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丹霞地貌?

2021-01-19 地理考研

法雲居士嘆曰

「半生在夢裡過了,今日始覺清虛!」

錦石竟然集雄奇秀美於一身

你見過「色如渥丹,燦若明霞」

的丹霞地貌嗎

中國丹霞地貌以面積最大,

發育最典型、風景最優美為特點

形成了以「中國丹霞」為特色

的地質景觀

丹霞地貌是地質構造內動力

和風化剝蝕外力長期共同作用的結果。

影響丹霞地貌發育的外動力因素主要有流水、

風化和重力的作用。

此外,風力作用、生物作用等

都可能是丹霞的塑造因素,

都在不斷地雕琢和改造已形成的丹霞地貌。

丹霞地貌是以陸相為主

(可能包含非陸相夾層)

的紅層發育的具有陡崖坡的地貌。

主要分布在中國、

美國西部、中歐等地,

以中國分布最廣。

到2008年1月31日為止,

中國已發現丹霞地貌790處,

分布在26個省區。

申遺

1993年第一屆全國旅遊地貌學術討論會上,

彭華教授倡導將中國丹霞地貌申遺。

2006年,在國家相關部門推動下,

6個提名地

湖南崀山


廣東丹霞山

福建泰寧

貴州赤水

江西龍虎山

浙江江郎山

正式確定聯合「申遺」

2006年到2010年,

彭華教授為丹霞申遺全身心投入。

彭華教授

巴西時間2010年8月1日,

第34屆世界遺產大會上,

「中國丹霞」

得到20個成員國中16個國家的認可,

正式列入世界自然遺產。

地球科學價值

中國丹霞是反映地球大陸地殼

中生代以來演化特徵的範例,

六個提名地都位於中國南部及東南部,

包含了正在進行的地質作用和地貌演化、

重要的地貌形態或自然地理特徵,

具有突出普遍的地球科學價值。

同處於華南板塊大地構造區,

具有相同或近似的地質演化歷史、

地質構造背景,

全部發育在白堊紀紅色粗碎屑沉積巖上。

發展階段

第一階段(紅色堆積階段)

內陸盆地形成,氧化環境,碎屑堆積

第二階段(盆地抬升階段)

盆地抬升, 以斷裂為主的塊狀構造發育 ,

局部寬緩褶曲 , 地殼漸趨穩定

第三階段(幼年期)

流水下切為主 ,巷谷、峽谷發育,

上部保持較大面積的沉積頂面或弱侵蝕平臺

第四階段(壯年期)

主河谷接近區域侵蝕基面,

近河谷地帶形成紅層峰林 ,

遠河谷地帶發育紅層峰叢,地表最崎嶇

第五階段(老年期)

主河谷與主要支谷達侵蝕基面 ,

區內河谷平原、

紅層丘陵和紅層孤峰相間分布 ,

局部可保持峰林狀

第六階段(消亡期)

區域呈波狀起伏的準平原化 ,

個別地段保留孤峰或孤石 ,

至此完成一個侵蝕旋迴。

貴州赤水

幼年早期-高原峽谷型丹霞的代表

福建泰寧,幼年期階段

到福建泰寧看丹霞,

主要看峽谷和洞穴

廣東丹霞山,壯年期階段

以赤壁丹崖為特色。

丹霞山面積最大,發育最典型、

類型最齊全、形態最豐富

湖南崀山

(壯年早期,青壯晚年丹霞地貌均有發育)

