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的恐龍可能全部都長著羽毛,不光是食肉恐龍

2020-11-25 騰訊網

研究人員認為,鳥類由恐龍進化而來,但恐龍從什麼時間開始變成鳥的呢?在俄羅斯西伯利亞進行的挖掘活動中,研究人員有了新發現,證明恐龍可能在其存在的非常早期的階段,即2.4億年前,便長有羽毛。

化石記錄清楚地表明,鳥類的祖先就是恐龍的一種。鳥類在大約6600萬年前從可能由一個巨大的小行星撞擊地球導致的大滅絕中倖存了下來。但是,對已發現的上萬個早期鳥類和飛行恐龍化石的研究顯示,羽毛的出現可能與飛行無關,可能只是為了與環境隔離或者吸引異性,也是早期進化過程中的一個革新。

研究人員對羽毛到底在何時出現爭論不休。儘管迄今關於羽毛的最佳證據來自一群生活在約1.5億年前的食肉恐龍,並且當時鳥類也有明顯的進化,但也有報告表明,在作為鳥類遠親的食草恐龍身上也發現了毛髮類的絲狀物質,典型的例子是天宇龍。

研究人員越來越多地認為,如果這些絲狀物質代表的就是羽毛,那麼它意味著羽毛在恐龍身上的進化早於2億年前蜥臀目恐龍與鳥臀目恐龍兩大類型的分離時間。這兩類恐龍的名稱較難區分,但鳥臀目恐龍與鳥類無關,蜥臀目恐龍才是鳥類的近親。

比利時皇家自然科學院(位於布魯塞爾)的古生物學家帕斯卡·迦得弗洛伊特說:「目前,研究人員基本上能達成的共識是,鸚鵡嘴龍和天宇龍身上存在的鬃結構對應著被研究人員稱為『原始羽毛』的最早進化階段。」但他和其他研究人員都指出,這一假設缺乏確鑿的證據,主要是由於在食草恐龍身上發現的細絲狀物質與早期食肉恐龍身上發現的原始羽毛相比過於簡單。

2016年,由西伯利亞赤塔市自然資源、生態與冰凍研究所的地質學家索菲亞·賽納斯特率領的研究團隊在克林德山谷附近發現了一些恐龍化石。因為這些化石支離破碎,保存得不好,起初並沒有給索菲亞·賽納斯特留下什麼深刻的印象。後來在2016年和2017年,她又陸續發現了更多的化石,便聯繫到了研究早期鳥類的古生物學家迦得弗洛伊特以及其他研究人員。迦得弗洛伊特說:「看了她的發現,我們感覺相當震撼。因為這些化石擁有的複雜、多絲結構正是原始羽毛所擁有的特性。」

在美國《科學》雜誌上,迦得弗洛伊特、賽納斯特和其他同事一起做出了針對6個局部恐龍頭骨和數百個骨頭化石細節的分析報告。文章中,他們將這種恐龍稱Kulindadromeus

Zabaikalicus。「Kulinda」是發現恐龍的具體地點;「dromeus」為希臘語,意思是「奔跑者」;「Zabaikalicus」源於克林德山谷中一個名為「Zabaikal Krai」的地方。

被稱為Kulindadromeus Zabaikalicus 的恐龍生活在距今1.75億年前,包括頭部和胸腔在內的身體大部分地方長著短毛,前肢和後腿上還長著結構複雜的羽毛狀物質,這與長有羽毛的食肉恐龍一樣。迦得弗洛伊特說:「這是我們第一次在一隻食草恐龍身上發現更複雜的絲狀結構與簡單的鬃結構摻雜在一起的現象,這種結構真的像進化了的食肉恐龍的原始羽毛。」

迦得弗洛伊特和同事並不認為這些早期恐龍能夠飛行,因為研究人員一般認為羽毛最初的進化是為了其他用途。但這些發現也說明一個現象:一些非常早期的恐龍也許長有羽毛,或許所有的恐龍都長有羽毛。

