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華網】古生物學家發現5億年前「兔耳朵蟲」---中國科學院
【新華網】古生物學家發現5億年前「兔耳朵蟲」 2020-12-01 新華網 王珏玢 【字體:5億年前的奇特蟲子。這種遠古蟲子頭部輪廓形似一對兔耳朵,科學家將其命名為「耳形範特西蟲」。 據介紹,此次發現的耳形範特西蟲是遠古節肢動物三葉蟲的一種。在5億年前的寒武紀,三葉蟲是當之無愧的「海洋霸主」。它們的身體表面長著堅固的甲殼,好像身穿盔甲的武士。從5.2億年前出現,到2.5億年前滅絕,三葉蟲在地球上生存了約2.7億年,可見生命力之頑強。
-
古生物學家發現5億年前「兔耳朵蟲」 是遠古節肢動物三葉蟲的一種
原標題:古生物學家發現5億年前「兔耳朵蟲」 記者30日從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獲悉,該所寒武紀大爆發研究團隊最近在山東濰坊發現一種約5億年前的奇特蟲子。這種遠古蟲子頭部輪廓形似一對兔耳朵,科學家將其命名為「耳形範特西蟲」。 據介紹,此次發現的耳形範特西蟲是遠古節肢動物三葉蟲的一種。
-
古生物學家在山東濰坊發現5億年前「兔耳朵蟲」
從5.2億年前出現,到2.5億年前滅絕,三葉蟲在地球上生存了約2.7億年 記者11月30日從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獲悉,該所寒武紀大爆發研究團隊最近在山東濰坊發現一種約5億年前的奇特蟲子。這種遠古蟲子頭部輪廓形似一對兔耳朵,科學家將其命名為「耳形範特西蟲」。 據介紹,此次發現的耳形範特西蟲是遠古節肢動物三葉蟲的一種。
-
中科院古生物學家在山東濰坊發現5億年前「兔耳朵蟲」
記者11月30日從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獲悉,該所寒武紀大爆發研究團隊最近在山東濰坊發現一種約5億年前的奇特蟲子。這種遠古蟲子頭部輪廓形似一對兔耳朵,科學家將其命名為「耳形範特西蟲」。耳形範特西蟲(Phantaspis auritus)復原圖(霍秀泉繪)據介紹,此次發現的耳形範特西蟲是遠古節肢動物三葉蟲的一種。在5億年前的寒武紀,三葉蟲是當之無愧的「海洋霸主」。它們的身體表面長著堅固的甲殼,好像身穿盔甲的武士。
-
科學家發現5億年前兔耳朵蟲:全身盔甲堅硬無比、外形清奇
你知道5億年前的寒武紀時「海洋霸主」是什麼樣的嗎?據悉,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最近在山東濰坊發現一種約5億年前的奇特蟲子,這種遠古蟲子頭部輪廓形似一對兔耳朵,科學家將其命名為「耳形範特西蟲」。之所以叫「耳形範特西蟲」是因為,這種動物體長約4釐米,長相奇特頭部狹長,長度接近身體總長的一半。
-
山東濰坊,5億年前的「兔耳朵蟲」被發現,將是三葉蟲的新品種?
我給你的愛寫在西元前深埋在美索不達米亞平原幾十個世紀後出土發現泥板上的字跡依然清晰可見……你對古生物感興趣麼?近日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在山東濰坊發現了一種長相怪異的「兔耳朵」蟲,它的外形輪廓很像一隻兔子,為了讓人們更好的記住他,命名為「耳形範特西蟲」研究員趙方臣驚嘆,「這樣怪長相的蟲,我們還是第一次見到」。大多數人可能會認為這是一個長達幾米甚至幾十米的遠古型巨蟲,很遺憾,這個小傢伙僅僅只有4釐米,不過它奇特的外表迅速吸引了研究者的興趣。
-
有隻5億年前的蟲子,它叫,呃……範特西
耳形範特西蟲復原圖(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霍秀泉繪)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寒武紀大爆發研究團隊最近在山東濰坊發現一種約5億年前的奇特蟲子,這種遠古蟲子頭部輪廓形似一對兔耳朵,科學家將其命名為「耳形範特西蟲」。
-
古生物學家發現2.5億年前「植物分解師」
新華社南京10月29日電(記者王珏玢)記者從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獲悉,該所研究人員在一項最新研究中發現,我國新疆地區的化石木材內部,存在大量微生物和節肢動物降解木材的證據。這是古生物界首次在中緯度地區有此類發現。
-
古生物學家發現 1.5億年前鳥形恐龍腳印
發 現 這是一個奇怪的腳印,它藏身在一片濃密的玉米地旁邊,度過了數億年時光,直到一群古生物學家的到來,才讓它「浮出水面」。7月22日,以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副教授邢立達領銜的中美古生物學家在雲南祿豐發現的這批特殊的足跡顯示,在侏羅紀-白堊紀之交的時候,這裡生活著一類奇特的古鳥或鳥形恐龍。 邢立達說,「足跡點就在恐龍谷博物館的後山,我們穿過一片玉米地,挖開浮土和落葉,看到了一個巨大的怪足跡。」
-
古生物學家發現1億年前的動物精子特別關注
古生物學家發現1億年前的動物精子特別關注 2020-11-22 11:28
-
5億年前的蟲子,為啥用周杰倫專輯《範特西》命名?
