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七大怪異發現:恐龍羽毛首次出土

2021-01-14 寵物趣店

在人類誕生之前,恐龍稱霸這這個地球。在人們的作品中,恐龍被描述成一種體型龐大,十分殘忍的恐怖食肉動物,他們還擁有十分堅硬的皮膚,而根據科學家考古發現的恐龍,則並沒有這麼恐怖。

在人類的考古歷史中,曾發現了許多震驚世界的奇怪發現這些發現有些甚至直接顛覆了人類的認知,下面小編就為大家盤點了這些讓人驚嘆的考古發現,一起來漲姿勢吧。

為大家盤點了這些讓人驚嘆的考古發現

揭秘恐龍體溫:科學家利用蛋殼化石分析恐龍的體溫,體形龐大的蜥腳類恐龍體溫較高,而體形接近鳥類的竊蛋龍體溫較低,蛋殼是在恐龍輸卵管中形成的,其溫度能夠直接反映恐龍真實體溫。但是該研究並未發現恐龍是熱血還是冷血動物的明顯證據。

該研究並未發現恐龍是熱血還是冷血動物的明顯證據

最早的精子細胞:考古學家在南極洲蟲繭之中發現5000萬年前保存完好的精子細胞化石,這是迄今發現最古老的動物精子。

恐龍與多毛巨鼠生活在同一時期:科學家宣稱發現1.25億年前動物毛囊,證實它是屬於類似巨鼠的遠古生物。更重要的是,證實了這些毛髮結構比最接近的化石標本早6000萬年。他們指出,在恐龍時期就已出現長著毛髮的哺乳動物。

在恐龍時期就已出現長著毛髮的哺乳動物

長有羽毛的迅猛龍:今年古生物學家對挖掘發現的「羽毛迅猛龍」化石感到十分震驚,他們欣喜地發現這些迅猛龍事實上長有羽毛。

他們欣喜地發現這些迅猛龍事實上長有羽毛

牙釉質來源:發表在《自然》雜誌一項研究報告顯示人體牙釉質可能與遠古裝甲魚鱗片有關。

人體牙釉質可能與遠古裝甲魚鱗片有關

人體大小的遠古海蠍新物種:科學家研究發現,4.67億年前一種海蠍新物種漫遊在早期海洋,其體形大小接近於人體。

三角恐龍新物種:考古學家在加拿大發現一種三角恐龍新物種,體長6米,體重達到1噸,生活在7900萬年前。

4.67億年前一種海蠍新物種漫遊在早期海洋,其體形大小接近於人體

科學是在不斷前進的,就好像在發現恐龍羽毛以前人們一直以為恐龍是光皮膚的,這些發現將使人們從心認識世界,認識我們生活的地球。

這些發現將使人們從心認識世界,認識我們生活的地球

提到怪異現象,我們不得不想到宇宙發生的種種怪異現象,下面我們就來一起看一下。

美國宇航局發射了木星探測器對木星大氣進行分析。在這個探測器上還有三位特殊的「乘客」——三個樂高拼裝玩具塑像。這物品是怎麼出現在宇宙中的呢?現在我們就來看看這十大怪異物品存在的真相。

1、黃金唱片

美國宇航局1977年將「航海家一號」和「航海家二號」宇宙飛船送上太空去尋找其他智慧生命。

神奇的唱片碟

這兩艘飛船上載有鍍黃金的唱片,向可能存在的外星人播放地球人不同文化和時代的音樂,以及各種人造和自然的聲音,還有地球智慧生命體和生物特徵等信息也一同被送遞出去。

不過對於這種舉動霍金博士持反對態度,他認為人類主動去接觸有可能來到地球的外星生命體是一種非常危險的引狼入室行為。

2、「朱諾」等三個樂高塑像

這三個樂高塑像分別代表了羅馬神話中的朱庇特(Jupiter,與木星同名)、他的妻子朱諾(Juno)和天文學家伽利略(Galileo Galilei),用木星探測器送上太空。

