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王龍從幼崽成長為狂暴巨獸,要經歷哪些階段?科學家有了新發現

2020-12-06 寰宇科學新觀察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最近發表在《PeerJ》雜誌上的一項新研究中,一位古生物學家發現,霸王龍這種動物需要經歷21個不同的生長階段,才能從一個瘦小的幼崽成長為一頭成年的巨型食肉動物。其中,霸王龍成長圖上最重要的兩個階段發生在它13歲的時候和18歲左右。

這項研究是迄今為止最全面的關於霸王龍生長的研究,同時這項研究還解決其他的一些關於霸王龍的有爭議的問題:雄性霸王龍和雌性的骨骼看起來完全一樣;有爭議的矮暴龍不是一個單獨的物種,而是幼年期的霸王龍;成年霸王龍的大小和重量不能用來預測它的年齡。

古生物學家託馬斯·卡爾(Thomas Carr)花了大約三年的時間研究了44具不同的霸王龍骨架,它們被保存在北美的自然歷史博物館裡。他說,這是對生存在大約6700萬到6500萬年前的白堊紀末期的遠古巨獸進行的一次艱苦但有意義的考察。

研究中的恐龍年齡從2歲到28歲不等。卡爾每次檢查一隻不同的霸王龍時,都會對它的1850個特徵進行評估,如頭骨長度、年代(根據某些骨骼的生長環確定)和骨骼上是否存在某些突起。在研究了44隻霸王龍之後,卡爾排除了13隻「通配符」,因為它們的數據非常模糊,難以用來作比較。但即使只剩下31隻霸王龍,這項工作顯然是了解霸王龍成長過程中最龐大、最耗時的工作。

在霸王龍的成長過程中,第一個重要的變化發生在它13歲之前,「當霸王龍還小的時候,它的頭骨又長又低,牙齒相當窄,」卡爾說這些動物大約有6.4米長,這些「年少」的霸王龍長得很「圓滑」,一點也不像成年霸王龍。事實上,也正一位如此,這些未成年的霸王龍通常被誤認為是另一個不同的物種,即所謂的「矮暴龍」,「但它們真的是霸王龍,只不過它們都沒成年,身體構造與成年霸王龍有很大差異,」卡爾說。

然後,在13到15歲之間的某個時候,「一切都變了,」卡爾說在兩年的時間裡,霸王龍的整個頭部和下巴都變深了,牙齒變厚了,基本上看起來像成年的霸王龍了。

第二次重大變化發生在它們18歲左右。「這時霸王龍的重量超過3噸。這點很重要,因為其他的暴龍類恐龍(霸王龍是暴龍類的一種)不會有那麼重,」卡爾說當霸王龍15到18歲時,它們已經長出了巨大的身軀,就體型而言,已經完爆其他的暴龍類恐龍三條街了。

據了解,霸王龍的生長速度超過了它的暴龍類,「通過更快地增加體重,達到了巨大的體型,」研究人員稱,我們知道霸王龍必須在大約20年的時間裡從嬰兒變成一隻會啃骨頭的龐然大物,但是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我們還沒有完全了解這種轉變是如何發生的,直到如今。

卡爾的數據還顯示,霸王龍的雄性和雌性骨骼看起來一模一樣,其他恐龍也是如此。目前來說,要分辨一具恐龍化石是雌性還是雄性的唯一方法是,觀察恐龍體內是否有卵子,或者尋找髓質骨,這是一種只有在雌性恐龍懷孕時才在其長骨中發現的特殊骨組織。

至於矮暴龍的爭議,卡爾研究了一隻被叫做克利夫蘭(Cleveland)的恐龍的頭骨(第一隻被發現的所謂的矮暴龍)和另一隻被叫做簡(Jane)的未成年恐龍的遺骸。最終確定,這些所謂的矮暴龍的化石,都是年輕的霸王龍。卡爾說,根據收集到的每一個樣本的數據,這些所謂的矮暴龍完全符合霸王龍的生長系列。「如果它們是一個獨立的物種,它們應該共享一個分支,它們應該與其他霸王龍分開在一個分支上。但它們不是,它們是連續的。」

