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幼崽」都是早產兒?看似輸在起跑線,卻存在3個優勢

2020-12-03 糰子媽育兒

本文由糰子媽育兒原創,歡迎個人評論、分享

人們常說「十月懷胎」,娃在娘的肚子裡住到時間才會出生,嚴格來講280天左右才算一個完整的孕期。

但你知道嗎,從另一些角度來看,小嬰兒都是「早產兒」,其中原因看過就會理解。

為何說嬰兒是「早產兒」?

瑞士生物學家阿道夫·波特曼曾表示:胎兒超過42周再出生仍然屬於「早產兒」,並稱之為「生理性早產」。

這裡所說的「早產」和平時理解的不同,而是通過嬰兒的整體表現來看的,

1)身體各個部位沒有發育成熟

網友經常把小寶寶稱作「人類幼崽」,在他們身上一系列的表現真的很可愛,卻也讓父母操碎了心。

小嬰兒三個月左右才會翻身、6個月左右才會坐,能夠獨立行走要大概一歲。嬰兒出生時囟門沒有閉合,視力尚未發育完善,弱小到讓人不敢碰。反觀某些動物的幼崽,出生後幾分鐘就可以站起來,會緊緊抱住媽媽,人類幼崽能夠做到這樣的,恐怕只有哪吒了。

因此,單從身體發育成熟度和速度來看,人類幼崽整體是有些「早產」的。

2)「幼態持續」時間久

幼態持續是社會生物學的重要概念,也可以理解為減緩成熟的過程。指生物後代出生後仍然保留幼年的特徵,並受父母的保護和養育,直到可以獨自生存的成長過程。

從新生兒開始需要一直被父母照顧,餵奶、換尿布、哄睡還要陪玩。

經歷嬰幼兒時期、青少年時期等,才會達到「成年」標準,人類幼崽擁有一個較長的幼態持續時期。

「早產」就代表輸了嗎?

人類幼崽的幼態持續通常要到小學甚至青春期左右,而動物幼崽只需要幾天、幾個月就結束,看上去我們好像輸了。

難道人類的孩子還沒有動物幼崽優秀嗎?並不是哦,正是因為這些「早產」的表現,才讓嬰兒出生和發育有優勢,並成長得更好。

「早產」也是人類幼崽的優勢

可能有人會覺得,既然說寶寶都是「早產」,那讓他在媽媽肚子裡再多住一段時間,可事實上這種「早產」也是人類幼崽的優勢。

★ 使得自己順利出生

在尚未完全發育成熟時出生,對小嬰兒和產婦來說都是好事。

在沒有剖腹產時,胎兒沒有閉合的頭骨縫隙,柔軟的身體都利於順產,否則會讓媽媽和自己都處於危險中。

★ 在父母的保護下成長更安全

人類幼崽不能很快獨立,需要父母辛苦照顧,看上去是「沒能耐」的表現,卻讓它的成長更安全。

在父母身邊不會被別人欺負、不會輕易受傷,並且陪在父母的時間更久。

★ 成長慢,但更完美

嬰兒的成長速度慢,但這個過程中是給他身體、學習、性格等各個方面有足夠發育時間,越來越趨近於完美。

照顧小嬰兒確實會有些麻煩,但了解以上的事情後,就可找出的規律和注意事項。

照顧「人類幼崽」需要注意幾件事

1、耐心等待

不必讓小寶寶超前發育,規律的成長過程更有盼頭。

2、投入情感交流

嬰兒剛出生後雖然不會用語言交流,不會緊緊抱住媽媽,但他懂得情感交流。

照顧小嬰兒時不要太沉默,多跟他說話讓他看到大人表情,會給孩子帶來安全感,並為語言能力打好基礎。

3、獨立性需要慢慢鍛鍊

人類幼崽不必像小動物一樣,出生後不久就脫離父母照顧,但一些小事上要培養獨立性。

例如上幼兒園之前學會自己吃飯、穿衣、上廁所,大一些後自己整理房間,再後來努力學習、工作有獨立生活能力。

糰子媽心裡話:

讓孩子慢慢走向獨立不是父母拋棄他,而是為了讓孩子一直進步,擁有更好的生活。

【今日話題】你覺得小嬰兒的另一種「早產」,還帶來了哪些優勢?

