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中國發現最著名恐龍:中國第一隻蜥腳類恐龍

2020-12-02 東方網

原標題:盤點中國發現最著名恐龍:中國第一隻蜥腳類恐龍

  師氏盤足龍,1922年至1923年,在山東蒙陰(現新泰市),由奧地利的師坦斯基和中國地質學家譚錫疇發現。化石被運到瑞典烏普薩拉大學,1929年由瑞典著名古生物學家維曼研究命名,它是中國第一隻蜥腳類恐龍。

華麗羽王龍復原圖。 Brain Choo繪圖

  從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獲悉,由該所研究員徐星領導的研究小組在我國遼寧省西部發現了迄今為止體型最大的帶羽毛恐龍化石。雖然這種羽毛是一種非常原始的羽毛類型,結構類似於小雞身上的絨毛,與鳥類的體羽有所區別,但這可能顛覆學術界的傳統觀點:羽毛只出現在小型恐龍身上。

  這種新的暴龍類恐龍被命名為華麗羽王龍,是我國遼西熱河生物群迄今發現的體型最大的恐龍之一。根據研究人員的推算,這種生存在大約距今一億兩千五百萬年白堊紀早期的食肉恐龍,成年的體長在9米左右,體重大約1.4噸。雖然它比霸王龍小很多,但比已知最大的帶羽毛恐龍「意外北票龍」大40倍。

  在過去的十多年中,我國遼西地區發現了大量保存有精美羽毛印痕的恐龍化石,這些化石的發現使科學家們相信羽毛並不是鳥類所特有的結構,許多小型恐龍也具有與鳥類相似的羽毛或者更加原始的羽毛。華麗羽王龍的發現說明,羽毛並非只出現在體型較小的恐龍身上,一些大型恐龍同樣是具有羽毛的。

  但華麗羽王龍身上的羽毛只是非常簡單的絲狀物,代表了一種非常原始的羽毛類型。龐大的身軀,細幼的羽毛——顯然,這種羽毛並不是用來飛行的。

  科學家猜測說,可能這些原始羽毛的重要功能是保溫。以往科學家普遍認為,巨型恐龍為了更有效地散熱,其體表羽毛很可能退化了。在華麗羽王龍這種大型暴龍類化石上發現羽毛印痕是非常不可思議的。參與該研究的古脊椎所副研究員舒柯文博士介紹說,華麗羽王龍的發現改變了以往科學界認為羽毛只出現在小型恐龍身上的認識,至少在食肉恐龍中,羽毛的分布可能相當廣泛。

  徐星表示,華麗羽王龍之所以發育羽毛,很可能與白堊紀早期的氣候有關。研究人員通過對恐龍牙齒當中氧同位素的分析推測,華麗羽王龍生活的早白堊世氣溫明顯低於白堊紀其他時期,當時的遼西地區氣候可能與現在相似。在寒冷的冬季,羽毛能夠幫助華麗羽王龍減少熱量的散失。這種現象類似人們熟悉的猛獁象和披毛犀,為了適應寒冷氣候,身體表面發育厚厚的毛來保暖,但熱帶的大象則褪去了軟毛。

獵手鬼龍復原圖

  -記者洪蔚

  在最新一期的德國《自然》雜誌上,一種來自中國遼西的奇特翼龍,成為這一期的封面「明星」。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汪筱林與他的研究生及其巴西合作者,將這種奇特的翼龍命名為「獵手鬼龍」。

  一隻詭異的翼龍

  獵手鬼龍生活在早白堊世晚期,距今1.2億年。2009年下半年,當汪筱林第一次看見這件化石時,他從未修復的石板上隱約可見的巨大的牙齒判定:「這是一件罕見的翼龍化石」。