這些結果與一月份發表在《科學進展》(Science Advances)雜誌上的另一項研究結果相吻合,該雜誌關注簡的骨骼生長。研究人員在研究報告中寫道,簡的骨骼顯示出「活躍生長的幼年恐龍尚未進入指數生長階段的特徵」,這意味著簡是一隻正在生長的霸王龍,而不是矮暴龍。

「矮暴龍」想像圖

但也有科學家質疑卡爾的發現。這是因為只有31隻霸王龍的遺骸,「樣本大小仍然很小,特別是當你考慮到樣本保存得有多差的時候。」一個更好的樣本量應該包括每個年齡組25隻霸王龍。由於研究中恐龍的數量太少,所以對21個生長階段的評估「有點過度分裂,特別是在樣本數量上。」

但卡爾為他的工作辯護,他說,他發現霸王龍隨時間增長的方法「不是依賴於高樣本量的統計檢驗。事實上,在我的分析中,樣本的大小是正常的,而數據量(每隻恐龍的1850個特徵)對於這類分析來說是非常高的。」

相關焦點

  • 毀滅城市的破壞之王 銀幕十大狂暴巨獸
    這樣的改編也許無法令遊戲玩家滿意,甚至從怪獸電影的角度來說也有點俗套,但顯然道恩·強森拯救巨猩夥伴、聯手大戰驚天巨獸的故事設定更有人情味,更容易讓觀眾同感,同時也更有噱頭,更有市場號召力。畢竟遊戲原作腦洞大開人類變巨獸的粗暴劇情更適合拍成B級恐怖片,而非《狂暴巨獸》這樣老少鹹宜的娛樂大片。
  • 澳大利亞發現一億年前恐龍幼崽遺骸 體重不到半磅
    英媒稱,澳大利亞發現了約一億年前的恐龍幼崽遺骸,體重不到半磅。據英國《每日郵報》網站12月20日報導,澳大利亞部分地區的研究人員發現了少量的史前骨骼,這是該國第一次發現恐龍幼崽遺骸。報導稱,在維多利亞州南部沿海和新南威爾斯州內陸小鎮萊特寧嶺附近的多個地點發現了這種骨骼。新英格蘭大學和萊特寧嶺澳大利亞蛋白石中心的研究人員對澳大利亞那一帶地區進行了拖網式的搜尋,以尋找這些遺骸。報導稱,這些小骨骼可能屬於小型鳥腳亞目恐龍,一種完全發育後重達44磅(20公斤)的兩足食草恐龍。
  • 狂暴巨獸 (2018)
    類型: 動作 / 科幻 / 冒險製片國家/地區: 美國語言: 英語上映日期: 2018-04-13(美國/中國大陸)片長: 107分鐘又名: 末日困獸戰(港) / 毀滅大作戰(臺) / 狂暴:世紀浩劫 / 狂暴 / 怪獸大破壞豆瓣評分6.4狂暴巨獸的劇情簡介 · · · · · ·  巨石強森飾演的靈長類動物學家一直與人類保持距離
  • 《狂暴巨獸》新海報 巨石強森「馴服」變異巨獸
    《狂暴巨獸》新海報 巨石強森「馴服」變異巨獸 共9張 1905電影網訊 由《末日崩塌
  • 邊牧專欄丨邊境牧羊犬成長的幾個重要階段
    第四周,幼崽的需要仍以母親為中心,但是同窩幼崽開始變的重要了。它們在母親離開窩時提供溫暖和安全。這個時期開始學習使用感覺跟隨聲音和用眼睛注視。好奇心隨著它們周圍的世界而發展,並驅使幼崽開始探索它們的窩或產箱。母親也開始教訓幼崽,她的本能的訓練對幼崽將來接受懲罰和訓練是極其重要的。繁殖家也應該在這個期間操縱幼崽,溫柔的觸摸和按摩它們。幼崽將從關心它們的母親和人那裡學到不同的東西。
  • 雄獅為什麼要咬死6個月以內幼崽?母獅一生要經歷多少喪子之痛?
