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米食肉恐龍踩個腳印,被中國古生物學家發現了!

2020-12-05 小盜龍的古生物世界

中國南方發現了罕見的霸王龍類腳印化石!

霸王龍是最著名的巨型食肉恐龍,分布於晚白堊世的北美洲。霸王龍所在的暴龍家族生存範圍廣及整個北方大陸,它們留下了許多骨骼化石。幾天前,中國的古生物學家公布了在江西發現的暴龍類化石,不過不是骨骼化石,而是罕見的腳印化石。

贛州大腳印

贛州位於江西省南部,古稱虔州。很多人對贛州的印象可能來自於贛南臍橙,但是在古生物學家眼中,贛州可是化石寶庫,這裡已經發現了包括暴龍類在內的大量恐龍。

贛州的恐龍化石很多都是在進行基建項目時發現的,有的是修學校,有的是打地基。許多年前,贛州當地在修建一條公路,當工人清理附近石頭的時候,在紅色的砂巖上發現了一個奇特的印記,看上去像一個三叉腳印。人們將這個印記拍照,然後聯繫了英良世界石材自然歷史博物館執行館長鈕科程,鈕科程在看到這個奇怪印記之後立即判斷其屬於恐龍或者某種巨大生物的腳印化石。當鈕科程想要進一步了解化石的時候,化石卻失去了蹤跡,流散於民間。

圖注;發現化石的地方位於中國南方,圖片來自網絡

圖注;霸王龍類足跡化石,圖片由邢立達提供

來自強壯殺手

兩個月之後,一個化石愛好者聯繫了中國地質大學古生物學家邢立達,告訴他在贛州的收藏界有人展示了一個長達58釐米的類似恐龍腳印的化石。

邢立達看到腳印化石的照片之後,立即判斷是大型食肉恐龍留下的。當仔細對比分析腳印化石之後,邢立達注意到腳印中的爪痕非常尖銳,蹠趾墊發達,三個腳趾中第二趾最為發達,有趣的是在腳印的旁邊還有一個小小的外翻凸起,很可能是第一趾留下的。

圖注;工作人員正在清理足跡化石,圖片由邢立達提供

圖注;清理中的霸王龍類足跡化石,圖片由邢立達提供

圖注;對於霸王龍類腳底的分析,圖片由邢立達提供

在對比了目前已知的大型肉食性恐龍留下的腳印化石之後,邢立達認為留下這個腳印的恐龍是某種大型暴龍類。巧合的是,就在發現恐龍腳印化石不遠處,古生物學家曾經發現了一種大型的暴龍類,它就是虔州龍。根據腳印進行推算,這隻恐龍體長超過7.5米,而這個長度也與成年虔州龍的長度一致。一切信息都指向,留下腳印足跡的化石正是虔州龍(Qianzhousaurus)本尊。

圖注;虔州龍的復原圖,作者:趙闖

經過對比研究之後,由邢立達、英良世界石材自然歷史博物館執行館長鈕科程、美國科羅拉多大學足跡博物館館長馬丁·洛克利(Martin G.Lockley)等學者共同組成的研究團隊在學術期刊《科學通報》(Science Bulletin)上發表了研究論文,相關研究的復原圖成了雜誌的封面。

圖注;《科學通報》的封面,圖片由邢立達提供

相關的研究中不僅描述和對比了恐龍腳印化石表現出來的特徵,而且還討論了暴龍類腳印的世界上的分布。在贛州的暴龍類腳印化石被發現之前,古生物學家僅僅在北美洲的美國和加拿大發現過霸王龍的腳印化石,而之前中國發現的大部分恐龍腳印化石都集中在侏羅紀和白堊紀早期,而且缺乏大型肉食性恐龍的腳印。

