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張掖丹霞地貌退出「申遺」 分析稱缺資金

2021-01-15 華夏經緯網

    甘肅張掖丹霞地貌退出「申遺」 分析稱系因缺錢

  張掖丹霞為何無緣「世界遺產」?

  近日,第34屆世界遺產大會審議通過了將中國湖南崀山、廣東丹霞山、福建泰寧、貴族赤水、江西龍虎山和浙江江郎山聯合申報的「中國丹霞」地貌列入「世界自然遺產目錄」。

  遺憾的是,被稱為「中國最美的七大丹霞地貌」之一的張掖丹霞地貌,缺席此次申遺名單,最終與世遺無緣。

  張掖退出「申遺」行列

  對於張掖丹霞地貌,許多人並不陌生。張藝謀的《三槍拍案驚奇》中那一望無盡的紅色山脈,就是張掖丹霞地貌。

  據了解,中國丹霞地貌總數達790處,集中分布在東南部、西南部以及西北部乾旱區的26個省區。其中,張掖丹霞地貌面積達536平方公裡以上,是我國乾旱地區最典型和面積最大的丹霞地貌景觀,是中國丹霞地貌發育最大最好、地貌造型最豐富的地區之一。

  此次申遺成功的六大丹霞地貌皆在南方溼潤區,唯獨西北丹霞地貌缺席。

  中國丹霞地貌的申遺之路,可以上溯到1993年。當年召開的第一屆全國旅遊地貌學術討論會上,中國丹霞地貌旅遊開發研究會理事長彭華首次提議廣東韶關的丹霞山申遺。

  2006年7月,第十屆全國丹霞地貌旅遊開發研究會在甘肅張掖召開,湖南崀山提出全國丹霞地貌聯合申遺的建議。研究會通過了由丹霞地貌旅遊開發研究會牽頭聯合申報「中國丹霞」地貌進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的倡議書。

  在前期的申遺準備工作中,張掖丹霞地貌一直在申遺專家的考慮之列。

  2006年12月,「『中國丹霞』地貌聯合申報世界自然遺產研討會」召開,會議決定,將以「中國丹霞」地貌的名義,整合國內具有申報條件的丹霞地貌區聯合申報世界自然遺產。

  2007年8月,第十一屆全國丹霞地貌旅遊開發學術討論會召開,與會專家提出,中國丹霞地貌規模巨大、類型多樣、差異顯著,篩選名單要慎重、要突出特色、更要考慮為以後的進一步工作創造條件,建議中國三大丹霞地貌集中區以不同的方式申報。

  張掖市旅遊局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也表示,2007年初,建設部給張掖市發函,將張掖丹霞地貌列入申遺行列,甘肅省政府也同意張掖丹霞地貌申遺。

  但就在申遺項目啟動之時,張掖市認為張掖丹霞地貌申遺條件還不成熟,決定退出「中國丹霞」申遺行列。

  缺席背後的難題

  據了解,2007年初,「中國丹霞」申遺啟動之時,張掖丹霞景區幾乎還沒有基礎設施建設,也沒有成立專門的管委會。綜合各方面的因素考慮,張掖才不得不「忍痛割愛」地決定退出申遺行列。

  張掖市委宣傳部一位工作人員告訴《中國經濟周刊》記者:「市裡不讓報導這一事件,沒有什麼可說的。」

  據此間觀察人士分析,張掖缺席「申遺」更多的是受制於財力不足。據媒體披露,湖南莨山得到3.3億元的撥款支持承諾,廣東丹霞山上報資金支持1.4億元。如此巨大的投入或對經濟不發達的張掖而言是個現實難題。

  當地旅遊部門的說法是,申遺成功的6處丹霞地貌由於開發和保護利用較早,各種申遺條件均已具備。「而張掖丹霞地貌雖然形成年代較早,但當地對於丹霞旅遊資源認識不足,開發比較晚。」

  西北師範大學旅遊學院院長把多勳院長在接受《中國經濟周刊》採訪時表示,「錯失這次機會,張掖丹霞地貌失去了一次成規模開發保護的機會,失去了先發優勢,限制了應有的資源潛力的開發。」