    但當獅群中有小獅子的存在時,母獅一般不發情。 如果此時有雄獅挑戰獅王的位置成功後,它們會選擇將獅群中所有6個月以內的幼崽咬死,讓母獅儘快發情。 這樣做的原因是雄獅平均當獅王的時間只有2年左右,為了儘可能地留下自己的後代,並且讓自己的後代長大,他們會咬死6個月以內的幼崽,讓種群中的母獅發情。
  • 「人類幼崽」都是早產兒?看似輸在起跑線,卻存在3個優勢
    經歷嬰幼兒時期、青少年時期等,才會達到「成年」標準,人類幼崽擁有一個較長的幼態持續時期。「早產」就代表輸了嗎?人類幼崽的幼態持續通常要到小學甚至青春期左右,而動物幼崽只需要幾天、幾個月就結束,看上去我們好像輸了。
  • 動物為何要吃自己的幼崽?
    然而,對於倉鼠媽媽而言,它本能地認為這種極端行為客觀上能夠直接導致幼崽的死亡,從而有效控制幼崽的數量。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講,這是一種殘酷的生存策略。科學家曾做過一項研究,擁有8到9隻幼崽的雌倉鼠平均會吃掉2隻幼崽。如果人為地往倉鼠窩裡增放2隻幼崽,倉鼠媽媽就會吃掉4隻。但是,當倉鼠媽媽剛生幼崽時將部分幼崽從窩裡拿走,倉鼠就不會吃食幼崽。
  • 6部巨獸電影,誰才是真正的狂暴巨獸?
    之前炒的沸沸揚揚的《哥斯拉2·怪獸之王》,終於在今天曝光了最新的海報,四頭巨獸齊上陣,真可謂是怪獸的饕餮盛宴。哥斯拉、拉頓、魔斯拉、以及王者基多拉,這次他們才是主角。眾多電影中巨獸電影不在少數,下面就為大家盤點6部巨獸電影,誰將會是哥斯拉的終極對手呢?
  • 《狂暴巨獸》大猩猩 巨狼 大鱷魚 三隻巨獸的混戰!
    hi,大家好,今天我們來看《狂暴巨獸》,這是一部不折不扣的怪獸電影,當然還是主打特效,在預告中似乎可以看到強森與大猩猩的情感線,但是你想看到《猩球崛起》中凱撒一般的人物情感,這部電影可能給不了你這種感覺,對情感的表現力上還是有一定差距的,同樣是會手語的猩猩,它們的靈魂並不相同
  • 日本出生的熊貓幼崽被命名為「香香」
    新華社東京9月25日電(記者姜俏梅)日本東京都知事小池百合子25日下午召開記者會,公布上野動物園6月出生的雌性熊貓幼崽的名字為「香香」。中國旅日雌性大熊貓「仙女」(日本名字「真真」)今年6月12日產下熊貓幼崽後,上野動物園面向日本全國徵集熊貓幼崽的名字。
  • 同為「猩猩」,變異巨獸狂化《狂暴巨獸》:這部電影更加給力!
    說起狂暴巨獸這電影最大的看點除了那個主演白色大猩猩以外大家最關注的可能就是另一位主演道恩強森了,很多影迷甚至認為強森才是那個狂暴巨獸。
  • 暴脾氣的十大銀幕巨獸,了解一下
    而在電影《狂暴巨獸》中,雖然沿用了大猩猩喬治、巨狼拉爾夫、鱷魚裡茲的經典怪獸組合,但這裡的怪獸基本淪為了反派,而且不再是人類變異為怪獸,而是動物巨變;主角換成了原創的動物學家、科學家、政府官員等人類角色。
  • 什麼恐龍能打敗霸王龍,霸王龍的天敵是什麼龍
