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不像動物:樹袋鼠,有著三個陰道、兩個子宮,幼崽只要糖豆大小

2021-01-19 七月道士

在大自然中有著很多長相奇特的生物,例如原產於中國長江中下遊沼澤地帶的麋鹿,它頭像馬、角像鹿、蹄像牛、尾像驢,有著四不像的美稱。

在太平洋的島嶼中同樣也生活著一種三不像動物,它有著猴子的尾巴、樹懶的身體、熊的臉。但它既不是猴子也不是樹懶和熊,而是袋鼠的遠房表親樹袋鼠

目前已知的樹袋鼠有14種,它們是生活在森林的一群小可愛,有著呆萌的外表,體型半米左右大小,雌性個體略小一點,看上去像一個會自由活動的毛絨玩具。

與生活在澳大利亞的陸地袋鼠不同,樹袋鼠是目前已知袋鼠科唯一的樹棲動物。

樹袋鼠主要分布於紐幾內亞、昆士蘭州(澳大利亞六大州之一)東北區及鄰近島嶼的雨林中,不得不說澳大利亞真是一個神奇的國度。

樹袋鼠的祖先是一種類似負鼠的動物,隨著不斷地進化,為了能夠適應森林在樹上優雅的生活,它們慢慢地得到了一些新的特徵,長成了三不像。

奇異的外貌

樹袋鼠之所以可以進化成樹棲動物,主要是因為它們生活的雨林中沒有靈長類動物。

很多人說樹袋鼠是袋鼠和猴子的雜交,因為它們有著一條和猴子一樣的大尾巴。成年樹袋鼠的尾巴大約有90釐米長,是自身的體長的兩倍。眾所周知,尾巴是猴子重要的身體組成部位,尾巴可以幫助猴子平衡身體,有時也可以當作「第五隻手」來抓取纏繞樹枝,當雙手雙腳都忙著其他事情時,尾巴還能用來驅趕蚊蟲、蒼蠅。樹袋鼠的尾巴不能卷纏,沒法抓住東西,主要功能是平衡身體,其他功能幾乎沒有。

成年的樹袋鼠體重大約14公斤,相比它們的遠房表親陸地袋鼠要小很多。樹袋鼠特殊的不只有尾巴,在長期進化中,它們的四肢也有別於暴躁的陸地袋鼠。首先,樹袋鼠的前肢肌肉十分發達,這是因為攀爬時需要靠前肢來拖動自身的重量。陸地袋鼠的前肢短小精悍,萎縮在胸前,打架時可以用來錘對方的小胸胸。樹袋鼠的前肢沒有對生拇指,卻有著很強的靈活度,和浣熊愛搓來搓去的小手有的一比,可以靈活地抓取控制物體。除了靈長類動物,樹袋鼠和浣熊說它們手掌的靈活度第二,其他動物都不敢說第一。和大多數人類不同,樹袋鼠連腳趾頭都可以單獨活動。

有得就有失,樹袋鼠前肢那麼厲害,後肢相對而言就沒有陸地袋鼠那麼強壯。這是因為樹袋鼠不需要依賴後肢來實現高強度跳躍,雖然腳掌沒有那麼強壯的肌肉,卻寬闊有力。腳掌有著很多凸起的顆粒,像桌球拍的表面充滿顆粒感,這是為了增加腳掌與樹幹的摩擦力。和陸地袋鼠不同,樹袋鼠可以單獨地移動每隻後肢,像人類一樣一腳一個步伐,而不是像陸地袋鼠那樣蹦蹦跳跳。

樹袋鼠大部分時間都是生活在森林的樹梢上,最快的活動方式就是跳躍。樹袋鼠有著和靈長類動物一樣優秀的跳躍能力,從一棵樹跳向另外一棵樹,它們最遠可以跳到9米,跳落地面的話,可以在18米的高空作自由落體運動。

樹袋鼠與陸地袋鼠另外一個顯著區別是耳朵,陸地袋鼠的耳朵長而尖,樹袋鼠的耳朵是橢圓形的,和泰迪熊一樣可愛。通常情況下,耳朵越大越尖聽力就越好,可以參考生活在沙漠中的耳廓狐,樹袋鼠是生活在樹上的,聽力對於它們來說不是很重要,小而圓的耳朵更方便在樹枝之間活動。

