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發現最早帶羽毛恐龍 帶毛恐龍時代提前(圖)

2020-11-25 搜狐網

  本報訊 (記者蔡文清) 記者從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獲悉,我國科學家日前發現了距今約1.6億年的帶毛恐龍的化石。這是迄今發現的世界上最早的帶羽毛恐龍化石。該研究成果即將刊登在10月1日出版的英國《自然》雜誌上。

  在鳥類起源研究中,因似鳥類恐龍化石的匱乏,使得「獸腳類恐龍分異時間」的研究一直較為薄弱,涉及到最早鳥類何時出現的關鍵問題。此次我國科學家在遼寧省建昌縣玲瓏塔地區發現的「赫氏近鳥龍」標本,代表了目前世界上最早的長有羽毛的物種,進一步支持了「獸腳類恐龍分異的時間框架新假說」,代表著鳥類起源研究的一個重大突破。

  赫氏近鳥龍這一物種,是今年初由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徐星等人,根據一個不完整的頭後骨骼標本命名的,並鑑定為與鳥類親緣關係最近的一種小型獸腳類恐龍。從該化石標本上看,赫氏近鳥龍化石几乎完整地保存了骨架周圍廣泛而清晰地分布著羽毛印痕,特別是在趾爪以外的趾骨上都被有羽毛,這種完全被羽的特徵在滅絕物種中尚無報導。據介紹,該化石距今約1.6億年,較之以往世界最早的「帶毛恐龍」——在遼西「熱河生物群」發現的「中華龍鳥」的時代要早約2000至3000萬年,是目前世界上已知最早的長有羽毛的物種。

  通過綜合分析包括近鳥龍在內的獸腳類恐龍的化石記錄,我國科學家提出,獸腳類恐龍的所有主要類群在晚侏羅紀最早期之前可能都已出現,並且迅速分化,包括鳥類在內的許多重要類群就是在這次快速演化事件中出現的。

