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說】中國是世界上少數幾個具大量古生物資源大國之一。在雲貴高原的三疊紀地層中,海生爬行動物化石異常豐富,是全球侏羅紀之前的海生爬行動物化石代表性產地。
位於貴州省興義市的貴州龍化石原位保護館以及綠蔭村一帶,是三疊紀海生爬行動物化石的產地,在這裡,可以看到舉世罕見的三疊紀興義動物群和三疊紀大型相變帶地質遺蹟,與此同時,作為興義古生物化石群的陳展之地——興義國家地質公園博物館內,存放著大量貴州龍和其他生物化石,還有專門的工作人員對新挖掘到的生物化石進行後期復原工作。記者日前來到博物館進行實地探訪。
【現場聲】貴州省興義國家地質公園博物館科普員 溫謙謙
這條魚龍正在暢快的遊泳的時候,海底那一刻災難突然來臨,然後這條魚龍來不及進行太多的反抗跟掙扎,就被壓死在那。我們從它胃部凸起的地方可以看到有很多細小的骨頭。當然這並不屬於它,這屬於被它吞食下去的獵物的骨頭,這個獵物是什麼呢,就是幻龍。
【解說】眼前,科普員正介紹的是興義國家地質公園博物館的鎮館之寶——目前最古老、保存最完整、修復最精細的貴州魚龍化石。除了魚龍,在博物館的櫥窗裡,還能看到石板上捲曲著一些小腦袋、長脖子、身體寬扁和恐龍形態有些相似的生物化石,名為「貴州龍」。貴州龍的第一塊化石,是國家地質陳列館副研究員胡承志於1957年在貴州興義發現。
【同期】貴州省地質學會古生物專業委員會秘書長 彭紀超
在2.3億年前,貴州這地方是一片海洋,然後興義它是在這個碳酸鹽巖臺地的邊緣,它就在這個S型的這個海灣裡面,在這海灣裡面呢它風作用不是很強,這個水體也不深,所以適合這個貴州龍的生存和繁衍,所以在這個地方發育了很多貴州龍,最後有幸能保存下來。
【解說】據介紹,經過對貴州龍長達近半個世紀的研究,確立了三疊紀的「興義動物群」,已得到眾多專家的認可。它包括目前世界上所發現的所有三疊紀海生爬行類的主要類群。
在博物館中,除了大量貴州龍化石外,還陳展著其他生物化石,包括品種繁多的魚類化石和棘皮動物海百合等。這些化石從發掘到陳展,經過了專家們細緻的復原。記者在博物館內就有幸目睹了工作人員精心修復化石的過程。
【同期】貴州省興義國家地質公園博物館 古生物化石修復人員 王銀忠
像這麼一塊貴州龍化石,在原先上面全部是「鼓包」,也就是巖石把它包裹住的。然後我們要把它揭開一層,就是讓它裡面的這個骨骼達到99%的完美程度。(貴州龍)它的頭部、牙齒還有四肢的腳趾和它的尾,它這幾個部位骨骼相當的細,還有我們在修復的時候,所面對的石塊的這個層位不太一樣,硬度也不太一樣,所以我們在修復的時候會面臨著各種困難。
【解說】據介紹,三疊紀興義動物群的發掘,以海生爬行類和魚類最為豐富和完好,共計26屬30種。其中古脊椎動物化石包括魚龍、鰭龍、海龍、原龍等種類。此外還有無脊椎動物化石、微體化石、植物化石等。這些化石為研究興義地區古脊椎動物的演化以及古生態變化提供了很好的材料。
(記者 蒲文思 貴州黔西南報導)
責任編輯:【張楷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