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麗羽王龍」:帶羽毛的超級恐龍

2020-11-22 三聯生活周刊

「華麗羽王龍」:帶羽毛的超級恐龍

2012-04-28 12:09 作者:王瓏錕來源:三聯生活周刊 2012年第17期

1.25億年前,披著羽毛、身長9米的「華麗羽王龍」被噴發而出的火山灰瞬間吞噬。今天,它的化石成了蜚聲海內外的「明星」。

家族譜系

本月初,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的徐星研究員及其團隊的論文《中國發現迄今體型最大的帶羽毛恐龍化石》在英國《自然》雜誌上刊發。「華麗羽王龍」的發現,使得帶羽毛恐龍的體積上限達到了過去沒有想到的程度,這顛覆了恐龍在大型化過程中羽毛會逐步退化的觀點。

化石來自三隻恐龍,一隻成年的和兩隻幼年的。「每隻的具體年齡目前沒有確定,體形最大的成年恐龍與體形最小的幼年恐龍相差8歲。」研究團隊成員王爍告訴本刊記者,「最大的這隻體長大約9米,體重1.4噸。這之前,我們在遼西熱河生物群發現的最大個體的帶羽毛恐龍是『意外北票龍』,體重僅有『華麗羽王龍』的1/40。」

澳大利亞科學家 Brian Choo繪製的「華麗羽王龍」與兩隻「意外北票龍」(左下)

「華麗羽王龍」的意思是長有華麗羽毛的暴龍。「稱之為『華麗羽暴龍』也沒問題,我喜歡叫它『華麗羽王龍』,更好聽,也更有中國味兒。」徐星說。

恐龍有兩大類群,蜥臀目和鳥臀目,其中蜥臀目又分為蜥腳類和獸腳類。暴龍屬於獸腳類,它們可能是有記錄以來地球上生存過的最大型的肉食性恐龍。暴龍擁有龐大的身形,粗壯的後肢和有力的下顎,有快速奔跑能力,因而佔據著食物鏈的頂端。霸王龍是廣為熟知的家族成員,身長約13米,生長於白堊紀末期。而「華麗羽王龍」生長在早白堊紀。從時間順序上,可以將「華麗羽王龍」簡單理解為霸王龍的祖先。「華麗羽王龍」的化石出自我國遼寧省,而霸王龍則主要生長在北美地區。「華麗羽王龍」的「長相」有許多特徵,例如,它的頭頂有低矮的「冠子」——包含著瘤狀結構的脊狀物,它的鼻孔形狀比較狹長等。

在暴龍家族中,「華麗羽王龍」並不是第一個被發現有羽毛的。《自然》雜誌早在2004年,就發表過發現並研究「帝龍」的論文。徐星對其羽毛的描述是:「下頜和尾巴尖端周邊發現有纖維構造物,尾骨化石上的羽毛長約2釐米。」與「帝龍」一樣,「華麗羽王龍」化石可以作為鳥類由恐龍進化而來的有力佐證。

大型恐龍長羽毛,顯然與傳統印象中恐龍遍體鱗片的冷血動物形象相悖。那麼體形最大的食肉恐龍霸王龍到底有沒有羽毛呢?「問題就在這兒,目前只有有限的證據表明霸王龍體表是鱗片,而非羽毛。」徐星告訴本刊記者,「並且只在霸王龍的腳部和臀部發現了鱗片,至於其他部位則缺乏直接證據。」

據徐星介紹,這次「華麗羽王龍」化石的發現可以得出的結論是:「在食肉恐龍中,羽毛的分布可能相當廣泛。」他羅列了中華龍鳥、意外北票龍、千禧中國鳥龍、尾羽龍、原始祖鳥、小盜龍、義縣龍、帝龍、近鳥龍、曉廷龍等已經發現的長有羽毛的食肉恐龍。

恐龍為什麼長毛

「華麗羽王龍」的羽毛長得什麼樣子呢?徐星告訴本刊記者:「非常原始的羽毛,可以用小雞的絨毛來形容。」這個說法強調的是,從功能上講,其羽毛像小雞絨毛一樣起到保溫的作用。實際上,「華麗羽王龍」的羽毛又長又硬,平均長度15~16釐米,這在已經發現的帶羽毛恐龍中算得上最長的之一。這次發現的羽毛主要在成年那隻「華麗羽王龍」的尾巴上,較小一隻的腿部和臀部,還有最小那隻的脖子和前臂部分。其中,最小那隻「華麗羽王龍」的羽毛印痕最為明顯。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徐星

