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生物學家發現這種食肉恐龍兩個月換一口新牙!

2020-12-03 小盜龍的古生物世界

古生物學家發現這種食肉恐龍兩個月換一口新牙!

我們人類一生只換一次牙,所以大家對自己的牙齒倍加愛護和珍惜。食肉恐龍就不一樣啦,古生物學家最近的研究證明有一種食肉恐龍兩個月就能將滿嘴的牙換一遍,這換牙頻率真的是逆天啦。

馬達加斯加島小霸王

馬達加斯加島位於非洲大陸以東的印度洋之中,長期與大陸隔離讓這裡形成的獨特的動植物物種和生態系統。遠在白堊紀晚期,馬達加斯加島就是一座位於海洋之中的島嶼,當時島上生活著許多獨特的恐龍。

圖註:馬達加斯加島的地理位置,圖片來自網絡

在馬達加斯加島西北部的梅法拉諾組(Maevarano Formation)地層,古生物學家發現了大量的恐龍化石,其中既有植食性恐龍的化石,又有肉食性恐龍的化石,最大的肉食性恐龍便是瑪君龍Majungasaurus)。

圖註:瑪君龍的復原圖,圖片來自網絡

瑪君龍體長可達7,身高2米,體重在1噸左右,屬於阿貝力龍類。瑪君龍的腦袋短而高,在頭頂上長著一個小尖角,非常獨特。在瑪君龍的嘴中長有兩排鋒利的牙齒,牙齒兩側有密集的鋸齒結構。瑪君龍的腦袋後面是較長的脖子和粗壯的身體,它們以雙足行走,能夠快速的奔跑。儘管瑪君龍的後肢長而健壯,但是前肢卻出奇的短小,連古生物學家都不知道這對短小的前肢能幹什麼?

圖註:瑪君龍與人類的體型對比,圖片來自網絡

圖註:圖片來自網絡的腦袋復原,注意其頭頂上的小角,圖片來自網絡

儘管瑪君龍外形獨特,但卻是兇猛的掠食者,它們不但會獵殺其他動物,甚至還會對同類下毒手!古生物學家曾經在許多瑪君龍的化石上發現了咬痕,經過對比發現這些咬痕正是同類留下的,瑪君龍也成為我們所知為數不多同類相殘的肉食性恐龍。

圖註:瑪君龍的牙齒及在同類骨骼上留下的咬痕,圖片來自網絡

圖註:瑪君龍是白堊紀馬達加斯加島的頂級掠食者,圖片來自網絡

滿地都是恐龍牙

2013年,阿德菲大學(Adelphi University)的古生物學家Michael D』Emic研究發現圓頂龍(Camarasaurus)和梁龍(Diplodocus)分別在每62天和35天更換一枚牙齒,因為植食性對於牙齒造成了很大的磨損,那麼肉食性恐龍又是什麼樣子呢?

圖註:梁龍的復原圖,圖片來自網絡

當在石溪大學 (Stony Brook University),簡稱SBU,又稱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at Stony Brook)時,Michael D』Emic注意到在馬達加斯加島發現了大量瑪君龍的牙齒化石,但是同地層其他動物的牙齒發現量卻遠沒有這麼豐富,所以瑪君龍肯定有獨特之處。

圖註:古生物學家Michael D』Emic,圖片來自網絡

為了更好的研究肉食性恐龍牙齒替換的周期,古生物學家將瑪君龍、異特龍和角鼻龍作為研究對象。通過計算機斷層掃描(CT)對這三種恐龍的口腔進行掃描,獲得了不同恐龍頭骨各層的掃描圖像,再通過微觀細節估算每顆牙齒從發育到替換上一顆牙齒所需要的時間。Michael D』Emic開玩笑道:「我們希望能夠說出在『Y』天內行程的『X』牙齒的形狀和尺寸。」

圖註:異特龍(a)、角鼻龍(b)和瑪君龍(c)的牙齒對比,圖片來自網絡

圖註:角鼻龍的骨架,圖片來自網絡

加拿大阿爾伯塔大學的古生物學家亞倫·勒布朗克指出牙齒的變量其實很大,他說:「哺乳動物的牙齒每隔一段時間就會留下紋路,這個時間可能是幾小時或者幾天,不過我們不知道為什麼會存在時間上的差異。」

與哺乳動物相比,我們對於爬行動物牙齒生長的研究要少得多,未來的研究或許能夠改變對於恐龍牙齒生長周期的預估。儘管如此,研究結果依然顯示瑪君龍、異特龍和角鼻龍有著較快的牙齒更換頻率。

古生物發現生活在侏羅紀的異特龍和角鼻龍,其牙齒更換速度為100,而瑪君龍只需要56。Michael D』Emic說:「從大量脫落的瑪君龍牙齒看,它們會快速的更換牙齒,但是沒想到會這麼快!」

