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動物幼崽都不會號啕大叫,怕驚動強敵?唯人類嬰兒會大哭?

2020-11-29 格格親子共讀

導讀:在自然界中,似乎就真的是這樣的一個規律,動物的幼崽在出生之後,都是非常安靜的,有時候父母外出覓食的時候,都是安安靜靜的待在巢穴裡等待父母的歸來,雖然有時候是嗷嗷待哺的狀態,但也不會像人類嬰兒那樣號啕大叫。

反觀人類的嬰兒就不一樣了,遇到什麼事情,都是會先張嘴哭上一場,等父母滿足需求了,才會停止哭泣。那為什麼在我們的認知裡,總是會感覺動物幼崽都不會號啕大叫,以防驚動強敵入侵,唯有人類嬰兒卻會大哭?

一、人類與動物的生長方式不一樣

人類嬰孩與動物幼崽最大的區別就在於成熟度之上,很多動物的幼崽出生以後,就具備的站立和行走的能力,像牛、馬、羊等等的動物,並且在之後的幾個月的時間裡,就已經能成長為相對對立的個體,能夠在自然環境下自我覓食和擁有一定的自保能力。

但人類想要從嬰孩成長為相對成熟的個體,需要幾年甚至更久的時間,在這之前,需要父母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撫養。所以,人類看似強大,其實嬰兒時期是所有動物中最脆弱,而且生存能力最差的,而哭聲,就是為了引起父母的關注。

二、哭聲是嬰兒向外界傳遞信息的主要語言

我們都知道人類社會最大的一個特點就是,我們擁有自己的語言,而語言就能夠起到準確傳遞各種信息的重要作用。但語言是需要通過後天環境來習得的,剛出生的嬰兒並不具備語言傳遞信息的能力,而哭聲就成為了他們最便捷的信息傳遞方式。

所以,父母們在照顧寶寶的時候就會發現,無論是寶寶受到驚嚇了,還是肚子餓了,身體不舒服了,還是要尿尿、拉便便了,都會通過哭聲來引起我們的注意的,而我們對寶寶的哭聲也尤為的敏感。只有寶寶安靜、或者笑出聲來的時候,才表示寶寶現在一切都好。

三、父母如何來理解寶寶的哭聲語言

在了解了寶寶為什麼要號啕大哭的時候,我們就知道了這是人類嬰兒期的一種特殊語言,而每一種哭聲之下,都代表著寶寶當下的一種急切的需求。想要快速的止住寶寶的哭泣,那最好的方式就是了解寶寶背後哭聲的含義,根據寶寶的情緒需求來滿足寶寶。

1、寶寶幾種情緒下的常見哭聲特色

雖然每個寶寶的實際情況是不同的,但大體的情緒之下表現出來的哭聲特點還是有規律可循的,比如:寶寶哭一會,睡一會的時候,就是在鬧覺了,父母們就要考慮哄寶寶入睡;

而其他情況下,哭聲短促低沉、一下高一下低的,就有可能是寶寶肚子餓了需要餵食;如果是哭聲非常的激烈高亢,那可能是寶寶生氣了;如果是突然間發出尖銳的哭聲,並且保持持續性的哭泣,那就可能是寶寶受到了驚嚇,父母需要過去安撫。

2、學會在日常中尋找寶寶哭聲的規律

想要更好地了解寶寶的需求,父母們在日常還是要多注意和總結,嬰兒的個人需求無非就是吃喝拉撒睡,到底什麼時候是要餵奶了,什麼時候是要換紙尿褲了,什麼時候是需要哄睡覺了,父母們與孩子相處久了,也就會知道哭聲的含義了。

重要提示:由於人類和動物的成長方式不同,也就註定了嬰兒需要通過大聲哭泣來引起父母的注意,獲得生存下去的更優條件,這是嬰兒的主要語言表達,而作為父母的我們則需要準確的讀懂寶寶哭聲背後的需求。