#嬰兒#

相關焦點

  • 寶寶超42周出生,仍屬於「早產兒」?其實這就是人類幼崽的優勢
    一般來說,滿42周生產的寶寶才能叫足月兒,七八個月生產的都叫早產兒。但這屬於人類幼崽之間的對比,如果把人類幼崽放在整個自然界,實際上他們都屬於早產兒。瑞士生物學家阿道夫·波特曼就曾說過:胎兒超42周出生仍屬於早產兒,這種現象稱之為「生理性早產」。
  • 人類自詡萬物之靈,為什麼幼崽出生就大哭?其它動物這麼做早完了
    更明顯的是,我們人類的幼崽和自然界其它動物的幼崽大不相同,一切套用在動物幼崽身上的東西,在嬰兒身上貌似都很難適用,成年人類統治地球,但是為什麼幼崽卻如此弱小?,那麼人類的幼崽就是脆弱的代表,毫無反抗能力、不能奔走站立、沒有思考、抵抗力脆弱、沒有皮毛……最有意思的一點是,所有的動物幼崽,無論是猛獸還是家禽,在出生之後都不會使勁叫,甚至在自然淘汰的法則裡,被母獸叼住後頸皮時喜歡叫的動物,也被淘汰了。
  • 科學家說:人類可能都是「早產兒」,有利於進化
    為什麼大多數哺乳動物都可以輕鬆產下幼仔,獨自完成。但是人類女性分娩時卻痛苦不堪,甚至需要多人輔助?為什麼貓貓狗狗可以一次性生五六個幼崽,而人類絕大多數只有一胎,只有少數情況下才會有雙胞胎?為什麼別的動物出生後不久就能生活自理,生長速度像被按了加速鍵,而人類的娃娃兩到三年才學會走路?四到五歲還對這個世界懵懵懂懂?
  • 和黑猩猩比起來,所有人都是「早產兒」,科學家為何這麼說
    對比這些頑強的生命,自詡是「萬物之靈長」的人類,也要甘拜下風。我們剛出生的時候,首先是哭鬧,哭累了才會消停。別說奔跑了,我們連翻個身子都做不到,全靠父母的照顧。那時候的嬰兒一般只做三件事:哭鬧、喝奶和排洩,這三件事一樣需要父母的照顧。我們來看一個對比,黑猩猩幼崽和嬰兒,同為靈長類生物,差距確實有點大。
  • 科學家說:人類無論男女 可能都是「早產兒」,有利於進化!
    為什麼大多數哺乳動物都可以輕鬆產下幼仔,獨自完成。但是人類女性分娩時卻痛苦不堪,甚至需要多人輔助?為什麼貓貓狗狗可以一次性生五六個幼崽,而人類絕大多數只有一胎,只有少數情況下才會有雙胞胎?為什麼別的動物出生後不久就能生活自理,生長速度像被按了加速鍵,而人類的娃娃兩到三年才學會走路?四到五歲還對這個世界懵懵懂懂?我們仔細對比大自然中的生物,就會發現人類在生育方面有相當多的異常之處。甚至可以說:有bug存在。
  • 10個冷知識:人類,是自然界中唯一的「早產兒」
    10個冷知識:人類,是自然界中唯一的「早產兒」南極01.阿根廷科研隊曾專程護送一位孕婦到南極,1979年1月,人類史上第一個在南極出生的孩子誕生。畫畫07.早期很多角色設計師和畫師,在創作卡通形象是,都是自己對著鏡子做出各種怪異表情,在此基礎上增加一些元素創作的
  • 為什麼人類幼崽這麼弱?
    為什麼人類幼崽這麼弱?人類嬰兒太弱了,出生兩個月才能抬起頭,6個月才能翻個身,一歲才能爬起,吃飯要人喂,睡要被人哄,行動要被抱,如果沒有成人照顧,結局一定是死亡。而動物馬、牛、長頸鹿的幼崽出生後一個小時內就可以站立,出生第1天就可以躲避捕食者。
  • 人類幼崽的哪些行為讓你瞬間崩潰?
    熱衷於刷人類幼崽可愛日常的小編,常常會在評論裡看到「怎樣才能不結婚、不經歷生產,就能擁有這樣的小可愛」諸如此類的「奇怪」發言。崽崽們真的太太太好笑了,一會兒讓你覺得窩心到想哭,一會兒又讓你哈哈大笑,更多時候是哭笑不得。無論他們在幹什麼,都覺得好可愛呀。
  • 三不像動物:樹袋鼠,有著三個陰道、兩個子宮,幼崽只要糖豆大小
    有得就有失,樹袋鼠前肢那麼厲害,後肢相對而言就沒有陸地袋鼠那麼強壯。和陸地袋鼠不同,樹袋鼠可以單獨地移動每隻後肢,像人類一樣一腳一個步伐,而不是像陸地袋鼠那樣蹦蹦跳跳。樹袋鼠大部分時間都是生活在森林的樹梢上,最快的活動方式就是跳躍。樹袋鼠有著和靈長類動物一樣優秀的跳躍能力,從一棵樹跳向另外一棵樹,它們最遠可以跳到9米,跳落地面的話,可以在18米的高空作自由落體運動。
  • 人類幼崽為什麼這麼弱小?因為太強母體會承受不住,十月已是極限
