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祿豐發現1.5億年前鳥形恐龍腳印(多圖+視頻)
這是1.5億年前鳥形恐龍在雲南祿豐留下的腳印!以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副教授邢立達領銜的中美古生物學家7月22日正式宣布,他們在中國雲南祿豐發現的這批特殊的足跡顯示,在侏羅紀-白堊紀之交的時候,這裡生活著一類奇特的古鳥或鳥形恐龍。這個發現對研究歐洲與中國晚中生代鳥類與恐龍動物群的分布與演化都有著重要意義。
-
雲南發現1.5億年前的鳥形恐龍腳印
這是一個奇怪的腳印,它藏身在一片濃密的玉米地旁邊,度過了數十年時光,直到一群古生物學家的到來,才讓它「浮出水面」。
-
楚雄州發現1.5億年前的鳥形恐龍腳印
,它藏身在一片濃密的玉米地旁邊,度過了數十年時光,直到一群古生物學家的到來,才讓它「浮出水面」。今天上午,以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副教授邢立達領銜的中美古生物學家正式宣布,他們在中國雲南祿豐發現的這批特殊的足跡顯示,在侏羅紀-白堊紀之交的時候,這裡生活著一類奇特的古鳥或鳥形恐龍。該發現對研究歐洲與中國晚中生代鳥類與恐龍動物群的分布與演化都有著重要意義。該研究由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的邢立達副教授、美國科羅拉多大學足跡博物館館長馬丁·洛克利(Martin G.
-
楚雄祿豐發現鳥形恐龍腳印
原標題:祿豐發現鳥形恐龍腳印 這是一個奇怪的腳印,它藏身在一片濃密的玉米地旁邊,直到一群古生物學家的到來,才讓它「浮出水面」。 昨日上午,以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副教授邢立達領銜的中美古生物學家正式宣布,他們在雲南祿豐發現的這批特殊的足跡顯示,在侏羅紀-白堊紀之交的時候,這裡生活著一類奇特的古鳥或鳥形恐龍。該發現對研究歐洲與中國晚中生代鳥類與恐龍動物群的分布與演化有著重要意義。
-
祿豐發現1.5億年前鳥形恐龍腳印
近日,中外古生物學專家學者宣布,在西班牙北部阿斯圖裡亞斯省和中國雲南祿豐發現了一批特殊的足跡,這些足跡顯示在侏羅紀-白堊紀之交時,這些地區生活著一類奇特的古鳥或鳥形恐龍。該發現對研究歐洲與中國晚中生代鳥類和恐龍動物群的分布與演化有著重要意義。
-
4歲女童發現2億年前恐龍腳印 震驚古生物學家
2.2億年前的恐龍腳印化石,讓古生物學家震驚得直呼:「這是有史以來在海灘上發現的保存最完好的標本。」英國一名4歲女童在威爾斯巴裏海灘(Barry beach)發現距今2.2億年前的恐龍腳印化石。本周三(1月27日),博物館從巖石上取得了這枚恐龍腳印樣本。加的夫國家博物館是威爾斯國家博物館的一部分,位於威爾斯加的夫。國家博物館表示,在取得威爾斯自然資源(Natural Resources Wales, NRW)的許可後,將儘快將恐龍腳印化石挖掘出來加以保存。
-
1.3億年前的恐龍腳印 隱藏著大自然什麼秘密?
,經過古生物專家、中國地質大學副教授邢立達現場鑑定,這些腳印確係白堊紀早期恐龍足跡,距今約1.3億年。這是四川盆地北部邊緣首次發現恐龍足跡。 留下腳印的恐龍連同那個遠古時代,究竟是怎樣的存在?透過1.3億年的腳印,我們能洞悉大自然的哪些秘密?
-
7.5米食肉恐龍踩個腳印,被中國古生物學家發現了!
幾天前,中國的古生物學家公布了在江西發現的暴龍類化石,不過不是骨骼化石,而是罕見的腳印化石。贛州大腳印贛州位於江西省南部,古稱虔州。很多人對贛州的印象可能來自於贛南臍橙,但是在古生物學家眼中,贛州可是化石寶庫,這裡已經發現了包括暴龍類在內的大量恐龍。
-
迄今最大恐龍腳印化石被發現,寬約1米
該報告的作者之一、勞倫斯自然歷史博物館和堪薩斯大學生物多樣性研究所的古生物學家大衛·伯恩漢姆(David Burnham)稱:「這些恐龍的身軀真的龐大。」他所在的研究小組給這個恐龍取了一個綽號「大腳」,猜測這種恐龍身長約30米,幾乎與海裡的藍鯨一樣長。研究人員使用3D掃描並詳細測量,對比鰓恐龍腳印化石與其他恐龍腳印化石,確認這是迄今尺寸最大的恐龍腳印化石。
-
約1 米寬!迄今為止最大恐龍腳印化石被發現
據美國媒體報導,古生物學家稱,迄今最大的恐龍腳印化石(寬約1米)來自鰓恐龍。1998年古生物學家曾在懷俄明州發現了距今1.5億年的鰓恐龍化石,鰓恐龍曾經是地球上最大的陸地生物之一。但最新研究證實,這種侏羅紀晚期在北美大陸漫遊的蜥腳類恐龍曾大量存在,活動範圍比此前預測的大很多。
-
北美洲發現最古老羽毛恐龍,生活在1.5億年前!
