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團隊發明「半人造子宮」,並成功產下後代

2020-08-25 科研圈

2011 年,WFIRM 研究首席研究員兼主任、醫學博士安東尼·阿塔拉在 TED 大會上展示人工培育的腎臟。圖片來源


撰文 戚譯引


今日,《自然-生物技術》(Nature Biotechnology)發表一項研究,宣布使用生物工程技術修復的「人造子宮」讓兔子產下了存活後代。


這項研究由美國維克森林再生醫學研究所(WFIRM)完成。研究團隊將實驗動物自身的細胞接種到可生物降解的支架上並進行培育,證明經過生物工程改造的子宮能發育出天然組織樣結構,支持正常的生殖功能。


二十多年來,該團隊發明了人造膀胱、人造陰道和尿道;這一次,他們希望這種技術最終能夠取代子宮移植手術,讓患有子宮功能性障礙的女性有機會孕育後代。但值得注意的是,人造器官整體上還沒有進入大規模臨床應用,並且隨著人造子宮的技術日漸成熟,這方面的倫理爭議將成為不可忽視的問題。


為兔子訂製子宮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團隊將兔子隨機分為四組:(1)組織工程子宮組,切除部分子宮後植入使用動物自身的細胞接種的支架;(2)未接種支架組,僅植入聚合物支架;(3)部分子宮切除對照組,切除部位已通過縫合修復;(4)健康對照組,接受假剖腹手術。


兔子長期被應用於生殖生物學研究,是子宮組織再生研究的理想選擇,因為與其他實驗動物相比,它們的子宮相對較大。雌兔的子宮由兩個分開的子宮角和子宮頸組成,每個子宮角和子宮頸都有進行妊娠的能力。在這次實驗中,三個實驗組兔子的一側子宮角被完全切除,另一側子宮角被部分切除。


可生物降解的聚合物支架構建體是為每隻動物單獨定製的。研究者從每隻兔子的子宮結構中提取細胞,以培養再生子宮組織和對支架進行接種。進行支架植入手術六個月後,兔子與可育的雄性兔子自然交配。


實驗表明,在植入 6 個月後,組織工程子宮發育出與天然組織相近的結構,包括腔上皮和腺上皮、有血管的黏膜、雙層子宮肌層等。在三個實驗組中,只有植入接種了細胞的支架的兔子成功懷孕,足月分娩並產下存活後代。


經過生物工程改造的兔子子宮 CT 圖像,其中孕育著一個胎兒。圖片來源:Wake Forest Institute for Regener


WFIRM 研究首席研究員兼主任、醫學博士安東尼·阿塔拉(Anthony Atala)說:「研究表明,經過工程改造的子宮組織能夠支持正常的懷孕,使胎兒正常發育,後代的大小和重量與正常子宮孕育的後代相當。經過進一步改進之後,這種方法可能幫助子宮異常的婦女懷孕。」


人造器官研發之路


在接受不孕治療的女性中,大約 6% 患有子宮功能障礙。研究者表示正在計劃進一步的臨床前研究,為將來進行臨床試驗做準備。他們希望這種方法最終能夠取代依靠器官捐獻的子宮移植術。這迄今為止,全世界只進行了約 70 例子宮移植,在美國通過移植子宮出生的嬰兒不到 10 個。而這項生物工程技術利用患者自身的細胞來創建子宮組織,不僅擺脫了對器官捐獻的依賴,也避免了排斥反應的風險。


WFIRM 團隊長期致力於用 3D 列印、組織工程等技術製造各種器官。阿塔拉本人同時也是一名泌尿外科醫師,早在 1999 年,他就帶領團隊完成了首個人造器官移植術,為 7 名患者換上了用他們自己的細胞培育出的膀胱。接下來,研究團隊又發明了人工陰道和男性尿道,進行了小規模臨床試驗。2008 年,他們製造的人造陰莖在兔子模型中取得成功,實驗組 12 只兔子都嘗試了交配,其中 8 只完成交配,4 只成功讓母兔懷孕並產下幼崽。


