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發現世界上最早的帶毛恐龍
中國科學家日前在遼寧省建昌縣玲瓏塔地區發現了距今約1.6億年的帶毛恐龍化石,這是迄今發現的世界上最早的帶毛恐龍化石,是鳥類起源研究一個新的、國際性的重大突破。 英國《自然》雜誌9月25日在其網站刊登了這一重大發現,稱「本次發現填補了恐龍向鳥類進化史上關鍵性的空白」,並將在10月1日出版的《自然》雜誌上發表瀋陽師範大學古生物研究所課題組的研究成果。
-
中國發現最早帶羽毛恐龍 帶毛恐龍時代提前(圖)
本報訊 (記者蔡文清) 記者從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獲悉,我國科學家日前發現了距今約1.6億年的帶毛恐龍的化石。這是迄今發現的世界上最早的帶羽毛恐龍化石。該研究成果即將刊登在10月1日出版的英國《自然》雜誌上。
-
八塊帶毛恐龍化石有故事
當時在全世界引起一場「龍鳥大戰」,作者認為這一帶羽毛恐龍是「迄今世界最早的鳥」,可取代德國始祖鳥「世界上最早、最原始的鳥」的地位,其時代也比1.5億年前的德國始祖鳥早1000餘萬年。這一標本的問世,推動了全世界關於鳥類起源的研究。
-
「帶毛恐龍」大展 吸引超10萬觀眾
昨日下午3點,北京自然博物館舉行了遼寧省建昌縣政府向全球100個著名博物館捐贈由科學畫家趙闖復原的、世界上最早的帶羽毛恐龍 此捐贈儀式是「走進鳥的故鄉——建昌古生物化石進京特展」閉幕儀式中的重頭戲,其主角——迄今世界最早的帶羽毛恐龍「赫氏近鳥龍」的正模標本化石發現於遼寧省建昌縣,它的發現,極大地支持了「鳥類恐龍起源說」,被譽為「代表鳥類起源研究一個新的、國際性的重大突破」。
-
歐洲收藏家向遼寧贈送8件「世界最早的鳥」化石
8件「世界最早的鳥」化石 (1/14) "← →"翻頁 據遼寧古生物博物館館長孫革教授介紹,2017年,法國化石收藏家艾斯奎裡等委託比利時恐龍學家哥德弗洛伊特教授與他聯繫,主動提出將其在歐洲收集和研究的8件產於遼寧的重要化石標本無償贈送「返鄉」。經中國國土資源部批准,在中國駐比利時大使館的協助下,雙方在比利時皇家自然歷史研究所正式舉行了化石贈送交接儀式,最終安全運抵瀋陽。
-
我國發現世界上最早的長有羽毛的恐龍(圖)
—「赫氏近鳥龍」化石標本)中國日報網中國在線消息:據英國《自然》(Nature)雜誌網站公布,10月1日出版的英國《自然》雜誌上將發表瀋陽師範大學古生物研究所課題組報導的迄今已知世界上最早的、長有羽毛的恐龍—「赫氏近鳥龍」(Anchiornis huxleyi)的新發現。
-
中國發現迄今最古老帶毛四翼恐龍
來自中國北京的科學家徐星在9月25日舉行的世界古脊椎生物學會年會上宣布,這種生物剛剛被命名為赫氏近鳥龍,其五枚化石在中國的東北被發掘出來。徐星和同事們9月24日致電《自然》雜誌說,這些化石發現於1.51億至1.61億年前的沉澱層中。這些化石都顯現出附有羽毛或或羽毛類結構。其中最清晰、最引人注目的化石標本上,可依稀看出它有四個翅膀、全身羽毛分布廣泛、連腳上都被有羽毛。
-
專家發現世界最早跳蚤化石 是現代跳蚤10倍大
由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的黃迪穎研究員帶領的科研團隊,從近10萬塊化石中,發現了迄今為止世界上最早、最大的跳蚤化石——它們是現代跳蚤的10多倍大,這些跳蚤的「老祖宗」很有可能是在恐龍背上「撒野」的寄生蟲。這一驚人的研究成果,將於近日登上最近一期的世界頂級期刊英國《Nature》雜誌。
-
8件珍貴遼寧古生物化石從歐洲萬裡歸鄉
別小看了它們 其中還有兩項世界之最呢8件珍貴遼寧古生物化石從歐洲萬裡歸鄉「徐氏曙光鳥」是世界上最早的鳥 「赫氏近鳥龍」是最早的帶羽毛恐龍遼寧擁有燕遼生物群和熱河生物群兩個世界級古生物化石寶庫,對研究鳥類和被子植物起源以及恐龍和早期哺乳動物演化做出過重大貢獻,轟動世界的「中華龍鳥」、「孔子鳥」以及「遼寧古果」等化石就產於此。 2017年1月,法國化石收藏家艾斯奎裡先生委託比利時恐龍學家哥德弗洛伊教授,聯繫上遼寧古生物博物館館長孫革教授,表示願將他們在歐洲收集和研究的這8塊化石標本無償贈送給遼寧古生物博物館。
-
浙江自然博物館發現我省最早的恐龍足跡化石