英國愛丁堡大學的古生物學家史蒂芬·布魯薩特說:「Kulindadromeus Zabaikalicus的發現說明許多食草恐龍長有羽毛,這也是羽毛不只生長在食肉恐龍身上的最好的證明。同時,這項研究告訴我們,羽毛肯定是在恐龍進化的更早期出現的,並且要比研究人員預計的早。也許所有恐龍共同的祖先本來就長著羽毛。」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的古生物學家徐星表示,這是一個「奇妙的發現」。但他提醒,這些化石過於零碎,還不足以確定恐龍身上較為複雜的羽毛結構與後來在鳥類身上發現的類似結構相對應。但是另一方面,大量骨骼化石代表著生物的年齡,它們能說明在恐龍成長的各階段,羽毛進化過程中出現的各種現象。

相關焦點

  • 大型恐龍羽毛華麗或與白堊紀早期氣候相關
    中國氣象報記者郭起豪報導  科學家在我國遼寧省西部早白堊紀地層中發現一種新的暴龍類恐龍——華麗羽王龍,是我國迄今發現的體型最大的恐龍之一。這種恐龍之所以有華麗的羽毛,很可能與白堊紀早期的氣候有關。
  • 最新發現與傳統認識大相逕庭 食肉恐龍身披羽毛
    倫敦自然歷史博物館稱恐龍模型應該修改  據《星期日泰晤士報》昨天報導,科學家最新發現,我們平時在自然博物館、電影和書中看到的暴龍和其他恐龍的形象可能是錯誤的,科學家們越來越傾向於這樣的觀點:恐龍身上披著羽毛。
  • 科學家首次發現植食性恐龍長有羽毛
    可能所有的恐龍都長著羽毛。圖片來源:Andrey Atuchin  研究人員贊同鳥類來自恐龍,但恐龍究竟是從何時開始變成鳥兒的呢?在俄羅斯西伯利亞新發現的化石表明,鳥類的特徵——羽毛的存在——已經深深地烙進了恐龍的進化樹中。
  • 中國發現長羽毛巨型恐龍化石
    新浪環球地理訊 北京時間4月9日消息,據美國國家地理網站報導,科學家近日在中國遼寧省境內發現了一種新的長有羽毛的巨型恐龍。這一恐龍新物種是暴龍的遠親,也是迄今發現的最大型長有羽毛的動物。  古生物學家已經知道,恐龍家族的某些成員是長有羽毛的。但是,此前已知的有羽恐龍大多體形相對較小。
  • 世界七大怪異發現:恐龍羽毛首次出土!
    在人類誕生之前,恐龍稱霸這這個地球。在人們的作品中,恐龍被描述成一種體型龐大,十分殘忍的恐怖食肉動物,他們還擁有十分堅硬的皮膚,而根據科學家考古發現的恐龍,則並沒有這麼恐怖。在人類的考古歷史中,曾發現了許多震驚世界的奇怪發現這些發現有些甚至直接顛覆了人類的認知,下面小編就為大家盤點了這些讓人驚嘆的考古發現,一起來漲姿勢吧。
  • 中國發現最大帶羽毛恐龍化石 比北票龍大40倍
    BrainChoo繪圖  記者許琦敏  我國古生物學家在遼西發現了迄今為止最大的帶羽毛恐龍,該恐龍被命名為華麗羽王龍。它發育出原始的絲狀羽毛可能是為了適應白堊紀早期的寒冷氣候。最新一期的英國《自然》雜誌刊登了這一來自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徐星領導的研究小組成果。
  • 中國發現華麗羽王龍化石 為迄今最大帶羽毛恐龍
