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張掖網訊 張掖國家地質公園是國內唯一的丹霞地貌與彩色丘陵景觀複合區,是一座集科學研究、科普教育、旅遊觀光、歷史文化、民族風情、地質遺蹟保護於一體的大型地質公園,並以其得天獨厚的特色資源優勢、豐富多樣的地質遺蹟景觀價值優勢、濃鬱獨特的少數民族風情優勢和國際知名的媒體評價優勢,成功入圍2019年中國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報送的世界地質公園申報單位名單。
―――特色資源優勢。張掖丹霞與彩色丘陵複合地貌是中國北方乾旱區典型的完整系列丹霞地貌地質遺蹟,特別是位於公園核心區的彩色丘陵,更是我國僅見全球唯一的地質遺蹟和地貌景觀複合的自然資源,其造型之奇、色彩之豔、規模之大、分布之廣,世所罕有;位於肅南冰溝和大肋巴溝的發育於白堊紀、三疊紀,由丹霞地貌發育所表現出來的丹霞石柱、崖壁、石牆、巷谷、一線天、孤峰、峰叢、峰林、堡狀、方山狀、穿洞、蘑菇石、殘丘等代表丹霞地貌發育各個階段的形態特徵,單體景觀造型奇特、栩栩如生、引人入勝,與中國南方丹霞對比呈現獨特的高寒乾旱區丹霞地貌特徵,完善了「中國丹霞」學科的內涵,具有全球丹霞對比研究的科學意義,受到地學專家的高度關注和重視。經原國土資源部組織的專家評價,公園內主要地質遺蹟有75處,其中世界級地質遺蹟點1 處:彩色丘陵(七彩屏);國家級地質遺蹟點5 處:彩色丘陵(流雲帶),白色拱形巖丘(大扇貝)、砂巖窗欞宮殿構造(高車王宮)、城堡(盧浮魅影)、石柱(陰陽柱);省級及以下地質遺蹟點69處。
―――地質遺蹟景觀價值優勢。張掖國家地質公園的主體—砂巖地貌遺蹟景觀在很大程度上記錄了新構造運動湖相沉積和古氣候古環境的變遷,為研究在白堊紀以來青藏高原及祁連山在隆升過程中的重要地質事件和形成演化提供了依據,多種丹霞地貌複合存在使地質公園具有極高的科學研究價值。
張掖丹霞是我國乾旱地區最典型和面積最大的丹霞地貌景觀,地貌氣勢磅礴、場面壯觀、造型奇特,以交錯層理、四壁陡峭、垂直節理、色彩斑斕而稱奇。公園內窗欞狀宮殿式、峰林狀、柱狀等象形砂巖地貌和彩色丘陵地貌相映成趣、相得益彰、特色明顯,極具科研觀賞價值。《太陽照常升起》《神探狄仁傑3》《三槍拍案驚奇》《長城》等多部影片在此拍攝。
張掖國家地質公園內地質遺蹟景觀分布廣泛、類型多樣、保存完好,尤其是砂巖地貌等地質遺蹟清晰地顯示了一個從「年輕」跨越到「成熟」再到「老年」的地形序列,並且每個景區的組成顯示著特定階段的地貌特徵,具有獨特的地貌學特徵和極高的科學內涵。公園內建設的張掖丹霞地質博物館是開展地學科普教育以及地質科學研究的理想場所,目前張掖國家地質公園已被評為省級科普教育基地,地質博物館被評為「歷史再現工程·博物館」。自2013年以來,地質公園及博物館共接待青少年夏令營活動200多次,中小學生參觀人數6萬多人次。
張掖丹霞和彩色丘陵是一對「姐妹花」,誕生於恐龍出沒的白堊紀,它們分別形成於距今約1億3千5百萬年到1億年期間,其優質獨特的景觀屬高品位的旅遊資源,特色鮮明的彩色丘陵地貌景觀為我國發育最好、規模最大的地質地貌遺蹟景觀,堪稱「中華自然奇觀」。地質公園資源保存完好,人為幹擾因素較小,旅遊地質資源以原始的面貌保存完善,能夠最大程度地展現地質遺蹟景觀的全貌。張掖國家地質公園不僅是張掖最核心的旅遊資源、全省最優質的旅遊資源,也是全國最好的旅遊景點之一,其氣勢、規模無與倫比,具有獨特性、唯一性、國際性和不可複製性。旅遊接待人數已由2012年10多萬人次增長到2017年的200萬人次,呈大幅度、爆發式增長態勢。
