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發現一億年前恐龍幼崽遺骸 體重不到半磅

2021-01-08 環京津網

英媒稱,澳大利亞發現了約一億年前的恐龍幼崽遺骸,體重不到半磅。

據英國《每日郵報》網站12月20日報導,澳大利亞部分地區的研究人員發現了少量的史前骨骼,這是該國第一次發現恐龍幼崽遺骸。

報導稱,小巧的骨骼尺寸使得很難知道它們屬於什麼物種,專家表示,這些動物很可能在孵化出來前就死了。

報導稱,在維多利亞州南部沿海和新南威爾斯州內陸小鎮萊特寧嶺附近的多個地點發現了這種骨骼。

新英格蘭大學和萊特寧嶺澳大利亞蛋白石中心的研究人員對澳大利亞那一帶地區進行了拖網式的搜尋,以尋找這些遺骸。

報導稱,這些小骨骼可能屬於小型鳥腳亞目恐龍,一種完全發育後重達44磅(20公斤)的兩足食草恐龍。

報導稱,由於這些恐龍的殘骸是如此之小——重量最多和一杯水差不多——研究人員認為,大多數都尚未孵化出來。

由於沒有發現恐龍蛋,學者們是通過研究骨骼的「年輪」得出的這一結論。

這與通過年輪來確定古樹的年代是一樣的。

這項研究的負責人賈斯汀·基奇納表示:「年齡通常是通過計算『年輪』來估算的,但我們無法用丟失了內部細節的兩個最小的樣本來做到這一點。」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將這些骨骼的大小與維多利亞州恐龍的『年輪』大小進行了比較 。」

「這一比較確信地將它們置於成長的早期階段,可能在孵化之前或孵化前後。」

報導稱,這些恐龍可能與最近發現的韋瓦拉龍類似,並且生活在與現代澳大利亞不同的氣候中。

報導稱,澳大利亞東南部可能在南緯60至70度之間,與格陵蘭島到赤道的距離差不多。

專家稱,那時的氣候比現在的澳大利亞要涼爽,但比現在的格陵蘭島要暖和。

科學家們說,那些恐龍的生活應該非常艱苦,因為漫長而寒冷的冬季迫使許多恐龍儲存食物供應,或者可能為了生存還要冬眠。

報導稱,這種艱難的生活意味著死去的恐龍幼崽的小骨骼和恐龍蛋殼很少在化石記錄中倖存。

新英格蘭大學古生物學家菲爾·貝爾博士說:「我們有在北極附近發現剛孵出的幼龍大小的恐龍例子,但這是我們頭一次在南半球看到這種恐龍骨骼。」他意識到了萊特寧嶺發現的這些小骨骼的重要性。

「這是我們獲得的關於這些動物在哪裡繁殖和飼養幼仔的第一個線索。」

這一研究報告發表在了英國《科學報告》雜誌上。

(編譯 許燕紅)