該研究發表在《公共科學圖書館·綜合》( PLOS ONE )雜誌上,論文名為《獸腳類恐龍牙齒高替換率進化》(Evolution of high tooth replacement rates in theropod dinosaurs)

圖註:瑪君龍的頭骨化石,圖片來自網絡

小牙要啃硬骨頭

研究證明一些肉食性恐龍的牙齒更快速度能夠與植食性恐龍媲美,但是擁有恐怖牙齒和超強咬合力的霸王龍,牙齒更換的頻率就要低得多,只有瑪君龍的十四分之一。正是因為以前將研究集中在霸王龍身上,因此認為肉食性恐龍的牙齒替換速度很慢,而這很可能是霸王龍這個物種特有的。

圖註:霸王龍嘴中恐怖的巨大牙齒,圖片來自網絡

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的古生物學家克斯汀·布林克(Kirstin Brink)指出,有了這個新數據,證明大多數肉食性恐龍無論吃什麼,其實都是有較高的牙齒替換率的,而之前我們對於恐龍一生中牙齒的替換情況知之甚少。

儘管我們已經知道肉食性恐龍的牙齒替換率其實是很高的,但是瑪君龍依然是個例外,屬於離群值。如此高的牙齒替換率肯定與瑪君龍的飲食習性和生存環境有關。研究表明,白堊紀的馬達加斯加島生存環境非常惡劣,屬於半乾旱氣候,有著明顯的乾濕季節更替,其中乾季漫長。在乾季缺乏食物的情況下,瑪君龍為了生存不得不啃食其他動物的屍體,包括骨頭。從瑪君龍的牙齒特徵看,其牙齒小,而且牙釉質極薄,因此在啃堅硬的頭骨時很容易被咯掉。

圖註:瑪君龍的復原圖,圖片來自網絡

圖註:瑪君龍尋找屍體的復原圖,圖片來自網絡

作為一種研究較多的恐龍,通過對於瑪君龍牙齒替換的研究,將我們帶入到一個更大的環境背景之中。古生物學家指出,我們對於侏羅紀早期和三疊紀時期恐龍牙齒的替換還一無所知,這將是今後研究的一個方向。

恐龍家族有著極高的分異,對於不同恐龍牙齒形狀及生長替換率的研究可以了解其飲食習慣,而研究中使用的新技術和檢測手段也是古生物學家在今後探索的前沿技術。

參考資料:

1.Michael D. D』Emic , Patrick M. O』Connor, Thomas R. Pascucci, Joanna N. Gavras, Elizabeth Mardakhayava, Eric K. Lund,Evolution of high tooth replacement rates in theropod dinosaurs,PLOS ONE(2019),https://doi.org/10.1371/journal.pone.0224734

2. D』Emic MD, Whitlock JA, Smith KM, Fisher DC, Wilson JA. Evolution of high tooth replacement rates in sauropod dinosaurs. PLoS ONE 2013a;8: e69235.

3. Brink KS, Reisz RR, LeBlanc ARH, Chang RS, Lee YC, Chiang CC, Huang T, Evans DC. Developmental and evolutionary novelty in the serrated teeth of theropod dinosaurs. Sci Rep. 2015;5: 12338 pmid:26216577

圖片 / 網絡(侵刪)

文字 / 江氏小盜龍(江泓)