一走進徐星的辦公室,本刊記者就注意到放在桌子上的「華麗羽王龍」化石標本,可以明顯地看到一根一根的羽毛,條理清晰,非常密實。

「這是絲狀結構的羽毛。」王爍介紹說,鳥類的羽毛一般分成兩大類,絨羽與片羽,類似於小雞絨毛這種的就是絨羽;而片羽則是有羽軸的,例如孔雀的尾羽。「華麗羽王龍」的羽毛並不像鴿子等鳥類的羽毛。鴿子的羽毛屬於飛羽,中間有一個羽軸,兩邊是羽片,而且兩邊的羽毛並不對稱,羽軸的一側非常窄,而另外一側非常寬,這種不等稱的羽毛具有空氣動力學的特性,只有這樣的羽毛才能適合飛翔。

徐星認為,早白堊紀比霸王龍生長的晚白堊紀溫度要低10攝氏度左右,「保溫」的解釋順理成章。中科院之前對鸚鵡嘴龍等恐龍做過牙釉質中碳氧同位素檢測的研究,推斷出遼西地區在早白堊紀時的溫度與現在遼寧地區的溫度差不多,最熱不超過20攝氏度。除了遼西,在日本和我國甘肅、廣西等地的類似研究也證明了當時亞洲地區的溫度較低。

徐星認為,「華麗羽王龍」的發現,加深了古生物學界對恐龍羽毛衍化複雜性的認識。

過去,普遍觀點認為,動物在大型化的過程中羽毛逐步退化。以象為例,小象的身體表面長著軟毛,而成年的大象沒有長毛。熱交換與表面積有關,熱量的產生與體積有關,而表面積與體長是二次方的關係,體積與體長是三次方的關係。隨著大象的成長,自身能夠產生的熱量足夠多,相對散熱面積變少,所以並不需要羽毛。按照該觀點,像「華麗羽王龍」這樣體長9米的大型恐龍,相對散熱面積足夠少,羽毛對於它而言完全沒有存在的必要,更何況傳統上認為恐龍是冷血動物。

但現在看來,恐龍大型化將導致羽毛退化的觀點並不全然正確。能夠解釋「華麗羽王龍」帶羽毛的原因有兩個:第一,恐龍的生理結構和新陳代謝方式與現在的動物差異明顯,也就是說,即便大型恐龍長有很厚的羽毛,產生的熱量也不會擾亂其生命體徵;第二,帶羽毛恐龍生存環境的溫度較低,目前這種觀點具有一定的證據支撐。

閱讀更多更全周刊內容請微信掃描二維碼成為中讀VIP,閱讀期期精彩內容!

