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義貴州龍化石原位保護館。
這是我國最早的三疊紀海生爬行動物化石的產地。
從1957年在興義市發現貴州龍化石至今,已整整60周年。作為三疊紀地質遺蹟資源最豐富的地區之一,這裡獲評第一批「國家級重點保護古生物化石集中產地」、第三批國家地質公園、2013年「中國最美地質公園」、第四批國土資源科普基地。
這是震驚世界的五大生物群之一,也是生物進化史上脊椎動物演化最精彩的篇章。
汕昆高速公路烏沙站出口毗鄰處,興義國家地質公園博物館內,栩栩如生的貴州龍、幻龍、魚龍、鷗龍、魚、海百合等化石,構成了中三疊世拉丁期生物演化重要轉變節點上的門類齊全的生物化石群。置身其中,仿佛穿越到2.4億年前。
這個由三疊紀海生爬行動物組成的微世界,被科學界命名為「興義動物群」。
2004年1月,經國土資源部批准,興義市建立了規劃面積250.17平方千米,主要由烏沙貴州龍園區、三疊峰林園區、泥凼石林園區組成,以海生爬行動物化石和喀斯特錐狀峰林峰叢地貌景觀組合為中心內容的國家地質公園。
近年來,在「山地公園省·多彩貴州風」旅遊產業發展背景下,黔西南自治州連續舉辦了三屆國際山地旅遊暨戶外運動大會。作為這一國際盛會的永久舉辦地,興義市旅遊業持續「井噴」發展。申報創建興義世界地質公園,建立世界級品牌,建設國際旅遊目的地,促進興義經濟可持續發展,勢在必行。
2015年9月,黔西南州委、州政府印發《黔西南州申報創建興義三疊紀世界地質公園工作總方案》的通知,成立了由州領導擔任組長的「申世」領導小組。興義市立即成立申世專班,制定了《興義市申報創建興義世界地質公園實施方案》,構建了責任明確、協調有序、措施有力的申報機制,正式啟動了興義世界地質公園申報工作。
在省、州、市各級各部門的合力推動下,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興義國家地質公園博物館、烏沙貴州龍原位保護館、頂效貴州龍博物館、黔西南州博物館、萬峰林婚俗博物館、萬峰林民族文化園共6個與地質公園相關的博物館,建成遊客中心5個,景區停車場13個,景觀大道近10條,觀光車道、自行車道、徒步道15條,新建交通標識標牌、科學解說牌60塊,軟硬體設施得到較大提升。
為了營造良好的科普氛圍,興義市持續開展科普進機關、進企業、進社區、進村寨、進學校活動;出版了《走進古生物的世界》《神奇的喀斯特世界》等科普宣傳讀物;製作申世宣傳欄10個、宣傳標語30多幅;拍攝製作《探索喀斯特·夢回三疊紀》專題片;舉辦了2017年興義國家地質公園古生物化石科普展暨奇石·珠寶博覽會。並藉助「中國美麗鄉村·萬峰林峰會」和「國際山地旅遊暨戶外運動大會」高端平臺強力宣傳,3次舉行相關學術論壇,邀請200餘名專家、35個全國重要化石產地負責人參加論壇,知名度與美譽度一路走高。
申報創建世界地質公園,興義市還有自身「絕活」:把創建活動與脫貧攻堅相結合,不斷創造條件,促進旅遊扶貧,增加人民群眾的幸福指數;與「多彩貴州風·地質公園省」大品牌結合,不斷加大投入,改善硬體和軟體建設,把地質公園建設成為人民群眾的幸福樂園;與山地旅遊結合,不斷美化環境,展示山地旅遊魅力;與科研科普結合,不斷拓展領域,吸引更多的科研機構、科普工作者深入開展活動,影響力持續攀升。
作為地質公園內喀斯特錐狀峰林峰叢地貌景觀的代表,興義市萬峰林景區民族特色山地經濟創新示範效應頻顯。僅今年「十一」黃金周期間,景區接待遊客37.91萬人次,門票收入517萬元,旅遊綜合收入達3.5253億元。
過去,萬峰林腳下的上納灰村沒有一座像樣的房子,交通極為不便,群眾生產生活條件艱苦,收入渠道單一。現在的上納灰村,道路修到家門口,連到田間地頭。全村發展起「農家樂」、「農家旅館」達62家,推出「萬峰餈粑」、「萬峰米酒」等特色旅遊產品,全村年創旅遊收入2000多萬元,群眾過上了幸福生活。
「興義國家地質公園目前已具備了良好的科學價值、美學價值和旅遊觀賞、休閒度假、地學科普價值,是『多彩貴州公園省』的一顆燦爛明珠。」黔西南州委副書記、州長楊永英認為,園區範圍內的萬峰林、馬嶺河峽谷、泥凼石林等自然景觀,是中國南方喀斯特地質地貌的典型代表;以貴州龍化石為代表的興義古生物動物群,是三疊紀時期地球演化的重要見證;國際山地旅遊暨戶外運動大會,是興義出「山」進入國際視野的一張重要名片,也是黔西南自治州走新路謀發展的有效途徑。這些資源組合,對進一步加強地質遺蹟保護、推動地質科普教育、促進地質旅遊、助力脫貧攻堅都具有強大的帶動作用。
文:陳俎宇 宋潔 來源:貴州都市報 編輯:武芮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