    圖片由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提供據新華社北京4月5日電(記者吳晶晶)記者5日從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獲悉:科學家在我國遼寧省西部發現一種新的暴龍類恐龍。這種被命名為華麗羽王龍的食肉恐龍是迄今發現的體型最大的帶羽毛恐龍。由古脊椎所研究員徐星領導的研究小組的相關成果發表在最近一期出版的英國《自然》雜誌上。
  • 恐龍不僅有長羽毛、長鱗片的,還有長毛髮的?
    恐龍呢確實已經滅絕地透透的了,視頻中說的沒錯,比大狗(參考二哈體型)體形大的陸上動物全部在物種大滅絕時被消滅乾淨了。所以不要再幻想在地球的某個角落裡還有恐龍存在。 但是,恐龍可不是後繼無「龍」!真的有一種動物是恐龍進化來的!那就是鳥啦。 這是真的。
  • 鳥類祖先:小型食肉恐龍(組圖)
    近年來,古生物學家們發掘了更多的始祖鳥化石,已部分證明始祖鳥和食肉的獸腳類恐龍有最近的親緣關係,支持了鳥類起源於恐龍的理論。根據對始祖鳥化石的分析,科學家們認為始祖鳥也長有與恐龍腳類似的足部。現代鳥類的足部都長有一個向後的腳趾。從始祖鳥化石上可以看到,其第一個腳趾從其足部的一側長出。出土的化石顯示,始祖鳥的腳與現代鳥類大不相同,更接近於獸腳類恐龍。
  • 恐龍都長羽毛?
    原標題:恐龍都長羽毛?   林小春   自然博物館、電影和書中展現的一些恐龍形象可能需要修正了。多國研究人員25日在《科學》雜誌上報告說,他們第一次發現了一種長著羽毛的食草恐龍化石,這說明羽毛不是食肉恐龍專利,也許所有恐龍都長著羽毛。   研究人員在西伯利亞東部新發現了一種食草恐龍的6個頭部和數百個骨頭化石,結果在其前肢和後腿上發現了複雜的複合結構羽毛,「看上去像雞的絨羽,由六七根細絲在根部連綴而成,每根細絲長達15毫米」,保存得極為完好。
  • 「華麗羽王龍」:帶羽毛的超級恐龍
    在暴龍家族中,「華麗羽王龍」並不是第一個被發現有羽毛的。《自然》雜誌早在2004年,就發表過發現並研究「帝龍」的論文。徐星對其羽毛的描述是:「下頜和尾巴尖端周邊發現有纖維構造物,尾骨化石上的羽毛長約2釐米。」與「帝龍」一樣,「華麗羽王龍」化石可以作為鳥類由恐龍進化而來的有力佐證。大型恐龍長羽毛,顯然與傳統印象中恐龍遍體鱗片的冷血動物形象相悖。
  • 5種長有羽毛的恐龍,第一種龍的命名還與中國遠古神話有關
    上篇小編介紹了4種中生代長有羽毛的恐龍,今天繼續介紹5種,他們分別是:敖閏(中國神話中的西海龍王)龍、極鱷龍、鳥形龍、無聊龍(這名字有意思)、拜倫龍。敖閏龍名稱:敖閏龍(以中國神的名字命名)棲息地:亞洲的林地歷史時期:侏羅紀晚期(1.6億年前)尺寸和重量:大約兩英尺長,幾磅重飲食:小蜥蜴和哺乳動物顯著特點:體積小;纖細的構建在侏羅紀晚期的亞洲,有數量驚人的小型獸腳亞目恐龍,可能是有羽毛的,其中許多與北美腔龍(因此被稱為「腔龍」恐龍)關係密切
  • 「最恐怖」的5種恐龍,霸王龍上榜,網友:隨便一種貝爺都不敢惹
    「最恐怖」的5種恐龍,霸王龍上榜,網友:隨便一種貝爺都不敢惹1、猶他盜龍。這種恐龍是生存在白堊紀早期的一種肉食性恐龍,不光是實力強大,而且還是最為聰明的恐龍種類之一。一般的話,這種恐龍身長7米,身高2米,體重最重的時候可以達到600公斤。