金幸生說,這次建德發現的恐龍足跡化石與白堊紀早期壽昌組中的魚化石共生,壽昌組的同位素測定年齡為1.18億年,可以推測,這次發現的恐龍足跡化石絕對年齡為距今1.2億年左右,是浙江迄今為止發現的最早的恐龍生活痕跡。 金幸生介紹說,恐龍足跡是恐龍在溫度、粘度、顆粒度非常適中的地表行走時留下的足跡。儘管一隻恐龍一生行走的步數不計其數,但是能留下來的腳印化石並不是很多,甚至是稀少的。
-
熱河生物群已發現30多種恐龍化石
赫氏近鳥龍是遼寧古生物博物館教授胡東宇等首次在英國《自然》雜誌報導的迄今世界最早的帶羽毛恐龍,比「始祖鳥」早約1000萬年,代表了已知世界上最早的長有羽毛的恐龍此前,遼寧發現的此類恐龍化石基本上都是以壓型為主,就是動物骨骼都被壓扁了的化石,即便發現過立體的化石,也都是零星的牙齒等。這具恐龍化石是沒有被壓變形的立體化石,比如肋骨化石還呈現出一定的彎度,這對古生物化石的研究非常有價值,甚至有可能探究到壓型化石顯現不出的奧秘。
-
中國科學家發現兩種新恐龍
中國科學家發現兩種新恐龍 大爪子 短胳膊 體型「迷你」 據新華社北京8月25日電(記者屈婷)中國科學家領銜的國際研究團隊日前發現和命名了兩種新的恐龍
-
中美科學家首次發現3隻帶毛恐龍足跡
-
中國科學家在琥珀中發現最早鎧甲化石(圖)
中國科學家在琥珀中發現最早鎧甲化石(圖) 2014-08-24 12:24:19來源:北京日報作者:責任編輯:金鵬飛 最早厚齧科囓蟲 本報訊(記者 劉歡)記者日前從中國科學院獲悉,該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研究人員近期對緬甸琥珀內含白堊紀昆蟲進行研究時,首次發現中生代鎧甲化石、最古老筒形隱翅蟲化石及最早囓蟲化石等
-
帶毛恐龍木乃伊首次亮相 全世界僅有五具(圖)
「帶毛」恐龍化石自博展出 定格殉難瞬間 1.2億年前的「木乃伊」首次亮相 本報訊(記者汪紅)這是一具完整的恐龍化石,化石中的恐龍身長約半米,脊柱彎曲,尾部也彎成弧形,嬰兒拳頭般大的頭偏向一側,左腿像是在用力蹬,右腿被壓在身子底下
-
鳥類:帶毛的恐龍是我們的祖先
科學家發掘出了很多遠古化石,這些化石就是那些帶毛恐龍留下的證據,告訴我們鳥類確實是由它們進化而來的。說到羽毛,這估計是鳥類最顯著的特點了。鳥類的羽毛五彩斑斕,把鳥兒裝點得非常美麗。從形態上區分,鳥類的羽毛有片狀的正羽和蓬鬆的絨羽兩種。
-
專家披露古生物學界研究成果:帶毛恐龍樹上飛
本報訊 在很多人看來,古生物學研究的對象主要就是化石,而它的「能力」大多局限於對過去事件的「追述」。但是,在昨天古生物學會80周年慶典上,來自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的陳均遠教授卻有不同看法,在他看來,古生物學不僅「記載歷史」,還能「研究未來」。此外,會議還對此前「關注度」極高的「帶毛恐龍」進行詳解。
-
中國科學家發現生物固氮的最早化石證據
中國科學家發現生物固氮的最早化石證據 2018-02-02 12:,發現了具有多細胞和細胞分化的「大型安徽絲藻」,其成為早期生物固氮的最早化石證據。
-
遼寧發現體型最大帶羽毛恐龍 不為能飛為保溫
「華麗羽王龍」頭骨及羽毛化石照片。「華麗羽王龍」(大個)和其他帶羽毛恐龍復原圖。 本組圖片由徐星提供 科學家在遼西發現了一種新的暴龍類恐龍——華麗羽王龍,是迄今發現的體型最大的帶羽毛恐龍。而本次發現的華麗羽王龍,因為其具有龐大的體型和原始的絲狀羽毛,顯然不會有飛行能力,所以這些原始羽毛可能是用來保溫。甚至還可以據此推斷出,在食肉恐龍中,羽毛的分布可能也相當廣泛。 「除此之外,這個發現還將成為鳥類是由恐龍進化而來的強力佐證。 」研究小組的成員之一,瀋陽師範大學古生物研究所教授胡東宇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以往,大家都認為世界上最古老的『鳥』是德國發現的始祖鳥。
-
中國科學家發現霸王龍祖先長有羽毛的證據
新華網倫敦10月6日電(記者曹麗君)中國科學家在將於7日出版的新一期英國《自然》雜誌上報告說,他們近日在遼寧境內發現的化石證明,這種古老動物的祖先長有羽毛。 中科院古脊椎動物和古人類研究所的徐星博士等研究人員報告說,他們發掘到一些恐龍碎片,從其形態上判斷,這些化石屬於一種身長約1.5米、體重較輕的恐龍,大約生活在1.28億年至1.39億年前。 從其較為完整的頭骨化石判斷,這種恐龍和大約6000萬年後出現的霸王龍相似,而其身體特徵則與長有羽毛的中華龍鳥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