    那麼霸王龍的天敵是什麼龍呢,或者說霸王龍打不過什麼龍,如果要拿某種恐龍來和霸王龍對戰,首先它們都要處於一個時間階段,眾所周知,霸王龍是白堊紀末期陸地上最強的霸主,所以它們基本上是沒有天敵的,而海洋中出現的上龍、滄龍可能也是比較厲害的,但是就像現在的鯊魚和大象一樣根本不會相遇。
  • 好萊塢科幻大片《狂暴巨獸》,猩猩變異成百米巨獸肆虐城市
    一夜過去,動物園的工作人員發現喬治長大了,一夜之間從兩米長到了五六米高,皮糙肉厚,又有超強恢復能力。性格也變得暴躁,還殺死了動物園裡的其他動物。戴維斯聞訊趕來,他和喬治溝通,之後把喬治放在實驗室裡的籠子裡觀察。凱特是基因公司被解聘的前僱員,看到電視上的新聞後她趕緊趕到動物園。
  • 一頭雄獅的江湖:從呱呱墜地到百獸之王,需經歷三個階段
    ,幾隻雌獅及若干幼崽組成。,基本上都要經歷三個階段,而這三個階段,無論是哪個階段都兇險萬分,稍微運氣不好,就會一命嗚呼。,它會離開獅群,獨自前往一處安全的地方生下幼崽,在這個階段,它除了自己誰也不相信,即便是同一獅群裡面的姐妹。
  • 人類幼崽迷惑行為大賞,第一條你肯定經歷過!|爆款分享
    想知道每天都有哪些10W+爆款內容嗎?我們幫你找!我們將持續挖掘每一篇都值得被打開的爆款內容,重點關注刷屏熱文,尤其是中小號爆款。供大家參考學習,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那麼,一起來看全網熱讀的10W+爆文吧。
  • 可愛的梅花鹿,養殖方法很重要,尤其是幼崽管理
    為了養好梅花鹿,可以先從幼崽入手,幼崽的管理是很重要的,下面就隨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都有哪些管理方法吧。梅花鹿出生之後比較虛弱,這個時候母鹿和幼崽都需要我們的精心照料。梅花鹿幼崽從母鹿肚子鑽出之後,身上會帶有一層胎膜,致使幼崽身上有些溼潤,這個時候母鹿也是非常虛弱的,所以我們可以使用人工風乾的方式儘快褪去薄膜。小編建議在這個時候溫度一定要控制好,不要讓母鹿和幼崽受涼。
  • 雄獅有「家庭暴力」?當著母獅的面咬幼崽,究竟是為什麼?
    動物學家經過研究後發現,在一些獅群中,一些成為領袖的雄獅會咬死獅群中不滿六個月的幼崽,而且都是當著母獅的面。都說「虎毒不食子」,為何雄獅要這麼做?讓母獅經歷這種喪子之痛呢?不過,雄獅並不擔任捕獵的工作,反而是母獅需要外出為整個獅群尋找食物。但母獅和幼獅卻並沒有先食用的資格,需要等待雄獅飽餐後才有機會去進食。此外,母獅還在獅群中承擔一項非常艱巨的工作,那就是「繁衍後代」。雖然獅群中有數隻雄獅,但是卻只有獅王才可以隨意支配這些母獅。也就是說,獅群中的幼獅其實都是獅王的後代,其它的雄獅是不具有交配資格的。
  • "狂暴巨獸"影評:娛樂性絕對夠了 故事簡單易懂 角色鮮明特效精心的...
    照顧喬治自小長大的前海軍陸戰隊成員戴維斯·歐寇耶(道恩·強森飾演),發現好朋友一夜之間突然成長,且性情大變。還來不及找出原因,就發現三隻巨大怪獸出於不明原因,同時朝美國芝加哥前進,沿途失心瘋一般大肆破壞,危及大眾身命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