版權聲明:凡註明「三聯生活周刊」、「愛樂」或「原創」來源之作品(文字、圖片、音頻、視頻),未經三聯生活周刊或愛樂雜誌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轉載 、連結、轉貼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經本刊、本網書面授權的,在使用時必須註明「來源:三聯生活周刊」或「來源:愛樂」。違反上述聲明的,本刊、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華麗羽王龍」:帶羽毛的超級恐龍(2)
    「華麗羽王龍」:帶羽毛的超級恐龍(2) 2012-04-28 12:09 作者:王瓏錕來源:三聯生活周刊 2012年第17期
  • 【恐龍】身披羽毛的掠食者——華麗羽王龍
    其實,在距今約1.3億年的早白堊世,地球上還真的生活著一些渾身長滿羽毛的暴龍,它們就是華麗羽王龍。 藝術家筆下的華麗羽王龍復原圖(Brain Choo繪圖) 華麗羽王龍是2012年在我國遼西早白堊世地層中發現一種新的暴龍類恐龍,成年的華麗羽王龍體長在9米左右,頭骨長90釐米,體重大約1.4噸。
  • 中國發現華麗羽王龍化石 為迄今最大帶羽毛恐龍
    華麗羽王龍(大個)和其他帶羽毛恐龍復原圖。圖片由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提供據新華社北京4月5日電(記者吳晶晶)記者5日從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獲悉:科學家在我國遼寧省西部發現一種新的暴龍類恐龍。這種被命名為華麗羽王龍的食肉恐龍是迄今發現的體型最大的帶羽毛恐龍。由古脊椎所研究員徐星領導的研究小組的相關成果發表在最近一期出版的英國《自然》雜誌上。
  • 遼西熱河生物群發現體型最大的帶毛恐龍——華麗羽王龍
    《中國發現迄今體型最大的帶羽毛恐龍化石》在英國《自然》雜誌上刊發了,其對最大的帶毛恐龍的發現引起了科學界的巨大關注。華麗羽王龍的發現,使得帶羽毛恐龍的體積上限達到了過去難以想像的程度,這顛覆了恐龍在大型化過程中羽毛會逐步退化的觀點。
  • 盤點中國最著名恐龍:華麗羽王龍顛覆學界
    華麗羽王龍復原圖。 Brain Choo繪圖  光明日報北京4月5日電記者齊芳從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獲悉,由該所研究員徐星領導的研究小組在我國遼寧省西部發現了迄今為止體型最大的帶羽毛恐龍化石。
  • 「華麗羽王龍」化石模型成美國恐龍展「明星」
    華麗羽王龍於2012年在我國遼西早白堊世地層中發現一種新的暴龍類恐龍,成年的華麗羽王龍體長在9米左右,頭骨長90釐米,體重大約1.4噸。雖然華麗羽王龍的體型比霸王龍小很多,但比已知最大的帶羽毛恐龍意外北票龍還要大40倍。因此,華麗羽王龍代表了已知體型最大的帶羽毛的恐龍。
  • 恐龍還長毛?「華麗羽王龍」的毛像小雞絨毛
    它是中國遼西熱河生物群迄今發現的體型最大的恐龍之一。正如它的名字一樣,華麗羽王龍標本上保存了精美的羽毛印痕,這一發現為帶羽毛恐龍的家族再添一員。  4月4日,英國《自然》雜誌上刊登的關於中國科學家發現「華麗羽王龍」的消息震驚了世界。而採訪的徐星和胡東宇,正是這一課題研究小組的負責人和參與者。
  • 古脊椎所徐星研究命名的「華麗羽王龍」化石模型成美國恐龍展...
    據了解,3月21日將在紐約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開幕的「我們身邊的恐龍」特展,通過恐龍化石、模型、視頻等多種表現形式,向參觀者介紹「鳥類起源於恐龍」這一新的考古學界共識。古脊椎所徐星研究命名的「華麗羽王龍」化石模型成美國恐龍展「明星」展品。
  • 大型恐龍羽毛華麗或與白堊紀早期氣候相關
    中國氣象報記者郭起豪報導  科學家在我國遼寧省西部早白堊紀地層中發現一種新的暴龍類恐龍——華麗羽王龍,是我國迄今發現的體型最大的恐龍之一。這種恐龍之所以有華麗的羽毛,很可能與白堊紀早期的氣候有關。
  • 恐龍還長毛?「華麗羽王龍」的毛像小雞絨毛-科教臺-中國網絡電視臺
    這次新發現的「華麗羽王龍」,除了能夠推斷出「在食肉恐龍中,羽毛的分布可能相當廣泛」之外,是否還有其他的意義呢?  徐星說:「這次我們發現的『華麗羽王龍』讓大家知道了羽毛並不只長在小型恐龍身上,甚至大型恐龍也具有與鳥類相似或者更加原始的羽毛,這是對恐龍、對羽毛認識的擴展和深入。 」  張萬連也表示,這次發現的這種帶羽毛的恐龍,和現在鳥身上的羽毛並不一樣。最早的羽毛確實是生長在恐龍身上,其中有一種恐龍隨著時間的推移,慢慢進化成了鳥。
