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朵花,一隻鳥帶你回到恐龍滅絕時代

2021-01-15 小肥穎兒

朝陽鳥化石世界地質公園位於遼寧西部的朝陽市,公園佔地面積70公頃 ,主要地質遺蹟面積207平方公裡。主要地質遺蹟為古生物化石、含化石地層、地質構造。地質公園由上河首古生物化石園區、四合屯古生物化石園區、凌源大杖子園區(均為著名的「熱河生物群」化石的主要產地)。

生代古生物化石豐富、多樣,迄今為止已發現了最早的鳥類和開花的植物,朝陽因此被譽為「第一隻鳥飛起的地方,第一朵花綻放的地方」,在國際上具有獨特性、完整性、稀有性,是世界級的古生物化石寶庫。

進入園區以後可以看到一些假恐龍雕像,它有紅外線熱感反應,遊客走過的時候能感受到就發出了恐龍的叫喊聲。

首先我們來到了恐龍化石館,700平方米的恐龍廳展出各類恐龍立體骨架,其中有在聯合鄉發掘的8米長、高4米多的恐龍化石標本,它是目前我市境內發現的最大個體的恐龍化石。除了大恐龍標本外,還有三燕麗蟾、小盜龍等化石。

完整的恐龍化石佔了整面牆,非常珍貴。講解員跟我說,這些髮型的能立起來的恐龍骨架,無論是在中國還是在外國的博物館都不是真的,因為工程大復原難,而且經過多年的土地埋藏許多恐龍骨架已經丟失找不到了。

接下來我們開始參觀化石,參觀順序是由低等到高等的順序。隨著講解員的講解,每一個化石在我們面前好像栩栩如生一樣活動起來,讓我想像到恐龍時代這些動物們的生存方式。

我個人覺得魚類的化石特別美,能看到魚的每一個細節,保存很完整,而且魚的鱗片也能看得清清楚楚。像其中的一條魚的鱗片不像我們現在的魚那樣,一個個洞洞呈現出正方形的樣式,非常神奇。

三燕麗蟾生存於早白堊世的遼寧西部,與狼鰭魚、孔子鳥、中華龍鳥等熱河生物群的成員共生。這表明早在恐龍時代無尾兩棲類就已在我國演化,從而將我國蛙類發展史大大地提前了。三燕麗蟾不僅是亞洲首次發現的無尾兩棲類中最原始的盤舌蟾類化石,更是世界上發現的第2種具完整骨架的中生代盤舌蟾類。

這張照片可以看出有幾隻烏龜堆在一起,非常混亂的樣子,也是非常難得這麼多烏龜群聚的化石,每個烏龜的姿勢不一致而且有種慌亂的感覺,估計是在恐龍滅絕火山爆發的時刻烏龜們都想逃離的那種狀態。

恐龍的滅絕之謎引起了許多人的興趣,我們無法正確知道當時發生了什麼,只知道一場火山爆發恐龍便從此消失,有些人猜測恐龍永遠消失在世上,而有些人則猜測恐龍進化成別的生物。

以中華龍鳥為代表的長羽毛恐龍化石的發現為標誌,揭開了熱河生物群研究的新高潮。由此激活了當今生物演化領域一大熱點——鳥類起源於恐龍的研究。

就是因為這隻中華龍鳥打破了以往各種學說和假想,化石證明出鳥是由恐龍進化的。還可以看出後來的這些生物是龍和鳥的結合,翅膀還有爪子,到了最後恐龍的爪子才慢慢消失,尾部的羽毛才越長越長。

此後,又相繼發現了原始祖鳥、尾羽鳥、北票龍、中國鳥龍、小盜龍和全身披覆羽毛的奔龍等幾十件長羽毛恐龍化石。

在已公開的化石標本中,孔子鳥的骨骼結構十分完整,並有著清晰的羽毛印跡。這一切使得孔子鳥成為最出名的中生代鳥。根據出土地點的地質形成史推斷,這種鳥生活在距今約1.25億年到1.1億年,即西方學者所稱的白堊紀早期或中國學者所稱的晚侏羅紀。孔子鳥是目前已知的最早擁有無齒角質喙部的鳥類。