  經過幾個月實驗室的精心修理,這件標本更加珍貴與獨特的科學價值一點點地顯露出來。

  將這隻翼龍命名為「鬼龍」,是因為它有著奇特的形態。

  目前在世界上已經發現的大量翼龍中,有牙齒的,往往沒有頭骨後部巨大的脊冠;有巨大脊冠的,往往沒有牙齒。

  隨著化石的修復,獵手鬼龍露出了它的「詭異」面目:除了吻端巨大的牙齒外,它還同時具有高聳的脊冠,這在世界上已知的翼龍化石中是極為罕見的。

  在21世紀以前,同時具有牙齒與頭骨頂部巨大脊冠的翼龍,只存在於人們的想像。一位玩具製造者曾憑藉想像,製造出一款這樣的翼龍玩具。

  2003年,在巴西第一次發現了同時具有牙齒與脊冠的翼龍,因為這種形態以前只出現在玩具設計中,德國古生物學家將其命名為「玩具翼龍」。

  獵手鬼龍與玩具翼龍形態極其相似,而這件鬼龍化石的脊冠部分比玩具翼龍更完整,吻端的牙齒也更為粗壯巨大。

  由著名古生物學家董枝明等12人組成的恐龍科普科研專家團在中國常州首屆國際恐龍節上發布了「中國百年十大最著名恐龍」。

  許氏祿豐龍,1938年在雲南祿豐被發現,它是中國人發現、發掘、研究和裝架展出的第一條恐龍。

  棘鼻青島龍,1950年,在山東萊陽,由山東大學發現,是新中國成立後發現的第一具恐龍化石。

  合川馬門溪龍,1957年,在四川合川,由四川石油管理局地質調查處四分隊發現,是中國裝架展出的第一條最長的恐龍,長約22米。

  巨型山東龍,1964年,在山東諸城,由石油地質調查隊發現,它是世界裝架展出的最大的鴨嘴龍,長約14.7米。

太白華陽龍,發現於四川自貢,是世界發現最原始、保存最完整的劍龍。

  顧氏小盜龍,發現於遼寧北票,是世界發現保存最完整、最小、長有四翼的恐龍。它可能是樹棲者,這為小型恐龍向鳥的進化提供了實證。

 



聲明:凡註明為其他媒體來源的信息,均為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也不代表本網對其真實性負責。您若對該稿件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質疑,請即與東方網聯繫,本網將迅速給您回應並做處理。
電話:021-60850000