    這個問題之前很多人作了解答,說是因為人類屬於「大器晚成」,壽命長,而且因為是社會性生物,所以幼崽受到保護,自然有更安全的成長空間,所以追求腦發育,而不是四肢發育。這種解答看似非常符合人類發展的邏輯,但是有沒有這樣一種可能,那就是人類幼崽其實還可以變得更強大,出生時如此弱小只是因為他沒有發育完全?
  • 人類幼崽的進化史到底有多坎坷?
    我想,沒養過娃的人一定難以想像,原來兩隻腳的人類幼崽進化過程竟然這麼坎坷,直教老母親懷疑人生。坎坷就算了,一些過來人總喜歡打著「愛」的名義在你面前指點江山,這就很迷惑了啊?還記得皮皮六個月大的時候,七大姑就很好奇的湊過來問我:「哇,好快啊,孩子都6個月了,該斷奶給他吃米粉了吧,米粉有營養!」
  • 為什麼動物幼崽都不會號啕大叫,怕驚動強敵?唯人類嬰兒會大哭?
    導讀:在自然界中,似乎就真的是這樣的一個規律,動物的幼崽在出生之後,都是非常安靜的,有時候父母外出覓食的時候,都是安安靜靜的待在巢穴裡等待父母的歸來,雖然有時候是嗷嗷待哺的狀態,但也不會像人類嬰兒那樣號啕大叫。
  • 人類幼崽的哭聲,為什麼這麼大!!!
    「嚎啕大哭」這個漢語詞彙,最適宜的使用情景就是一個人類幼崽拼盡全力的放聲大哭。可謂小小的身體,大大的能量。而且更可氣的是,哪怕把耳機的降噪開到最大,嬰兒啼哭帶來的那種莫名其妙的煩躁,還是不能消解半分。於是你可能會想:為什麼,為什麼哭聲這麼大?人類為什麼進化成這個樣子,就不能小點聲嗎?
  • 虎鯨:逗人類幼崽,我們在行!
    虎鯨:逗人類幼崽,我們在行!提起虎鯨相信大家都不陌生,虎鯨又被稱為殺人鯨,它們有著龐大的體型和聰明的頭腦,使它們可以輕鬆的獵殺海洋中的大型生物。即使是體型最龐大的藍鯨以及兇猛殘暴的大白鯊,都是它們的盤中美餐但是你知道嗎?
  • 倭河馬幼崽火爆網絡,動物受益還是受損?
    身材嬌小的倭河馬(學名:Hexaprotodon liberiensis)原產於非洲西部,圖中這隻幼崽不久前出生於澳大利亞,此刻正在水裡咿咿呀呀地鬧騰著。攝影:CYRIL RUOSO/MINDEN PICTURES撰文:Delaney Chambers此前雪梨塔龍加動物園(Taronga Zoo)上傳了一段在園內出生的倭河馬幼崽視頻,隨著該視頻火爆網絡,那隻小幼崽也迅速佔據了各大媒體頭條。園方就勢為小傢伙發起了徵名活動。倭河馬屬於瀕危物種,西非的野生倭河馬僅剩2,000到3,000隻。
  • 沒想到這隻倭河馬幼崽是「超級網紅」!
    身材嬌小的倭河馬(學名:Hexaprotodon liberiensis)原產於非洲西部,圖中這隻幼崽不久前出生於澳大利亞,此刻正在水裡咿咿呀呀地鬧騰著
  • 雪中奇觀:2021成都校園雪景大賞 看人類幼崽賞雪姿勢能有多可愛
    這場雪讓成都的校園沸騰了起來,成都娃們都是怎麼看雪的,人類幼崽賞雪姿勢能有多可愛?來了,前方高能預警 ! 有很認真在找雪:「今日份重點任務:找雪」、「咦,雪花都去哪裡了」、「不僅徒手撿雪,我還自帶工具」、「把雪接起來,堆個雪人」、「戴上手套圍上圍巾,我們是最靚的仔」……
  • 人類嬰兒出生必須大哭,其他動物的幼崽會不會?為什麼?
    在整個動物界,人類可以說是凌駕於其他動物之上的存在,這樣人類有著超強的優越感,即使從出生開始,人與其他動物就已經不同了。因為,在整個動物界,除了人類生下來是哇哇大哭外,其他的動物都是安安靜靜的,不會出現像人類的嬰兒那樣哇哇大哭的現象。那麼,這到底是為什麼呢?我們簡單地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 人類幼崽模仿能力有多強登上網絡熱搜了,是怎麼回事?
    @奔跑吧C醬說:人類意外行為大賞第六十期#人類幼崽模仿能力有多強# @智扙說:#人類幼崽模仿能力有多強#人 類 幼 崽 模 仿 能 力 有 多 強 @朋友圈那點事說:#人類幼崽模仿能力有多強#小孩子都注意到的細節,你卻...
  • 3隻兔猻連生16隻幼崽,飼養員:很開心,但不能保證都能成年
    在我國,只有西寧野生動物園養有兔猻,2019年時僅有3隻。圖:隨便的一個抓拍,就是一個表情包在兔猻的人工繁育方面,俄羅斯的莫斯科動物園、新西伯利亞動物園等處於世界先進行列,時不時就會傳來兔猻幼崽降生的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