中華古果是在遼西發現的第二種迄今最早的被子植物,它的營養葉與遼寧古果相似,水生草本被子植物,其生殖枝上螺旋狀著生數十枚蓇葖果,由心皮對摺閉合而成,果實細長面密集,每枚心皮內包藏著8-12數粒胚珠 (種子)。根部不發育,葉子細而深裂。所有這些特徵均反映了它的原始被子植物性質,並暗示了被子植物可能為水生起源。

科學家根據遼寧古果的化石復原出它原來的樣子。

到了下一個展館是化石與詩結合展館,每個化石都配上一段美妙的文字,文字都很有文採,聽說是館長自己寫的。

整個化石館的精品就是這個化石:永恆的愛情。兩隻恐龍在愛的滋潤下交配,就在這時火山爆發,時間就定格在這一刻。大地可以驟然傾覆,大地亦能片刻崩裂,跨越時空,沉寂中,凝固愛的圖騰。曾經摯愛相依相守,陶醉柔情似水如風,不離不棄,洪荒裡,見證愛的永恆。

還有成雙成對的魚,要形成這樣的場面完全都是巧合,只能說這一切都是緣分。

離開化石館我們前往下一展館區,在坐電瓶車的過程中,參觀的是一片樹木化石林,這些樹木化石都是天然的,最大最粗的樹木化石有二十幾米。

下一個展館是化石發掘現場,已經建成了一個博物館讓人參觀,還原了當時如何開鑿化石的。

巖石分開一層層不同顏色,挖掘得很深,可以看出了舊時的巖層構造,讓人身臨其境。

這是一個神奇的地方,世界對它充滿好奇和翹望,第一隻鳥在這裡飛上天空,第一朵花最早在這裡綻放,抹去歲月的是、塵埃,打開探索自然真理的天窗,伴隨著遠古生靈魂的足跡,遐想展開遨遊的翅膀,思緒在現實遠古之間遊走,感慨隨著隕落的流行迷茫。