相關焦點

  • 中國首次發現早白堊紀真蜥腳類恐龍化石
    中法古生物學家的一項合作研究證實,在廣西扶綏縣、年代大約為1.3億年前的那派組地層中發現的恐龍化石,是真蜥腳類恐龍的一個新屬種——「何氏六榜龍」,這是中國首次發現白堊紀早期真蜥腳類恐龍。它的發現為研究此類恐龍演化的複雜性提供了化石證據,也對研究我國南方地區該時期的古地理、古氣候及古環境等具有重要意義。
  • 科學網—蜥腳類恐龍可能長著「鳥嘴」
    圖片來源:DORLING KINDERSLEY 本報訊 蜥腳類恐龍通常比4頭大象還高,比一架噴氣式飛機還重,可謂是最著名的恐龍之一。 蜥腳類恐龍可能是用這些喙來獲取大量的植物——只有這樣,它們才能長到創紀錄的大小。據分析,這些喙中長有大量的長釘狀牙齒。 該研究作者、德國波恩大學古生物學家Kayleigh Wiersma說,這項研究有助於解開一個長期存在的謎團。自20世紀30年代以來,科學家在巖石中發現了一排排孤立的蜥腳類恐龍牙齒化石,然而卻沒有任何一塊骨頭化石包裹著這些牙齒化石。
  • 哪些是中國著名恐龍化石?
    哪些是中國著名恐龍化石?從1902年中國第一具恐龍化石在黑龍家被發現開始,考古學家在中國的大地上已經挖掘出許多屬種的恐龍化石,中國恐龍化石中具有歷史意義和研究價值的著名恐龍化石都有哪些呢?滿洲龍中國第一龍黑龍江滿洲龍於1902年在黑龍江嘉蔭被發現,被稱為「中國第一龍」。
  • 貴州茅臺鎮發現大規模蜥腳類恐龍足跡群
    光明日報北京8月10日電(記者張蕾)來自中美德足跡考察隊的專家學者10日宣布,他們在貴州省仁懷市茅臺鎮下侏羅統發現了大規模的恐龍足跡群,並確認這是一群蜥腳類恐龍在不同時段留下的,是我國侏羅紀早期規模最大的蜥腳類足跡群。
  • 最大的陸生動物:蜥腳類恐龍
    不久,他們又從同一地層中發掘出身長超過30米的超大型蜥腳形亞目——蜥腳龍超科的恐龍等,一時成為熱門話題。現在,蜥腳類恐龍的化石在世界各地都有所發現。  蜥腳類恐龍曾是陸地上最大的動物。當今世界上所有已經發現的化石以及所有現存動物,都沒有能超過它們的。  歷史上最大的動物,超過30米!  在蜥腳類裡都有哪些恐龍呢?
  • 亞洲最古老蜥腳類恐龍足跡驚現大足 恐龍在重慶生活至少1億年
    近日,重慶市地勘局208水文地質工程地質隊與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等單位合作研究的成果問世,發表在SCI雜誌《Swiss Journal  of Geosciences》上。該成果指出,中國重慶發現了亞洲最古老的蜥腳類恐龍形跡,其成果也表明,恐龍在重慶地區至少生存了1億年並留下了大量的化石。這是華龍網記者今(20)日從重慶市地勘局208水文地質工程地質隊獲得的獨家消息。
  • 中國十大最著名的恐龍,一起過來了解下在中國地區的恐龍
    6、馬門溪龍中國發現的最大的蜥腳類恐龍之一,在宜賓市馬鳴溪渡口發現其化石,經科學鑑定,屬蜥腳類亞馬目。此屬動物全長約22米,體軀高將近7米。它的頸特別長,相當於體長的一半,不僅構成頸的每一頸椎長,且頸椎數亦多達19個,是蜥腳類中最多的一種。另外,頸部也是所有恐龍中最長的(最長頸部可達12.1米)。
  • 盤點中國著名的恐龍之鄉
    恐龍其實是一個大類,是蜥形綱下雙孔亞綱的蜥臀目和鳥臀目的總稱。獸腳類恐龍追擊蜥腳類恐龍的場景復原(圖片來源:趙闖)地點山東濰坊諸城呂標鎮庫溝村北嶺稱號世界恐龍化石寶庫、中國龍城、世界上最大最集中的恐龍化石群時代晚白堊世(7000萬年前)
  • 盤點中國著名的恐龍之鄉
    恐龍,作為統治一個時代的霸主,有著霸氣外露的名字,再加上龐大的身軀,在新生代收穫了大量哺乳類粉絲。恐龍其實是一個大類,是蜥形綱下雙孔亞綱的蜥臀目和鳥臀目的總稱。 獸腳類恐龍追擊蜥腳類恐龍的場景復原(圖片來源:趙闖)
  • 義大利發現最古老蜥腳類四足長頸食草恐龍
    義大利發現最古老蜥腳類四足長頸食草恐龍 原標題:   近日,義大利古生物學家克裡斯蒂亞諾·達爾索薩在距羅馬40公裡的普萊內斯蒂尼山的一處石牆中挖掘出3塊恐龍化石,這一發現驚動了拉齊奧和南埃特魯裡亞文物保護局。
  • 中原地區首次報導白堊紀長脖子的蜥腳類恐龍—新聞—科學網