美國宇航局送樂高玩具上太空,是為了鼓勵孩子們探索科學。

三個樂高塑像

朱庇特和朱諾在希臘神話中被稱作宙斯和赫拉,也許對於我們這些看著聖鬥士成長起來的80後來說,這樣的稱呼更加熟悉。

3、標有「Yames Towne」的貨運標籤

在2007年3月份「亞特蘭蒂斯」號太空梭任務中,美國宇航局將一個標有「Yames Towne」的貨運標籤送上太空。

標有「Yames Towne」的貨物

這個標籤是在維吉尼亞詹姆斯敦(Jamestown)一口井下發現的,詹姆斯敦是英國在北美洲建立的第一個殖民地。

4、400多張紀念郵票

阿波羅15號飛船1971年升空時,其上的太空人攜帶了未經授權的紀念品——400多張郵票,他們計劃回歸地球後將其出售。

將郵票帶進了太空

此舉導致美國宇航局採取嚴格的紀律規範措施,限制太空人進入太空時攜帶的物品。

5、影片中天行者盧克使用的光劍模型

2007年10月,「發現」號太空梭執行任務時,恰好是《星球大戰》發行30周年。影片中天行者盧克使用的光劍模型被太空人帶入太空。

《星球大戰》影片中天行者盧克使用的光劍模型

《星際迷航》演員詹姆斯·杜漢的骨灰

《星際迷航》中史考特(Scotty)的扮演者詹姆斯·杜漢(James Doohan)生前一直希望自己的骨灰能夠被送入太空,太空人們為他實現了這一願望。

2007年5月,他的骨灰隨私人火箭在太空短暫飛行後落入新墨西哥州沙漠中。

2008年,他的一部分骨灰再次進入宇宙,最後隨著火箭落入太平洋中。

6.詹姆斯·杜漢

星際迷航不僅為現代太空電影奠定了基礎,甚至影響了整整一代人的太空情結,作為主演之一的詹姆斯·杜漢雖然沒有親歷太空旅行,但最終得以如願以償。

7、50枚硬幣紀念品

1961年7月,加斯·格裡森(Gus Grissom)成為「水星」載人航天飛行計劃中執行第二次飛行任務的太空人。

格裡森乘坐「自由鐘7號」起飛時隨身攜帶了50硬幣作為紀念品。

加斯·格裡森

儘管飛行任務很成功,但飛船在大西洋降落時出現意外,格裡森遊泳逃生時為了減重不得不將所有硬幣拋棄。

可惜這些獨一無二的紀念硬幣散落大海。

往期精彩回顧:

五大迷之生物,到現在還沒查清楚是什麼物種,個個都長得古靈精怪

外星人混種?印度發現詭異人形怪物

盤點中國5種未知的詭異生物,第3種曾被人多次目擊發現到

我是如何免費領取到iphoneX手機的?