相關焦點

  • 若人類搭乘時光機回到恐龍時代,我們會擊敗恐龍生存下來嗎?
    最傑出的物理學家之一霍金,曾經在生前多次預言,按照人類目前的科技發展水平,大約再過200年左右的時間,人類就可以搭上時光機進行時空旅行,那麼,如果未來人類有機會回到恐龍時代,當地球上新老兩任霸主在同一個時間線上相遇,我們是否可以成功擊敗恐龍,成為恐龍時代的新霸主呢?
  • 如果人類不帶任何科技和武器回到恐龍時代,能否戰勝恐龍?
    引言:人類和恐龍是兩個不同時代主宰地球的物種,但有人認為,人類現在之所以這麼強大,是因為有武器和科技的加持,如果人類脫離這些現代產物的話,回到恐龍時代不但無法戰勝恐龍,無法生存下來,真是這樣的嗎?在美國諸多大片中,有一系列是和恐龍有關的,那就是《侏羅紀公園》。許多看過這系列電影的朋友都表示電影的特效製作精良,並且被裡面的恐龍給震撼到了。在電影中的人類之所以能夠屢次逃脫恐龍的魔掌,固然離不開現代科技的加持。因此有網友提出了這樣的觀點,如果現代人類不帶一丁點科技回到恐龍時代的話,人類能夠在恐龍時代生存嗎?還能夠打敗恐龍嗎?
  • 考古研究發現恐龍時代鳥類遭受洪水襲擊而滅絕
    在羅馬尼亞Sebes河道附近地區發現的鳥巢化石使科學家對恐龍時代的生物有了新的認識羅馬尼亞Sebes地區還發現了翼龍的化石,它是歷史上最大的飛行爬行動物  【搜狐科學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英國科學家最近首次發現了恐龍時代的一種鳥類的築巢化石
  • 琥珀裡竟然有恐龍!邢立達老師帶你探索琥珀中的恐龍世界
    提到恐龍你會想到什麼呢?是博物館裡高高的骨架,還是《侏羅紀公園》裡兇猛的野獸?如果我說有人在琥珀中發現了恐龍你會相信嗎?中國地質大學副教授博士生導師邢立達老師所在的團隊就在緬甸發現了世界上第一枚恐龍琥珀。琥珀是如何形成的?被琥珀包裹的是哪種恐龍?
  • 恐龍並沒有「滅絕」,而是進化成了鳥,很多鳥是獸腳亞目恐龍後代
    眾所周知,恐龍在6500萬年前便滅亡了,並且滅亡的原因還沒有具體的定論。不過,有可能恐龍現在就在就在我們身邊,它們沒有真正的滅亡,而是進化成了鳥。目前,有相關研究在支持這個觀點。研究鳥類進化的古生物學者,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地質科學系教授朱莉婭·克拉克說:「就像我們哺乳動物一樣,鳥類是活的恐龍。」 我們今天擁有的所有鳥類都是一種恐龍:獸腳亞目恐龍的後代。在日本的一種原始鳥中,是具有1.2億年歷史的禽類,也是最早的一種帶有翼龍樣式的已知鳥類。這種鳥就極有可能是翼龍的後代。
  • 恐龍變成了會飛的鳥?
    恐龍變成了會飛的鳥? 青島全搜索電子報   2015.07.16 星期四     早報文娛專訊 恐龍沒有滅絕,而是進化成鳥?上世紀60年代,「恐龍文藝復興」提出了鳥類演化自恐龍的觀點。如今,島城市民可以「親眼」看到這一演化的生命證據——恐龍化石。
  • 恐龍滅絕了!為什麼它們的鄰居卻活了下來?
    在昨天的內容結束的時候,給大家做了一個預告,說今天會帶大家看一種非常大、又非常兇猛的生物。
  • 你以為同一個時代的恐龍滅絕,鯊魚倖存了下來?並不是這樣!
    其實鯊魚和恐龍並不是同一個時代的物種,當然您不要以為鯊魚能生存下來是因為在小行星撞擊之後出現的,恰恰相反,鯊魚最早出現在地球上的時候,恐龍還不知道在哪呢!也許是恐龍生活的太安逸了,沒有熬過白堊紀晚期的小行星撞擊?其實並不是,恐龍也並不只是一個物種,恐龍一樣有來自大自然的很多威脅,有時候它們的威脅來自另一個種類的恐龍,比如霸王龍等!但事實上是恐龍滅絕了,而鯊魚生存了下來!果然是這樣嗎?
  • 人類的祖先在恐龍時代居然是「老鼠」?難怪可以度過生物大滅絕!
    如果把時間線再往前推,在恐龍時代的我們又是怎樣的姿態呢?恐龍時代開始於三疊紀末期,結束於白堊紀晚期,時間大約在2.3億年前~6500萬年前。在那個時代的地球,恐龍家族是當之無愧的主角,真正食物鏈頂層的存在。而我們人類的祖先在那個時候還只是一種形似老鼠的生物。在兩億多年前,一種名為合弓綱的犬齒獸亞目的族群出現了,正是上圖的這種生物。
  • 如果地球70億人類,回到6500萬年前的恐龍時代,能夠生存下去嗎?
    這些生物基本都很難一直持續到現在,而是在一次次的生物大滅絕事件中徹底消失在歷史長河中。在人類沒有誕生之前,地球的生命史出現過一個輝煌的生物稱霸時代,那個時代叫恐龍時代。相信很多朋友都知道恐龍,那是一種生活在6500萬年前的強大生物。恐龍在地球稱霸的時間要比人類長多了,根據科學家的研究探索,恐龍大約是在2億多年前開始登上歷史的舞臺。