  言語中頗多遺憾的把多勳向記者回憶起兩年前在張掖召開的丹霞景區規劃會議。提及那次會議,作為評審委員的把多勳依然有些生氣:「那次規劃做得極其不負責任,規劃是由國內最高級別的科研機構做的,卻只派了一個人,一個甘肅籍的博士生,當時我們都意見很大,最後經過多次修改,才勉強通過。」

  張掖丹霞地貌錯失「世遺」良機,把多勳感到特別遺憾,「一旦納入新的遺產體系,保護也將越來越好。」如今張掖丹霞地貌僅局限於甘肅省一級的範圍內,下一步景區的建設保護面臨不小的困難,付出的開發營銷成本也將大大增高,而且獨立做「也很尷尬」。

  把多勳認為,張掖丹霞「失遺」及其錯失發展良機,根源還是地方觀念落後的問題,他無奈地說,這就是「古老的甘肅,永恆的話題。」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 林治波 包銳

來源:中國經濟周刊

轉自中國網

 

責任編輯:王佳

相關焦點

  • 中國最美的丹霞地貌,卻與世界遺產失之交臂令人惋惜
    我國許多地區都有丹霞地貌,比較知名的有廣東的丹霞山,福建武夷山等,在甘肅張掖有一個七彩丹霞景區,色彩鮮豔,成了知名的旅遊景區。甘肅張掖,自古就有「金張掖」之稱,是絲綢之路上的重鎮,古稱甘州,甘肅省的「甘」字就來源於此。
  • 被破壞的張掖丹霞地貌,如果你沒去過,根本想像不到有多麼壯觀
    丹霞地貌除了能夠展示正在進行中的地貌演化過程,還孕育了絕妙的自然景觀,這些景觀以紅色為基調,突出的表現了雄渾的山塊形態。在全球都有的「紅色地貌」,而中國又分布最廣,現在我國境內已經發現丹霞地貌1005處,分別位於全國的28個省,並且中國的紅層地貌又獨具特色。學術界認為,丹霞地貌理應申遺,走向世界。
  • 除了張掖丹霞地貌,中國最美的丹霞地貌還有哪些
    前面幾篇圖文對張掖丹霞地貌做了一些介紹,那麼中國還有哪些著名的丹霞地貌呢?我們一起去看看。,是中國丹霞地貌的典型地質地貌。武夷山(福建南平)貴州省赤水丹霞地貌與湖南省崀山、萬佛山,廣東省丹霞山,福建省金湖,江西省龍虎山、龜峰,浙江省方巖、江郎山等以丹霞地貌著稱的風景名勝區合作,進行丹霞地貌「捆綁申遺」成功。這是是中國第四十個個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項目。
  • 甘肅張掖,七彩丹霞地貌奇觀
    甘肅張掖七彩丹霞地貌,是自然的奇觀,是我國國內惟一的丹霞地貌與彩色丘陵的景觀複合區。甘肅張掖丹霞世界地質公園群峰蜿蜒,面積有536平方公裡,分為七彩丹霞景區、冰溝丹霞景區,其中七彩丹霞景區面積約200餘平方公裡。七彩描繪有奇觀,三分寫意驚心目。
  • 地貌:甘肅張掖的丹霞地貌
    丹霞地貌(Danxia landform)即以陸相為主(可能包含非陸相夾層)的紅層(不限制紅層年代)發育的具有陡崖坡的地貌。目前該定義被大多數學者們接受,也可表述為「以陡崖坡為特徵的紅層地貌」。丹霞地貌在我國廣泛分布,目前已查明丹霞地貌1005處,分布於全國28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特別行政區)。
  • 甘肅張掖的丹霞地貌景觀,美輪美奐的彩色地形