今日話題:對於寶寶為什麼哭了,你會有很準確的經驗判斷嗎?歡迎留言討論。

相關焦點

  • 人類嬰兒出生必須大哭,其他動物的幼崽會不會?為什麼?
    在整個動物界,人類可以說是凌駕於其他動物之上的存在,這樣人類有著超強的優越感,即使從出生開始,人與其他動物就已經不同了。因為,在整個動物界,除了人類生下來是哇哇大哭外,其他的動物都是安安靜靜的,不會出現像人類的嬰兒那樣哇哇大哭的現象。那麼,這到底是為什麼呢?我們簡單地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 人類自詡萬物之靈,為什麼幼崽出生就大哭?其它動物這麼做早完了
    更明顯的是,我們人類的幼崽和自然界其它動物的幼崽大不相同,一切套用在動物幼崽身上的東西,在嬰兒身上貌似都很難適用,成年人類統治地球,但是為什麼幼崽卻如此弱小?,那麼人類的幼崽就是脆弱的代表,毫無反抗能力、不能奔走站立、沒有思考、抵抗力脆弱、沒有皮毛……最有意思的一點是,所有的動物幼崽,無論是猛獸還是家禽,在出生之後都不會使勁叫,甚至在自然淘汰的法則裡,被母獸叼住後頸皮時喜歡叫的動物,也被淘汰了。
  • 人類幼崽的哭聲,為什麼這麼大!!!
    「嚎啕大哭」這個漢語詞彙,最適宜的使用情景就是一個人類幼崽拼盡全力的放聲大哭。可謂小小的身體,大大的能量。而且更可氣的是,哪怕把耳機的降噪開到最大,嬰兒啼哭帶來的那種莫名其妙的煩躁,還是不能消解半分。於是你可能會想:為什麼,為什麼哭聲這麼大?人類為什麼進化成這個樣子,就不能小點聲嗎?
  • 為什麼人類幼崽這麼弱?
    為什麼人類幼崽這麼弱?人類嬰兒太弱了,出生兩個月才能抬起頭,6個月才能翻個身,一歲才能爬起,吃飯要人喂,睡要被人哄,行動要被抱,如果沒有成人照顧,結局一定是死亡。動物學家計算認為,嬰兒要被懷上18~21個月,才能達到黑猩猩的幼崽出生時的成熟度。而人類平均孕期是9個月,就說出生後9個月到一歲大的嬰兒才跟剛出生的猩猩差不多。那麼為什麼人類不能懷孕久點當嬰兒成熟度高一點再生下來呢?
  • 人類嬰兒呼呼大睡,動物幼崽卻能跑能跳,為啥二者差這麼多?
    看過動物世界的人應該都知道,剛出生的動物寶寶,在很短的時間內就會跑會跳了,有的甚至一出生就會捕獵了。反觀人類嬰兒,半歲才能翻身,12個月左右才能爬,吃飯睡覺都要大人幫忙。為何人類和動物的幼崽差距會這麼大呢?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生理限制。
  • 人類近親黑猩猩不會大聲哭鬧,為啥人類嬰兒的哭聲這麼大?
    等果妹兒安靜下來不哭了,福林問道:「媽媽,黑猩猩不是人類的近親嗎?為什麼黑猩猩寶寶就不會哭,妹妹卻哭的這麼大聲?」 嗯???黑猩猩寶寶不會哭??? 又結合了一些嬰兒發育規律之後,我找到了幾種較為科學的說法,整合在一起,就得出了為什麼人類嬰兒會哭的這麼大聲的原因。 新生兒第一聲啼哭,不見得是真的哭 關於這個,我之前的文章中也有講過,今天就結合這個問題再分析一下。 胎兒的生長環境,相信大家都是知道的。
  • 嬰兒一生下就大哭,會暴露目標,吸引猛獸。遠古人類怎樣生存?
    文·蕭中九歌 眾所周知,嬰兒一出生就會哇哇大哭 這是正常的生理行為,現代人已經見怪不怪,但換到遠古社會就不一樣了。 遠古社會,極其危險,各種兇猛的野獸層出不絕。
  • 人類幼崽為什麼這麼弱小?因為太強母體會承受不住,十月已是極限
    我們常常會好奇,為什麼自然界的這些動物,生下來就能跑能跳,幾個月就能狩獵,一兩年就可以到達成熟期,反而作為萬物之靈長的人類幼崽,生下來除了哇哇大哭什麼也不會,可以說是自然界最脆弱的高等生物幼崽。那麼為什麼人類可以主宰世界,幼崽卻如此脆弱?
  • 「人類幼崽」都是早產兒?看似輸在起跑線,卻存在3個優勢
    反觀某些動物的幼崽,出生後幾分鐘就可以站起來,會緊緊抱住媽媽,人類幼崽能夠做到這樣的,恐怕只有哪吒了。因此,單從身體發育成熟度和速度來看,人類幼崽整體是有些「早產」的。經歷嬰幼兒時期、青少年時期等,才會達到「成年」標準,人類幼崽擁有一個較長的幼態持續時期。「早產」就代表輸了嗎?人類幼崽的幼態持續通常要到小學甚至青春期左右,而動物幼崽只需要幾天、幾個月就結束,看上去我們好像輸了。
  • 為什麼人類嬰兒那麼弱小,而動物出生就能跑?