    最近,由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研究員呂君昌和河南省地質博物館研究員徐莉等在河南省汝陽盆地上東溝組發現一長脖子的蜥腳類恐龍。由於化石的發現地——花廟溝,屬於汝陽縣雲夢山地區,因此命名為汝陽雲夢龍。該研究成果最近發表在《白堊紀研究》(網絡版)上。 蜥腳類恐龍曾經是地球歷史上最大的陸生脊椎動物,是陸地上的巨無霸,有的體重可達100噸。主要繁盛於中晚侏羅世和白堊紀中期。我國著名的長脖子的恐龍為產於四川侏羅紀的合川馬門溪龍,體長可達22米。而在新疆發現的馬門溪龍類脖子可達16米。
  • 2020巨型蜥腳類恐龍排行榜(最終篇)
    2020巨型蜥腳類恐龍排行榜(最終篇)誰是最大的恐龍?當然是蜥腳類恐龍!那麼能夠問鼎最大蜥腳類恐龍寶座的又有哪些恐龍呢?巨型蜥腳類恐龍的體型排行又是什麼樣的呢?相信這類的問題一直是恐龍愛好者們老生常談的問題啦。
  • 2020巨型蜥腳類恐龍排行榜
    以下便是第一篇:神話篇 2020巨型蜥腳類恐龍排行榜(神話篇) 當然是蜥腳類恐龍!那麼能夠問鼎最大蜥腳類恐龍寶座的又有哪些恐龍呢?巨型蜥腳類恐龍的體型排行又是什麼樣的呢?相信這類的問題一直是恐龍愛好者們老生常談的問題啦。 隨著近幾年越來越多化石保存程度較好的巨型蜥腳類恐龍的出土,以及研究的不斷深入,我們對於這些巨人們的體型了解也逐漸的深入了。
  • 2020巨型蜥腳類恐龍排行榜(第二梯隊)
    2020巨型蜥腳類恐龍排行榜(第二梯隊)誰是最大的恐龍?當然是蜥腳類恐龍!那麼能夠問鼎最大蜥腳類恐龍寶座的又有哪些恐龍呢?巨型蜥腳類恐龍的體型排行又是什麼樣的呢?相信這類的問題一直是恐龍愛好者們老生常談的問題啦。
  • 2020巨型蜥腳類恐龍排行榜(神話篇)
    2020巨型蜥腳類恐龍排行榜(神話篇)誰是最大的恐龍?當然是蜥腳類恐龍!那麼能夠問鼎最大蜥腳類恐龍寶座的又有哪些恐龍呢?巨型蜥腳類恐龍的體型排行又是什麼樣的呢?相信這類的問題一直是恐龍愛好者們老生常談的問題啦。
  • 貴州茅臺鎮發現中國侏羅紀早期規模最大蜥腳類足跡群
    據悉,該恐龍足跡群為一群蜥腳類恐龍在不同時段留下,是我國侏羅紀早期規模最大的蜥腳類足跡群,該發現對研究中國侏羅紀早期恐龍動物群的分布與演化有著重要意義。釣魚臺酒業恐龍足跡群,可以看到並行有規律的足跡從地面一直延綿到山頂蜥腳類恐龍是著名的恐龍分支,在各大陸都有發現,包含南極洲,它們的特點是具有小型頭部、長頸部
  • 「新恐龍」出沒!晚白堊世大型恐爪龍類行跡在中國首次發現
    該足跡群由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福建省英良石材自然歷史博物館組成的聯合考察隊於2020年11月發現,目前已清理出恐龍足跡240餘枚,包括植食性蜥腳類、大型鳥腳類、小型鳥腳類、肉食性大型三趾型獸腳類、兩趾型恐爪龍類、小型獸腳類等至少
  • 都知道嘉蔭是中國恐龍之鄉,但你知道中國十大最著名的恐龍都是啥嗎?
    超過142萬人正在關注9月8日 哈爾濱多雲轉晴 8℃~20℃3-4級轉微風編者按:被譽為「中國第一龍鄉」的黑龍江嘉蔭是我國最早發現恐龍化石的地方;1902年在這裡曾發現以「滿洲龍」為代表的大型鴨嘴龍類恐龍化石,從此名揚世界。到今年,已經是中國發現恐龍115周年了。那麼,對於中國已發現的恐龍,您了解多少呢?
  • 你對恐龍在中國了解多少?盤點一下中生代中國中的恐龍
    恐龍是一些史前爬行動物的通稱。他最早出現在2.3億年前,生活在三疊紀、侏羅紀和白堊紀,存在了1.5億年。恐龍的體形變化很大。已知的最小的恐龍只有一隻雞的大小-一隻老鼠龍,但大多數都是巨大的。在短而有力的尾巴末端,有兩對向上的尖刺,沱江龍可以用尾巴攻擊所有敢靠近的掠食性敵人4、馬門溪龍他是在中國中發現的最大的蜥腳類動物恐龍之一,化石是在宜賓市馬鳴溪渡輪上發現的,他屬於亞馬級。本屬植物全長約22米,體高近14米。
  • 身高不矮,脖子更長 蜥腳類恐龍為何進化出纖長脖子
    在11月17日出版的英國《皇家學會生物學分會學報》上,古生物學家新近分析了阿根廷巴塔哥尼亞出土的蜥腳類恐龍頭骨,以及附近巖層中的植物化石,得以了解這頭蜥腳類恐龍生活時期的氣候和生態系統,進而推斷1.8億年前的氣候變化。 其中,最引人關注的是,為何侏羅紀早期蜥腳類恐龍就已演化出纖長脖子和巨型身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