交匯點訊 「我給你的愛寫在西元前,深埋在美索不達米亞平原。」提到「範特西」,你會想到什麼?近日,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獲悉,該所寒武紀大爆發研究團隊的碩士研究生孫智新、博士曾晗和研究員趙方臣,在位於山東濰坊的華北地臺寒武紀中期饅頭組地層中,發現一類獨特的三葉蟲。
-
4歲女童發現2億年前恐龍腳印 震驚古生物學家
2.2億年前的恐龍腳印化石,讓古生物學家震驚得直呼:「這是有史以來在海灘上發現的保存最完好的標本。」英國一名4歲女童在威爾斯巴裏海灘(Barry beach)發現距今2.2億年前的恐龍腳印化石。薩利說,她知道那個海岸上曾經發現過恐龍足跡的化石,但我不確定女兒發現的是真的恐龍足跡,於是將照片上傳到社群網站上,沒有想到立刻引起網友的關注。加的夫國家博物館(National Museum of Wales, Cardiff)的專家與懷爾德家族取得了聯繫。本周三(1月27日),博物館從巖石上取得了這枚恐龍腳印樣本。加的夫國家博物館是威爾斯國家博物館的一部分,位於威爾斯加的夫。
-
5億年前的三葉蟲為何長著「一對兔耳朵」?
由於該三葉蟲具有特殊的頭部輪廓,酷似一對兔耳朵,因此被命名為「耳形範特西蟲」。「這個發現是出人意料的,它長得太奇怪、太令人驚嘆了。」孫智新告訴科技日報記者,範特西蟲的「大耳朵」究竟是一種生活策略,還是走進了生物演化的「死胡同」,需要更多的證據進行研究,但是不管怎麼說,它都為探究寒武紀三葉蟲頭殼形態特化提供重要案例。
-
重大發現!科學家發現5.5億年前生物,人類祖先是「樹葉」?
我們都知道這些年來人類的來源一直都是從進化論而來的,主流的說法人類的先祖是猿人,雖然有一些人不認同這種說法,但是就目前來看還沒有其他論據能推翻進化論。而根據這些年的古生物學家研究發現哺乳動物最開始都是從海洋中進化到陸地動物的,也就是人類的先祖可能是海洋動物。
-
最新發現:中美科學家發現5.5億年前海底生物
4種古生物,生活在約5.5億年前的海底,現在已經完全滅絕。「在5.5億年前,這些海底『樹葉』是一大類數量特別眾多、分布十分廣泛的生物。但是直到今天,人們對它們的生物屬性仍然所知不多。億年前所處時期為前寒武紀末期和寒武紀時初期交界處,寒武紀(Cambrian)是顯生宙的開始,距今約5.42億年前—4.88億年。
-
6億年前的蟲子長什麼樣?古生物學家新發現
6億年前的甕安生物群中,有一類胚胎狀化石表面上長有奇怪的螺旋狀線圈,這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生物?長期以來學界有各種假說,但均沒有足夠的證據證實。相關研究於2020年6月13日在線發表於美國《科學》雜誌子刊《科學進展》(Science Advances)上。 動物是如何起源的呢?這一直是困擾古生物學家和演化生物學家的前沿科學問題。
-
中國古生物學家最新研究發現2.44億年前「雲南暴魚」化石 (1/3)
中國古生物學家最新研究發現2.44億年前「雲南暴魚」化石 (1/3) "← →"翻頁
-
葡萄牙發現1.5億年前「鱷魚蛋」化石
古生物學家在葡萄牙一處恐龍巢穴遺蹟中發現了距今1.52億年前的鱷目動物蛋化石,可能是目前發現的最古老同類化石。 古生物學家在裡斯本北部一個村莊出土的恐龍巢穴中發現了這些鱷目動物蛋化石。據分析,這些化石最初是鱷形超目類動物的近親在侏羅紀晚期下的蛋,距今已有1.52億年,估計孵化成年後體長近2米。
-
英國蘇格蘭女古生物學家海邊跑步被石頭絆倒 意外發現1.66億年前劍龍化石
潘恰羅莉(左)無意中發現劍龍後腿化石(右)。(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東網:英國蘇格蘭一名女古生物學家早前在埃格島海邊跑步時,被一塊石頭絆倒,詎料該塊「絆腳石」內竟然埋藏了一塊1.66億年前的劍龍後腿化石,是埃格島200年來首次發現的恐龍化石,可謂萬中無一的幸運。
-
北美洲發現最古老羽毛恐龍,生活在1.5億年前!
北美洲發現最古老羽毛恐龍,生活在1.5億年前!似乎在侏羅紀的北美洲沒有小型恐龍,不過最近古生物學家命名了一種新恐龍,它成為北美洲發現的體型最小的侏羅紀食肉恐龍。躺在超龍身上新恐龍的發現要從一條巨大超龍(Supersaurus)化石談起:2001年,來自泰特博物館(Tate Museum)的一支考察隊進入懷俄明州道格拉斯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