相關焦點

  • 中國科學家在遼寧發現世界上最早的帶毛恐龍化石
    新華社瀋陽9月25日電(記者 陳夢陽)中國科學家日前在遼寧省建昌縣玲瓏塔地區發現了距今約1.6億年的帶毛恐龍化石,這是迄今發現的世界上最早的帶毛恐龍化石,是鳥類起源研究一個新的、國際性的重大突破。
  • 我國發現世界上最早的帶毛恐龍
    中國科學家日前在遼寧省建昌縣玲瓏塔地區發現了距今約1.6億年的帶毛恐龍化石,這是迄今發現的世界上最早的帶毛恐龍化石,是鳥類起源研究一個新的、國際性的重大突破。  英國《自然》雜誌9月25日在其網站刊登了這一重大發現,稱「本次發現填補了恐龍向鳥類進化史上關鍵性的空白」,並將在10月1日出版的《自然》雜誌上發表瀋陽師範大學古生物研究所課題組的研究成果。
  • 中國發現迄今最古老帶毛四翼恐龍
    北京時間9月28日消息,據美國連線網站報導,始祖鳥生活於侏羅紀,同時有著鳥類及恐龍的特徵,以往被公認為是鳥類的祖先,從恐龍進化而來。然而,最近在中國的遼寧省發現了比始祖鳥還要更古老的有翅生物化石,有力地填補了恐龍與始祖鳥之間的進化空白。
  • 鳥類:帶毛的恐龍是我們的祖先
    那麼,鳥類的恐龍祖先也都長有這樣的羽毛嗎?科學家通過研究帶毛恐龍的化石發現,有些恐龍身上的羽毛跟現在鳥類的羽毛相似,而更早一些的恐龍,它們的羽毛跟現在鳥類的羽毛不同,是一種更原始的羽毛。始祖鳥因為它的頭部像鳥,生有翅膀,身上長有羽毛,一度被認為是最早的鳥類,但近年來,科學家已經將它劃定為一種小型的恐龍,很有可能是恐爪龍類的祖先。而與現在鳥類姻緣關係較近的馳龍類,它們身體羽毛的形態就跟現在鳥類更加相似。比如,在我國發現的中國鳥龍,身體羽毛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比較原始的羽毛,主要起保溫作用。
  • 中國發現最大帶羽毛恐龍化石 比北票龍大40倍
    中國發現最大帶羽毛恐龍化石 比北票龍大40倍 BrainChoo繪圖  記者許琦敏  我國古生物學家在遼西發現了迄今為止最大的帶羽毛恐龍,該恐龍被命名為華麗羽王龍。它發育出原始的絲狀羽毛可能是為了適應白堊紀早期的寒冷氣候。最新一期的英國《自然》雜誌刊登了這一來自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徐星領導的研究小組成果。
  • 中美科學家首次發現3隻帶毛恐龍足跡
  • 八塊帶毛恐龍化石有故事
    法國收藏家主動提出捐贈化石  2016年10月,遼寧古生物博物館在法國雷恩市科學中心舉辦「中國帶羽毛恐龍特展」,引起轟動。「展覽開幕式邀請了法國、比利時等國的專家出席。比利時皇家自然研究所恐龍學家哥德弗洛伊應邀參加。」
  • 遼西熱河生物群發現體型最大的帶毛恐龍——華麗羽王龍
    在科學界享有聲譽的英國《自然》周刊2012年將目光再次聚焦在中國遼西地區,在這裡發現了世界上迄今體型最大的帶羽毛恐龍——華麗羽王龍,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的徐星研究員及其團隊的論文
  • 「華麗羽王龍」:帶羽毛的超級恐龍(2)
    《自然》雜誌上發表的頭骨復原圖和化石整體圖都是在上千張拍好的照片中,考慮光線、解析度等因素精心挑選出來,再經過後期處理的。論文於2011年11月26日投稿,今年4月5日刊登。接下來的工作是確定「華麗羽王龍」羽毛的顏色。徐星說:「化石上的顏色並不是羽毛的原本色彩。因為色素體在幾億年的時間裡並不會發生明顯的改變,所以通過觀察化石中的色素體,再對比資料庫,就可以得到答案。」
  • 專家披露古生物學界研究成果:帶毛恐龍樹上飛
    此外,會議還對此前「關注度」極高的「帶毛恐龍」進行詳解。  陳均遠最讓人關注的研究,就算他的「澄江動物群」了。他告訴記者,幾乎現在大多數的生物,都能在這個生物群裡找到自己的「祖先」。其中,一些歷經數億年模樣沒有什麼變化的生物,格外引起了他的關注。比如海豆芽、櫛水母等生物。「為什麼這些生物存活的時間可以這麼長?」
  • 「帶毛恐龍」大展 吸引超10萬觀眾
    昨日下午3點,北京自然博物館舉行了遼寧省建昌縣政府向全球100個著名博物館捐贈由科學畫家趙闖復原的、世界上最早的帶羽毛恐龍   此捐贈儀式是「走進鳥的故鄉——建昌古生物化石進京特展」閉幕儀式中的重頭戲,其主角——迄今世界最早的帶羽毛恐龍「赫氏近鳥龍」的正模標本化石發現於遼寧省建昌縣,它的發現,極大地支持了「鳥類恐龍起源說」,被譽為「代表鳥類起源研究一個新的、國際性的重大突破」。
  • 我國發現世界上最早的長有羽毛的恐龍(圖)
    —「赫氏近鳥龍」化石標本)中國日報網中國在線消息:據英國《自然》(Nature)雜誌網站公布,10月1日出版的英國《自然》雜誌上將發表瀋陽師範大學古生物研究所課題組報導的迄今已知世界上最早的、長有羽毛的恐龍—「赫氏近鳥龍」(Anchiornis huxleyi)的新發現。
