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生物學家在貴州發現遠古珊瑚礁,原來3億年前這一帶都是大海

2020-11-26 騰訊網

貴州是我國的內陸省份,也是山地最多的省份之一,按理說這個地方應該跟大海毫不沾邊。但是生物考古發現這裡也曾經是海洋,不少地方都曾經發掘出了海洋生物化石。媒體報導稱今年的8月中旬,一個由我國和英國考古學家組成的古生物考古隊在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獨山縣雞窩寨地區發現了大量的中泥盆世時期古生物化石,至少有83種海洋古生物可清晰辨認出來,分析認為這裡是一個類似如今的珊瑚礁生態系統的海洋生物礁化石群,時間大約在3.58億年前。

泥盆紀時期為距今4.05~3.5億年前,這一時期中魚類開始大量出現,軟體動物和節肢動物已十分盛行,這在這個古生物群落中就有很好的體現。來自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員梁昆表示他們在一個面積為7平方米的生物礁化石群中選取28個樣方,從中發現了83種遠古海洋生物,包括珊瑚類,腕足類海洋生物等,其中還有長達十幾米的魚類,如此巨大的遠古魚類在古生物考古中非常罕見。

那麼為什麼我國遠離海洋的內陸省份貴州省會發掘出這樣的海洋生物種群化石呢?其實已有的地質和古生物考古學都已證明,包括貴州省在內的我國西南和華南大部分地區都是一片海洋,因此這裡出現海洋生物,形成大規模的海洋生物礁群也就不奇怪了。

研究者分析認為我國西南和華南地區當時的緯度還沒有如今這麼高,大部分屬於熱帶氣候,因此新發現的這個古生物礁群和如今的澳大利亞東部的大堡礁有些相似,而大堡礁的範圍是非常廣大的,該研究團隊認為貴州省發現的古生物群落範圍應該也十分龐大。

不但有泥盆紀海洋生物化石,貴州省一些地方還有其他的一些化石種類,比如著名貴州龍化石,這種距今至少2.1億年前的形似恐龍的化石,被認為和某些恐龍與蛇頸龍或許有某種淵源關係,由於數量較多,化石較完整,貴州龍化石甚至形成了一個獨特的收藏市場。

其實不單是在貴州省,雲南、廣西、四川等地,乃至在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上也都發現過遠古海洋生物化石,這說明我國內陸大部分地區都曾經是一片海洋,從地球演變和生物進化史上來看,滄海桑田的變化其實也只是尋常事了。

參考資料:

《科技日報》9月16日文章《貴州省一地發現80多種遠古海洋生物,展示了3億年前海洋生物礁》

相關焦點

  • 古生物學家在貴州發現遠古珊瑚礁,原來3億年前這一帶都是大海
    貴州是我國的內陸省份,也是山地最多的省份之一,按理說這個地方應該跟大海毫不沾邊。但是生物考古發現這裡也曾經是海洋,不少地方都曾經發掘出了海洋生物化石。媒體報導稱今年的8月中旬,一個由我國和英國考古學家組成的古生物考古隊在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獨山縣雞窩寨地區發現了大量的中泥盆世時期古生物化石,至少有83種海洋古生物可清晰辨認出來,分析認為這裡是一個類似如今的珊瑚礁生態系統的海洋生物礁化石群,時間大約在3.58億年前。
  • 古生物學家發現5億年前「兔耳朵蟲」 是遠古節肢動物三葉蟲的一種
    原標題:古生物學家發現5億年前「兔耳朵蟲」  記者30日從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獲悉,該所寒武紀大爆發研究團隊最近在山東濰坊發現一種約5億年前的奇特蟲子。這種遠古蟲子頭部輪廓形似一對兔耳朵,科學家將其命名為「耳形範特西蟲」。  據介紹,此次發現的耳形範特西蟲是遠古節肢動物三葉蟲的一種。
  • 貴州發現6.3億年前蘑菇:科學家大呼不可思議
    點擊上方藍字,輕鬆關注我們中美科研學者最近在我國貴州發現了6.3
  • 【新華網】古生物學家發現5億年前「兔耳朵蟲」---中國科學院
    【新華網】古生物學家發現5億年前「兔耳朵蟲」 2020-12-01 新華網 王珏玢 【字體:5億年前的奇特蟲子。這種遠古蟲子頭部輪廓形似一對兔耳朵,科學家將其命名為「耳形範特西蟲」。  據介紹,此次發現的耳形範特西蟲是遠古節肢動物三葉蟲的一種。在5億年前的寒武紀,三葉蟲是當之無愧的「海洋霸主」。它們的身體表面長著堅固的甲殼,好像身穿盔甲的武士。從5.2億年前出現,到2.5億年前滅絕,三葉蟲在地球上生存了約2.7億年,可見生命力之頑強。
  • 科學家在貴州發現80多種遠古海洋生物化石,距今3.85億年
    ,新發現80多種遠古海洋生物化石。領導此項研究的中科院南古所副研究員郄文昆、梁昆介紹,此次發現的海洋生物化石位於貴州省獨山縣,有3.85億年歷史。研究團隊運用精細採樣的方法,在這一生物礁化石群中的7平方米範圍內選取28個樣方,原位採樣665塊,製得化石薄片2804張,基於大量系統數據,開展了高精度的生物多樣性和群落古生態統計工作。
  • 距今3.85億年!貴州發現80多種遠古海洋生物化石
    據新華網8月18日消息,中、英古生物學者近期在我國貴州的雞窩寨生物礁化石群中,新發現80多種遠古海洋生物化石。(貴州獨山中泥盆吉維特階雞窩寨生物礁)據了解,此次發現的海洋生物化石位於貴州省獨山縣,有3.85億年歷史。
  • 貴州這個埋藏了3億年的「秘密」,今天有了新發現!
    貴州這個埋藏了3億年的「秘密」,今天有了新發現!「滄海桑田」這個成語,相信各位並不陌生。它往往用來形容漫長歲月帶來的巨變。比如我們腳下的這片土地,貴州,時間倒回三億年前,你能想像這裡曾有過一片淺海嗎?當動靜記者採訪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員梁昆時,他這樣告訴動靜記者:「3.85億年前,在貴州獨山的大河口雞窩寨地區,曾有一片溫暖的淺海,孕育了種類豐富的生物。」
  • 貴州這個埋藏了3億年的「秘密」,今天有了新發現
    比如我們腳下的這片土地,貴州,時間倒回三億年前,你能想像這裡曾有過一片淺海嗎?當動靜記者採訪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員梁昆時,他這樣告訴動靜記者:「3.85億年前,在貴州獨山的大河口雞窩寨地區,曾有一片溫暖的淺海,孕育了種類豐富的生物。」
  • 古生物學家發現1億年前長嘴怪蟲
    新華社南京3月5日電(記者王珏玢)記者從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獲悉,由中、俄、法、美四國古生物學者組成的研究團隊,最新在約1億年前的白堊紀緬甸琥珀裡發現一類跟蚊子有親緣關係的遠古昆蟲。
  • 古生物學家發現「遠古巨獸」,屬於全新物種,體長達40米!
    大約41億年之前,地球上就孕育出了生命,一直到200萬年前人類的出現,漫長的時間長河裡,地球上生物更新迭代的速度驚人,特別是在經歷了寒武紀生命大爆發後,更是不斷刷新著地球的生物史,前段時間,在考古的過程中,古生物學家就發現了一種「遠古巨獸」,它的存在再次刷新了古生物學家們的認知。