    在我國地域廣闊的國土裡,分布有大大小小的丹霞景觀景區,其中也不乏一些形態奇特的彩色丹霞景觀。丹霞地形地貌的形成也是經歷億萬年才形成的,所以尤為珍貴,是一個可遇不可踏的原始山脈。在我國的甘肅張掖還存在著這樣的一個丹霞景觀,這裡的氣候四季分明,但是甘肅是一個相比南方地區少雨的地區,所以當地的丹霞景觀也是十分好看,彩色的地形地貌成為一個極具觀賞價值的景點。丹霞景觀的差異性也是一個很大的特點,每個地方的丹霞景觀也是不盡相同。特別是發育在紅色砂礫上的巖石山之上的地貌才能成為真正的丹霞地貌。
  • 張掖丹霞地貌 七彩繽紛世界
    9月6日,遊人在張掖丹霞國家地質公園遊覽(無人機拍攝)。位於祁連山北麓的甘肅張掖丹霞國家地質公園內的丹霞地貌,以層級錯落交替、氣勢磅礴、形態豐富、色彩斑瀾而稱奇,遊客置身其中猶如進入畫境。新華社記者陶明攝9月6日,遊人在張掖丹霞國家地質公園遊覽。 新華社記者陶明攝9月5日,遊人在張掖丹霞國家地質公園遊覽。 新華社記者陶明攝9月5日無人機拍攝的張掖丹霞國家地質公園丹霞地貌。
  • 最美的人間落地彩虹——中國甘肅張掖丹霞地貌
    最美的人間落地彩虹——中國甘肅張掖丹霞地貌   它擁有真正的自然奇觀是古絲綢之路重鎮,是新亞歐大陸橋的要道,是全國歷史文化名城和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全國第二大內陸河黑河貫穿全境,是甘肅省商品糧基地,自古有金張掖、銀武威」美譽。   這裡的丹霞地貌發育於距今約200萬年的前侏羅紀至第三紀。張掖丹霞地貌分布廣闊,場面壯觀,造型奇特,色彩豔麗,是我國乾旱地區最典型和面積最大的丹霞地貌景觀,具有很高的科考價值和旅遊觀賞價值。
  • 國內壯觀秀麗的5大丹霞榜單,廣東丹霞山上榜,甘肅張掖丹霞地貌
    還有丹霞山這裡擁有世界上獨一無二、貌似神凝的陽元石、雙乳石、睡美人等,正因為如此使丹霞山有著「天然的性文化博物館」之稱。丹霞山這裡風光確實獨特,自然天成,然而陽元石以及陰元石根是惟妙惟肖,形象逼真,可以說顛覆人類的想像力。
  • 張掖丹霞地貌的形成與氣候
    今天(16日)2014應對氣候變化中國行考察團隊來到了甘肅張掖,實地參觀了丹霞地貌,對它可能形成的氣候因素作了相應了解,丹霞地貌是經過幾百萬年複雜的地質、氣候演變才得以形成,是無法複製的自然奇景,而它也需要更多的珍惜和保護。
  • 中國最美七大丹霞地貌之一——張掖丹霞地貌!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張掖,在中國第二大內陸河黑河的滋潤下,孕育了廣袤的綠洲,方才孕育了河西走廊文化。張掖丹霞地貌位於甘肅省河西走廊中段的張掖市,古為河西四郡之一張掖郡,取「斷匈奴之臂,張中國之掖(腋)」之意。張掖境內有著得天獨厚的自然景觀,有著美不勝收的原生態城市溼地,氣勢磅礴的彩色丹霞地貌,中國最美的油菜花海,亞洲最大的萬匹軍馬馳騁,獨特的裕固族風情,祁連山草原風光,沙漠冰川奇景.這幾年,隨著我國西部旅遊熱的發酵,張掖七彩丹霞無疑成為張掖市的標誌性景點,是許多外地遊客到張掖的必看景點,許多優秀的攝影師拍出的圖片在網絡上瘋傳。其神奇的景觀讓許多人趨之若鶩。
  • 張掖丹霞地貌與黑河流域
    中國天氣網綜合報導 張掖丹霞地貌位於臨澤境內,距張掖市40千米。方圓100平方千米的祁連山北麓丘陵地帶,以肅南裕固族自治縣白銀鄉為中心,海拔高度在2000米至3800米之間,東西長約40千米,南北寬約5~10千米的地方,數以千計的懸崖山巒全部呈現出鮮豔的丹絕色和紅褐色,相互映襯各顯其神,展示出「色如渥丹,燦若明霞」的奇妙風採的丹霞地貌。
