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齒恐龍構想圖,小圖為其脊椎骨化石。(網絡圖片)
澳大利亞斯威本科技大學的古生物學家,通過分析一塊5年前出土的恐龍脊椎骨化石,發現它屬於新品種無齒陸生雙足恐龍,為該國首次發現。該只恐龍可追溯至1.1億年前白堊紀早期,與食肉的雷克斯暴龍及迅猛龍有近親關係,但飲食習性等特點與兩者迥異。
波羅帕特(右)與團隊研究該塊化石。(網絡圖片)
考古學家於2015年,在維多利亞省奧特韋角附近的白堊紀化石遺址出土該塊5釐米長化石,起初被認為是屬於翼龍。古生物學家波羅帕特(Stephen Poropat)與團隊進一步研究,發現它不具翼龍頸部椎骨特徵,反而與獸腳亞目恐龍相似。
該恐龍沒有正式學名,暫被稱為「Era theElaphrosaur」。化石顯示它身長約2米,長頸及前爪粗短、甚至可能披復一層羽毛。團隊認為它幼年有牙齒吃肉,隨年齡增長而退化至角質喙及食素,但專家稱仍需日後頭骨化石出土才可確定。研究結果已刊於近日出版的《岡瓦納研究》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