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嬰兒出生必須大哭,其他動物的幼崽會不會?為什麼?

2021-01-20 科學獵奇

在整個動物界,人類可以說是凌駕於其他動物之上的存在,這樣人類有著超強的優越感,即使從出生開始,人與其他動物就已經不同了。因為,在整個動物界,除了人類生下來是哇哇大哭外,其他的動物都是安安靜靜的,不會出現像人類的嬰兒那樣哇哇大哭的現象。那麼,這到底是為什麼呢?我們簡單地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人剛生下來為什麼會哇哇大哭?

其實,說人剛出生哇哇大哭是種優越感是不合理的,因為,人生下來必須要哇哇大哭,並不是要體現自己的優越感。首先,嬰兒在母體的子宮裡發育時,並不是靠肺部呼吸的,而是靠臍帶來獲取氧氣和養分的。而從子宮到了外界後,原本因為不工作而縮小的肺部就開始擴大,此時空氣就會通過嘴巴進入肺部,此時肺由壓縮狀態變為正常狀態。

肺部的呼吸功能被激活,之後,肺部的空氣會再次排出,而排出的空氣經由肺部施壓衝過喉嚨,帶動喉嚨內的聲帶振動,這就是哭聲的由來。

當然,哭是人類出生時的本能,是一種對環境刺激的正常反應。雖然對於父母來說,日後孩子的哭聲可能會有些煩躁,但是孩子的第一聲啼哭,對於父母來說不亞於天籟之音。

其他動物剛出生為什麼不哭?

在殘酷的大自然中,生育的整個過程無論是對哪種動物來說都是最脆弱的階段,尤其是在生產時,是母體最脆弱的時候,此時,如果被食肉動物發現,即使這種動物平時對自己毫無威脅,在這個時候也會成為自己致命的威脅。因此,大多數的動物在生產時,都會找一個相對隱蔽的地方,即便是群居動物大都會離群找一個安全的地方。對於剛出生的動物幼崽也是一樣,只有儘可能地保持安靜,才不容易被「敵人」發現。這是原因之一。

其次,在自然界中,越是食物鏈上端的動物,它們的幼崽也就越脆弱,比如羚羊從剛出生到學會奔跑,只需要幾分鐘的時間,而且對於羚羊媽媽來說,它們可以一邊移動一邊生產,直到羚羊幼崽馬上就要掉下來時才會駐足。

而像獅子這種食物鏈最頂端的動物就不一樣了,它們的幼崽剛生下來僅有1公斤左右重,而且毫無奔跑能力,並且僅僅是哺乳期就長達半年之久(食草動物大都在1個月左右)。造成這種差異化的主要原因還是在受威脅程度上。

總的來說,野生動物的幼崽出生時不會哭,主要還是為了更好地隱藏自己,降低自己被捕獵的機率,為此,它們不僅不會哭,而且還會在最短的時間內擁有奔跑的能力,這都是食物鏈位置決定的。

看到這裡,有些小夥伴會問了:同樣是哺乳動物,人怎麼就跟其他動物不一樣呢?

原因有兩個。

01 安全係數

人類經過了數百萬年的進化才有了今天,在當下,人類站在食物鏈最頂端的位置。我們有著穩定的食物來源,相對安全的住所,幾乎不會再為自己的安全考慮了。因此,嬰兒的安全係數就比其他動物幼崽的安全係數要高很多。所以,嬰兒可以放聲大哭,而其他動物幼崽則不可以。

02 聲音不同

其實,大多數的哺乳動物的幼崽在剛出生時都是會發出聲音的,不過它們的聲音相對較小而已,比如剛出生的小貓是會發出很微弱的「喵喵」聲的,而這種聲音與嬰兒啼哭是一樣的,都是氣流通過聲帶所發出的。

正是如此小的聲音又完成了第一次呼吸,又隱藏了自己。

總結

哭這個聲音可以說是人類的專屬聲音,這個聲音從出生就與我們相伴,而動物幼崽出生雖然沒有哭聲,但是也是有聲音的,但是比起嬰兒的哭聲來說,就要小很多了。當然,這也是人類和野生動物所處環境不同決定的,相對來說,人類的生存環境比較安全, 而野生動物的環境危機四伏。

