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整個動物界,人類可以說是凌駕於其他動物之上的存在,這樣人類有著超強的優越感,即使從出生開始,人與其他動物就已經不同了。因為,在整個動物界,除了人類生下來是哇哇大哭外,其他的動物都是安安靜靜的,不會出現像人類的嬰兒那樣哇哇大哭的現象。那麼,這到底是為什麼呢?我們簡單地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人剛生下來為什麼會哇哇大哭?
其實,說人剛出生哇哇大哭是種優越感是不合理的,因為,人生下來必須要哇哇大哭,並不是要體現自己的優越感。首先,嬰兒在母體的子宮裡發育時,並不是靠肺部呼吸的,而是靠臍帶來獲取氧氣和養分的。而從子宮到了外界後,原本因為不工作而縮小的肺部就開始擴大,此時空氣就會通過嘴巴進入肺部,此時肺由壓縮狀態變為正常狀態。
肺部的呼吸功能被激活,之後,肺部的空氣會再次排出,而排出的空氣經由肺部施壓衝過喉嚨,帶動喉嚨內的聲帶振動,這就是哭聲的由來。
當然,哭是人類出生時的本能,是一種對環境刺激的正常反應。雖然對於父母來說,日後孩子的哭聲可能會有些煩躁,但是孩子的第一聲啼哭,對於父母來說不亞於天籟之音。
其他動物剛出生為什麼不哭?
在殘酷的大自然中,生育的整個過程無論是對哪種動物來說都是最脆弱的階段,尤其是在生產時,是母體最脆弱的時候,此時,如果被食肉動物發現,即使這種動物平時對自己毫無威脅,在這個時候也會成為自己致命的威脅。因此,大多數的動物在生產時,都會找一個相對隱蔽的地方,即便是群居動物大都會離群找一個安全的地方。對於剛出生的動物幼崽也是一樣,只有儘可能地保持安靜,才不容易被「敵人」發現。這是原因之一。
其次,在自然界中,越是食物鏈上端的動物,它們的幼崽也就越脆弱,比如羚羊從剛出生到學會奔跑,只需要幾分鐘的時間,而且對於羚羊媽媽來說,它們可以一邊移動一邊生產,直到羚羊幼崽馬上就要掉下來時才會駐足。
而像獅子這種食物鏈最頂端的動物就不一樣了,它們的幼崽剛生下來僅有1公斤左右重,而且毫無奔跑能力,並且僅僅是哺乳期就長達半年之久(食草動物大都在1個月左右)。造成這種差異化的主要原因還是在受威脅程度上。
總的來說,野生動物的幼崽出生時不會哭,主要還是為了更好地隱藏自己,降低自己被捕獵的機率,為此,它們不僅不會哭,而且還會在最短的時間內擁有奔跑的能力,這都是食物鏈位置決定的。
看到這裡,有些小夥伴會問了:同樣是哺乳動物,人怎麼就跟其他動物不一樣呢?
原因有兩個。
01 安全係數
人類經過了數百萬年的進化才有了今天,在當下,人類站在食物鏈最頂端的位置。我們有著穩定的食物來源,相對安全的住所,幾乎不會再為自己的安全考慮了。因此,嬰兒的安全係數就比其他動物幼崽的安全係數要高很多。所以,嬰兒可以放聲大哭,而其他動物幼崽則不可以。
02 聲音不同
其實,大多數的哺乳動物的幼崽在剛出生時都是會發出聲音的,不過它們的聲音相對較小而已,比如剛出生的小貓是會發出很微弱的「喵喵」聲的,而這種聲音與嬰兒啼哭是一樣的,都是氣流通過聲帶所發出的。
正是如此小的聲音又完成了第一次呼吸,又隱藏了自己。
總結
哭這個聲音可以說是人類的專屬聲音,這個聲音從出生就與我們相伴,而動物幼崽出生雖然沒有哭聲,但是也是有聲音的,但是比起嬰兒的哭聲來說,就要小很多了。當然,這也是人類和野生動物所處環境不同決定的,相對來說,人類的生存環境比較安全, 而野生動物的環境危機四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