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音!子宮都可以人造了?美國團隊製造半人造子宮,成功產下後代

2020-12-05 蝦說科技

一種可降解的生物高科技材料,可以支撐細胞,再生發育成為完整的組織

美國一個再生生物研究所近日發布了一項重要突破,他們使用先進的生物工程技術製造了半人造子宮,在兔子實驗中,他們成功修復了子宮並且使兔子的後代存活,這無疑是一項重大的科技突破。未來人類有可能將此技術應用於子宮的移植,正因為如此,該項技術的發展前景頗受爭議。

此項技術發表在國際頂尖期刊《自然-生物技術》雜誌上,文中主要圍繞一種新型的生物可降解材料,開展實驗,這種材料有良好的組織兼容性並且可以通過生物活動自身降解,把兔子的正常細胞接種到用該材料製造的支架上孵育時,表現出了正常的生長發育現象並在活體中得到了驗證。

3D列印助力人造器官的研究

3D列印作為一項新技術,我們可能經常聽說,但並沒有在日常生活中接觸過,其實3D列印涉及領域極其寬泛,從建築工程到生物醫學,甚至微生物領域都可以看到其蹤影,連風力發電機的底座,通用電氣公司都準備通過3D列印建造。

而開發半人造子宮的團隊,在3D列印領域深耕多年,其團隊領導本身又是一位經驗豐富的泌尿科主治醫生,曾完成過多項器官移植手術,總共為七名患者換上了自己開發的人造膀胱。

3D列印耳朵

基於這些臨床經驗,團隊涉獵廣泛,嘗試製造過人造腎臟,心臟甚至陰道等,在2016年,他們發表文章稱,通過一臺定製的3D印表機,他們成功列印出了耳朵,骨骼和肌肉結構,可以取代受傷或者病變的組織。

當然有些研究只局限於實驗室的動物實驗中,這就意味著,技術向人類的轉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而且兔子或者小鼠的生理構造和人類相差太大,就比如人造子宮,即使在兔子的實驗中獲得巨大成功,人體也不一定可行,因為人類有月經周期,在整個周期中子宮會伴隨著發育改變,而兔子沒有月經周期,這種差異可能導致排斥反應。

人造器官的未來,倫理問題該如何界定?

如果一項生物技術的發明用在正確的途徑中,將會造福人類,但是技術本身就像一把雙刃劍,有好處也有壞處,在享受高科技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得權衡利弊,正確取捨。

儘管在過去的幾十年內,世界上已經研發出了很多人造器官,就該團隊的研究而言,有人造膀胱,人造陰道尿道等發明,但對於人造子宮,因為涉及到人類群體自身的生存與繁衍狀況,倫理問題更是不容忽視,即使如他們所說,希望未來將此技術大規模的用於臨床,來幫助那些有子宮功能障礙的女性生育,也得慎重對待。

目前全世界而言,總共約有70多位女性進行過子宮移植手術,數量還是極其有限,人造子宮由於是從身體細胞直接培育而來,一來不需要依賴合適的捐贈者,二來移植之後不會產生免疫排斥反應,這是該技術最大的亮點。

對於該項技術,你是支持還是反對呢?

