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子出生就會走,為啥人類幼崽卻不行?三個原因,「弱」不是壞事

2021-01-20 寶寶佑呵

猴子和人一樣,都屬於「靈長目」動物,可以算是人類的「近親」了,它們四肢都有明確的分工,雙手有操作能力,具有辨別色彩的功能,還跟人類差不多,雙目長在頭部前方,具有雙視能力,但提到孕產,就有明顯的差別了。

猴子的孕期平均是6個月,人類是280天,但猴寶寶在剛出生沒多久,就有一定的活動能力,能夠脫離母猴蹣跚爬行,猴寶寶最喜歡做的事,就是膩著媽媽,媽媽爬到哪裡,他都會蜷縮在媽媽的懷裡,這一點跟大部分動物比較像,比如牛馬羊的幼崽,生下來就會走,可是人類卻不行,必須要經過漫長的撫養,他才能慢慢地學會自理。

人類幼崽生下來是十分被動的,除了眼睛和嘴巴,其他部位都不能自主活動,連扭個頭都需要外部力量,其他動物的幼崽生下來就蹣跚著找奶喝,但是人類嬰兒不行,必須把奶餵到嘴裡才行,寶寶唯一的本事就是哭,餓了煩了,尿了拉了都會哭,到了六個月才會坐著,八個月才會爬,九個月會扶著站,1歲會走,此後,才開始慢慢能自理,為什麼人類如此強大,嬰兒卻如此「弱」?具體可歸結為三個原因,弱有時候也不是壞事。

人類胎兒沒發育完善,就被生了下來

人類的孕期平均是9個月,但是胎兒的發育還是處於不完善狀態,比如大腦發育還不健全,心肺功能以及消化能力都非常嬌弱,研究表明,猴子和大猩猩的幼崽,剛出生的成熟度,相當於人類嬰兒18-20個月齡的發育程度,為什麼孕媽的孕期不是19-20個月呢?這其實跟人類直立行走有直接關係,為了配合直立行走,人類的骨盆變得緊湊,孕期9個月正好可以分娩成功,如果胎兒在母體繼續發育,難產的機率將會大大提高,大塊頭的嬰兒將很難通過孕媽的骨盆,所以人類「早產」是有必要的,在子宮發育得差不多,精細的部分在出生後繼續發育,這種情況不多,人類是其中之一。

孕期過久,孕媽無法承受

都知道,女性懷孕要經歷早孕反應,孕中期和孕晚期,媽媽要長斑長妊娠紋,巨大的子宮會把五臟六腑擠壓到沒空間,胎頭不下降,媽媽就會感覺燒心難受,睡不好坐不好,吃東西也難受,據了解,媽媽孕期的新陳代謝是孕前的兩倍,這快到達了人類承受的極限,所以能生就趕緊生出來,真的等胎兒發育成熟再出生,媽媽的身體也垮了,所以「哪吒」要不得。

在照顧寶寶的同時,強大的依戀關係產生了

動物的幼崽陪伴在媽媽身邊一段時間,等能夠自主捕獵和進食,擁有保護自己能力的時候,也該跟媽媽說再見了。他們的依戀關係遠沒有人類強大,從寶寶出生,媽媽就必須盡心盡力地呵護,媽媽在哺乳的過程中,開始跟寶寶建立依戀關係,寶寶第一個認識的就是媽媽,在一歲前,媽媽對他的照顧是最多的,所以寶寶的安全感來源於媽媽,這是他所有情感發展的來源和基礎,在照顧寶寶的同時,父母也感覺到了責任感,父母改變寶寶的同時,寶寶也在影響著父母,於是家庭更加團結,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更近,而社會就是由一個個小小的凝聚體凝結在一起的,從沒聽說哪種動物,擁有人類這麼豐富的情感,這都源於幼年,父母對孩子深切的愛。

如果把人都分開,單個的人其實是很弱小的,可能生存能力還趕不上動物,但人類之所以強大,就在於有愛存續,大家都能夠團結在一起,所以寶寶弱也並非全都是壞事,這裡面媽媽的辛苦起了很大的作用,一代又一代地傳承,人類才會生生不息。