相關焦點

  • 為什麼動物幼崽都不會號啕大叫,怕驚動強敵?唯人類嬰兒會大哭?
    導讀:在自然界中,似乎就真的是這樣的一個規律,動物的幼崽在出生之後,都是非常安靜的,有時候父母外出覓食的時候,都是安安靜靜的待在巢穴裡等待父母的歸來,雖然有時候是嗷嗷待哺的狀態,但也不會像人類嬰兒那樣號啕大叫。
  • 人類自詡萬物之靈,為什麼幼崽出生就大哭?其它動物這麼做早完了
    更明顯的是,我們人類的幼崽和自然界其它動物的幼崽大不相同,一切套用在動物幼崽身上的東西,在嬰兒身上貌似都很難適用,成年人類統治地球,但是為什麼幼崽卻如此弱小?,那麼人類的幼崽就是脆弱的代表,毫無反抗能力、不能奔走站立、沒有思考、抵抗力脆弱、沒有皮毛……最有意思的一點是,所有的動物幼崽,無論是猛獸還是家禽,在出生之後都不會使勁叫,甚至在自然淘汰的法則裡,被母獸叼住後頸皮時喜歡叫的動物,也被淘汰了。
  • 人類幼崽的哭聲,為什麼這麼大!!!
    「嚎啕大哭」這個漢語詞彙,最適宜的使用情景就是一個人類幼崽拼盡全力的放聲大哭。可謂小小的身體,大大的能量。而且更可氣的是,哪怕把耳機的降噪開到最大,嬰兒啼哭帶來的那種莫名其妙的煩躁,還是不能消解半分。於是你可能會想:為什麼,為什麼哭聲這麼大?人類為什麼進化成這個樣子,就不能小點聲嗎?
  • 為什麼人類幼崽這麼弱?
    為什麼人類幼崽這麼弱?人類嬰兒太弱了,出生兩個月才能抬起頭,6個月才能翻個身,一歲才能爬起,吃飯要人喂,睡要被人哄,行動要被抱,如果沒有成人照顧,結局一定是死亡。而動物馬、牛、長頸鹿的幼崽出生後一個小時內就可以站立,出生第1天就可以躲避捕食者。
  • 為什麼人類嬰兒那麼弱小,而動物出生就能跑?
    你是否這樣想過:人類嬰兒太弱了,出生兩個月才能爬起,六個月才能翻個身,一歲才能爬幾步,吃飯要人喂,睡要被人哄,行動要人抱,如果沒有成人的照顧結局一定是死亡。而動物呢?馬、牛、長頸鹿的幼崽出生後一個小時內就可以站立,出生第一天就可以躲避捕食者;猴子幼崽能夠緊緊抓住母猴的毛掛在母猴肚子下,一站式解決溫飽和安全問題;魚、鱉、鯨魚的幼苗生下來就會遊泳;雞、鴨子出殼後就可以滿地亂跑。
  • 人類嬰兒呼呼大睡,動物幼崽卻能跑能跳,為啥二者差這麼多?
    看過動物世界的人應該都知道,剛出生的動物寶寶,在很短的時間內就會跑會跳了,有的甚至一出生就會捕獵了。反觀人類嬰兒,半歲才能翻身,12個月左右才能爬,吃飯睡覺都要大人幫忙。為何人類和動物的幼崽差距會這麼大呢?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生理限制。
  • 猴子出生就會走,為啥人類幼崽卻不行?三個原因,「弱」不是壞事
    猴子的孕期平均是6個月,人類是280天,但猴寶寶在剛出生沒多久,就有一定的活動能力,能夠脫離母猴蹣跚爬行,猴寶寶最喜歡做的事,就是膩著媽媽,媽媽爬到哪裡,他都會蜷縮在媽媽的懷裡,這一點跟大部分動物比較像,比如牛馬羊的幼崽,生下來就會走,可是人類卻不行,必須要經過漫長的撫養,他才能慢慢地學會自理。
  • 人類近親黑猩猩不會大聲哭鬧,為啥人類嬰兒的哭聲這麼大?
    等果妹兒安靜下來不哭了,福林問道:「媽媽,黑猩猩不是人類的近親嗎?為什麼黑猩猩寶寶就不會哭,妹妹卻哭的這麼大聲?」 嗯???黑猩猩寶寶不會哭??? 又結合了一些嬰兒發育規律之後,我找到了幾種較為科學的說法,整合在一起,就得出了為什麼人類嬰兒會哭的這麼大聲的原因。 新生兒第一聲啼哭,不見得是真的哭 關於這個,我之前的文章中也有講過,今天就結合這個問題再分析一下。 胎兒的生長環境,相信大家都是知道的。
  • 人類幼崽為什麼這麼弱小?因為太強母體會承受不住,十月已是極限
    我們常常會好奇,為什麼自然界的這些動物,生下來就能跑能跳,幾個月就能狩獵,一兩年就可以到達成熟期,反而作為萬物之靈長的人類幼崽,生下來除了哇哇大哭什麼也不會,可以說是自然界最脆弱的高等生物幼崽。那麼為什麼人類可以主宰世界,幼崽卻如此脆弱?
  • 「人類幼崽」都是早產兒?看似輸在起跑線,卻存在3個優勢