發現的意義

想像一下:距今6600萬年前的贛州地區,一隻健壯的虔州龍正大步走在鬆軟的河灘之上,當它的三趾大腳踩在地上面時,由於身體的重量,整個大腳都淺淺地陷入泥沙之中。隨著虔州龍一步一步向前走去,在它的身後留下了一串清晰的三趾大腳印。這隻虔州龍並不知道在6600萬年之後,它不經意間留下的腳印會變成留在石頭上的化石,而且竟然被一群自稱為「智人」的動物研究,並且還重現了它當年的樣子。

圖注;霸王龍類足跡與造跡者 繪圖.章浩臻

本次在贛州的發現是中國乃至整個亞洲首次發現暴龍類的腳印化石,對於研究中國南方晚白堊世的恐龍動物群分布及演化具有重要的意義。目前該化石收藏於福建省南安市的英良世界石材自然歷史博物館之中,在未來會向公眾開放展示。

圖注;霸王龍類足跡化石的發布會,圖片來自網絡

圖註:保存足跡化石的英良世界石材自然歷史博物館,圖片來自網絡

感謝古生物學家邢立達先生提供資料及圖片

圖片 / 邢立達

文字 / 江氏小盜龍(江泓)

排版 / 江氏小盜龍

相關焦點

  • 重慶歌樂山發現大片恐龍腳印,為當時中國最兇猛肉食性恐龍
    歌樂山國家森林公園發現的恐龍行跡現場圖(上)和素描圖(下) | 邢立達供圖2019年7月5日(3月首次發現),邢立達帶著團隊直奔足跡發現地。經過拍照、測量、繪圖等考察工作,得到化石細緻信息:在兩個相距大約3米的石英砂巖表面上,共發現有兩層46個三趾型獸腳類足跡。
  • 澳洲發現大型食肉恐龍 足跡達80釐米
    澳洲發現的新型食肉恐龍高三米,後側的剪影為暴龍(澳洲廣播公司圖) 古生物學家安東尼·羅米利奧(Anthony Romilio)表示,一種腳印達80釐米長的恐龍的發現使澳大利亞在恐龍研究領域躋身世界前列。
  • 四川現中國最長肉食恐龍足跡 69米石灘80個腳印
    繼去年8月巖壁發現恐龍腳印後,瀘州古藺縣再現恐龍迷蹤。在古藺桂花鄉,村民們發現,在當地一個名為石鳳窩的地方,有著不少恐龍足跡。昨日,中外權威專家對恐龍足跡進行了實地考察。  據專家介紹,此次發現的恐龍足跡近300個,至少含3個種類的恐龍,判斷為白堊紀早期遺蹟。
  • 古生物學家發現 1.5億年前鳥形恐龍腳印
    發 現 這是一個奇怪的腳印,它藏身在一片濃密的玉米地旁邊,度過了數億年時光,直到一群古生物學家的到來,才讓它「浮出水面」。7月22日,以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副教授邢立達領銜的中美古生物學家在雲南祿豐發現的這批特殊的足跡顯示,在侏羅紀-白堊紀之交的時候,這裡生活著一類奇特的古鳥或鳥形恐龍。 邢立達說,「足跡點就在恐龍谷博物館的後山,我們穿過一片玉米地,挖開浮土和落葉,看到了一個巨大的怪足跡。」
  • 古生物學家發現這種食肉恐龍兩個月換一口新牙!
    古生物學家發現這種食肉恐龍兩個月換一口新牙!我們人類一生只換一次牙,所以大家對自己的牙齒倍加愛護和珍惜。食肉恐龍就不一樣啦,古生物學家最近的研究證明有一種食肉恐龍兩個月就能將滿嘴的牙換一遍,這換牙頻率真的是逆天啦。
  • 迄今最大恐龍腳印化石被發現,寬約1米
    該報告的作者之一、勞倫斯自然歷史博物館和堪薩斯大學生物多樣性研究所的古生物學家大衛·伯恩漢姆(David Burnham)稱:「這些恐龍的身軀真的龐大。」他所在的研究小組給這個恐龍取了一個綽號「大腳」,猜測這種恐龍身長約30米,幾乎與海裡的藍鯨一樣長。研究人員使用3D掃描並詳細測量,對比鰓恐龍腳印化石與其他恐龍腳印化石,確認這是迄今尺寸最大的恐龍腳印化石。
