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近親黑猩猩不會大聲哭鬧,為啥人類嬰兒的哭聲這麼大?

2020-12-06 騰訊網

文|福林媽咪

上大學那會兒,一年坐六七次火車,在火車上,最怕的就是遇到寶寶哭鬧。

那種殺傷力真的太大了。

他們完全不顧別人的感受,感覺「嚎啕大哭」這個成語簡直就是為他們造的。

明明那麼小隻的身體,為什麼能製造出那麼大聲,那麼讓人煩躁的聲音?

前不久,我們家果妹兒因為玩紙,被紙割傷了手,哭的那叫一個慘,讓我安慰了好半天。

福林本來在自己的房間看書,被打擾到了就直接跑來客廳查看情況,對著果妹兒的指頭猛吹氣,跟我一起安慰果妹兒。

等果妹兒安靜下來不哭了,福林問道:「媽媽,黑猩猩不是人類的近親嗎?為什麼黑猩猩寶寶就不會哭,妹妹卻哭的這麼大聲?」

嗯???黑猩猩寶寶不會哭???

這個問題,我還真沒怎麼想過啊,我讚嘆福林的思考能力的同時,也慶幸我兒子又開始給我提供寫作方向了。

接下來,我就和他一起查資料,一起尋找答案。

又結合了一些嬰兒發育規律之後,我找到了幾種較為科學的說法,整合在一起,就得出了為什麼人類嬰兒會哭的這麼大聲的原因。

新生兒第一聲啼哭,不見得是真的哭

關於這個,我之前的文章中也有講過,今天就結合這個問題再分析一下。

胎兒的生長環境,相信大家都是知道的。

●在準媽媽的子宮裡,空間比較狹窄,所以寶寶的肺部也是被擠壓著的。

●寶寶周圍都是羊水,所以寶寶不需要用肺部呼吸,都是通過胎盤和臍帶跟媽媽建立連接,從媽媽的血液裡獲得氧氣和營養。

當寶寶出生之後,通過產道的擠壓,將肺部充斥的液體擠出,在完全離開母體後,在醫生的輔助下,寶寶的氣道被打通,氣體湧進寶寶的肺部,同時衝擊著寶寶的聲帶,所以寶寶就會有哭的聲音。

而這第一聲啼哭,也標誌著寶寶能夠自主用肺進行呼吸了。

再之後的哭,通常是因為環境的改變讓寶寶受到驚嚇造成的。

人類已經進化到沒有天敵了,所以可以哭得肆無忌憚

人類已經處在食物鏈的頂端,這是一個毋庸置疑的點。

但是咱們可以看看整個食物鏈,重點分析一下階級對物種的進化帶來何種影響。

食草動物,他們多數情況下都是靜靜吃草,但是他們為了不被食肉動物捕獵,出生後,短時間內就必須要站立起來。

看過《動物世界》或者《人與自然》的話,應該會看到這樣的鏡頭,獅群或者獵豹等大型貓科動物,總是會盯住食草動物的幼崽,一有機會就下手。之前也看過小角馬剛出生,角馬媽媽就在一旁等著小角馬站起來,而一旁的獅群正「獅視眈眈」的盯著它。

小角馬半天站不起來,獅群就撲了過來,而角馬媽媽打不過,不得不捨棄自己的幼崽。

但是再看看貓科動物的幼崽,比如家裡的寵物貓幼崽,出生兩周左右才會睜開眼睛。

所以,在弱肉強食、優勝劣汰的自然界中,越低端的動物幼崽,越要更「自強不息」,而越高端的動物幼崽,出生後面臨的危險就相對少一些。

至於人類,6個月才會坐,8個月才能判斷出親人的具體長相,開始認人,1歲才會走路。而人類作為靈長類動物,除了嘴之外,最有利的武器就是手,可是,人類嬰兒到了4歲都還系不好鞋帶,手部的靈活度還遠遠不夠。

