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是我國的內陸省份,也是山地最多的省份之一,按理說這個地方應該跟大海毫不沾邊。但是生物考古發現這裡也曾經是海洋,不少地方都曾經發掘出了海洋生物化石。媒體報導稱今年的8月中旬,一個由我國和英國考古學家組成的古生物考古隊在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獨山縣雞窩寨地區發現了大量的中泥盆世時期古生物化石,至少有83種海洋古生物可清晰辨認出來,分析認為這裡是一個類似如今的珊瑚礁生態系統的海洋生物礁化石群,時間大約在3.58億年前。
泥盆紀時期為距今4.05~3.5億年前,這一時期中魚類開始大量出現,軟體動物和節肢動物已十分盛行,這在這個古生物群落中就有很好的體現。來自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員梁昆表示他們在一個面積為7平方米的生物礁化石群中選取28個樣方,從中發現了83種遠古海洋生物,包括珊瑚類,腕足類海洋生物等,其中還有長達十幾米的魚類,如此巨大的遠古魚類在古生物考古中非常罕見。
那麼為什麼我國遠離海洋的內陸省份貴州省會發掘出這樣的海洋生物種群化石呢?其實已有的地質和古生物考古學都已證明,包括貴州省在內的我國西南和華南大部分地區都是一片海洋,因此這裡出現海洋生物,形成大規模的海洋生物礁群也就不奇怪了。
研究者分析認為我國西南和華南地區當時的緯度還沒有如今這麼高,大部分屬於熱帶氣候,因此新發現的這個古生物礁群和如今的澳大利亞東部的大堡礁有些相似,而大堡礁的範圍是非常廣大的,該研究團隊認為貴州省發現的古生物群落範圍應該也十分龐大。
不但有泥盆紀海洋生物化石,貴州省一些地方還有其他的一些化石種類,比如著名貴州龍化石,這種距今至少2.1億年前的形似恐龍的化石,被認為和某些恐龍與蛇頸龍或許有某種淵源關係,由於數量較多,化石較完整,貴州龍化石甚至形成了一個獨特的收藏市場。
其實不單是在貴州省,雲南、廣西、四川等地,乃至在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上也都發現過遠古海洋生物化石,這說明我國內陸大部分地區都曾經是一片海洋,從地球演變和生物進化史上來看,滄海桑田的變化其實也只是尋常事了。
參考資料:
《科技日報》9月16日文章《貴州省一地發現80多種遠古海洋生物,展示了3億年前海洋生物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