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了解,3月21日將在紐約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開幕的「我們身邊的恐龍」特展,通過恐龍化石、模型、視頻等多種表現形式,向參觀者介紹「鳥類起源於恐龍」這一新的考古學界共識。古脊椎所徐星研究命名的「華麗羽王龍」化石模型成美國恐龍展「明星」展品。本次展覽將持續到明年的1月,還展出了赫氏近鳥龍、孔子天宇龍、鄒氏尾羽龍等眾多在我國遼寧省發現的恐龍化石和模型。
展覽中的明星展品是首次在北美亮相的一具長7米多的華麗羽王龍化石模型。華麗羽王龍於2012年在我國遼西早白堊世地層中發現一種新的暴龍類恐龍,成年的華麗羽王龍體長在9米左右,頭骨長90釐米,體重大約1.4噸。雖然華麗羽王龍的體型比霸王龍小很多,但比已知最大的帶羽毛恐龍意外北票龍還要大40倍。因此,華麗羽王龍代表了已知體型最大的帶羽毛的恐龍。
華麗羽王龍身上的羽毛只是非常簡單的絲狀物,代表了一種非常原始的羽毛類型;這種結構類似於小雞身上的絨毛,而與鳥類的體羽有所區別。華麗羽王龍龐大的體型和原始的絲狀羽毛表明其顯然不具有飛行能力,因此這些原始羽毛一個可能的重要功能是用來保溫。華麗羽王龍的發現改變了以往科學界認為羽毛只出現在小型恐龍身上的認識
本次展覽策展人馬克·諾雷爾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說:「華麗羽王龍的發現對考古學界確認鳥類和恐龍的進化關係非常重要,這具全身被羽毛覆蓋的大型食肉恐龍化石就是確鑿證據。」諾雷爾表示,過去十多年中,遼寧省發現了大量帶有羽毛痕跡的恐龍化石,為鳥類由恐龍進化而來的學說提供了重要依據,「遼寧是一個特別的地方,我很高興在過去20年中能和中國同事們一道在遼寧進行考古研究」。
圖1 美國恐龍展中的「華麗羽王龍」化石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