北美洲發現最古老羽毛恐龍,生活在1.5億年前!似乎在侏羅紀的北美洲沒有小型恐龍,不過最近古生物學家命名了一種新恐龍,它成為北美洲發現的體型最小的侏羅紀食肉恐龍。躺在超龍身上新恐龍的發現要從一條巨大超龍(Supersaurus)化石談起:2001年,來自泰特博物館(Tate Museum)的一支考察隊進入懷俄明州道格拉斯鎮。
-
古生物學家發現史前一億年琥珀中的古鳥
中國、加拿大、美國的古生物學家2日在北京宣布,他們在一枚距今約一億年的白堊紀琥珀中發現了一隻如蜂鳥般大小的此次新發現的標本來自著名的琥珀產區,緬甸北部克欽邦胡岡谷地。據火山灰測定,此地的琥珀距今約一億年前,屬於白堊紀晚期的最早期。該時期生活在緬甸北部潮溼的熱帶環境中的動植物,常常被柏類或南洋杉類所流下的樹脂包裹,在漫長的地質年代中形成琥珀,並一直保存至今。
-
葡萄牙發現1.5億年前「鱷魚蛋」化石
古生物學家在葡萄牙一處恐龍巢穴遺蹟中發現了距今1.52億年前的鱷目動物蛋化石,可能是目前發現的最古老同類化石。 古生物學家在裡斯本北部一個村莊出土的恐龍巢穴中發現了這些鱷目動物蛋化石。據分析,這些化石最初是鱷形超目類動物的近親在侏羅紀晚期下的蛋,距今已有1.52億年,估計孵化成年後體長近2米。
-
南京古生物學家從琥珀中發現1億年前昆蟲結構色:這是恐龍見過的顏色
「這些帶有金屬色澤的顏色,是我們首次用肉眼看到大約1億年前恐龍看到過的顏色。」6日上午,北青-北京頭條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員蔡晨陽,其所帶領的團隊在距今約1億年的35枚琥珀中發現了保存較為完好的昆蟲結構色,這些顏色經過了1億年,仍舊呈現出閃亮的金屬光澤。
-
5億年前的三葉蟲化石,發現「人類」鞋印,誰留下的腳印?
史前文明一直是現代人研究的課題,無獨有偶,1968年的6月份意外發現了5億年前的三葉蟲化石,本以為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化石,沒想到在化石上竟然意外發現了人類腳印,讓很多人不了解,在5億年前已經有人類了嗎?答案肯定是沒有的,那麼這一腳印是誰留下的?眾人紛紛懷疑到了史前文明的頭上。
-
史上年紀最低,發現恐龍腳印的他,只有五歲
近日,四川一位5歲小男孩,發現恐龍足跡。成為國內最小年紀恐龍發現者。讓網友直呼「了不起」5歲小男孩發現恐龍足跡,當場斷定並說出類別。國慶期間,四川小朋友睿睿。和父母回通江老家度假。無意中聽外公說起老家背後的山石上有不少「雞腳印」從小喜歡恐龍的睿睿一下很有興趣。
-
大新聞:古生物學家在琥珀中發現了一隻白堊紀的鳥
大新聞:古生物學家在琥珀中發現了一隻白堊紀的鳥圖註:死亡後墜落地面腐化後被樹脂包裹的煎餅鳥。去年6月初,古生物學家也在琥珀中發現了鳥啊,這有什麼新鮮的?以中國地質大學副教授邢立達以代表的研究團隊正通過白堊紀琥珀打開了一扇通過1億年前那個神奇世界的大門,他們在琥珀中發現了恐龍尾巴和雛鳥化石,而這一次他們在琥珀中發現了更完整的鳥類化石。 包裹白堊紀鳥類化石的琥珀有7釐米長,這可是相當大的一塊琥珀了。我敢打賭,一般人拿到這塊琥珀肯定分不清裡面的東西到底是什麼。
-
四川敘永首現罕見鳥腳類恐龍足跡 距今約一億年
前日,由國內幾位知名古生物學家和地質學家組成的專家團一行,對可疑足跡的發現地點進行考察研究,證實此處新發現的足跡為恐龍足跡。同時,此次足跡中還發現了11個鳥腳類恐龍足跡,專家稱這在中國非常罕見。在上次發現獸腳類恐龍的巖石上,專家又再次發現蜥腳類恐龍。「這裡保存著極好的獸腳類恐龍行跡。」獸腳類恐龍是一種兇猛的肉食性恐龍,是當地發現的蜥腳類足跡和鳥腳類足跡的造跡者的天敵。從足跡可推斷獸腳類恐龍長約4-6米。生活年代在白堊紀時期,距今約一億年。
-
韓國發現1.1億年前最小恐龍足跡 推測大小宛如麻雀
原標題:韓國發現1.1億年前最小恐龍足跡 推測大小宛如麻雀 據美國每日郵報近日報導,研究人員在韓國挖掘現場發現1.1億年前如麻雀大小的恐龍足跡,足跡大小僅1釐米,據推算這種恐龍甚至可以放進我們的手掌。
-
4歲女孩海邊發現恐龍腳印化石,距離卡迪夫僅17公裡
據報導,一名4歲的小女孩在海邊的石頭上發現了恐龍腳印,距今已有2.2億年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