龍虎山,壯年期階段

是發育在中國東南部信江盆地中段南緣、

晚白堊世陸相山麓洪-衝積扇塊狀

紅色砂礫巖組成的丹霞山體。

浙江江郎山,老年早期階段

經歷了峽口盆地的形成、沉積、

構造抬升和斷層節理的發育,

經河流等外力作用,巖體崩塌,

形成一線天巷谷、

懸崖和峽谷以及扁平巖穴。

雅丹地貌與丹霞地貌區別

雅丹地貌

通過谷歌地球鳥瞰敦煌雅丹地質公園

雅丹是風蝕作用為主形成的壟崗狀地貌,

成群集中分布是雅丹地貌的最重要特徵。

此所謂「風蝕雅丹」

風蝕作用形成的地貌千變萬化,

「雅丹」只是眾多風蝕地貌的類型之一,

嚴格說來,只有成群分布的壟崗狀地貌

才能稱之為雅丹地貌。

雅丹地貌的顏色既可以是紅色,

也可以是紅色以外的任意顏色。

丹霞地貌

丹霞是地表流水作用

加之垂直於地表的節理

共同作用形成的赤壁丹崖地貌。

丹霞地貌指的是

以紅色砂礫巖為主要成分、

以赤壁丹崖為典型特徵、

以地表水衝蝕作用為主形成的地貌景觀。

故有「流水丹霞」之說。

張掖七彩丘陵

丹霞就沒有七彩的

七彩丘陵不是丹霞地貌。

之所以產生這種誤解,

很大原因是網絡宣傳的不當。

相比於丹霞地貌,

構成七彩丘陵的巖石不是紅色的碎屑巖,

也沒有「頂平、身陡、麓緩」的形態特點。

實在與丹霞地貌相差甚遠。

命名

丹霞地貌申遺的最大困難,

地貌是一個地理、地質學概念,

『丹霞地貌』只是中國學者的命名,

沒有得到國際地學界認可。

但國外專家認為,

只有通過在國際權威刊物上發表論文,

先確立丹霞地貌的國際學術地位,

然後用「丹霞地貌」申遺才順理成章。

經過會議討論,

將申遺名稱中的「丹霞地貌」

改為「中國丹霞」

植物

丹霞地貌區是珍稀瀕危物種的避難所,

具有豐富的珍稀瀕危植物,

存在很多古老、原始動物類型

植物區系主要以熱帶性和溫帶性科屬為主,

顯示出南北相互交融。

耐旱植物豐富,耐旱機制多樣。

短萼黃連

丹霞地區珍稀瀕危植物

丹霞梧桐

丹霞地貌區特有物種

水系

壯觀的赤水大瀑布

是我國丹霞地貌上最大的瀑布,

也是我國長江流域上最大的瀑布。

動物

丹霞地貌地區物種多樣,

珍稀瀕危動物繁多

黃腹角雉

紅腹錦雞

人文

人們對丹霞的喜歡,

源於對紅黃色系的崇拜。

丹霞地貌中千奇百怪的地貌

被道士們用來附會各種傳說。

泰寧留下了各個時期的寺廟建築。

甘露寺建在金湖西岸的巖穴中。

丹霞的形態石質等滿足了摩崖石刻的要求,

我國現存10m以上的大佛有44座,

造於丹霞地貌的就有28座。

丹霞地貌群上建造的樂山大佛。

直接利用丹崖的自然形態鑿建而成。

江西贛州通天巖巖壁上的佛像

看完了全文

你都去過哪些丹霞地貌呢

可否文後留言交流呢?