    反觀某些動物的幼崽,出生後幾分鐘就可以站起來,會緊緊抱住媽媽,人類幼崽能夠做到這樣的,恐怕只有哪吒了。因此,單從身體發育成熟度和速度來看,人類幼崽整體是有些「早產」的。人類幼崽的幼態持續通常要到小學甚至青春期左右,而動物幼崽只需要幾天、幾個月就結束,看上去我們好像輸了。難道人類的孩子還沒有動物幼崽優秀嗎?並不是哦,正是因為這些「早產」的表現,才讓嬰兒出生和發育有優勢,並成長得更好。
  • 嬰兒一生下就大哭,會暴露目標,吸引猛獸。遠古人類怎樣生存?
    文·蕭中九歌 眾所周知,嬰兒一出生就會哇哇大哭 這是正常的生理行為,現代人已經見怪不怪,但換到遠古社會就不一樣了。 遠古社會,極其危險,各種兇猛的野獸層出不絕。
  • 人類嬰兒與動物幼崽的區別,沒有意識之前,兩者並沒有區別
    作為人類,我們也知道自己之所以區別於動物的根本原因,那就是人類擁有思維能力。 思維能力也可以說是靈魂,也可以說是意識。但是很少有人去思考這樣一個問題,人類的意識或者是靈魂究竟是在什麼時候才出現的?
  • 倫理的跨越:動物是否會發善心養育人類的嬰兒?
    動物有可能養育人類的嬰兒嗎?如果是,為什麼動物會這樣做?2008年,在寒冷的冬夜裡,阿根廷警方發現一名被遺棄的1歲男孩,本來這種棄兒事件並不罕見,然後奇怪的是,在這名嬰兒周圍有8隻野貓。這件事引起了社會的強烈關注,到底是什麼力量使得人與動物之間產生了如此令人感動的友誼,跨越了真正的倫理界限,那麼再回到這個事件本身,動物有可能養育人類的嬰兒嗎?如果是,為什麼動物會這樣做呢?動物有可能養育人類的嬰兒嗎?一個嬰兒?對於大部分人來說的答案是:不太可能。
  • 動物真的可以把人類的嬰兒養大嗎?為什麼?
    動物把人類的嬰兒撫養大貌似是只存在於神話故事和影視作品中,畢竟人與動物的習性、交流方式天差地別。但是,嚴格意義上說,許多人類的嬰兒生下來就喝牛奶長大,這倒是也可以認為是動物把人養大的,當然,只是食物的供給,無他。不過,如果你在網上搜索一下動物撫養人類嬰兒,你會發現有諸多的所謂真實案例。那麼,動物真的可以把人類的嬰兒養大嗎?為什麼呢?
  • 寶寶超42周出生,仍屬於「早產兒」?其實這就是人類幼崽的優勢
    但這屬於人類幼崽之間的對比,如果把人類幼崽放在整個自然界,實際上他們都屬於早產兒。瑞士生物學家阿道夫·波特曼就曾說過:胎兒超42周出生仍屬於早產兒,這種現象稱之為「生理性早產」。為什麼要說人類幼崽相對於大自然來說都屬於早產兒?
  • 狼為什麼會養育人類嬰兒,狼孩重回人類社會無法存活
    狼是兇殘的獵食者,群居的食肉動物,一個狼群的數量大約在5到12隻之間,在冬天寒冷的時候最多可到30隻左右。狼群有嚴格的等級制度,雌雄性分為不同等級,佔統治地位的雄狼和雌狼才可以在繁殖季節進行繁殖,其他的狼通常會被禁止繁殖,不能繁殖。
  • 為什麼只有狼群會養育人類嬰兒,不選擇吃掉呢?
    於是人們給大「狼孩」取名為卡瑪拉,年齡大約在7歲左右,較小的叫阿瑪拉,年齡估計不到兩歲,但這兩位女孩似乎融入不到人類社會,她們仍然吃著生肉,並且不會人類的語言,只會依靠四肢爬行
  • 狼遇到嬰兒時,為什麼會將其養大而不是吃掉?聽「專家」怎麼說
    狼遇到嬰兒時,為什麼會將其養大而不是吃掉?比如,大象是群居動物,成年的大象會照顧族群中所有的象仔,當遇到危險時,它們會將幼象保護在包圍圈內,這就是大象對幼崽的愛;母雞是比較弱小的動物了,但是當其他動物去追逐雞仔的時候,母雞就會猛地張開翅膀,將孩子護在自己的懷裡;鴕鳥在幼崽出生後,會將孩子送到它們認為有足夠能力,去保護它們孩子的鳥類哪裡。
  • 為什麼大熊貓體型那麼大,生出來的幼崽卻像「小老鼠」?
    「本文章已經通過區塊鏈技術進行版權認證,禁止任何形式的改編轉載抄襲,違者追究法律責任」大熊貓在我國算是國寶級的稀有動物了,被當成國家的一級重點保護動物,也算是我國的一個標誌。大熊貓是一種性格溫馴的動物,有著黑白色的毛髮,還有著黑黑的眼圈,樣子非常的可愛。
  • 如何用英語稱呼貓頭鷹幼崽和其他動物幼崽?
    我們的英文辭典網站上常常會收到讀者的提問,詢問某些動物的幼崽該如何稱呼。為了一次性回答這些問題,我們準備了一份清單,列出各種動物的名稱及其幼崽的表示法。讓我們看看是否很多幼崽的名稱都是不曾聽說過的。動物名稱幼崽antelope 羚羊calfbadger 獾cubbear 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