樹袋鼠平時以嫩葉餵食,嚴格上來說,它們是雜事動物,偶爾也會開葷,抓些倒黴的昆蟲打牙祭,掏個鳥窩,偷鳥蛋和雛鳥補充下營養。

獨特的生殖機制

這麼呆萌的動物一度引起人們的關注,非常好奇它們是怎麼繁殖的。和其他有袋動物一樣,樹袋鼠也是通過育兒袋來養育後代的。

樹袋鼠有著三個陰道、兩個子宮。精子順著兩邊的陰道進入子宮,幼崽通過中間的陰道分娩。樹袋鼠的胎兒在出生之後,完全是沒有覓食能力,與其他野生動物不同,例如鹿,小鹿在出生之後,過不了多久就可以自己站立起來,圍著母鹿歡快跳躍。樹袋鼠的幼崽和人類的嬰兒一樣屬於早產兒,需要父母呵護一段時間才能獨立地生活。樹袋鼠的幼崽剛剛出生只有糖豆般大小,和大熊貓的幼崽有的一比,如果幼崽再大一點的話,就會把位於中間陰道的泌尿系統撐爆。正是這種複雜的生殖機制,讓雌性樹袋鼠一直處於受孕狀態,一隻幼崽還在育兒袋裡面發育,另外一隻已經開始在子宮裡面發育了。樹袋鼠懷孕時間大概是45天,45天後糖豆大小的幼崽爬出母親的產道,用剛開始發育的前肢爬上母親的腹部進入育兒袋,在育兒袋裡面待上9個月再爬出來在戶外和母親生活一年左右,然後開始獨立生活開始一輪新的徵程。