  • 張掖七彩丹霞地貌——地球獻給人類的質感美
    張掖七彩丹霞地貌區位於甘肅張掖市臨澤縣和肅南縣,面積約410平方公裡,其中彩色丘陵面積約40平方公裡。北距張掖市區35公裡,南距肅南縣城5公裡。本區丹霞地貌主要由紅色礫石、砂巖和泥巖組成,沿梨園河兩岸及其各支流(溝)連片分布,分為南北兩大群,中間夾張掖綠洲盆地,遙相呼應,成犄角之勢。
  • 甘肅張掖:雪浴七彩丹霞美輪美奐
    -24 11:11:38 來源: 娛圈快報 舉報   2020年11月22日,一場大雪將甘肅張掖七彩丹霞景區裝扮的美輪美奐
  • 探秘張掖丹霞地貌
    隨著電影的熱播,張掖七彩丹霞越來越被大眾所熟知。張掖的名字由何而來?為什麼稱為「七彩丹霞」呢?這樣的地貌又是怎樣形成的呢?  張掖位於我國甘肅省西北部河西走廊中段,古絲綢之路穿境而過。古為河西四郡之一的張掖郡,以「張國臂掖,以通西域」而得名。「七彩丹霞」位於張掖國家丹霞地質公園內。「丹霞」一詞原本指天上的彩霞,出自曹丕的《芙蓉池作詩》:「丹霞夾明月,華星出雲間」。
  • 甘肅河西走廊,張掖丹霞地貌歡迎你的光臨
    「張國臂掖,以通西域」而得名的張掖,位於河西走廊的西端,甘肅的西北部,也許在你的心目中,這裡大漠孤煙,漫天黃沙,除了荒涼,就是戈壁,其實不是的,這裡幹而不旱,常年冰雪融水,滋潤著土地,這裡有茂盛的植被,廣袤的草原,清甜的流水,隨處可見的綠洲,當然也有沙漠的蒼涼氣息,駿馬的奔騰,這裡的人們安詳而幸福
  • 甘肅張掖丹霞地貌遭踩踏 景區:已進行拉網式排查
    【丹霞地貌遭踩踏後續:景區已安排進行拉網式排查】近日,幾名遊客肆意踩踏彩色丘陵地貌事件受到廣泛關注。記者注意到,張掖七彩丹霞旅遊景區官方網站發布公告稱,部分涉事人員已投案自首。遊客逃票踩丹霞地貌拍視頻炫耀:我破壞了6千年地貌8月28日,兩段遊客踩踏七彩丹霞巖體的抖音視頻在網絡熱傳。視頻顯示,兩名男子和一名女子行走在七彩丹霞巖體的表面,其中一名黑衣男子把鞋脫掉拎在手裡,光腳踩在巖面上。
  • 甘肅張掖丹霞地貌,大地饋贈的五彩斑斕、燦爛奪目的壯美畫卷
    張掖丹霞地貌群,俗稱「張掖丹霞」,地處祁連山北麓,位於甘肅省張掖市臨澤縣城以南30公裡,是中國丹霞地貌發育最大最好,地貌造型最豐富的地區之—,是中國彩色丹霞和窗欞狀宮殿式丹霞的典型代表,具有很高的科考和旅遊觀賞價值。
  • 丹霞地貌:僅是浪漫的中國說法,國際上統稱為紅層(組圖)
    2006.7.24在甘肅張掖,通過了由崀山提議、彭華教授起草的《關於「中國丹霞地貌」聯合申報世界自然遺產的倡議書》。  2006.12.12在長沙召開研討會,成立了「中國丹霞地貌」申報世界自然遺產協調領導小組。  2007.4初步遴選出中國南方6個省9個提名地參與申遺工作。
  • 什麼是丹霞地貌?
    申遺1993年第一屆全國旅遊地貌學術討論會上,彭華教授倡導將中國丹霞地貌申遺。張掖七彩丘陵丹霞就沒有七彩的七彩丘陵不是丹霞地貌。之所以產生這種誤解,很大原因是網絡宣傳的不當。命名丹霞地貌申遺的最大困難,地貌是一個地理、地質學概念,『丹霞地貌』只是中國學者的命名,沒有得到國際地學界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