地址 | 廣州市天河區華南師範大學西門高科大廈B座1008+2707

課程諮詢 | 譚老師電話及微信:15626457087

課程諮詢 | 劉老師QQ&微信:3158798100

課程諮詢 | 楊老師微信:m393898188

課程諮詢 | 李老師微信:2811794661

課程諮詢 | 蔡老師微信:2233156098

課程諮詢 | 肖老師微信:kaoyan1198

 課程諮詢 | 小姝老師微信:XDF13316005946


相關焦點

  • 丹霞地貌是什麼?丹霞地貌命名地了解一下!
    窗欞式丹霞什麼是丹霞地貌?什麼是丹霞地貌呢?丹霞地貌自提出以來,其定義始終充滿爭論。但無論分歧多麼大,人們對丹霞地貌的形態和顏色卻達成了共識。形態上,「頂平、身陡、麓緩」被認為是丹霞地貌的標準形態,陡崖則是其必需具備的特點。而顏色—紅色被認為是唯一的色彩要素,所謂「色如渥丹,燦若明霞」。所以,丹霞地貌的基本定義就是「有陡崖的紅層地貌」。
  • 丹霞地貌是怎樣形成的 丹霞地貌形成的原因
    都知道我國張掖有著非常美麗的丹霞地貌,每年都會吸引很多遊客前往觀賞,那你知道丹霞地貌是怎樣形成的嗎?  丹霞地貌在我國就有廣泛地分布,最低海拔可以形成於東部的海岸帶,最高海拔可以出現在4000m以上的青藏高原上。
  • 地貌:甘肅張掖的丹霞地貌
    丹霞地貌(Danxia landform)即以陸相為主(可能包含非陸相夾層)的紅層(不限制紅層年代)發育的具有陡崖坡的地貌。目前該定義被大多數學者們接受,也可表述為「以陡崖坡為特徵的紅層地貌」。丹霞地貌在我國廣泛分布,目前已查明丹霞地貌1005處,分布於全國28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特別行政區)。
  • 除了張掖丹霞地貌,中國最美的丹霞地貌還有哪些
    前面幾篇圖文對張掖丹霞地貌做了一些介紹,那麼中國還有哪些著名的丹霞地貌呢?我們一起去看看。,是中國丹霞地貌的典型地質地貌。武夷山(福建南平)貴州省赤水丹霞地貌與湖南省崀山、萬佛山,廣東省丹霞山,福建省金湖,江西省龍虎山、龜峰,浙江省方巖、江郎山等以丹霞地貌著稱的風景名勝區合作,進行丹霞地貌「捆綁申遺」成功。這是是中國第四十個個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項目。
  • 丹霞地貌,為什麼那麼珍貴?
    話說最近,一位坐擁數百萬粉絲的網紅博主,帶領外國女子,進入陝西省靖邊縣龍洲丹霞地貌景區,並踏入「禁止入內」區域,在丹霞地貌上隨意行走的視頻,引發大家關注。 有網友怒言:太過分了,明明寫著「禁止入內」,為什麼還進入丹霞地貌景觀?
  • 丹霞地貌有多美?廣東丹霞山帶你看最美丹霞地貌
    由於總面積292平方千米,丹霞山是廣東省面積最大的風景區、以丹霞地貌景觀為主的風景區和世界自然遺產地。丹霞山由680多座頂平、身陡、麓緩的紅色砂礫巖石構成,古人取「色如渥丹,燦若明霞」之意,以赤壁丹崖為特色。據地質學家研究表明,在世界已發現1200多處丹霞地貌中發育最典型、類型最齊全、造型最豐富的丹霞地貌集中分布區。
  • 探秘張掖丹霞地貌
    隨著電影的熱播,張掖七彩丹霞越來越被大眾所熟知。張掖的名字由何而來?為什麼稱為「七彩丹霞」呢?這樣的地貌又是怎樣形成的呢?  張掖位於我國甘肅省西北部河西走廊中段,古絲綢之路穿境而過。古為河西四郡之一的張掖郡,以「張國臂掖,以通西域」而得名。「七彩丹霞」位於張掖國家丹霞地質公園內。「丹霞」一詞原本指天上的彩霞,出自曹丕的《芙蓉池作詩》:「丹霞夾明月,華星出雲間」。
  • 安塞紅層與丹霞地貌
    這說明了安塞紅層與丹霞地貌跨入了世界級的行列。 安塞紅層與丹霞地貌分布在化子坪、坪橋、王家灣、招安、王瑤、磚窯灣、西河口等。主要有溝谷型、孤峰型、丹霞赤壁、丹霞天生橋、丹霞石蘑菇、丹霞石動物和海洋生物等類型,2018年,陝西省地質調查研究院對安塞境內丹霞地貌進行了系統勘察,共發現有線索丹霞地貌遺址遺蹟38處,考察出露面積約為48平方公裡,實際遠遠大於這個數。
  • 張掖丹霞地貌 七彩繽紛世界
    9月6日,遊人在張掖丹霞國家地質公園遊覽(無人機拍攝)。位於祁連山北麓的甘肅張掖丹霞國家地質公園內的丹霞地貌,以層級錯落交替、氣勢磅礴、形態豐富、色彩斑瀾而稱奇,遊客置身其中猶如進入畫境。新華社記者陶明攝9月6日,遊人在張掖丹霞國家地質公園遊覽。 新華社記者陶明攝9月5日,遊人在張掖丹霞國家地質公園遊覽。 新華社記者陶明攝9月5日無人機拍攝的張掖丹霞國家地質公園丹霞地貌。
  • 張掖丹霞地貌的形成與氣候
    今天(16日)2014應對氣候變化中國行考察團隊來到了甘肅張掖,實地參觀了丹霞地貌,對它可能形成的氣候因素作了相應了解,丹霞地貌是經過幾百萬年複雜的地質、氣候演變才得以形成,是無法複製的自然奇景,而它也需要更多的珍惜和保護。