―――少數民族優勢。張掖國家地質公園核心區等大部分區域均位於肅南裕固族自治縣的大河、康樂、白銀等鄉鎮,肅南裕固族自治縣居住有除漢族以外的裕固族、藏族、蒙古族、土家族等16個少數民族,這些少數民族都有著其優秀的民族文化傳統、獨特的生活風俗,展現了張掖國家地質公園獨一無二的民族特色。其中裕固族為我市獨有的少數民族,約有1.4萬人,在全國屬人口較少民族。1954年經周總理提議取名為「裕固」,既準確地繼承了本民族的傳統名稱,又有「富裕鞏固」之意。裕固族生活在河西走廊中部祁連山北麓美麗的草原上,民歌、舞蹈、文化別具一格,飲食、禮儀、婚俗、宗教等具有濃鬱的民族特色。
―――媒體評價優勢。張掖丹霞地貌2005年被《中國國家地理》雜誌「選美中國」評為「中國最美的七大丹霞地貌」之一,位列第六。2009年被《圖說天下·國家地理》編委會評為「奇險靈秀美如畫——中國最美的6處奇異地貌」之一,排行第二。2011年,張掖丹霞地貌與彩色丘陵被極具權威和導向性的美國《國家地理雜誌》評選為「世界10大神奇地理奇觀」之一。2013年,張掖丹霞地貌與彩色丘陵被美國《赫芬頓郵報》評選為全球最刻骨銘心22處風景之一,稱其為「中國的彩虹山」,張掖丹霞地貌是我國唯一入選的地貌景觀。2015年全國多家知名網站公布了全球25個夢幻旅行地,張掖丹霞地貌因其氣勢磅礴、場面壯觀、造型奇特、色彩豔麗而入選。
2016年,中央電視臺科教頻道《地理·中國》欄目組來到張掖國家地質公園進行拍攝,為製作紀錄片取景,2017年春節聯歡晚會上,張掖國家地質公園彩色丘陵園區世界級地質遺蹟點「七彩屏」登上舞臺,在歌曲《國家》背景中出現12秒,引起萬眾矚目,隨後中央電視臺等各大媒體來到地質公園進行宣傳拍攝與節目製作。其中中央電視臺《美麗中國行》《魅力中國城》《綠水青山看中國》欄目都播出了在張掖七彩丹霞拍攝的內容。通過這些節目讓越來越多的人了解張掖文化,欣賞張掖神奇地貌自然景觀,提高了張掖的知名度。
2017年8月4日在中央電視臺播出的《美麗中國行--絲路明珠張掖七彩丹霞》中,張掖國家地質公園管理局負責人介紹了張掖丹霞的形成及特點。2017年10月13日在中央電視臺財經頻道(CCTV-2)播出的《魅力中國城》節目中,市長黃澤元對張掖作了全方位的推介,節目播出後受到了社會各界的一致好評,引起了廣大觀眾對七彩丹霞及張掖的嚮往。2017年10月12日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CCTV-1)播出《綠水青山看中國--猜猜我在哪》,詳細介紹了張掖彩色丘陵與丹霞地貌、馬蹄寺、山丹軍馬場、大溼地、黑河等著名景觀區以及獨有的裕固族文化。
2017年8月16日,中央電視臺科教頻道(CCTV—10)《地理·中國》欄目組來到張掖進行了為期25天的拍攝工作,至9月10日,拍攝工作圓滿結束。中央電視臺科教頻道《地理·中國》是一檔以展示新、奇、特、美的地質地貌景觀,普及地球科學知識、促進旅遊事業發展為宗旨的紀錄片欄目,此次擬拍攝的紀錄片將以張掖境內的地質地貌、人文民俗等作為主要拍攝內容,向觀眾展示祁連山豐富多彩的自然景觀及民俗文化。(張掖世界地質公園申報創建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 )
編輯: 邢琪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