接下來,阿塔拉團隊開始嘗試製造腎臟、心臟等器官,並開展了類器官研究。2016 年,他們在《自然-生物技術》發文報告,使用一種複雜的、特別定製的三維印表機,能夠列印出耳朵、骨骼和肌肉結構,取代受傷或病變組織。今年 3 月,團隊又宣布發明了一種具備多種類器官組織的晶片,能用於快速檢測候選藥物對人體的毒性,論文在《生物製造》(Biofabrication)發表。


圖片來源:the Guardian


當然,從動物模型到人類臨床試驗之間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愛丁堡大學研究員道格拉斯·吉布森(Douglas Gibson)評論:「(人與兔子的)一個核心差異在於,人類有自發的排卵和月經周期,子宮在這個過程中也發生著周期性變化,但是兔子沒有月經周期。在嘗試用相似的方法研發人造人類子宮的時候,這個差異很可能會產生影響。」吉布森未參與這項研究。


並且需要注意的是,阿塔拉團隊的人造器官技術整體上仍然沒有得到大規模應用。倫敦國王學院幹細胞科學教授德斯科·伊利克(Dusko Ilic)指出:「雖然到目前為止,(人造膀胱等)這些臨床研究的結果都令人滿意,但是沒有一種技術明顯優於目前的護理標準,或完全達到它的預期。要想取代傳統的手術重建技術,讓組織工程技術具有成本效益,且對病人來說沒有風險,它還迫切需要進行很多的改進。」伊利克也未參與這項研究。


人造子宮的倫理爭議


和其他人造器官相比,人造子宮面臨的倫理爭議要大許多。2017 年 4 月,美國費城兒童醫院(Children's Hospital of Philadelphia)研究團隊宣布,用外部人造子宮維持了超早產羔羊的生存,刷新了胚胎的體外生存時間記錄。這類裝置如果能應用於臨床,將大大提高早產兒的生存率。因此在 2019 年 10 月,歐盟「地平線 2020 計劃」撥款 290 萬歐元(約合人民幣 2320 萬元)支持人造子宮的研究。


儘管目前體外人造子宮的研究目的是拯救超早產兒,但小羊包裹在透明裝置中的情景也引發了一些不安,它令人想起《黑客帝國》中的場景。有學者指出,這類技術的實際應用可能會超出預期,例如,如果技術被證明能夠拯救妊娠 23 到 24 周的早產兒,那麼父母和醫生可能會嘗試將它用於護理更早產的胎兒;還可能有人會嘗試將孩子提前取出,使用人造子宮完成妊娠,等等。


近期發表的植入體內的人造子宮組織也是如此。儘管它的初衷是為患有子宮疾病、又希望孕育後代的女性提供器官移植之外的選擇,但它在應用層面也將遇到更多實際問題,未來可能會引發更多的討論。


相關論文:

Magalhaes, R.S., Williams, J.K., Yoo, K.W. et al. A tissue-engineered uterus supports live births in rabbits. Nat Biotechnol (2020).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科研圈」。如需轉載,請在「科研圈」後臺回復「轉載」,或通過公眾號菜單與我們取得聯繫。