  • 浙江的這個景點丹霞地貌特色可以與福建的丹霞地貌相媲美
    大家都知道福建的地形以丹霞地貌特色尤為特色,可以要賞我國名山大川,要覽丹霞最勝景,其實無需遠赴福建,在上海邊上的一個省份浙江便可以飽覽原汁原味的丹霞地貌風情,就如一句歌詞裡寫道「我曾經跨過山和大海,也穿過人山人海」,是的,曾經我遊歷了浙江眾多山山水水,嘉興、湖州、海寧、杭州、紹興、
  • 甘肅張掖的丹霞地貌景觀,美輪美奐的彩色地形
    在我國地域廣闊的國土裡,分布有大大小小的丹霞景觀景區,其中也不乏一些形態奇特的彩色丹霞景觀。丹霞地形地貌的形成也是經歷億萬年才形成的,所以尤為珍貴,是一個可遇不可踏的原始山脈。在我國的甘肅張掖還存在著這樣的一個丹霞景觀,這裡的氣候四季分明,但是甘肅是一個相比南方地區少雨的地區,所以當地的丹霞景觀也是十分好看,彩色的地形地貌成為一個極具觀賞價值的景點。丹霞景觀的差異性也是一個很大的特點,每個地方的丹霞景觀也是不盡相同。特別是發育在紅色砂礫上的巖石山之上的地貌才能成為真正的丹霞地貌。
  • 丹霞地貌的「丹霞」名字的由來,它又是怎麼形成的?
    丹霞地貌,為什麼叫作「丹霞」呢?丹霞地貌屬於紅層地貌,是一種水平構造地貌。它是指紅色砂巖經長期風化剝離和流水侵蝕,形成孤立的山峰和陡峭的奇巖怪石,是巨厚紅色砂、礫巖層中沿垂直節理髮育的各種丹霞奇峰的總稱。
  • 丹霞地貌去哪看?盤點最美的10大「中國丹霞」
    丹霞地貌,是指具有陡崖坡的「紅層」地貌。它是在1928年,由我國的地質學家馮景蘭首先注意到,並予以命名的。丹霞地貌,這個美麗動聽的名字,來自於擁有典型丹霞地貌的廣東丹霞山。顯然,「丹霞山」這個名字,又來自於其美麗的丹霞地貌。
  • 科普|丹霞地貌「深藏功與名」
    「丹霞」一詞源自曹丕的《芙蓉池作詩》:「丹霞夾明月,華星出雲間」,指天上美麗的紅霞。1928年馮景蘭和朱翽聲首次用「丹霞」描述特定的地層,即丹霞層,最初相當於地質填圖單位,適用於大範圍小比例尺的地質填圖,特指粵北區域的地層單位,是基於其顏色、巖性組合、地質年代、地層接觸關係、地形地貌特徵幾大要素的綜合考慮。
  • 與丹霞地貌並列的嶂石巖地貌,知名度為何不高?
    見過張掖七彩丹霞的人,都會被那層理交錯、巖壁陡峭、造型奇特、色彩斑斕的地貌所震撼,這是中國特有的地貌結構之丹霞地貌,與之並列的還有喀斯特地貌、嶂石巖地貌、張家界地貌、岱崮地貌。巍巍太行八百裡,河北贊皇嶂石巖是雄險、壯美的典型代表地段。
  • 中國最美七大丹霞地貌之一——張掖丹霞地貌!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張掖丹霞地貌位於甘肅省河西走廊中段的張掖市,古為河西四郡之一張掖郡,取「斷匈奴之臂,張中國之掖(腋)」之意。張掖境內有著得天獨厚的自然景觀,有著美不勝收的原生態城市溼地,氣勢磅礴的彩色丹霞地貌,中國最美的油菜花海,亞洲最大的萬匹軍馬馳騁,獨特的裕固族風情,祁連山草原風光,沙漠冰川奇景.這幾年,隨著我國西部旅遊熱的發酵,張掖七彩丹霞無疑成為張掖市的標誌性景點,是許多外地遊客到張掖的必看景點,許多優秀的攝影師拍出的圖片在網絡上瘋傳。其神奇的景觀讓許多人趨之若鶩。
  • 擁有顏色的丹霞地貌 ——色如渥丹,燦若明霞,故鄉的七彩丹霞
    從小生長在這裡的我,對故鄉的丹霞地貌情有獨鍾,丹霞地貌作為古老的地質遺蹟,它發源於侏羅紀至第三紀時期的水平或緩傾的紅色地層中,是喜馬拉雅造山運動中發育形成的紅色巖系,隨著地殼的抬升,山坡以崩塌過程為主而後退,保留下來的紅色砂巖經過長期的風化剝離和流水侵蝕形成了孤立的奇巖怪石。正如《明嘉靖南陽府志校注》所描述的 「色如渥丹,燦若明霞」。
  • 丹霞地貌並非中國獨有 為什麼中國丹霞還能成功申遺
    所謂紅層,地質學界大體認為是各地質歷史時期沉積的,因巖石顆粒、孔隙或基質中存在氧化鐵,而形成的以紅色為主色調的碎屑沉積巖,而發育在紅層基礎上的侵蝕地貌被定義為紅層地貌。因具紅色陡崖坡這一顯著識別要素,丹霞地貌也可表述為「以陡崖坡為特徵的紅層地貌」。
  • 丹霞地貌並非中國獨有 為什麼中國丹霞還能成功申遺
    美國西部紅層地貌和中國東南部丹霞地貌都是發育在紅層基礎上的侵蝕地貌,都有顯著的紅色陡崖坡,但受控於區域地質構造、物質基礎、及主導外營力等因素的差異,兩地具體的地貌特徵並不完全一致。1939年,丹霞地形一詞被構造地質學家陳國達正式提出。直至1977年,丹霞地貌終於被地貌學家曾昭璇以地貌學術語來使用。1982年,中國第一篇論述丹霞地貌的學術論文發表,其作者是被稱為「丹霞痴」的地理學家黃進亦。次年,《地質辭典》首次提出了丹霞地貌的明確定義。之後,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人們對丹霞地貌有了更多更清晰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