  • 約1 米寬!迄今為止最大恐龍腳印化石被發現
    據美國媒體報導,古生物學家稱,迄今最大的恐龍腳印化石(寬約1米)來自鰓恐龍。1998年古生物學家曾在懷俄明州發現了距今1.5億年的鰓恐龍化石,鰓恐龍曾經是地球上最大的陸地生物之一。但最新研究證實,這種侏羅紀晚期在北美大陸漫遊的蜥腳類恐龍曾大量存在,活動範圍比此前預測的大很多。
  • 中國最大的食肉恐龍來自山東!
    中國最大的食肉恐龍來自山東!中國作為當今世界上最有影響力的國家,古生物學特別是恐龍的發現和研究也是名列前茅。到目前為止,中國已經發現了上百種恐龍,到底誰才是中國最大的食肉恐龍呢?自從上世紀60年代第一次發現恐龍化石之後,諸城就成了中國最重要的恐龍化石產地,這裡最著名的發現就要數山東龍啦。圖註:上世紀60年代,古生物學家正在諸城發掘恐龍化石,圖片來自網絡其實就在上世紀60年代,古生物學家就已經在諸城發現了屬於暴龍類的巨大牙齒,但是僅僅只有牙齒化石。
  • 4歲女童發現2億年前恐龍腳印 震驚古生物學家
    2.2億年前的恐龍腳印化石,讓古生物學家震驚得直呼:「這是有史以來在海灘上發現的保存最完好的標本。」英國一名4歲女童在威爾斯巴裏海灘(Barry beach)發現距今2.2億年前的恐龍腳印化石。回家後,懷爾德與太太越看照片越覺得這個腳印非比尋常。薩利說,她知道那個海岸上曾經發現過恐龍足跡的化石,但我不確定女兒發現的是真的恐龍足跡,於是將照片上傳到社群網站上,沒有想到立刻引起網友的關注。
  • 史上年紀最低,發現恐龍腳印的他,只有五歲
    近日,四川一位5歲小男孩,發現恐龍足跡。成為國內最小年紀恐龍發現者。讓網友直呼「了不起」5歲小男孩發現恐龍足跡,當場斷定並說出類別。國慶期間,四川小朋友睿睿。和父母回通江老家度假。無意中聽外公說起老家背後的山石上有不少「雞腳印」從小喜歡恐龍的睿睿一下很有興趣。
  • 楚雄祿豐發現鳥形恐龍腳印
    原標題:祿豐發現鳥形恐龍腳印 這是一個奇怪的腳印,它藏身在一片濃密的玉米地旁邊,直到一群古生物學家的到來,才讓它「浮出水面」。 昨日上午,以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副教授邢立達領銜的中美古生物學家正式宣布,他們在雲南祿豐發現的這批特殊的足跡顯示,在侏羅紀-白堊紀之交的時候,這裡生活著一類奇特的古鳥或鳥形恐龍。該發現對研究歐洲與中國晚中生代鳥類與恐龍動物群的分布與演化有著重要意義。
  • 4歲女孩海邊發現恐龍腳印化石,距離卡迪夫僅17公裡
    這是最近10年來,在英國發現的保存最完美的恐龍腳印化石,震驚了古生物學界。4歲的小女孩Lily Wilder,在Bendricks Bay海邊玩耍時發現了這個腳印。而這個海灘就是距離卡迪夫最近的 Barry Island的海灘,直線距離17公裡。附近就是卡迪夫機場。
  • 泰國發現最完整食肉恐龍化石,我們看後笑啦!
    泰國發現最完整食肉恐龍化石,我們看後笑啦!我們對泰國的印象往往是旅遊、佛教以及人妖,其實在億萬年前的白堊紀時期,泰國生存著許多種類的恐龍,最近古生物學家就命名了一種在泰國發現的食肉動物,它是目前東南亞發現的最完整的大型食肉恐龍化石!
  • 像霸王龍一樣大的食肉恐龍生活在侏羅紀時期的澳大利亞