相關焦點

  • 美國團隊發明「半人造子宮」,成功產下後代,科學家卻憂心忡忡!
    因此科學家們也開始了人造器官的道路,就在前幾天美國研究團隊成功發明了半人造子宮,並且成功讓實驗兔產下了後代。美國的研究團隊所發明的人造子宮自然引起了全世界的關注。他們利用兔子進行實驗,雖然只是製造了部分子宮組織,但效果是非常明顯的。為了開展這項實驗,研究團隊把兔子分為了4組,讓第1組兔子接受半人造子宮,並且在體內植入細胞生長支架,剩下的三組兔子沒有植入子宮作為對比。
  • 子宮都可以人造了?美國團隊製造半人造子宮,成功產下後代
    一種可降解的生物高科技材料,可以支撐細胞,再生發育成為完整的組織美國一個再生生物研究所近日發布了一項重要突破,他們使用先進的生物工程技術製造了半人造子宮,在兔子實驗中,他們成功修復了子宮並且使兔子的後代存活,這無疑是一項重大的科技突破。
  • 子宮都可以人造了?美國團隊製造半人造子宮,成功產下後代
    一種可降解的生物高科技材料,可以支撐細胞,再生發育成為完整的組織美國一個再生生物研究所近日發布了一項重要突破,他們使用先進的生物工程技術製造了半人造子宮,在兔子實驗中,他們成功修復了子宮並且使兔子的後代存活,這無疑是一項重大的科技突破
  • 半人造子宮移植成功,產下存活後代
    文/M叔圖侵刪近日,《自然·生物科技》發表一項重磅研究成果:使用「半人造子宮」,讓兔子成功產下存活的後代。這是生物科技界首例在動物身上,成功移植「人造子宮」,繁衍後代仍然存活。意味著我們距離在人體移植「人造子宮」,拯救子宮功能障礙不能生育的女性,又近了一步。同時也代表著,人類的器官移植技術正在飛速進步。利用生物科技培育與移植「半人造子宮」生育能力強的兔子,一直是生物科技生殖領域最佳試驗對象。一方面其子宮組織再生能力強,另一方面與其他動物相較,它們的子宮由兩個分開的子宮角和子宮頸組成,每個都具有進行妊娠的能力。
  • 「半人造子宮」問世 家電品牌未來能否參與人體器官製造?
    【家電網HEA.CN 7月5日微信原創】近日,美國維克森林再生醫學研究所(WFIRM)宣布,使用生物工程技術製造的子宮組織能夠成功修復兔子子宮,使其產下存活後代。儘管該研究只製造了部分子宮組織,沒有製造出整個子宮,研究團隊希望未來能用這種技術取代子宮移植。
  • 治療不孕症,拯救早產兒 | 「人造子宮」研發初獲成功
    子宮不同於普通器官,具有更為複雜的高級功能,負責接收受精卵並為胎兒的發育提供場所,因此要複製功能如此複雜的器官難度極高。不過就在前不久的前臨床試驗階段,科學家從兔子體內採集細胞並培養能夠自然受孕的人造子宮,然後把人造子宮植入母兔體內,母兔可以正常受孕並誕下健康小兔。這項技術有望用於治療不孕症和拯救早產兒。
  • 科學家發明「人造子宮」,網友評論卻很扎心
    美國科學家發明人造子宮,完全模擬母體環境 目前,美國科學家發明的人造子宮,已經讓羔羊胚胎,在其中發育了4周時間 看到這裡,作為女性當中的一員,真的覺得這個發明,是女性朋友們的福音,而且這項發明,可以預防很多孕期容易出現的問題,在某種程度上來說,就是人造子宮所具備的一些優勢。
  • 人造子宮胎羊體外培育成功
    原標題:人造子宮胎羊體外培育成功 (記者李季 通訊員曹詠)2020年12月28日,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宣布,我國首次人造子宮胎羊體外培育在該院取得成功。
  • 人造子宮讓女人多餘嗎?
    最近,美國費城的醫生們研發了一個相當於人造子宮的裝置,育嬰生物袋,其要素構成是:——菌。——羊水(混合的電解質溶液)。——血液循環系統(模擬動靜脈血管的供血和回收代謝廢物)。該裝置主要模擬了人的子宮狀態,為胎兒提供生存環境。
  • 我國首次人造子宮胎羊體外培育成功
    我國首次人造子宮胎羊體外培育在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取得成功。12月28日,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公布了這一消息。 兩周前,在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河醫院區,由肺移植、胸外三科主任趙高峰,產科副主任醫師楊蕾和體外支持中心ECMO團隊負責人李軍共同主持的我國首次人造子宮胎羊體外培育實驗取得成功,意味著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體外支持中心將體外生命支持技術開創性地應用於人造子宮胎羊體外培育實驗取得成功。