我們是食物鏈頂端,所以我們的危機感沒有那麼強烈,所以就可以肆無忌憚地放肆哭,不怕被天敵抓走吃掉,因為沒有天敵。

人類的進化,迫使嬰兒要學會哭

還是《動物世界》或《人與自然》中看到的,目黑猩猩不管是走去哪裡,黑猩猩幼崽時常都是「掛」在媽媽身上的。

它們抓著媽媽身上的毛髮,仿佛長在媽媽身上一樣。母猩猩完全可以一邊自己找吃的,一邊不耽誤小黑猩猩吃奶。

其實「自掛」這個本領,新生兒是有的。

新生兒雖然看上去柔柔弱弱的,但是他們其實很有力量,主要體現在抓握能力。

這是一種自帶的反射行為,被稱為握持反射。

相信不少寶媽看過那張,新生寶寶死死抓住助產士的衣服帶子的圖片。

類似的還有很多,比如這個,剪臍帶的時候,寶寶死命地抓著剪刀不放。

他們在剛出生的時候,抓握非常有力,只要將你的手指放在寶寶的手心,你就能感受到寶寶有力的抓握。如果你找一根結實且不是很粗的棍子讓新生兒抓,你提起棍子時,他們的力幾乎可以支撐將自己的整個身體吊起來。(請不要輕易嘗試哦)

但是這種本領對於已經進化了的人類來說,已經不是很必要了。

從猿猴進化到直立行走,離地距離變高,雖然類人猿個頭並不高,但對幼崽來說,因為重力而跌落還是很危險的,所以,外出覓食時,媽媽就會把幼崽放在一邊

而且從開始穿衣服那一刻,人類的毛髮逐漸減少,身上已經沒有多少毛髮可以供幼崽抓了。

因此,在媽媽行動時,幼崽就不得不被放在一邊。

那麼與媽媽分離的幼崽又不能自理,不能像黑猩猩那樣想吃奶就吃奶,想要抱就能被抱住,因此只能通過哭鬧聲來引起媽媽的注意。

所以「自掛」這種本能隨著我們人類的進化被逐漸淘汰掉了,不是那麼必須了,所以寶寶也就只有出生後的幾天內存在這種本能,過後就消失了。

而寶寶的哭聲反而比「自掛」本能更重要了。

當然了,除了寶寶自己哭鬧還不能和媽媽很好的互動的,因此,在進化中,媽媽們也會因為寶寶的哭聲而引起一些反應。

寶寶一哭,有些寶媽會感覺奶水溢出,這就是一種反射,因此,寶寶哭鬧後,有些媽媽馬上跑去抱一抱、餵奶,這純粹是一種本能。

所以,嬰兒的哭聲,可以說是雙方協同演化的結果。

而這當中,也有適者生存的規律。

哭聲小,不夠大的嬰兒,在需要幫助時,沒法喚醒正在睡覺的父母,因而被淘汰;

而對嬰兒哭聲漠不關心的父母,在嬰兒哭鬧的時候,不及時提供幫助,因而失去後代,基因也沒有遺傳下來。

所以,這是一個殘酷的現實,但是也在告訴寶媽們,寶寶哭了,要及時給予回應。

而對於「哭聲免疫法」這樣的育兒謬論,寶媽還是應該相信自己的本能。

在孩子不具備自理能力前,哭了抱,哭了及時查看需求,是必須的,這不光是幫助寶寶在生理上得到需求,同樣能在心理上給予幫助。

因為,只有在嬰兒時期需求都被父母滿足的孩子,在以後才能更加的獨立堅強、求知慾和自信心爆棚!