相關焦點

  • 世界七大怪異發現:恐龍羽毛首次出土!
    在人類誕生之前,恐龍稱霸這這個地球。在人們的作品中,恐龍被描述成一種體型龐大,十分殘忍的恐怖食肉動物,他們還擁有十分堅硬的皮膚,而根據科學家考古發現的恐龍,則並沒有這麼恐怖。在人類的考古歷史中,曾發現了許多震驚世界的奇怪發現這些發現有些甚至直接顛覆了人類的認知,下面小編就為大家盤點了這些讓人驚嘆的考古發現,一起來漲姿勢吧。
  • 琥珀中發現大量恐龍羽毛,我們印象中的恐龍,可能一開始就是錯的
    顯然,小部分人對於恐龍的印象還刻板地停留在《侏羅紀公園》等電影中,這也正常,畢竟這些科幻電影上映的時候(1993年),古生物學家還沒發現恐龍羽毛的化石呢。在二十多年前人們普遍認為恐龍是渾身長滿鱗片的大型動物,就連會飛的翼龍,身上也是「幹禿禿」的怪異形象,而恐龍的英語「Dinosaur」(巨大的蜥蜴)也進一步證明人們對於恐龍的猜想——恐龍的外形或者皮膚都更接近蜥蜴、鱷魚等爬行動物。
  • 科學家首次發現植食性恐龍長有羽毛
    可能所有的恐龍都長著羽毛。圖片來源:Andrey Atuchin  研究人員贊同鳥類來自恐龍,但恐龍究竟是從何時開始變成鳥兒的呢?在俄羅斯西伯利亞新發現的化石表明,鳥類的特徵——羽毛的存在——已經深深地烙進了恐龍的進化樹中。
  • 澳大利亞首次發現新品種無齒恐龍,專家研究稱或為迅猛龍近親!
    無齒恐龍構想圖,小圖為其脊椎骨化石。(網絡圖片)澳大利亞斯威本科技大學的古生物學家,通過分析一塊5年前出土的恐龍脊椎骨化石,發現它屬於新品種無齒陸生雙足恐龍,為該國首次發現。該只恐龍可追溯至1.1億年前白堊紀早期,與食肉的雷克斯暴龍及迅猛龍有近親關係,但飲食習性等特點與兩者迥異。波羅帕特(右)與團隊研究該塊化石。(網絡圖片)考古學家於2015年,在維多利亞省奧特韋角附近的白堊紀化石遺址出土該塊5釐米長化石,起初被認為是屬於翼龍。
  • 科學家在琥珀中發現羽毛,可能是恐龍的,它究竟長什麼樣子?
    科學家在琥珀中發現羽毛,可能是恐龍的,它究竟長什麼樣子?最近科學家有證據表明,恐龍有可能像鳥類一樣渾身布滿羽毛,在科學界一直有這樣的觀念,其實家禽類的動物是由恐龍進化來的。之所以會得出這樣的結論是一位古生物學家在緬甸的琥珀當中找到了證據。緬甸一直盛產琥珀,古生物學家在琥珀當中發現了一種非常奇異的鳥類,它的體型非常小,被稱為眼齒鳥,它是截止到目前為止,所在琥珀當中發現的世界上最小的鳥,它究竟有多小呢?
  • 遼寧發現體型最大帶羽毛恐龍 不為能飛為保溫
    「華麗羽王龍」頭骨及羽毛化石照片。「華麗羽王龍」(大個)和其他帶羽毛恐龍復原圖。 本組圖片由徐星提供  科學家在遼西發現了一種新的暴龍類恐龍——華麗羽王龍,是迄今發現的體型最大的帶羽毛恐龍。而本次發現的華麗羽王龍,因為其具有龐大的體型和原始的絲狀羽毛,顯然不會有飛行能力,所以這些原始羽毛可能是用來保溫。甚至還可以據此推斷出,在食肉恐龍中,羽毛的分布可能也相當廣泛。  「除此之外,這個發現還將成為鳥類是由恐龍進化而來的強力佐證。 」研究小組的成員之一,瀋陽師範大學古生物研究所教授胡東宇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以往,大家都認為世界上最古老的『鳥』是德國發現的始祖鳥。
  • 首個「有羽毛恐龍」足跡被發現 形狀像大鳥
    1首次發現功在「熱河」這塊足跡化石是在遼寧省四合屯距今約1.28億年的地層中發現的,上面有三個半清晰的恐龍足跡。四合屯是「熱河生物群」最重要的發掘地點之一。20世紀早期,遼西地區根據當時的行政區劃屬於「熱河省」。
  • 「2019新恐龍」中國發現擁有霸氣名字的羽毛恐龍
    中國發現擁有霸氣名字的羽毛恐龍卻沒有腦袋取名真的是一門藝術,不僅對人,對恐龍也是一樣。熟知萬事萬物,都得從它們的名字開始。一種恐龍有一個朗朗上口的名字,自然會更容易被大眾所記住。一般來說,恐龍的命名是根據自身的特徵、發現地點,或者是當地的神話傳說,今天要介紹的這種恐龍就得名於我國的神話典故。
  • 科學家發現長羽毛恐龍順序換羽行為
    研究認為,能夠確保鳥類和非鳥長羽毛恐龍維持全年飛行能力的順序換羽模式至少在約1.2億年前便已出現,推測其演化與日常覓食或躲避掠食者的行為相關。  羽毛是複雜而精巧的結構,對鳥類十分重要。除飛行功能外,在鳥類的溫度調節、視覺交流等方面也有重要作用。羽毛非常脆弱,所有鳥類面臨著一個問題,羽毛受損怎麼辦?對於這一問題,鳥類演化出換羽行為,來修補身上磨損老舊的羽毛。
  • 遠古南極區域發現白堊紀早期「怪異恐龍」殘骸