  • 美國研製出人造子宮 或提高早產兒存活機率
    美國科學家研製出人造子宮,讓早產羊羔得以在其中存活並持續發育。如果進展順利,這一發明或有望在3至5年內展開人體實驗,用以提高早產兒存活率。  美國費城兒童醫院研究人員用塑料做成類似子宮的容器,在其中注入溫水和鹽,模擬孕期子宮羊水。從母體剖腹取出的早產羔羊被立即置入人造子宮中,如在母體內一樣吸入並吞下其中液體。
  • 科學家研發出人造子宮 可幫助早產兒在子宮外更好地存活
    美國科學家研製出了一種人造子宮,可以幫助早產兒在子宮外存活。目前,這種人造子宮已成功讓早產羔羊得以在其中存活並持續發育。 據新華社4月27日報導,如果進展順利,這一發明或有望在3至5年內展開人體實驗,用以提高早產兒存活率。
  • 人造子宮初現曙光 人造子宮優點為什麼要用人造子宮代替人類生育
    美國費城兒童醫院的一個研究團隊打造的「人造子宮」首次通過動物試驗,讓早產的小羊撐過危險期順利存活,生理機能也和一般小羊相差無幾。這項技術如果能夠應用於人類,將會提高早產兒的生存機會。有人甚至預測,未來將會有一半以上的嬰兒由人造子宮孕育出來。2017年4月25日,美國費城兒童醫院的阿南·弗雷克(Alan Flake)研究團隊表示,他們打造的「人造子宮」首次通過動物試驗。
  • 地球人發明了人造子宮,結構是這樣的...
    在三年前他們有了一個構想,希望能造出一個『人造子宮』。為了測試『人造子宮』能不能成功,醫生們用小羊胎做實驗...他們把相當於23-24周人類胎兒的年紀的小羊放到無菌的羊水袋裡,一根管子通到袋子裡輸送新羊水,另一個管子把舊羊水輸出。
  • 人造子宮的歷史
    2017年,費城兒童醫院的一個研究團隊打造了一個人造子宮——他們將早產羔羊置入羊膜囊中,並在其中養育了四個星期。研究人員意在用羊膜囊模擬母羊子宮環境,從而使未發育完全的胚胎繼續成長。在這個人造環境中,羊胚胎逐漸從一個粉紅色的、形如外星人的生命體發育成一隻會呼吸、會吞咽的動物。
  • 人造子宮若成功實現並普及,對女性地位有什麼影響?
    人造子宮技術的普及極有可能帶來現存家庭結構的瓦解,新的家庭組成形式會出現。重要的是,女性的生育價值被剝奪後,某些女性會變得一文不值。可即使真出現人造子宮技術,守舊派和奮起反抗的咪蒙們會竭力阻止普及,社會會有一段漫長的陣痛期。在沒有國家政策支持的情況下,這項技術普及會非常困難。
  • 人造子宮有了重大突破
    人造子宮今年有了重大突破!美國費城兒童醫院製造了一個外部人造子宮,維持超早產羔羊的生存。試驗中的羔羊在子宮內生活了4周,打破了子宮外裝置維持胎兒穩定機能的時間紀錄。超早產兒的死亡率很高,延長妊娠的體外系統沒有成功的先例。這一次,科學家製造了一個聚乙烯薄膜袋,充滿了人造羊水,通過臍帶接口連接氧氣,形成一個封閉的流體人造環境。
  • 人造子宮要來了
    人造子宮的實現再近一步。 日前,荷蘭埃因霍溫理工大學和荷蘭Máxima醫療中心的研究團隊獲得了來自歐盟「地平線2020計劃」撥出的290萬歐元(約合人民幣2320萬元),以在5年內建造一個可運行的人造子宮原型。
  • 人造子宮孕育八隻羔羊
    ,一頭早產羊羔成功地在充滿模擬羊水的袋子裡生活了幾個星期。正常狀況下,一個足月寶寶的出生胎齡為40周。生活在人造子宮中的羊羔能夠像正常生活在子宮中的羊羔一樣睜開眼睛與正常吞咽。當研究人員將其從人造子宮中取出時,他們會發生與正常狀況下別無差異的出生反應。研究人的負責人之一,費城兒童醫院研究員Emily Partridge表示,出生後的各項測試表明這些羊羔在人造子宮中發育正常,其肺功能基本上與成熟嬰兒相似。
  • 人造子宮最新進展,未來解決早產和不孕難題
    此外,治療費用也是不容忽視的問題,新生兒重症監護病房的費用是昂貴的,以美國為例,每天每位重症監護病房中的早產嬰兒平均費用超過3000美元,如果長期逗留則可能超過一百萬美元,這意味著妊娠23周出生的新生兒的父母要做出艱難的抉擇。人造子宮的出現有可能改善這些早產嬰兒的結局,從而消除新生兒父母的情感困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