    你是否這樣想過:人類嬰兒太弱了,出生兩個月才能爬起,六個月才能翻個身,一歲才能爬幾步,吃飯要人喂,睡要被人哄,行動要人抱,如果沒有成人的照顧結局一定是死亡。而動物呢?馬、牛、長頸鹿的幼崽出生後一個小時內就可以站立,出生第一天就可以躲避捕食者;猴子幼崽能夠緊緊抓住母猴的毛掛在母猴肚子下,一站式解決溫飽和安全問題;魚、鱉、鯨魚的幼苗生下來就會遊泳;雞、鴨子出殼後就可以滿地亂跑。
  • 動物真的可以把人類的嬰兒養大嗎?為什麼?
    動物把人類的嬰兒撫養大貌似是只存在於神話故事和影視作品中,畢竟人與動物的習性、交流方式天差地別。但是,嚴格意義上說,許多人類的嬰兒生下來就喝牛奶長大,這倒是也可以認為是動物把人養大的,當然,只是食物的供給,無他。不過,如果你在網上搜索一下動物撫養人類嬰兒,你會發現有諸多的所謂真實案例。那麼,動物真的可以把人類的嬰兒養大嗎?為什麼呢?
  • 人類嬰兒與動物幼崽的區別,沒有意識之前,兩者並沒有區別
    作為人類,我們也知道自己之所以區別於動物的根本原因,那就是人類擁有思維能力。 思維能力也可以說是靈魂,也可以說是意識。但是很少有人去思考這樣一個問題,人類的意識或者是靈魂究竟是在什麼時候才出現的?
  • 狼為什麼會養育人類嬰兒,狼孩重回人類社會無法存活
    所以一般情況下,每個繁殖季節狼群中只會有一胎小狼。狼和人類一樣是胎生動物,能夠辨別羊水的味道。狼是比較有靈性的生物,如果狼群中的狼崽夭折了,母狼可能會母性爆發,對於有羊水味道的嬰兒,感覺不到危險,加上並不飢餓的原因讓它選擇不殺死嬰兒。
  • 為什麼只有狼群會養育人類嬰兒,不選擇吃掉呢?
    於是人們給大「狼孩」取名為卡瑪拉,年齡大約在7歲左右,較小的叫阿瑪拉,年齡估計不到兩歲,但這兩位女孩似乎融入不到人類社會,她們仍然吃著生肉,並且不會人類的語言,只會依靠四肢爬行
  • 倫理的跨越:動物是否會發善心養育人類的嬰兒?
    動物有可能養育人類的嬰兒嗎?如果是,為什麼動物會這樣做?2008年,在寒冷的冬夜裡,阿根廷警方發現一名被遺棄的1歲男孩,本來這種棄兒事件並不罕見,然後奇怪的是,在這名嬰兒周圍有8隻野貓。這件事引起了社會的強烈關注,到底是什麼力量使得人與動物之間產生了如此令人感動的友誼,跨越了真正的倫理界限,那麼再回到這個事件本身,動物有可能養育人類的嬰兒嗎?如果是,為什麼動物會這樣做呢?動物有可能養育人類的嬰兒嗎?一個嬰兒?對於大部分人來說的答案是:不太可能。
  • 為什麼都說人類寶寶都很蠢?以前的人類是懷胎21個月?
    他們害怕野獸,人類幼崽更怕,可又能怎麼辦,只能哭。像警報一樣的聲音,是吸引成年人類的高效方式,自然也不可避免會吸引野獸,好在那時候的人類已經學會了用火,用於驅逐野獸保護族群。哭,自然也不會傻哭,有孩子的家長會知道,嬰兒在移動時會保持安靜,尤其是哄孩子的時候
  • 人類幼崽的哪些行為讓你瞬間崩潰?
    熱衷於刷人類幼崽可愛日常的小編,常常會在評論裡看到「怎樣才能不結婚、不經歷生產,就能擁有這樣的小可愛」諸如此類的「奇怪」發言。崽崽們真的太太太好笑了,一會兒讓你覺得窩心到想哭,一會兒又讓你哈哈大笑,更多時候是哭笑不得。無論他們在幹什麼,都覺得好可愛呀。
  • 動物為何要吃自己的幼崽?
    都說「虎毒不食子」,說的是再兇猛的老虎,也不會把自己的幼崽吃掉,也常常用來形容愛子之心人皆有之。然而,事實並非如此。如果幼虎身上沾染了其他動物的氣味,或者小老虎生病或死亡,在食物極度匱乏的情況下,母老虎可能會將其吃掉。
  • 動物幼崽的一萬種死法,你的善良和恐懼都有可能害了它
    絕大多數情況下,人們出於好心,看到幼崽在那裡沒人管,怕凍著怕餓著或者怕下雨淋著。所以提供食物,抱一抱,甚至帶回家養幾天,看起來都是在幫助這些可憐的小動物。如果沒有人類的接近,那麼媽媽忍無可忍之後,會衝過來把孩子拉走推走,甚至還會用它們的方法「呵斥」一番。
  • 猴子出生就會走,為啥人類幼崽卻不行?三個原因,「弱」不是壞事
    猴子和人一樣,都屬於「靈長目」動物,可以算是人類的「近親」了,它們四肢都有明確的分工,雙手有操作能力,具有辨別色彩的功能,還跟人類差不多,雙目長在頭部前方,具有雙視能力,但提到孕產,就有明顯的差別了。猴子的孕期平均是6個月,人類是280天,但猴寶寶在剛出生沒多久,就有一定的活動能力,能夠脫離母猴蹣跚爬行,猴寶寶最喜歡做的事,就是膩著媽媽,媽媽爬到哪裡,他都會蜷縮在媽媽的懷裡,這一點跟大部分動物比較像,比如牛馬羊的幼崽,生下來就會走,可是人類卻不行,必須要經過漫長的撫養,他才能慢慢地學會自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