編輯/熊穎琪

相關焦點

  • 來自地獄的巨蛙:7000萬年前連恐龍幼崽都吞得下的蛙,有多可怕?
    史前時代確實存在著可以吞食恐龍幼崽的巨蛙,這種巨蛙長相類似大型蟾蜍,自從在非洲的馬達加斯加島發現了這種史前巨蛙的化石後,古生物學家將其命名地獄蟾蜍,它還有一個被人們熟知的名字:魔鬼蛙。較大個體的魔鬼蛙的體重可以達到非洲牛蛙的三倍左右。拉開魔鬼蛙的後腿體長可以超過1.6米。12年前,魔鬼蛙正式被古生物學家命名,但是在1993年,魔鬼蛙化石就在非洲的馬達加斯加島,被美國紐約州立大學實習分校的大衛克勞斯教授發現了。當時一共出土了許多化石,但魔鬼蛙的化石比較完整,一共找到了將近80塊。
  • 日本發現古銅色幼崽,疑似遠古生物,莫非「恐龍復活」?
    日本發現古銅色幼崽,疑似遠古生物,莫非恐龍復活?眾所周知,人類在地球上已經生存了幾百萬年,比人類生存更久的遠古生物就是恐龍了,日本人意外發現了一隻古銅色幼崽,元古生物學家的這竟然是三隻恐龍。不知道三角龍是所有恐龍中最晚出現的恐龍之一,是草食性恐龍的一種早餐,6800年前早已滅絕。那麼在這裡會出現三角龍呢?難道真的有人將三角龍復活了嗎?就是他們一直三角龍走了過來,一下子就轟動起來是不是真正的恐龍,而是讓更多的人直觀了解一些遠古時代恐龍。
  • 生活在約6800萬年前的巨型青蛙具有強大的咬合力 敢吃恐龍幼崽
    據外媒報導,一項新研究指出,被稱為Beelzebufo(魔鬼蟾蜍)的古老青蛙(現已滅絕)擁有強大的咬合力,比現在的普通青蛙要強大得多,甚至敢吃恐龍幼崽。
  • 科學家發現最罕見的恐龍化石:竟然從骨頭變成了寶石?
    恐龍化石我們都很熟悉。這是億萬年前的恐龍遺骸在地底經過漫長的地質變化後,發生石化的結果。但是如果恐龍骨頭變成了寶石,相信你一定會很詫異。沒錯,科學家最近在澳大利亞就發現了一種「寶石化」的恐龍化石。澳大利亞出產的歐泊質量最高,尤其有一種被叫做黑歐泊的寶石,價值首屈一指。有一位專業的寶石獵人理察·福斯特,就在出產黑歐泊的新南威爾斯州,發現了許多已經歐泊化的古生物化石。理察認為這非常不一般,於是將這一消息告訴了一位古生物學家,沒想到竟然惹來了澳大利亞陸軍部隊,古生物學家在這裡開展了大規模發掘,最終發現了100多塊已經寶石化的恐龍化石。
  • 科學家發現最罕見的恐龍化石:竟然從骨頭變成了寶石?
    恐龍化石我們都很熟悉。這是億萬年前的恐龍遺骸在地底經過漫長的地質變化後,發生石化的結果。但是如果恐龍骨頭變成了寶石,相信你一定會很詫異。沒錯,科學家最近在澳大利亞就發現了一種「寶石化」的恐龍化石。澳大利亞出產的歐泊質量最高,尤其有一種被叫做黑歐泊的寶石,價值首屈一指。
  • 黎巴嫩發現9500多萬年前恐龍新物種,可能飛6千公裡到過中國
    據《每日郵報》12月2日報導,黎巴嫩研究人員發現了一個9500多萬年前的恐龍新物種,它屬於翼龍的一種,曾生活在如今歐洲、北非和東南亞之間的海域上空。研究人員推測它們曾到過東方,比如6000多公裡外的中國。
  • 10個史前的恐龍化石發現,震驚了無數科學家,揭秘了數億年前的真相!
    1676年,牛津大學的一位教授首次發現了一種大型生物遺骸的一部分。1860年,科學家們震驚地發現了一具來自德國石灰巖沉積物的化石,這是一具被認為是已滅絕的恐龍和現代鳥類之間過渡(或缺失的一環)的化石。1868年發現併科學記錄的。
  • 南極一億年前的「娃娃魚」,能一口咬死恐龍,比汽車還大
    「娃娃魚」學名中國大鯢,它是一種中國特有的兩棲動物,已經在地球上生活了一億多年,如今是一種非常瀕危的保護動物。最近科學家在南極也發現了一種長相非常像「娃娃魚」的動物化石,顛覆了人們對兩棲動物的認知。在一億年前的白堊紀,這種」娃娃魚「的體型堪比汽車,是水陸之間的霸主之一。
  • 俄羅斯發現3.9萬年前的成年洞熊和幼崽,整體保存完好,牙齒鼻子無損
    據《西伯利亞時報》9月12日報導,俄羅斯科學家在西伯利亞發現了39000年前一隻成年洞熊(Ursus spelaeus)和一隻洞熊幼崽的遺骸,其中成年洞熊保存完好,甚至鼻子都完好無損,有望從它們身上獲取DNA。
  • 熊貓幼崽被母親放棄,因出生體重僅為51g,在奶媽堅持下被救活
    可是誰都想像不到,這隻大熊貓剛出生的時候,就差那麼一點點,差點就永遠離開了這個世界,差點就像那句小詩一樣!它是我們的寶寶,來到這個世界幾個小時,花了我們48元,對這個世界不太滿意,就回去了........故事開始的時候是在2006年,這隻剛剛生下幼崽的大熊貓名為奇珍,當它看到第一隻出來的寶寶之後,感到了久違的母愛之情。