排版 / 江氏小盜龍

相關焦點

  • 恐龍跟鯊魚一樣愛換牙?科學家:瑪君龍每兩個月換一口牙
    食肉恐龍的牙口怎麼樣?通過研究馬達加斯加的一種食肉恐龍,科學家了解到,這種恐龍會頻繁的換牙,牙齒更新速度甚至與動物中的「換牙王」鯊魚不相上下。瑪君龍(Majungasaurus)是一種7000萬年前生活在馬達加斯加的恐龍,它們跟霸王龍一樣,位於食物鏈的頂端。通過研究瑪君龍的化石,生物學家麥可·德埃米克(Michael D'Emic)發現,瑪君龍的新牙齒生長速度非常特別,比其他食肉恐龍快2到13倍,它們大約每兩個月會換一口牙。
  • 7.5米食肉恐龍踩個腳印,被中國古生物學家發現了!
    中國南方發現了罕見的霸王龍類腳印化石!霸王龍是最著名的巨型食肉恐龍,分布於晚白堊世的北美洲。霸王龍所在的暴龍家族生存範圍廣及整個北方大陸,它們留下了許多骨骼化石。幾天前,中國的古生物學家公布了在江西發現的暴龍類化石,不過不是骨骼化石,而是罕見的腳印化石。贛州大腳印贛州位於江西省南部,古稱虔州。很多人對贛州的印象可能來自於贛南臍橙,但是在古生物學家眼中,贛州可是化石寶庫,這裡已經發現了包括暴龍類在內的大量恐龍。
  • 古生物學家發現一具新的棘龍尾巴化石,它將改寫恐龍歷史
    恐龍是生活在距今6500萬年前的史前巨獸,恐龍的體型巨大,以往古生物學家認為恐龍只是傳統的陸生動物(翼龍和蛇頸龍不屬於恐龍)。然而古生物學家在一次考古中發現了一種能夠水路雙棲的恐龍,這種恐龍的出現「重寫了恐龍歷史」,也徹底否定了非鳥類恐龍從未入侵水生世界的說法。
  • 澳洲發現大型食肉恐龍 足跡達80釐米
    古生物學家安東尼·羅米利奧(Anthony Romilio)表示,一種腳印達80釐米長的恐龍的發現使澳大利亞在恐龍研究領域躋身世界前列。 羅米利奧博士來自昆士蘭大學,他在同行評議期刊《歷史生物學》(Historical Biology)上聯合發表了一篇論文,稱發現澳洲最大的食肉恐龍。他說:「北美有霸王龍,非洲和南美也有大型食肉恐龍。而我們澳洲的大型食肉恐龍原來就在奧基(Oakey),它還是個「狠傢伙」!這些恐龍身高近3米高,我們從未在澳洲的恐龍骨骼化石遺骸中見過這種恐龍。」
  • 美科學家發現全身"長毛"的食肉恐龍化石(圖)
    科學家今天宣稱在美國新墨西哥州發現兩種前所未見的恐龍化石,其中一種名為Nothronychus,這種恐龍和食肉的暴龍同宗,卻吃植物維生。另一種則是屬於虛骨龍家族,但體型較小的食肉恐龍,這種恐龍目前仍未命名。  古生物學家說,這兩種恐龍約在九千萬年前在地球出沒,棲息地點是森林和沼澤交匯地帶,有如今天路易斯安納州部分河流交匯地區。
  • 科學家顛覆性發現:這種比霸王龍更大的食肉恐龍可能生活在水中
    棘龍是一種獨特的大型獸腳類恐龍,在過去的歷史上,被認為是在水域邊緣以魚類為食的近岸生活的大型恐龍。這種恐龍比霸王龍和暴龍都要大,它們生活在白堊紀時期,距今約1.455億至6550萬年前。研究人員說,在摩洛哥東南部撒哈拉沙漠西北邊緣的距今9500萬年前的凱姆凱姆河床中發現了一條幾乎完整的亞成年棘龍尾巴。
  • 泰國發現最完整食肉恐龍化石,我們看後笑啦!
    泰國發現最完整食肉恐龍化石,我們看後笑啦!我們對泰國的印象往往是旅遊、佛教以及人妖,其實在億萬年前的白堊紀時期,泰國生存著許多種類的恐龍,最近古生物學家就命名了一種在泰國發現的食肉動物,它是目前東南亞發現的最完整的大型食肉恐龍化石!
  • 早期的恐龍可能全部都長著羽毛,不光是食肉恐龍
    研究人員認為,鳥類由恐龍進化而來,但恐龍從什麼時間開始變成鳥的呢?在俄羅斯西伯利亞進行的挖掘活動中,研究人員有了新發現,證明恐龍可能在其存在的非常早期的階段,即2.4億年前,便長有羽毛。 化石記錄清楚地表明,鳥類的祖先就是恐龍的一種。
  • 新食肉恐龍物種擁有的可怕趾爪「武器」是迅猛龍的兩倍
    據外媒報導,在《侏羅紀公園》中,迅猛龍(以及類似的恐龍)因其腳趾上大型且可怕的鐮刀狀趾爪而聞名。而且每隻腳上只有一個大型趾爪- 而最新發現的恐龍Vespersaurus paranaensis擁有的「武器」則是迅猛龍的兩倍。
  • 史前最大的食肉恐龍,鯊齒龍VS霸王龍
    鯊齒龍生活在1億年前,是目前發現的最大的食肉恐龍之一,長達14米,重達11.5噸。