  • 假如現在的75億人,全部回到恐龍時代,我們人類能扛多久?
    而且距離現在6500萬年前,有著一段不為人知的歷史,伴隨著一具恐龍化石的出現,這段歷史慢慢的被人類所發現,我們也給那個時代取了一個名字,名字就叫侏羅紀時代,也是恐龍時代。直到6500萬年前,一場災難使得恐龍,整個種族都滅絕了,主流科學一般認為,這是因為小行星撞擊了地球,導致地球上,火山爆發,地震還有海嘯的發生,破壞了地球的生態環境,使得恐龍再也難以生存。
  • 假如現在的75億人,全部回到恐龍時代,我們人類能扛多久?
    而且距離現在6500萬年前,有著一段不為人知的歷史,伴隨著一具恐龍化石的出現,這段歷史慢慢地被人類所發現,我們也給那個時代取了一個名字,名字就叫侏羅紀時代,也是恐龍時代。隨著科學家們的不斷深入研究,對於恐龍的認識,我們也越來越豐富了。
  • 帶你重返恐龍時代,感受最初的霸主
    上海有迪士尼,北京有環球主題樂園,但今天要帶大家走進另一個夢幻世界,穿越回到侏羅紀時代,去探訪和了解地球曾經的霸主們。奇幻的恐龍世界,可以說是每個成年人和小孩的都感到不可思議的奇妙之地。>這裡有你想像不到的神秘與未知這裡就是中華恐龍園一座集科普、遊樂、演藝等於一體的恐龍樂園。
  • 怎樣給已經滅絕的恐龍稱體重?
    人類回顧演化歷史的時候,往往會選取代表性的某些門類生物,稱之為「某某時代」。而中生代,就被稱為「恐龍的時代」。 提起恐龍,大家最先想起的一個成語是什麼呢?那一定是「龐然大物」了。動輒數噸甚至數十噸的體重,對於生活在21世紀的我們來說,充滿了衝擊力。那麼,大家有沒有想過,我們想了解自己的體重,站上體重秤就可以。但對於恐龍來說,除了僅存的鳥類這一支後代,其他恐龍早已滅絕。
  • 全球變暖將把地球溫度帶回"恐龍時代"(圖)
    【搜狐科學訊】據路透社7日報導,一位科學家在星期四稱,全球變暖延續到下個世紀將使地球溫度回到恐龍時代才有的溫度,而且將導致地球上一半以上的物種滅絕。他告訴英國科學聯合會說:「我們可能已經正好處在物種大滅絕的邊緣。」那時,大約10%到50%的物種將從地球上消失。科學家預測到2100年全球平均氣溫將比現在升高2到6攝氏度,主要原因就是燃燒化石燃料將大量的二氧化碳排放到了地球大氣之中。託馬斯說:「如果預測的極端氣溫真的發生,那麼我們將回到自恐龍時代以來從未見過的全球溫度。
  • 恐龍並未完全滅絕,還有一部分仍然與我們生活在一起
    恐龍並未完全滅絕,還有一部分仍然與我們生活在一起早在侏羅紀就有一部分恐龍飛上了藍天,身體結構發生了顯著的變化,躲過了大滅絕,它們就是今天的各種鳥,鳥類是恐龍的直系後代,這裡就會有一個誤區,那就是將鳥類做為翼龍的直系後代,因為按照我們慣性思維來看,要說鳥是恐龍的直系後裔,那肯定會認為
  • 史前篇(1)恐龍時代的背景
    你對我們生活的地球有多了解呢?恐龍誕生前的地球又是什麼樣子呢?恐龍誕生前又有哪些生物在地球上演化呢?地球大約在46億年前由宇宙中的塵埃粒子物質聚集冷卻形成,地球形成後的5億年出現海洋,海洋中的各種化合物相互碰撞,相互作用了無數次後,終於產生了有機物,在34億年前誕生了最原始的生命。
  • 是什麼原因引發了恐龍時代的滅亡?
    有一些研究者在對恐龍時代滅亡的原因展開一番探索之後指出,這種曾經地球的統治者之所以會走向滅亡,是因為彗星撞擊了地球,在這種撞擊中,導致了恐龍時代的滅亡。研究者還對此設置了一些場景,我們可以通過研究者的推測了解到,在一處死水灘周圍,圍繞著一大群大鵝龍在那裡覓食飲水。看似當時非常安靜又平和,但是這時候大鵝龍並沒有發現危險正在朝它們靠近。
  • 恐龍時代有胎生哺乳動物存在嗎?現代哺乳動物和恐龍有什麼關係?
    阿法齒負鼠始祖獸,其化石出土於我國遼寧義縣,生活在白堊紀早期,已知最古老的真獸下綱成員,它們體型嬌小,一隻手就可以握下,爪很長,善於攀爬。經過8000萬年的演化,到距今2.3億年前的三疊紀中期,蜥形動物的一個小分支鳥頸類主龍演化出了最早的恐龍。幾乎與此同時,合弓動物中的犬齒獸類演化出了最早的哺乳動物。當時恐龍更好地適應了環境,並且迅速搶佔了大部分生態位,這就是地質史上著名的「恐龍時代」。
  • 中國發現最早帶羽毛恐龍 帶毛恐龍時代提前(圖)
    本報訊 (記者蔡文清) 記者從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獲悉,我國科學家日前發現了距今約1.6億年的帶毛恐龍的化石。這是迄今發現的世界上最早的帶羽毛恐龍化石。該研究成果即將刊登在10月1日出版的英國《自然》雜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