相關焦點

  • 為什麼人類幼崽這麼弱?
    為什麼人類幼崽這麼弱?人類嬰兒太弱了,出生兩個月才能抬起頭,6個月才能翻個身,一歲才能爬起,吃飯要人喂,睡要被人哄,行動要被抱,如果沒有成人照顧,結局一定是死亡。為什麼我們爬到了食物鏈頂端,卻生出弱到不行的幼崽?生理限制是一個重要原因。
  • 猴子猩猩剛出生就會走,而人類寶寶需要一年,「差距」原來在這裡
    經常看《動物世界》等紀錄片的小夥伴們可能會有一個疑問:草原上小鹿生下來就會跑,和人類最相近的猴子、猩猩,在出生後不久,就能自己爬,能主動抱著媽媽了,為什麼到了人類這,一切都不同了呢?
  • 長頸鹿剛出生就會走,人類咋就不行?
    剛出生的長頸鹿比人類嬰兒站立行走的時間快1萬倍,儘管這種比較有些牽強,但是考慮到兩者之間的體形差異,也可以進行例證說明。人類嬰兒用很長時間學會走路的一個原因是他們出生時頭部相對較大,人類和其它靈長類動物,初生時發育能量主要集中在頭部。
  • 為什麼人類嬰兒那麼弱小,而動物出生就能跑?
    你是否這樣想過:人類嬰兒太弱了,出生兩個月才能爬起,六個月才能翻個身,一歲才能爬幾步,吃飯要人喂,睡要被人哄,行動要人抱,如果沒有成人的照顧結局一定是死亡。而動物呢?馬、牛、長頸鹿的幼崽出生後一個小時內就可以站立,出生第一天就可以躲避捕食者;猴子幼崽能夠緊緊抓住母猴的毛掛在母猴肚子下,一站式解決溫飽和安全問題;魚、鱉、鯨魚的幼苗生下來就會遊泳;雞、鴨子出殼後就可以滿地亂跑。
  • 人類幼崽的哭聲,為什麼這麼大!!!
    我要是野獸我就一口把這家人叼走(開個玩笑)。人類嬰兒的哭聲不怕招惹天敵嗎?這個問題的答案很簡單:嬰兒發展出「嚎啕大哭」的技能點時,人類早已沒有天敵了。許多植食性動物,在出生後的短時間內就能站立,比如人類最熟悉的牛羊馬。
  • 三不像動物:樹袋鼠,有著三個陰道、兩個子宮,幼崽只要糖豆大小
    在太平洋的島嶼中同樣也生活著一種三不像動物,它有著猴子的尾巴、樹懶的身體、熊的臉。但它既不是猴子也不是樹懶和熊,而是袋鼠的遠房表親樹袋鼠。目前已知的樹袋鼠有14種,它們是生活在森林的一群小可愛,有著呆萌的外表,體型半米左右大小,雌性個體略小一點,看上去像一個會自由活動的毛絨玩具。
  • 人類嬰兒出生必須大哭,其他動物的幼崽會不會?為什麼?
    其實,說人剛出生哇哇大哭是種優越感是不合理的,因為,人生下來必須要哇哇大哭,並不是要體現自己的優越感。首先,嬰兒在母體的子宮裡發育時,並不是靠肺部呼吸的,而是靠臍帶來獲取氧氣和養分的。而從子宮到了外界後,原本因為不工作而縮小的肺部就開始擴大,此時空氣就會通過嘴巴進入肺部,此時肺由壓縮狀態變為正常狀態。
  • 「人類幼崽」都是早產兒?看似輸在起跑線,卻存在3個優勢
    本文由糰子媽育兒原創,歡迎個人評論、分享人們常說「十月懷胎」,娃在娘的肚子裡住到時間才會出生,嚴格來講280天左右才算一個完整的孕期。但你知道嗎,從另一些角度來看,小嬰兒都是「早產兒」,其中原因看過就會理解。
  • 海豹幼崽出生才3天,在海灘上亂爬迷了路,再也找不到媽媽了
    人們擔心海豹幼崽只是暫時和媽媽走散了,不敢隨便上前救援,就遠遠地觀察了很久,結果海豹媽媽一直都沒來,而海豹幼崽似乎著急得不行,一邊到處亂爬,一邊著急地發出叫聲,呼喚著自己的母親。擔心海豹幼崽餓著,人們這才上前,找了件衣服把它裹在裡面,抱著它來到了附近的救援中心。
  • 寶寶超42周出生,仍屬於「早產兒」?其實這就是人類幼崽的優勢
    但這屬於人類幼崽之間的對比,如果把人類幼崽放在整個自然界,實際上他們都屬於早產兒。瑞士生物學家阿道夫·波特曼就曾說過:胎兒超42周出生仍屬於早產兒,這種現象稱之為「生理性早產」。為什麼要說人類幼崽相對於大自然來說都屬於早產兒?
  • 人類嬰兒呼呼大睡,動物幼崽卻能跑能跳,為啥二者差這麼多?