相關焦點

  • 人類幼崽的哭聲,為什麼這麼大!!!
    「嚎啕大哭」這個漢語詞彙,最適宜的使用情景就是一個人類幼崽拼盡全力的放聲大哭。可謂小小的身體,大大的能量。而且更可氣的是,哪怕把耳機的降噪開到最大,嬰兒啼哭帶來的那種莫名其妙的煩躁,還是不能消解半分。於是你可能會想:為什麼,為什麼哭聲這麼大?人類為什麼進化成這個樣子,就不能小點聲嗎?
  • 為什麼只有人類嬰兒哭得這麼大聲?古時候難道不怕引來捕食者嗎?
    人類寶寶天生就很可愛,以至於我們很難討厭他們,但寶寶的有些行為可能會讓我們感到糟心,比如哭聲。大量的研究表明,一個正常人很難抵禦寶寶的哭聲,因為它會激活成年人大腦中對注意力和同理心的管理區域,這讓我們很難置之不理。大聲哭泣可以算是寶寶吸引大人注意的方式,並引導大人提供更多的陪伴、安全、食物和安慰,可以說「哭」是寶寶生存所必須的。
  • 黑猩猩和人類嬰兒一起長大,當它以為自己就是人類時,結果怎樣?
    01有位科學家,採取了不符合倫理道德的方式來進行科學實驗黑猩猩和人類嬰兒一起長大,當它以為自己就是人類時,結果怎樣了?有位科學家為了驗證黑猩猩跟人類的幼兒一起長大,是黑猩猩先變成人類還是人類幼兒變成猩猩。
  • 黑猩猩和人類嬰兒一起長大,當它以為自己就是人類時,結果怎樣?
    有位科學家為了驗證黑猩猩跟人類的幼兒一起長大,是黑猩猩先變成人類還是人類幼兒變成猩猩。這為了知曉這個實驗的結果,他不惜一切的將自己的親生孩子,和黑猩猩放在一起,讓他們一起隨著時間長大,然後就可以知道這個實驗的結果了。
  • 那個與人類嬰兒一起長大的黑猩猩,以為自己是人類,後來怎樣了?
    黑猩猩與人類嬰兒共同長大實驗。國外有位科學家獨闢蹊徑,決定走非常規的道路,探索黑猩猩和人類一起生活,最後是嬰兒受黑猩猩影響變成猩猩,還是猩猩受人類的影響變為人類,為了滿足這個「好奇心」,這位科學家不禁用自己的孩子去冒險。
  • 飛機上嬰兒哭鬧不止,母親與男乘客起爭執相互崩潰怒吼:你跳下去
    前言剛刷到一個視頻,是上海一航班上,一位媽媽帶著嬰兒乘坐飛機,但是嬰兒哭鬧不止,整個機艙裡安靜地只剩下寶寶撕心裂肺的哭聲。在如此密閉的機艙內顯得又大聲又刺耳,仿佛噪音一樣!孩子的媽媽也很無奈著急,但卻怎麼哄都哄不住寶寶。
  • 和黑猩猩比起來,所有人都是「早產兒」,科學家為何這麼說
    對比這些頑強的生命,自詡是「萬物之靈長」的人類,也要甘拜下風。我們剛出生的時候,首先是哭鬧,哭累了才會消停。別說奔跑了,我們連翻個身子都做不到,全靠父母的照顧。那時候的嬰兒一般只做三件事:哭鬧、喝奶和排洩,這三件事一樣需要父母的照顧。我們來看一個對比,黑猩猩幼崽和嬰兒,同為靈長類生物,差距確實有點大。
  • 為什麼動物幼崽都不會號啕大叫,怕驚動強敵?唯人類嬰兒會大哭?
    導讀:在自然界中,似乎就真的是這樣的一個規律,動物的幼崽在出生之後,都是非常安靜的,有時候父母外出覓食的時候,都是安安靜靜的待在巢穴裡等待父母的歸來,雖然有時候是嗷嗷待哺的狀態,但也不會像人類嬰兒那樣號啕大叫。
  • 人類嬰兒呼呼大睡,動物幼崽卻能跑能跳,為啥二者差這麼多?
    反觀人類嬰兒,半歲才能翻身,12個月左右才能爬,吃飯睡覺都要大人幫忙。為何人類和動物的幼崽差距會這麼大呢?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生理限制。科學家認為,嬰兒要在腹中懷上18到21個月左右,才能達到黑猩猩幼仔出生時的成熟度。那為什麼人類不能懷孕久一點再生產呢?
  • 人類近親也是「媽寶男」!研究發現:黑猩猩和母親關係非同一般
    人類近親也是「媽寶男」 提到黑猩猩,很多人都知道,現代研究認為,它們曾經在遠古時期,和人類的祖先擁有著同一個祖先 同時,研究者也發現,黑猩猩和人類一樣,也都擁有著非常豐富的情感,而且它們也是非常聰明的,曾經也有科學家進行過實驗,結果發現幼兒黑猩猩和人類幼兒放在一起培育的時候,幼兒黑猩猩竟然要比人類幼兒學習能力更強
  • 人類近親也是「媽寶男「!研究發現:黑猩猩和母親關係非同一般
