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份研究報告刊登在《Peer J》雜誌上。該報告的作者之一、勞倫斯自然歷史博物館和堪薩斯大學生物多樣性研究所的古生物學家大衛·伯恩漢姆(David Burnham)稱:「這些恐龍的身軀真的龐大。」他所在的研究小組給這個恐龍取了一個綽號「大腳」,猜測這種恐龍身長約30米,幾乎與海裡的藍鯨一樣長。研究人員使用3D掃描並詳細測量,對比鰓恐龍腳印化石與其他恐龍腳印化石,確認這是迄今尺寸最大的恐龍腳印化石。
出品|網易科學人欄目組 翟中超
微信|公號ID:WYKXR163
據美國媒體報導,古生物學家稱,迄今最大的恐龍腳印化石(寬約1米)來自鰓恐龍。1998年古生物學家曾在懷俄明州發現了距今1.5億年的鰓恐龍化石,鰓恐龍曾經是地球上最大的陸地生物之一。但最新研究證實,這種侏羅紀晚期在北美大陸漫遊的蜥腳類恐龍曾大量存在,活動範圍比此前預測的大很多。
這份研究報告刊登在《Peer J》雜誌上。該報告的作者之一、勞倫斯自然歷史博物館和堪薩斯大學生物多樣性研究所的古生物學家大衛·伯恩漢姆(David Burnham)稱:「這些恐龍的身軀真的龐大。」他所在的研究小組給這個恐龍取了一個綽號「大腳」,猜測這種恐龍身長約30米,幾乎與海裡的藍鯨一樣長。研究人員使用3D掃描並詳細測量,對比鰓恐龍腳印化石與其他恐龍腳印化石,確認這是迄今尺寸最大的恐龍腳印化石。
研究報告的作者之一、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古生物學分部的伊曼紐爾·茨肖普(Emanuel Tschopp)表示:「澳大利亞和阿根廷都發現了身軀更大動物的足跡和不完整骨骼化石,但這些骨骼沒有腳。這個恐龍顯然是北美出現的最大動物之一。」以前科學家認為,這種恐龍不會出現在很遠的北方,但最新研究顯示,它們的棲息地範圍很大,從猶他州東部直至懷俄明州西北部。
茨肖普還稱:「這令人驚訝,侏羅紀時期很多其他蜥腳類恐龍的棲息地範圍都比它小。」1998年的那次考古挖掘是由包括安東尼·馬爾蒂斯(Anthony Maltese)在內的一個科學研究小組進行,馬爾蒂斯也是新研究報告的第一作者。回想起20年前的挖掘工作,他表示:「我們立即意識到這隻近1米寬的腳來自身軀非常龐大的動物,因此給標本取名為『大腳』。」
他還表示,形成此化石的地方是以拉什莫爾山(有四位美國總統雕像的山)出名的懷俄明州黑山地區,這個地方可能還有很多保存完好的恐龍化石,研究小組將繼續在該地區挖掘和研究化石。(木秀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