  • 哺乳動物在恐龍時代究竟如何生存?恐龍如果很聰明會氣死
    早期的許多恐龍背上帶有高高的「帆」,科學家一開始搞不清楚是什麼作用,後來發現這些「帆」裡面密布毛細血管,血液的流通量很大,原來它最重要的作用,就是早上用「帆」對著太陽,加大太陽的照射面積,溫暖的血液得以快速流遍全身,增加恐龍的「開機」速度,這樣就能襲擊那些還沒反應過來的恐龍。
  • 西伯利亞永久凍土中又發現數萬年前洞獅幼崽屍體
    洞獅幼崽屍體據日本NHK報導,俄羅斯和日本的研究團隊在西伯利亞永久凍土層中發現了已滅絕的「洞獅」的幼崽屍體。來自俄羅斯科學院與東京慈惠會醫科大學的研究團隊表示,去年7月,他們對西伯利亞東北部河岸的永久凍土層進行調查時,發現了這具曾生活在亞歐大陸、滅絕於約1萬年前的洞獅幼崽屍體。報導指出,這隻洞獅幼崽體長約為40釐米,體重約為800克,可能為剛出生的雄性。據推測,它的出生時間在約3萬年前。
  • 霸王龍從幼崽成長為狂暴巨獸,要經歷哪些階段?科學家有了新發現
    最近發表在《PeerJ》雜誌上的一項新研究中,一位古生物學家發現,霸王龍這種動物需要經歷21個不同的生長階段,才能從一個瘦小的幼崽成長為一頭成年的巨型食肉動物。其中,霸王龍成長圖上最重要的兩個階段發生在它13歲的時候和18歲左右。
  • 會爬樹了、體重12公斤!旅韓大熊貓幼崽「福寶」正式「上崗」
    福寶是旅韓大熊貓夫婦愛寶、樂寶的第一個雌性幼崽。在5個月內,福寶體重從197克長到了12公斤,毛髮光亮茂盛,模樣甜美可愛,簡直就是媽媽愛寶的翻版。 飼養員介紹說,福寶目前無法離開媽媽的哺乳,但已學會走路、奔跑、爬樹。據悉,野生成年熊貓可攀爬30-40米,而福寶能爬1米左右。
  • 迄今為止最大的飛行動物,體重500斤,翅展寬度達10米
    但是,在遠古時期的地球,卻生存著這樣一類生物,它們的體重嚇人,卻依然能夠「身輕如燕」,這是因為它們擁有一雙強壯的羽翼,而據記載,生活在7700萬年前白堊紀的博瑞阿斯冰龍,它們的翅膀完全展開的話,寬度就超過了10米。
  • 永久凍土中發現5萬年前狼幼崽
    永久凍土中發現5萬年前狼幼崽 2020-12-28 17:5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生活在7000萬年前的「史前巨蛙」魔鬼蛙,真的會吃恐龍嗎?
    在現存的蛙類中,體型最大的就是非洲巨蛙,它的平均體長在30公分左右,平均體重在3公斤左右。但是,從魔鬼蛙的化石看,如果將它的兩條後腿伸直,它的體長可達100公分。古生物學家根據魔鬼蛙的體型與現在的蛙類對比,得出這種巨型的蛙類在生前體重可達10公斤。也就是說,魔鬼蛙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大的蛙類。
  • 在澳大利亞發現最大的食肉恐龍化石,距今9千萬年
    在澳大利亞發現了大型恐龍化石,科學表示這是令人恐懼的雷克斯暴龍的親戚,這是迄今為止在澳大利亞行走的最大的食肉動物。這種野獸是一種巨大的食肉動物,被認為是生活在澳大利亞的最大的食肉動物。澳大利亞恐龍時代博物館和新英格蘭大學發現的遺骸包括兩塊部分椎骨、一些手和腳的骨頭以及其它一些尚待鑑定的碎片。 專家認為,這隻生活在9300萬至9500萬年前的動物被命名為wintonensis,因為它是在昆士蘭的Winton附近被發現的。
  • 一億年前,有群恐龍在哈爾冰「玩耍」
    其實,在哈爾濱,除了雪,還有恐龍!12 月 25 日,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副教授邢立達領銜的中外科學家團隊對外宣布,他們在黑龍江省哈爾濱依蘭縣發現了大量的恐龍足跡化石,足足有 70 個。據了解,這是黑龍江省報導的第一個大規模早白堊世恐龍足跡點,數量多,保存好,對研究恐龍的演化有重要價值。同時,對進一步探索恐龍行為習性、生活環境,以及恢復該地區古環境和地質時期氣候變化等具有重要意義。
  • 韓國發現1.1億年前最小恐龍足跡 推測大小宛如麻雀
    原標題:韓國發現1.1億年前最小恐龍足跡 推測大小宛如麻雀   據美國每日郵報近日報導,研究人員在韓國挖掘現場發現1.1億年前如麻雀大小的恐龍足跡,足跡大小僅1釐米,據推算這種恐龍甚至可以放進我們的手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