    人類近親也是「媽寶男」提到黑猩猩,很多人都知道,現代研究認為,它們曾經在遠古時期,和人類的祖先擁有著同一個祖先,只不過後來伴隨著地球氣候環境的變化,人類的祖先選擇來到陸地,尋找新的生活方式,但是黑猩猩的祖先卻仍然生活在樹上,才會在「進化樹」上越來越遠,最終變成了截然不同的物種。
  • 和人類嬰兒一起長大,黑猩猩會認為自己是人嗎?
    眾多關於動物撫養人類嬰兒主題的電影,最喜歡的還是《人猿泰山》和《奇幻森林》,電影中描述了一個遠離人類社會,在大自然中生長的人,完全擁有了另一種野性的生活,幾乎與其他的動物同伴沒有任何區別。這樣的生活不僅僅是流行文化的臆想,在現實生活中也會發生。
  • 後備箱傳來「嬰兒哭聲」路人紛紛報警 打開竟是兩隻活羊
    昨日下午,一輛停在合肥市北二環路邊的轎車引起市民的警覺,後備廂內不斷傳出疑似嬰兒的哭聲,路人紛紛撥打報警電話。經民警調查,車主買了兩隻羊放在後備廂內,因為羊的叫聲酷似嬰兒哭聲,引發了這次誤會。轎車後備廂傳出嬰兒哭聲?
  • 黑猩猩與人類嬰兒一同長大,以為自己是人類,後來變成什麼樣了
    但是在當時也有許多心理學家認為,後天環境的影響對於人類的發展同樣重要,這其中包括溫思羅普·凱洛格,他是一位比較心理學專家。他當時甚至想把一個智商正常的嬰兒扔到荒郊野嶺,觀察研究嬰兒的成長。當時出於各種原因,並沒有成功。
  • 嬰兒大哭超20分鐘會傷大腦?
    但這種失望、壓抑的情緒會讓他們分泌一種「壓抑激素」,對嬰兒大腦產生負面影響。如果這樣的事情反覆發生,將給孩子未來的成長留下陰影。南京市兒童醫院神經內科主任梁超表示,「即便大哭超過20分鐘,如果沒有明顯閉氣缺氧反應,應該不會傷到大腦這麼嚴重。」按照研究結果,所謂的大腦傷害更多的是心理上的。所以媽媽不用擔心寶寶的大腦會出現不可逆的生理性損傷。
  • 人類嬰兒出生必須大哭,其他動物的幼崽會不會?為什麼?
    在整個動物界,人類可以說是凌駕於其他動物之上的存在,這樣人類有著超強的優越感,即使從出生開始,人與其他動物就已經不同了。因為,在整個動物界,除了人類生下來是哇哇大哭外,其他的動物都是安安靜靜的,不會出現像人類的嬰兒那樣哇哇大哭的現象。那麼,這到底是為什麼呢?我們簡單地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 嬰兒哭聲像貓叫 什麼是貓叫綜合症
    提到他,曹醫生有些感嘆:「這個寶寶,出生評分是10分,誰能想到會有這麼大的問題。」  楊楊的父母都是安徽人,來甬打工已經好幾年了,夫妻倆都在潘火街道一家4S店打工。男的從事汽修,女的管管後勤。楊楊是足月兒,順產,出生時體重3300克,身高52釐米,評分為10分,可說是個「完美寶寶」。他的到來也讓一家人喜不自禁,奶奶也特地從安徽老家趕來幫忙帶孩子。
  • 從小被當成人類養大的黑猩猩,後來怎麼樣了?
    為此,他想到了一個辦法,把剛出生的嬰兒放到野外去生存,當然這個計劃過於瘋狂,幾乎沒人同意。但是他並不灰心,他想到了另一個辦法,把黑猩猩帶到人類社會中,和人類嬰兒一起生長。 在實驗的最開始,黑猩猩古亞表現非常優秀,它不僅十分聽話,還會做各種表示親暱的動作,甚至比人類嬰兒唐納德更早地學會了上廁所和使用凳子。
  • 愛滋病源自非洲黑猩猩及大猩猩,它們是如何將病毒傳染給人類的
    科學家確認,人類的HIV,全部來自於非洲的黑猩猩及大猩猩,其中傳播最廣的M和N毒株,此前已證實來自於黑猩猩,而較為罕見的O和P毒株,則是來自於喀麥隆西南部的大猩猩。從20世紀八十年代首次發現人類感染愛滋病病毒,到現在,已經感染了超過7000多萬人。
  • 嬰兒飛機哭鬧,爸爸送禮表達歉意,媽媽怒懟:有本事你別生孩子
    不贊同這對爸媽做法的網友表示:「嬰兒哭鬧只要父母努力去哄就可以了一個帶著嬰兒的媽媽當時,在飛機上,因為嬰兒一直在哭鬧但是就是哄不好,周圍有一對年輕人就受不了了,於是大聲喊話說到底還是那句話,人類的悲歡本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