    看過動物世界的人應該都知道,剛出生的動物寶寶,在很短的時間內就會跑會跳了,有的甚至一出生就會捕獵了。反觀人類嬰兒,半歲才能翻身,12個月左右才能爬,吃飯睡覺都要大人幫忙。為何人類和動物的幼崽差距會這麼大呢?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生理限制。
  • 人類自詡萬物之靈,為什麼幼崽出生就大哭?其它動物這麼做早完了
    更明顯的是,我們人類的幼崽和自然界其它動物的幼崽大不相同,一切套用在動物幼崽身上的東西,在嬰兒身上貌似都很難適用,成年人類統治地球,但是為什麼幼崽卻如此弱小?,那麼人類的幼崽就是脆弱的代表,毫無反抗能力、不能奔走站立、沒有思考、抵抗力脆弱、沒有皮毛……最有意思的一點是,所有的動物幼崽,無論是猛獸還是家禽,在出生之後都不會使勁叫,甚至在自然淘汰的法則裡,被母獸叼住後頸皮時喜歡叫的動物,也被淘汰了。
  • 人類幼崽為什麼這麼弱小?因為太強母體會承受不住,十月已是極限
    這個問題之前很多人作了解答,說是因為人類屬於「大器晚成」,壽命長,而且因為是社會性生物,所以幼崽受到保護,自然有更安全的成長空間,所以追求腦發育,而不是四肢發育。這種解答看似非常符合人類發展的邏輯,但是有沒有這樣一種可能,那就是人類幼崽其實還可以變得更強大,出生時如此弱小只是因為他沒有發育完全?
  • 狗媽媽為什麼會殺死幼崽?聽著不合常理,這5個原因可能導致慘劇
    我們自然地會認為無論是人類還是動物,母親都會對很愛護自己的孩子,然而,有一些狗狗在出生時,會被狗媽媽親手斷送掉生命。這聽著就感覺很違背常理,但確實會發生 ,有狗媽媽自己的原因,也有主人的原因。如果你家的狗狗生了一窩小狗,你更要注意以下的原因,否則就會釀成悲劇。
  • 大熊貓體型和黑熊一樣大,生出來的幼崽卻那麼小?專家說出了原因
    大熊貓體型和黑熊一樣大,生出來的幼崽卻那麼小?專家說出了原因要說這個世界上混得最好的熊是什麼熊?很多人肯定會大聲說出來:大熊貓!,明明可以靠實力吃飯,卻選擇了靠臉吃飯。看看和它同一種類的北極熊、黑熊、棕熊等等,不是快面臨滅絕就是慘遭人類捕殺。
  • 幼崽不完全飼養手冊
    三、微笑幼崽在最初的時候是沒什麼表情的,偶爾清醒的時候也是一副呆呆的樣子,我看著她的表情總覺得看起來不太聰明的樣子,一度還有點發愁
  • 英國動物園誕下環尾狐猴雙胞胎幼崽,小猴出生就有毛,只有網球大
    據3月24日《每日郵報》報導,近日,在英國切斯特動物園,一對可愛的馬達加斯加環尾狐猴雙胞胎寶寶出生了,環尾狐猴在野外已瀕臨滅絕,因此這對在動物園中繁育的小動物更顯得格外珍貴。兩隻小猴子的媽媽叫菲奧娜,現年7歲,爸爸叫道格(Dog,狗子)。
  • 日本出生的熊貓幼崽被命名為「香香」
    新華社東京9月25日電(記者姜俏梅)日本東京都知事小池百合子25日下午召開記者會,公布上野動物園6月出生的雌性熊貓幼崽的名字為「香香」。中國旅日雌性大熊貓「仙女」(日本名字「真真」)今年6月12日產下熊貓幼崽後,上野動物園面向日本全國徵集熊貓幼崽的名字。
  • 浙江首例野生豹貓幼崽飼養成功
    動物園工作人員悉心照料小豹貓 陳誠燁 攝中新網台州9月3日電(範宇斌 陳誠燁)3日記者獲悉,4個月前,浙江省台州市臨海市括蒼山區發現了3隻野生豹貓幼崽,在台州灣野生動物園工作人員悉心照料下,它們已長大了。
  • 人類幼崽的哪些行為讓你瞬間崩潰?
    3、人類幼崽與馬桶不得不說的那些事兒@周缽缽:只要一眼沒瞅見,他就會去馬桶裡洗手,而且洗得好開心……@曦笗:兩歲多,給兒子進行大小便訓練,每成功在馬桶裡尿一次就獎給他一張貼紙,兒子在小馬桶裡尿完後站起來向我討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