相關焦點

  • 樹袋鼠:活的毛絨玩具
    樹袋鼠是樹袋鼠屬的成員,和它們的地棲近親袋鼠一樣 ,樹袋鼠是有袋類動物。幼崽出生較早 然後在育兒袋中繼續發育。但和地棲袋鼠不同,樹袋鼠看起來像毛絨玩具。目前已知的樹袋鼠大約有14種,體型相當,而且都很可愛。
  • 人類嬰兒出生必須大哭,其他動物的幼崽會不會?為什麼?
    首先,嬰兒在母體的子宮裡發育時,並不是靠肺部呼吸的,而是靠臍帶來獲取氧氣和養分的。而從子宮到了外界後,原本因為不工作而縮小的肺部就開始擴大,此時空氣就會通過嘴巴進入肺部,此時肺由壓縮狀態變為正常狀態。肺部的呼吸功能被激活,之後,肺部的空氣會再次排出,而排出的空氣經由肺部施壓衝過喉嚨,帶動喉嚨內的聲帶振動,這就是哭聲的由來。
  • 冷知識:母袋鼠有三個陰道,兩個子宮,學英語的中國人比美國人多
    母袋鼠有三個陰道,兩個子宮 因為啊母袋鼠一共有三個陰道,能夠不斷地輸出精子,兩個子宮能夠不斷地孕育後代。
  • 猴子出生就會走,為啥人類幼崽卻不行?三個原因,「弱」不是壞事
    猴子的孕期平均是6個月,人類是280天,但猴寶寶在剛出生沒多久,就有一定的活動能力,能夠脫離母猴蹣跚爬行,猴寶寶最喜歡做的事,就是膩著媽媽,媽媽爬到哪裡,他都會蜷縮在媽媽的懷裡,這一點跟大部分動物比較像,比如牛馬羊的幼崽,生下來就會走,可是人類卻不行,必須要經過漫長的撫養,他才能慢慢地學會自理。
  • 叔說動物:樹袋鼠
    輕量級分享,無長篇大論樹袋鼠 Tree Kangaroo,有時也寫作 Tree-kangaroo,是澳洲有袋總目-雙門齒目-袋鼠亞目-袋鼠科-樹袋鼠屬動物的統稱
  • 龍貓幼崽怎麼護理?龍貓幼崽護理的注意事項
    龍貓母貓護理的注意事項:  1、龍貓母貓產後一周之內都可能有惡露,就是從陰道口有分泌物或者殘留血跡,這是正常的子宮收縮過程。但是正常的一周就外陰乾淨了,如果一周後還有惡露,那說明子宮收縮的不好,就建議送醫。
  • 如何用英語稱呼貓頭鷹幼崽和其他動物幼崽?
    我們的英文辭典網站上常常會收到讀者的提問,詢問某些動物的幼崽該如何稱呼。為了一次性回答這些問題,我們準備了一份清單,列出各種動物的名稱及其幼崽的表示法。讓我們看看是否很多幼崽的名稱都是不曾聽說過的。動物名稱幼崽antelope 羚羊calfbadger 獾cubbear 熊cubbeaver 海狸kitbobcat 山貓
  • 動物為何要吃自己的幼崽?
    都說「虎毒不食子」,說的是再兇猛的老虎,也不會把自己的幼崽吃掉,也常常用來形容愛子之心人皆有之。然而,事實並非如此。如果幼虎身上沾染了其他動物的氣味,或者小老虎生病或死亡,在食物極度匱乏的情況下,母老虎可能會將其吃掉。
  • 杭州有個特殊的「幼兒園」,專門收養野生動物幼崽
    浙江在線11月12日訊(浙江在線通訊員 袁曉琴 記者陸海旻)近年來,全世界關於「保護野生動物」的呼聲,日益高漲。然而,瀕危物種的滅絕,仍在惡性持續,據科學統計,平均每小時就會有一個物種滅絕。  「動物幼崽的高死亡率,也是物種滅絕的一大原因。」
  • 6種小時候和長大後完全不同的新生動物幼崽
    成年的河馬體型巨大,體長4米,肩高1.5米,體重達3噸,但是河馬幼崽卻只有2到3千克,皮膚滿是褶皺,幾乎就像一隻黑色的小豬仔。,一隻剛生下來小袋鼠實際上就和花生米差不多,只有2.5釐米大小,連具體的形狀都沒有,需要在育兒袋中發育六到七個月才能徹底發育成型。
  • 動物幼崽的英語表達 Animal Babies
    今天我們來學習動物的幼崽,成年動物特別是兇猛的野獸,看起來嚇人,可是這些恐怖的野獸,他們的幼崽卻無比可愛,一邊想像可愛的幼崽
  • 比熊貓反差更大的動物,幼崽沒有筷子粗,長大後卻比成年人還壯
    大熊貓大家都知道,簡直不要太萌,作為我國的國寶,可以說是最受歡迎的動物之一,而人們對於大熊貓最感到驚訝的一點,其實就是熊貓幼崽和成年後的體型差距,幼崽的熊貓可以說是只有老鼠般大小,所以很多時候,我們都會很擔心。
  • 動物中,獨立若干年後的幼崽還會認得母親嗎?
    其實大部分動物的親情感沒有那麼強烈,在已獨立生活的動物之間只有生存、繁衍,這和我們人類這種高社會化的哺乳動物是不一樣的。但是也有一些動物是特例的,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給動物分類來分析,因為不同動物的習性也是不一樣的。父母不哺育、撫養不管是動物的雌性還是雄性一方,都不會撫養後代幼崽,自然也就談不到認識父母這種事兒了。
  • 其實這就是人類幼崽的優勢
    但這屬於人類幼崽之間的對比,如果把人類幼崽放在整個自然界,實際上他們都屬於早產兒。瑞士生物學家阿道夫·波特曼就曾說過:胎兒超42周出生仍屬於早產兒,這種現象稱之為「生理性早產」。為什麼要說人類幼崽相對於大自然來說都屬於早產兒?
  • 汶川地震受災大熊貓當媽媽 幼崽公開亮相(圖)
    新快報記者 寧彪/攝  「小公主」於8月9日誕生,於前天公開亮相,你不妨給它起個名字  新快報訊 記者李佳文報導 前天上午,廣州長隆野生動物世界總經理董貴信對外宣布,又有一隻熊貓寶寶於2015年8月9日誕生。這隻大熊貓幼崽出生時體重為170克,於前天進行了公開體檢,這也是它首次亮相。
  • 內蒙古發現國家一級野生保護動物原麝:麝媽媽帶著兩隻幼崽
    內蒙古發現國家一級野生保護動物原麝:麝媽媽帶著兩隻幼崽 央視新聞客戶端8月13日消息,內蒙古大興安嶺汗馬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科研人員近日在採集紅外相機數據時發現,紅外相機成功記錄到野生原麝活動影像,
  • 美國團隊發明「半人造子宮」,並成功產下後代
    研究團隊將實驗動物自身的細胞接種到可生物降解的支架上並進行培育,證明經過生物工程改造的子宮能發育出天然組織樣結構,支持正常的生殖功能。二十多年來,該團隊發明了人造膀胱、人造陰道和尿道;這一次,他們希望這種技術最終能夠取代子宮移植手術,讓患有子宮功能性障礙的女性有機會孕育後代。
  • 倭河馬幼崽火爆網絡,動物受益還是受損?
    身材嬌小的倭河馬(學名:Hexaprotodon liberiensis)原產於非洲西部,圖中這隻幼崽不久前出生於澳大利亞,此刻正在水裡咿咿呀呀地鬧騰著。攝影:CYRIL RUOSO/MINDEN PICTURES撰文:Delaney Chambers此前雪梨塔龍加動物園(Taronga Zoo)上傳了一段在園內出生的倭河馬幼崽視頻,隨著該視頻火爆網絡,那隻小幼崽也迅速佔據了各大媒體頭條。園方就勢為小傢伙發起了徵名活動。倭河馬屬於瀕危物種,西非的野生倭河馬僅剩2,000到3,000隻。
  • 四川石渠發現三隻雪豹幼崽
    新華社成都9月3日電 記者3日從四川省林業廳獲悉,日前在四川省石渠縣一隧洞中發現三隻雪豹幼崽。據了解,在非紅外攝像機的拍攝下,親眼觀察到雪豹並一次性發現三隻幼崽,在全世界都較為罕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