    來源:新浪科技這種恐龍長著較長的脖頸,前肢短小,爪子較小,身體小巧靈活,其體形在恐龍家族中非常怪異。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5月20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科學家在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州一處遺址發現1.1億年前外形怪異的恐龍物種,它被命名為「伊拉夫羅龍(elaphrosaur)」,遠古時期該地區位於南極區域。這是在澳大利亞境內首次發現蜥腳類恐龍的證據,也是迄今全球發現第二具白堊紀時期蜥腳類恐龍化石。
  • 中國發現長羽毛巨型恐龍化石
    新浪環球地理訊 北京時間4月9日消息,據美國國家地理網站報導,科學家近日在中國遼寧省境內發現了一種新的長有羽毛的巨型恐龍。這一恐龍新物種是暴龍的遠親,也是迄今發現的最大型長有羽毛的動物。  古生物學家已經知道,恐龍家族的某些成員是長有羽毛的。但是,此前已知的有羽恐龍大多體形相對較小。
  • 科學網—德國發現身著羽毛的恐龍化石
    Tischlinger/Jura Museum Eichst 本報訊 近期,科研人員發現了一個有著絲狀覆蓋物的保存完好的幼年恐龍骨骼化石。該發現將大大增加科學家們對於恐龍外皮結構的了解,並揭示了之前意想不到的「原始羽毛」和羽毛的多樣性。
  • 恐龍迷們,長羽毛的霸王龍,你能接受嗎?
    徐星、邢立達等中國古生物學者在遼寧西部的考古發掘中,發現了具有完好羽毛痕跡的恐龍化石,並將這種新恐龍命名為華麗羽暴龍。化石上羽毛痕跡清晰可見,這是一種類似小雞絨毛的原始羽毛華麗羽暴龍的發現,第一次證實在大型恐龍特別是暴龍類恐龍身上也存在羽毛。古生物學家推測,這種羽毛的作用主要是保暖。
  • 沒有4隻翅膀的鳥,卻有4隻翅膀的恐龍,遼寧出土四翼恐龍化石
    ,也叫四翼恐龍,是因為這種恐龍除了一對翅膀之外,下肢上也長有和翅膀上幾乎一樣的羽毛,在飛行的時候,下肢及其上面的羽毛也能起到掌控方向、滑翔和減速等的飛行作用,具有前肢演變成的翅膀的大部分功用。 小盜龍發現於我國遼寧省朝陽市大凌河的九佛堂村,這裡出土過很多恐龍化石,小盜龍屬於小型馳龍科獸足類恐龍
  • 遼寧又發現一種長羽毛的恐龍 科學家繪製復原圖
    【觀察者網綜合報導】科學家說,中國遼寧省出土的一種恐龍,長這樣…… 這種名叫「滕氏嘉年華龍」的恐龍,出土於遼寧省著名的化石保存地義縣 目前這裡出土的化石多達幾十萬件,科學家已經從中發現了20多個門類的近百種生物,還有很多化石沒有被深入研究。 「滕氏嘉年華龍」就是最近才被揭開面紗。其化石原本被保存在大連星海古生物博物館,2015年,館方邀請到中國和加拿大一些古生物學家一起開展研究。
  • 最新發現與傳統認識大相逕庭 食肉恐龍身披羽毛
    倫敦自然歷史博物館稱恐龍模型應該修改  據《星期日泰晤士報》昨天報導,科學家最新發現,我們平時在自然博物館、電影和書中看到的暴龍和其他恐龍的形象可能是錯誤的,科學家們越來越傾向於這樣的觀點:恐龍身上披著羽毛。
  • 中國發現最早帶羽毛恐龍 帶毛恐龍時代提前(圖)
    本報訊 (記者蔡文清) 記者從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獲悉,我國科學家日前發現了距今約1.6億年的帶毛恐龍的化石。這是迄今發現的世界上最早的帶羽毛恐龍化石。該研究成果即將刊登在10月1日出版的英國《自然》雜誌上。
  • 琥珀裡面被發現的恐龍羽毛!侏羅紀公園不遠了……
    古生物學家邢立達去年在緬甸進行考察取樣的時候在一塊琥珀中發現了恐龍的尾部殘骸,而且還是帶著羽毛的!
  • 我國發現世界上最早的長有羽毛的恐龍(圖)
    —「赫氏近鳥龍」化石標本)中國日報網中國在線消息:據英國《自然》(Nature)雜誌網站公布,10月1日出版的英國《自然》雜誌上將發表瀋陽師範大學古生物研究所課題組報導的迄今已知世界上最早的、長有羽毛的恐龍—「赫氏近鳥龍」(Anchiornis huxleyi)的新發現。
  • 中國發現華麗羽王龍化石 為迄今最大帶羽毛恐龍
    圖片由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提供據新華社北京4月5日電(記者吳晶晶)記者5日從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獲悉:科學家在我國遼寧省西部發現一種新的暴龍類恐龍。這種被命名為華麗羽王龍的食肉恐龍是迄今發現的體型最大的帶羽毛恐龍。由古脊椎所研究員徐星領導的研究小組的相關成果發表在最近一期出版的英國《自然》雜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