  • 穿「毛衣」的大塊頭——華麗羽王龍
    華麗羽王龍(Yutyrannus huali)是一種大型暴龍超科恐龍。產自遼西北票地區早白堊世的義縣組地層。已知的三件標本中最大的個體長約9米,體重1413.6公斤,與熱河生物群中的另一種大型暴龍類——喀左中國暴龍的體型相近。這些標本代表了三個不同的個體發育階段,骨組織學研究顯示最大個體的死亡年齡為11歲,而最小個體在死亡時則只有5歲。
  • 中國發現最大帶羽毛恐龍化石 比北票龍大40倍
    BrainChoo繪圖  記者許琦敏  我國古生物學家在遼西發現了迄今為止最大的帶羽毛恐龍,該恐龍被命名為華麗羽王龍。它發育出原始的絲狀羽毛可能是為了適應白堊紀早期的寒冷氣候。最新一期的英國《自然》雜誌刊登了這一來自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徐星領導的研究小組成果。
  • 遼寧發現體型最大帶羽毛恐龍 不為能飛為保溫
    「華麗羽王龍」頭骨及羽毛化石照片。「華麗羽王龍」(大個)和其他帶羽毛恐龍復原圖。 本組圖片由徐星提供  科學家在遼西發現了一種新的暴龍類恐龍——華麗羽王龍,是迄今發現的體型最大的帶羽毛恐龍。  「除此之外,這個發現還將成為鳥類是由恐龍進化而來的強力佐證。 」研究小組的成員之一,瀋陽師範大學古生物研究所教授胡東宇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以往,大家都認為世界上最古老的『鳥』是德國發現的始祖鳥。但這次我們發現的『華麗羽王龍』讓大家知道了羽毛並不是鳥類所特有的,許多小型恐龍甚至這類大型恐龍也具有與鳥類相似的羽毛或者更加原始的羽毛。
  • 外媒高度關注中國發現帶羽毛暴龍化石(圖)
    報導稱,雖然此前在中國東北的遼寧省也曾發現過帶有羽毛的恐龍化石,但此次發現的化石卻是迄今為止體型最大的。這個生活在1.25億年前的大傢伙成年時體長約9米,重達1噸半,比已知最大的帶羽毛恐龍意外北票龍要大40倍。
  • 盤點中國發現最著名恐龍:中國第一隻蜥腳類恐龍
    化石被運到瑞典烏普薩拉大學,1929年由瑞典著名古生物學家維曼研究命名,它是中國第一隻蜥腳類恐龍。華麗羽王龍復原圖。 Brain Choo繪圖  從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獲悉,由該所研究員徐星領導的研究小組在我國遼寧省西部發現了迄今為止體型最大的帶羽毛恐龍化石。
  • 遼西發現中國最大的帶羽毛恐龍,重約1.4噸,比意外北票龍大40倍
    記得在2009年的時候,我們中國古生物專家居然發現在意外北票龍中有羽毛的痕跡,而且長度達到了10到15釐米,而且意外北票龍的體型非常的巨大,一度被認為是已知帶羽毛恐龍中體積最大的恐龍了。可是直到前幾年的時候,華麗羽王龍的發現打破了這個記錄。
  • 揭秘:翼龍不是恐龍 只能算恐龍「親戚」(圖)
    馮偉民介紹說,我國有世界上最早長羽毛的恐龍——近鳥龍;世界上最古老的角龍——晚侏羅世隱龍;像鳥一樣睡覺的恐龍——早白堊世寂龍;世界上脖子最長的恐龍——馬門溪龍;最早發現的帶羽毛的恐龍——中華龍鳥;長有四翼的恐龍——小盜龍等等。前幾年,我國古生物學家在內蒙古臨河市附近發現了世界上唯一的單指恐龍,叫做「單指臨河爪龍」,體長僅40釐米、重450克。它的前肢僅有一個指頭,專門用來掘取地上的昆蟲為食。
  • 霸王龍長毛後瞬間變萌,恐龍都有羽毛嗎?
    霸王龍的真實模樣  像帝龍和華麗羽王龍這些暴龍超科恐龍,它們具有明確的羽毛,但後來的霸王龍科的恐龍皮膚產生鱗狀皮,比如艾伯塔龍、蛇發女怪龍(魔鬼龍雖然我們只能根據許多恐龍骨骼化石,復原出該恐龍的大概體型,但無法知道它們的皮膚是什麼樣子的,可能具有異常華麗的色彩,或者如人們想像中的那樣。
  • 最大型的有羽毛恐龍-羽暴龍
    羽暴龍 又名羽王龍,是暴龍超科恐龍的一屬,生存於白堊紀早期的亞洲。
  • 恐龍迷們,長羽毛的霸王龍,你能接受嗎?
    徐星、邢立達等中國古生物學者在遼寧西部的考古發掘中,發現了具有完好羽毛痕跡的恐龍化石,並將這種新恐龍命名為華麗羽暴龍。華麗羽暴龍屬於暴龍超科,即暴龍類,我們平常說的霸王龍,指的就是暴龍類恐龍。化石上羽毛痕跡清晰可見,這是一種類似小雞絨毛的原始羽毛華麗羽暴龍的發現,第一次證實在大型恐龍特別是暴龍類恐龍身上也存在羽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