  • 【恐龍】身披羽毛的掠食者——華麗羽王龍
    其實,在距今約1.3億年的早白堊世,地球上還真的生活著一些渾身長滿羽毛的暴龍,它們就是華麗羽王龍。 藝術家筆下的華麗羽王龍復原圖(Brain Choo繪圖) 華麗羽王龍是2012年在我國遼西早白堊世地層中發現一種新的暴龍類恐龍,成年的華麗羽王龍體長在9米左右,頭骨長90釐米,體重大約1.4噸。
  • 世界七大怪異發現:恐龍羽毛首次出土
    在人們的作品中,恐龍被描述成一種體型龐大,十分殘忍的恐怖食肉動物,他們還擁有十分堅硬的皮膚,而根據科學家考古發現的恐龍,則並沒有這麼恐怖。在人類的考古歷史中,曾發現了許多震驚世界的奇怪發現這些發現有些甚至直接顛覆了人類的認知,下面小編就為大家盤點了這些讓人驚嘆的考古發現,一起來漲姿勢吧。
  • 首個「有羽毛恐龍」足跡被發現 形狀像大鳥
    熱河生物群的化石保存得非常精美,很多化石中都保存了羽毛和其他皮膚衍生物的痕跡。這可能是由於頻繁的火山活動,動植物周期性地被火山噴出物與河流、湖泊的沉積物覆蓋,為化石的保存提供了優越的條件。從上世紀90年代至今,熱河生物群發現了大量帶羽毛的恐龍化石,這些發現連結了恐龍與鳥類的關係,並涉及到羽毛與飛行的起源問題,牢牢抓住了全世界古生物學家與公眾的眼光。
  • 我國發現世界上最早的長有羽毛的恐龍(圖)
    該化石發現於遼寧西部建昌縣玲瓏塔地區的侏羅紀髫髻山組,距今約1.6億年,代表了目前世界上最早的長有羽毛的物種。這一發現進一步支持了恐龍演化曾經過「四翼階段」的假說,並提出了獸腳類恐龍分異的時間框架新假說。此研究成果代表著鳥類起源研究的一個新的、國際性的重大突破。
  • 恐龍是鳥類的祖先,為何恐龍都沒羽毛?來看看羽毛是怎麼出現的
    如果說恐龍是鳥類的祖先,可能有不少朋友都不相信,恐龍都是陸地上的龐然大物,鳥類都是天空中輕盈的精靈,這兩種動物怎麼會有關係呢?並非如此,鳥類和翼龍可以說並沒有任何的親緣關係,翼龍的翅膀基本是一層皮膚膜,和蝙蝠差不多,而鳥類的翅膀卻是羽毛,兩者在飛行的硬體上是完全不相同的。而且翼龍也並不屬於恐龍的種類。我們都知道恐龍滅絕於6500萬年前,那麼它們怎麼還會有鳥類的後裔呢?
  • 侏羅紀早期的最大食肉者——酷龍
    由於恐龍化石在世界各地都有發現,因此科學家早就堅信恐龍也一定在南極洲生存過。但是,直到1986年,科學家才在南極洲發現了恐龍的化石證據。如今被冰雪覆蓋的山巒下面埋藏的這些恐龍化石為科學家研究食肉恐龍的形態和生活習性提綱了新的線索。
  • 恐龍迷們,長羽毛的霸王龍,你能接受嗎?
    華麗羽暴龍生活的白堊紀早期,冬季氣溫寒冷,存在降雪情況,身上的羽毛可以幫助它們度過寒冬。這與生活在冰河時代的猛獁象身上長滿長毛的原因類似。華麗羽王龍想像復原圖恐龍身上長羽毛並不是什麼新鮮事。事實上,在過去十多年中,中國出土了大量長羽毛的恐龍化石,顛覆了古生物學界長期以來對恐龍的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