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H. Tischlinger/Jura Museum Eichst
本報訊 近期,科研人員發現了一個有著絲狀覆蓋物的保存完好的幼年恐龍骨骼化石。該發現將大大增加科學家們對於恐龍外皮結構的了解,並揭示了之前意想不到的「原始羽毛」和羽毛的多樣性。
此前報告顯示,保存了羽毛的獸腳類肉食恐龍化石屬於虛骨龍類,它們被認為與鳥類有密切的關係。德國巴伐利亞國家古生物與地質收藏館的Oliver W. M. Rauhut及其同事研究了一個在位於德國巴伐利亞的石灰巖採石場發現的具有絲狀覆蓋物的非虛骨龍類的恐龍化石,這具化石骨骼保存得相對較為完整。
該化石的尾部具有濃密的「羽毛」,很容易讓人聯想起樹松鼠——一種松鼠屬動物(Sciurini)的尾部,因而被命名為Sciurumimus。研究報告顯示,該化石標本就像一個剛孵化出的鳥,有一個大的顱骨,短的後肢以及光滑皮膚,並且皮膚上附著有精細的、長的、髮絲狀羽毛,這些羽毛位於其身體前中部、腹部以下、背脊椎上以及尾部的背部一側,由此研究人員推斷這種動物的整個身體可能被絲狀羽毛覆蓋。該研究有助於填補虛骨龍類的羽毛和鳥臀目恐龍的絲狀物之間的空白,進一步支持這些結構的同源性。
研究人員還表示,這個侏羅紀晚期化石是迄今發現的保存最完整的棘龍超科化石,有助於明確這種重要的獸腳類的肉食恐龍進化枝的一些解剖細節。(張章)
《中國科學報》 (2012-07-05 A2 國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