    古生物學家已經分析了昆士蘭州南部11個地點的151至1.65億年前的恐龍足跡,其中大多數產生了大型(長30至50釐米)和非常大型(長於50釐米)的獸腳類恐龍足跡,包括澳大利亞最大的食肉恐龍足跡(長79釐米)。
  • 祿豐發現1.5億年前鳥形恐龍腳印(多圖+視頻)
    這是1.5億年前鳥形恐龍在雲南祿豐留下的腳印!以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副教授邢立達領銜的中美古生物學家7月22日正式宣布,他們在中國雲南祿豐發現的這批特殊的足跡顯示,在侏羅紀-白堊紀之交的時候,這裡生活著一類奇特的古鳥或鳥形恐龍。這個發現對研究歐洲與中國晚中生代鳥類與恐龍動物群的分布與演化都有著重要意義。
  • 新食肉恐龍物種擁有的可怕趾爪「武器」是迅猛龍的兩倍
    據外媒報導,在《侏羅紀公園》中,迅猛龍(以及類似的恐龍)因其腳趾上大型且可怕的鐮刀狀趾爪而聞名。而且每隻腳上只有一個大型趾爪- 而最新發現的恐龍Vespersaurus paranaensis擁有的「武器」則是迅猛龍的兩倍。
  • 有史以來最大的陸地食肉恐龍——棘龍!
    說到大型的食肉恐龍,我們的第一反應肯定是霸王龍,這種白堊紀末期暴龍科中體型最大的一種「殘暴的蜥蜴王」,體長約11.5-14.7米。平均臀部高度約4米。最高臀高可達到5.2米左右,頭高最高近6米。平均體重約9噸,(生態平均約7.6噸),最重14.85噸,頭部長度最大約1.55米。
  • 古生物學家發現一具新的棘龍尾巴化石,它將改寫恐龍歷史
    恐龍是生活在距今6500萬年前的史前巨獸,恐龍的體型巨大,以往古生物學家認為恐龍只是傳統的陸生動物(翼龍和蛇頸龍不屬於恐龍)。然而古生物學家在一次考古中發現了一種能夠水路雙棲的恐龍,這種恐龍的出現「重寫了恐龍歷史」,也徹底否定了非鳥類恐龍從未入侵水生世界的說法。
  • 首個「有羽毛恐龍」足跡被發現 形狀像大鳥
    明天,中國與美國古生物學家將聯合公布一個重要的發現:他們在世界上第一次發現了帶毛恐龍的足跡化石,記者特地採訪了研究者之一、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的邢立達,向讀者呈現這一發現的全貌。從上世紀90年代至今,熱河生物群發現了大量帶羽毛的恐龍化石,這些發現連結了恐龍與鳥類的關係,並涉及到羽毛與飛行的起源問題,牢牢抓住了全世界古生物學家與公眾的眼光。而這些有羽毛恐龍的腳部形態是什麼樣子的呢?古生物學家一直沒有找到相應的恐龍足跡化石。1998年,中國地質博物館在四合屯徵集到一塊恐龍足跡化石,它直到今天才正式公之於眾。
  • 蘭溪驚現浙江省最小食草恐龍足跡!小恐龍腳印形似酒杯……疑似存在...
    10月8日,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的邢立達副教授、美國科羅拉多大學足跡博物館館長馬丁·洛克利(Martin Lockley)教授等中美古生物學家在北京宣布,他們在浙江省中西部蘭谿市發現了重要的大型恐龍足跡,而這些足跡長久以來被人們解釋為「八仙下棋」的遺蹟。該發現對研究中國白堊紀中期恐龍動物群的分布與演化,以及民間傳說對古生物學的影響都有著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