五個分類,用22張表格統計列示。透過文物看歷史、勘地理、探索民族民俗、記憶傳統工藝、挖掘獨特地方文化。
  • 千年打卡勝地 摩崖石刻|淡巖的明媚月光
    在文獻記載的淡巖206方石刻中,宋刻的數量佔152方。包括蔣之奇、周敦頤、範祖禹、柳應辰、黃庭堅、胡寅、楊萬裡等人的作品。  柳拱辰柳應辰兄弟倆對永州山水的發掘也有很大功勞,雖不及元結柳宗元那麼有影響,但他們刻在浯溪、朝陽巖、火星巖、淡巖等地的詩文,是永州石刻文化尤其是宋刻的重要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