  • 距今3.85億年,80多種遠古海洋生物化石!貴州考古又有新發現
    日前,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獲悉,中、英古生物學者近期在我國貴州的雞窩寨生物礁化石群中,新發現80多種遠古海洋生物化石。貴州獨山中泥盆吉維特階雞窩寨生物礁。領導此項研究的中科院南古所副研究員郄文昆、梁昆介紹,此次發現的海洋生物化石位於貴州省獨山縣,有3.85億年歷史。研究團隊運用精細採樣的方法,在這一生物礁化石群中的7平方米範圍內選取28個樣方,原位採樣665塊,製得化石薄片2804張,基於大量系統數據,開展了高精度的生物多樣性和群落古生態統計工作。
  • 原始烏龜並不會縮頭,古生物學家找到證據,2億年前它們長相怪異
    早在2015年的時候,阿根廷古生物學家就在西北部的聖胡安省發現了20種古生物化石,經過鑑定它們都是生活在三疊紀時期的古生物,這次復原的遠古烏龜就是從那一批化石中發現的。研究人員復原了遠古烏龜的樣貌之後,發現它那時候已經長出了龜殼,但是四肢和頭部無法縮進龜殼裡面,這是為什麼呢?為什麼烏龜會進化出龜殼?
  • 古生物學家發現1.9億年前的化石,記錄魷魚捕魚瞬間,魚頭已碎裂
    記錄「瞬間」不是件容易事兒,靠的是機緣巧合,然而由於「瞬間」自帶意想不到、意料之外的特質,它往往都比較精彩。還好大自然從不讓人失望,總能給人驚喜,它的「抓拍」能力,遠比任何一部相機都厲害,比如最近,英國普利茅茨大學的古生物學家就在一塊化石上,發現了魷魚捕魚的瞬間。
  • 貴州發現距今3.85億年海洋生物化石
    【貴州發現距今3.85億年海洋生物化石】日前,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獲悉,古生物學者近期在我國貴州的雞窩寨生物礁化石群中,貴州新發現80多種遠古海洋生物化石。此次發現的海洋生物化石位於貴州省獨山縣,有3.85億年歷史。
  • 【文體藝苑】研究發現1億年前遠古蜘蛛長有尾巴
    研究發現1億年前遠古蜘蛛長有尾巴  由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員王博和黃迪穎分別領銜的兩個國際科研團隊,通過研究保存於1億年前緬甸琥珀中的奇特遠古蜘蛛——應氏奇美拉蛛這為了解蜘蛛的起源和早期演化提供了關鍵證據,彌補了蜘蛛演化中一個重要缺環。圖為應氏奇美拉蛛的復原圖,右側為其居住的坑道口,周圍覆蓋有蜘蛛絲。
  • 3億多年歷史!貴州一縣發現80多種遠古海洋生物化石
    記者8月17日從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獲悉,中、英古生物學者近期在我國貴州的雞窩寨生物礁化石群中,新發現80多種遠古海洋生物化石。領導此項研究的中科院南古所副研究員郄文昆、梁昆介紹,此次發現的海洋生物化石位於貴州省獨山縣,有3.85億年歷史。
  • 3.85億年前,視覺進化引導遠古海洋生物爬上岸
    MacIver和克萊蒙學院聯盟的進化生物學以及古生物學家Lars Schmitz聯合進行的。他們從化石中發現,在遠古海洋生物上岸之前,其眼睛的體積變大了三倍。在此同時,這些生物眼睛的位置也逐漸移從腦袋兩側動到了腦袋之上。由於其嶄新的眼睛可以穿透水面,在空氣中得到更廣闊的視野,這些早期的脊椎動物逐漸進化出了更發達的大腦。
  • 古生物學家發現1億年前的動物精子特別關注
    古生物學家發現1億年前的動物精子特別關注 2020-11-22 11:28
  • 古生物學家發現5億年前「兔耳朵蟲」
    新華社南京11月30日電 記者30日從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獲悉,該所寒武紀大爆發研究團隊最近在山東濰坊發現一種約5億年前的奇特蟲子。這種遠古蟲子頭部輪廓形似一對兔耳朵,科學家將其命名為「耳形範特西蟲」。
  • 3億年前的標本警告:珊瑚礁崩潰後恢復生機需要2300萬年
    珊瑚礁崩潰後恢復生機需要2300萬年。3.7億年前的泥盆紀晚期,華南地區還是一片海洋,碧藍的海水輕輕拍打著沙灘,距離海岸線不遠處,是大大小小的生物礁體系。甘肅、廣西兩處標本還原生物礁重生之路在3.85億—3.71億年前的泥盆紀中晚期,地球迎來了生命演化的重要階段。這一時期,海洋中發育了生命起源以來最大規模的後生動物礁體系,以層孔蟲和珊瑚為主要造礁動物。但是在3.71億年前和3.59億年前,分別發生了兩次生物滅絕事件,層孔蟲—珊瑚礁生態系統隨之崩潰和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