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在自然界中,似乎就真的是這樣的一個規律,動物的幼崽在出生之後,都是非常安靜的,有時候父母外出覓食的時候,都是安安靜靜的待在巢穴裡等待父母的歸來,雖然有時候是嗷嗷待哺的狀態,但也不會像人類嬰兒那樣號啕大叫。
反觀人類的嬰兒就不一樣了,遇到什麼事情,都是會先張嘴哭上一場,等父母滿足需求了,才會停止哭泣。那為什麼在我們的認知裡,總是會感覺動物幼崽都不會號啕大叫,以防驚動強敵入侵,唯有人類嬰兒卻會大哭?
一、人類與動物的生長方式不一樣
人類嬰孩與動物幼崽最大的區別就在於成熟度之上,很多動物的幼崽出生以後,就具備的站立和行走的能力,像牛、馬、羊等等的動物,並且在之後的幾個月的時間裡,就已經能成長為相對對立的個體,能夠在自然環境下自我覓食和擁有一定的自保能力。
但人類想要從嬰孩成長為相對成熟的個體,需要幾年甚至更久的時間,在這之前,需要父母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撫養。所以,人類看似強大,其實嬰兒時期是所有動物中最脆弱,而且生存能力最差的,而哭聲,就是為了引起父母的關注。
二、哭聲是嬰兒向外界傳遞信息的主要語言
我們都知道人類社會最大的一個特點就是,我們擁有自己的語言,而語言就能夠起到準確傳遞各種信息的重要作用。但語言是需要通過後天環境來習得的,剛出生的嬰兒並不具備語言傳遞信息的能力,而哭聲就成為了他們最便捷的信息傳遞方式。
所以,父母們在照顧寶寶的時候就會發現,無論是寶寶受到驚嚇了,還是肚子餓了,身體不舒服了,還是要尿尿、拉便便了,都會通過哭聲來引起我們的注意的,而我們對寶寶的哭聲也尤為的敏感。只有寶寶安靜、或者笑出聲來的時候,才表示寶寶現在一切都好。
三、父母如何來理解寶寶的哭聲語言
在了解了寶寶為什麼要號啕大哭的時候,我們就知道了這是人類嬰兒期的一種特殊語言,而每一種哭聲之下,都代表著寶寶當下的一種急切的需求。想要快速的止住寶寶的哭泣,那最好的方式就是了解寶寶背後哭聲的含義,根據寶寶的情緒需求來滿足寶寶。
1、寶寶幾種情緒下的常見哭聲特色
雖然每個寶寶的實際情況是不同的,但大體的情緒之下表現出來的哭聲特點還是有規律可循的,比如:寶寶哭一會,睡一會的時候,就是在鬧覺了,父母們就要考慮哄寶寶入睡;
而其他情況下,哭聲短促低沉、一下高一下低的,就有可能是寶寶肚子餓了需要餵食;如果是哭聲非常的激烈高亢,那可能是寶寶生氣了;如果是突然間發出尖銳的哭聲,並且保持持續性的哭泣,那就可能是寶寶受到了驚嚇,父母需要過去安撫。
2、學會在日常中尋找寶寶哭聲的規律
想要更好地了解寶寶的需求,父母們在日常還是要多注意和總結,嬰兒的個人需求無非就是吃喝拉撒睡,到底什麼時候是要餵奶了,什麼時候是要換紙尿褲了,什麼時候是需要哄睡覺了,父母們與孩子相處久了,也就會知道哭聲的含義了。
重要提示:由於人類和動物的成長方式不同,也就註定了嬰兒需要通過大聲哭泣來引起父母的注意,獲得生存下去的更優條件,這是嬰兒的主要語言表達,而作為父母的我們則需要準確的讀懂寶寶哭聲背後的需求。
今日話題:對於寶寶為什麼哭了,你會有很準確的經驗判斷嗎?歡迎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