  • 遼寧發現體型最大帶羽毛恐龍 不為能飛為保溫
    「華麗羽王龍」頭骨及羽毛化石照片。「華麗羽王龍」(大個)和其他帶羽毛恐龍復原圖。 本組圖片由徐星提供  科學家在遼西發現了一種新的暴龍類恐龍——華麗羽王龍,是迄今發現的體型最大的帶羽毛恐龍。但這次我們發現的『華麗羽王龍』讓大家知道了羽毛並不是鳥類所特有的,許多小型恐龍甚至這類大型恐龍也具有與鳥類相似的羽毛或者更加原始的羽毛。 」  研究古脊椎動物多年的學者張萬連先生則表示,這次發現的這種帶羽毛的恐龍,和現在鳥身上的羽毛並不一樣。最早的羽毛確實是生長在恐龍身上,其中有一種恐龍隨著時間的推移,慢慢進化成了鳥。這次發現的「華麗羽王龍」只是恐龍種類的一個分支。
  • 中國發現華麗羽王龍化石 為迄今最大帶羽毛恐龍
    華麗羽王龍(大個)和其他帶羽毛恐龍復原圖。圖片由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提供據新華社北京4月5日電(記者吳晶晶)記者5日從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獲悉:科學家在我國遼寧省西部發現一種新的暴龍類恐龍。這種被命名為華麗羽王龍的食肉恐龍是迄今發現的體型最大的帶羽毛恐龍。由古脊椎所研究員徐星領導的研究小組的相關成果發表在最近一期出版的英國《自然》雜誌上。
  • 「華麗羽王龍」:帶羽毛的超級恐龍
    家族譜系本月初,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的徐星研究員及其團隊的論文《中國發現迄今體型最大的帶羽毛恐龍化石》在英國《自然》雜誌上刊發。
  • 首個「有羽毛恐龍」足跡被發現 形狀像大鳥
    明天,中國與美國古生物學家將聯合公布一個重要的發現:他們在世界上第一次發現了帶毛恐龍的足跡化石,記者特地採訪了研究者之一、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的邢立達,向讀者呈現這一發現的全貌。從上世紀90年代至今,熱河生物群發現了大量帶羽毛的恐龍化石,這些發現連結了恐龍與鳥類的關係,並涉及到羽毛與飛行的起源問題,牢牢抓住了全世界古生物學家與公眾的眼光。而這些有羽毛恐龍的腳部形態是什麼樣子的呢?古生物學家一直沒有找到相應的恐龍足跡化石。1998年,中國地質博物館在四合屯徵集到一塊恐龍足跡化石,它直到今天才正式公之於眾。
  • 鳥類起源於恐龍有新證 恐龍時代可能色彩斑斕
    鳥類起源於恐龍有了新證據 恐龍時代可能色彩斑斕   記者齊芳今天(27日)從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獲悉,中國、英國和愛爾蘭三國科學家在熱河生物群的鳥類和帶毛恐龍中發現了兩種黑色素體。這不僅為鳥類起源於恐龍的假說提供了新證據,更首次證明生活在1.25億年前的一些古鳥類和帶毛的恐龍均具有「色彩斑斕」的基礎。這一發現將刊登在最新出版的《自然》上。   專家解釋說,雖然很多科普圖畫中恐龍時代的生物和今天的動物一樣五顏六色,但這只是科學家和藝術家「將近論古」的推論,一直缺乏科學實證。
  • 揭秘:翼龍不是恐龍 只能算恐龍「親戚」(圖)
    馮偉民介紹說,我國有世界上最早長羽毛的恐龍——近鳥龍;世界上最古老的角龍——晚侏羅世隱龍;像鳥一樣睡覺的恐龍——早白堊世寂龍;世界上脖子最長的恐龍——馬門溪龍;最早發現的帶羽毛的恐龍——中華龍鳥;長有四翼的恐龍——小盜龍等等。前幾年,我國古生物學家在內蒙古臨河市附近發現了世界上唯一的單指恐龍,叫做「單指臨河爪龍」,體長僅40釐米、重450克。它的前肢僅有一個指頭,專門用來掘取地上的昆蟲為食。
  • 學者答澎友|中國人發現帶毛恐龍能獲諾獎嗎,能複製活恐龍嗎
    原標題:學者答澎友|中國人發現帶毛恐龍能獲諾獎嗎,能複製活恐龍嗎一塊雞蛋大的白堊紀琥珀中,留下了一段毛茸茸的恐龍尾巴,這是人類迄今以來接觸到的最新鮮的恐龍標本。2016年12月9日,在線學術期刊《當代生物學》(Current Biology,《細胞》出版集團旗下)刊發論文《白堊紀中期琥珀中一個長著原始羽毛的恐龍尾》,宣告了這一划時代的發現。
  • 一朵花,一隻鳥帶你回到恐龍滅絕時代
    生代古生物化石豐富、多樣,迄今為止已發現了最早的鳥類和開花的植物,朝陽因此被譽為「第一隻鳥飛起的地方,第一朵花綻放的地方」,在國際上具有獨特性、完整性、稀有性,是世界級的古生物化石寶庫。進入園區以後可以看到一些假恐龍雕像,它有紅外線熱感反應,遊客走過的時候能感受到就發出了恐龍的叫喊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