  • 世界七大怪異發現:恐龍羽毛首次出土!
    在人類誕生之前,恐龍稱霸這這個地球。在人們的作品中,恐龍被描述成一種體型龐大,十分殘忍的恐怖食肉動物,他們還擁有十分堅硬的皮膚,而根據科學家考古發現的恐龍,則並沒有這麼恐怖。在人類的考古歷史中,曾發現了許多震驚世界的奇怪發現這些發現有些甚至直接顛覆了人類的認知,下面小編就為大家盤點了這些讓人驚嘆的考古發現,一起來漲姿勢吧。
  • 恐龍是如何被發現的?
    它們的模樣便成為了人們對恐龍的新印象。但當科學家開始在北美尋找時,他們發現了更多完整的骨骼,這讓古生物學家徹底重新思考恐龍。骨架並不完整,但有足夠多的前肢、腿和尾巴部分,可以證明這種恐龍的前肢比後肢短。
  • 盤點古生物學家,近十年內對於恐龍的9大最新發現!
    最新研究發現,恐龍家族有著驚人的多樣性:它們有的很大,有的很小,有的是食肉動物,有的卻是是草食動物,有的會飛,還有的是長有羽毛的,但卻只用來炫耀和求愛。 奧氏高頂龍
  • 世界七大怪異發現:恐龍羽毛首次出土
    在人們的作品中,恐龍被描述成一種體型龐大,十分殘忍的恐怖食肉動物,他們還擁有十分堅硬的皮膚,而根據科學家考古發現的恐龍,則並沒有這麼恐怖。在人類的考古歷史中,曾發現了許多震驚世界的奇怪發現這些發現有些甚至直接顛覆了人類的認知,下面小編就為大家盤點了這些讓人驚嘆的考古發現,一起來漲姿勢吧。
  • 英國古生物學家發現恐龍先前未知物種的遺骸
    圖片來源網絡莫斯科(人造衛星)--英國南安普敦大學的古生物學家周三發布的一份新聞稿顯示,他們發現了一些他們認為是以前未知物種恐龍的骨頭。「南安普敦大學古生物學家的一項新研究表明,最近在懷特島發現的四塊骨頭屬於獸足類恐龍的新物種,這種恐龍包括暴龍和現代鳥類。這隻恐龍生活在1.15億年前的白堊紀時期,據估計有4米(13.1英尺)長,」該大學在新聞稿中說。
  • 棘龍跌落神壇,並不是最大的食肉恐龍,真相是這樣
    棘龍總是被默認是最大的食肉恐龍,然而這個論點僅僅2005年時 MSNM V 4047剛剛公開的時候出論文裡給過較大體型。現如今隨著認識的深入,棘龍最大這點在國外基本已經沒人認可了,專業描述中霸王龍才是最大的食肉恐龍,國外論壇霸王龍跟南巨爭得比較兇,根本沒棘龍什麼事。
  • 最新發現與傳統認識大相逕庭 食肉恐龍身披羽毛
    倫敦自然歷史博物館稱恐龍模型應該修改  據《星期日泰晤士報》昨天報導,科學家最新發現,我們平時在自然博物館、電影和書中看到的暴龍和其他恐龍的形象可能是錯誤的,科學家們越來越傾向於這樣的觀點:恐龍身上披著羽毛。
  • 中國最大的食肉恐龍來自山東!
    中國最大的食肉恐龍來自山東!中國作為當今世界上最有影響力的國家,古生物學特別是恐龍的發現和研究也是名列前茅。到目前為止,中國已經發現了上百種恐龍,到底誰才是中國最大的食肉恐龍呢?自從上世紀60年代第一次發現恐龍化石之後,諸城就成了中國最重要的恐龍化石產地,這裡最著名的發現就要數山東龍啦。圖註:上世紀60年代,古生物學家正在諸城發掘恐龍化石,圖片來自網絡其實就在上世紀60年代,古生物學家就已經在諸城發現了屬於暴龍類的巨大牙齒,但是僅僅只有牙齒化石。
  • 南美洲發現長著大爪子的食肉恐龍
    南美洲發現長著大爪子的食肉恐龍隨著南半球巨型鯊齒龍類逐漸的衰落,很快就有了它們的「替補者」。一類比霸王龍還要「小短手」而著稱的阿貝力龍科,另一類群則是剛好和「小短手」背道而馳的掠食者——大盜龍類,擁有巨大前肢的獸腳類恐龍。大盜龍類一直都是非常神秘的存在,直到近些年來發掘出了更多的化石,古生物學家才一層層揭開了籠罩在它們身上的神秘面紗。
  • 棘龍的身份一直被誤解,古生物學家研究發現,它可能生活在水裡
    在人類已經發現的所有恐龍種類中,霸王龍的名氣應該是最高的。這種身長達到12、13米的龐然大物,既不會像大型食草恐龍那樣行動笨拙,也能以兇殘的獵殺能力震懾其它恐龍,這樣的形象稍微美化一下,然後再搬上大熒幕,足以奠定它在觀眾心目中的地位。但如果你了解白堊紀時期的其它恐龍,就會發現其實霸王龍不一定有宣傳形象中那般強大,棘龍就可能會威脅到它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