相關焦點

  • 福音!子宮都可以人造了?美國團隊製造半人造子宮,成功產下後代
    一種可降解的生物高科技材料,可以支撐細胞,再生發育成為完整的組織美國一個再生生物研究所近日發布了一項重要突破,他們使用先進的生物工程技術製造了半人造子宮,在兔子實驗中,他們成功修復了子宮並且使兔子的後代存活,這無疑是一項重大的科技突破。
  • 美國團隊發明「半人造子宮」,成功產下後代,科學家卻憂心忡忡!
    現在的醫療技術不斷提高,人類在某些重大疾病的面前已經可以從容面對了。但是也有一些疾病是要通過複雜的手術來治療的,像器官移植就是非常複雜的手術。器官移植不僅要考慮血型匹配的問題,而且數量也是很大的壓力。以目前的捐獻數量來說,器官移植遠遠不夠。因此科學家們也開始了人造器官的道路,就在前幾天美國研究團隊成功發明了半人造子宮,並且成功讓實驗兔產下了後代。
  • 美國團隊發明「半人造子宮」,並成功產下後代
    圖片來源撰文 戚譯引今日,《自然-生物技術》(Nature Biotechnology)發表一項研究,宣布使用生物工程技術修復的「人造子宮」讓兔子產下了存活後代。這項研究由美國維克森林再生醫學研究所(WFIRM)完成。
  • 半人造子宮移植成功,產下存活後代
    文/M叔圖侵刪近日,《自然·生物科技》發表一項重磅研究成果:使用「半人造子宮」,讓兔子成功產下存活的後代。這是生物科技界首例在動物身上,成功移植「人造子宮」,繁衍後代仍然存活。意味著我們距離在人體移植「人造子宮」,拯救子宮功能障礙不能生育的女性,又近了一步。同時也代表著,人類的器官移植技術正在飛速進步。利用生物科技培育與移植「半人造子宮」生育能力強的兔子,一直是生物科技生殖領域最佳試驗對象。一方面其子宮組織再生能力強,另一方面與其他動物相較,它們的子宮由兩個分開的子宮角和子宮頸組成,每個都具有進行妊娠的能力。
  • 「半人造子宮」問世 家電品牌未來能否參與人體器官製造?
    【家電網HEA.CN 7月5日微信原創】近日,美國維克森林再生醫學研究所(WFIRM)宣布,使用生物工程技術製造的子宮組織能夠成功修復兔子子宮,使其產下存活後代。儘管該研究只製造了部分子宮組織,沒有製造出整個子宮,研究團隊希望未來能用這種技術取代子宮移植。
  • 如何製造一個人造子宮?
    目前距離完全實現這個目標可能還有數十年,具體何時成功取決於我們在生物技術(例如:個性化基因組學和組織工程)和納米技術(用人工手段促進微尺度下的交互作用和生長)這兩個領域上的發展狀況。同時,這個系統還需要利用電腦和其他測量裝置來監控胎兒的生長,自動調節所需的環境。
  • 人造子宮讓女人多餘嗎?
    現在,似乎人的一切行為和活動都需要工具來幫助。生育也有了新突破。最近,美國費城的醫生們研發了一個相當於人造子宮的裝置,育嬰生物袋,其要素構成是:——菌。在羊身上試驗成功的並非完全的人造子宮孕育小羊,而是母羊的天然子宮和人造子宮共同孕育小羊,並且是自然孕育佔了絕大部分,那些小羊是在母羊子宮中長到105~120天大,成為早產羊,以模擬人的早產兒,此後早產羊在人造子宮中僅生長了4周。僅僅從孕育的時間比例看,也屬於自然孕育的結果,而非人造子宮孕育的結果,人造子宮的主要作用是輔助的,只是為了讓早產羊順利渡過發育不充分的難關。
  • 治療不孕症,拯救早產兒 | 「人造子宮」研發初獲成功
    子宮不同於普通器官,具有更為複雜的高級功能,負責接收受精卵並為胎兒的發育提供場所,因此要複製功能如此複雜的器官難度極高。不過就在前不久的前臨床試驗階段,科學家從兔子體內採集細胞並培養能夠自然受孕的人造子宮,然後把人造子宮植入母兔體內,母兔可以正常受孕並誕下健康小兔。這項技術有望用於治療不孕症和拯救早產兒。
  • 假日奇思,人造子宮的傳說可以成真嗎?
    2019-10-05 10:04圖文來源:紫金山新聞指導專家:江蘇省人醫生殖中心徐嗣亮有很多女性,因為反覆流產、子宮畸形等問題,即使做試管嬰兒也難成功。她初步構建了人造子宮的模型:用可生物分解的膠原和軟骨素構建子宮形狀的支架,之後在支架上種植子宮內膜細胞;經過一段時間的培養,支架自然分解,其上的子宮內膜組織即生長為簡易的人造子宮。該子宮可以實現人類受精卵的著床,但因為倫理原因,劉教授在受精卵種植後第六天終止了實驗。而後續的小鼠實驗證實,該簡易子宮雖然可以實現受精卵著床,但遠不足以維繫後續胚胎的正常生長。
  • 人造子宮初現曙光 人造子宮優點為什麼要用人造子宮代替人類生育
    美國費城兒童醫院的一個研究團隊打造的「人造子宮」首次通過動物試驗,讓早產的小羊撐過危險期順利存活,生理機能也和一般小羊相差無幾。這項技術如果能夠應用於人類,將會提高早產兒的生存機會。有人甚至預測,未來將會有一半以上的嬰兒由人造子宮孕育出來。2017年4月25日,美國費城兒童醫院的阿南·弗雷克(Alan Flake)研究團隊表示,他們打造的「人造子宮」首次通過動物試驗。
  • 人造子宮來了,真的可以讓男人生孩子?
    在很久以前,有姑娘因為異位妊娠中的腹腔妊娠,差點大出血死亡,就有科學家提出概念,男人是否也可以實現腹腔妊娠,從而解放女性。施瓦辛格曾經主演過一部電影《JUNIOR》,講的是一個瘋狂的實驗室裡,一群瘋狂的科學家為了試驗新研發的保胎藥劑,以身試藥,將胚胎種植到男豬腳的腹腔,最後居然成功剖出健康寶寶的故事。電影情節很美好,現實很骨感。
  • 人造子宮胎羊體外培育成功
    原標題:人造子宮胎羊體外培育成功 (記者李季 通訊員曹詠)2020年12月28日,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宣布,我國首次人造子宮胎羊體外培育在該院取得成功。
  • 人造子宮有了重大突破
    人造子宮今年有了重大突破!美國費城兒童醫院製造了一個外部人造子宮,維持超早產羔羊的生存。試驗中的羔羊在子宮內生活了4周,打破了子宮外裝置維持胎兒穩定機能的時間紀錄。超早產兒的死亡率很高,延長妊娠的體外系統沒有成功的先例。這一次,科學家製造了一個聚乙烯薄膜袋,充滿了人造羊水,通過臍帶接口連接氧氣,形成一個封閉的流體人造環境。
  • 人造子宮要來了
    人造子宮的實現再近一步。 日前,荷蘭埃因霍溫理工大學和荷蘭Máxima醫療中心的研究團隊獲得了來自歐盟「地平線2020計劃」撥出的290萬歐元(約合人民幣2320萬元),以在5年內建造一個可運行的人造子宮原型。
  • 人造子宮來了,未來女性不用懷孕了?
    圖片來源:Wikimedia Commons/Jonathan Aprea一直以來,科學家們都在不斷嘗試著將「人造子宮而在2017年,美國費城兒童醫院的由艾倫·弗萊克帶領的研究團隊,打造了一個人造子宮:將早產羔羊置入羊膜囊中,並在其中養育了四個星期。
  • 人造子宮孕育八隻羔羊
    ,一頭早產羊羔成功地在充滿模擬羊水的袋子裡生活了幾個星期。正常狀況下,一個足月寶寶的出生胎齡為40周。生活在人造子宮中的羊羔能夠像正常生活在子宮中的羊羔一樣睜開眼睛與正常吞咽。當研究人員將其從人造子宮中取出時,他們會發生與正常狀況下別無差異的出生反應。研究人的負責人之一,費城兒童醫院研究員Emily Partridge表示,出生後的各項測試表明這些羊羔在人造子宮中發育正常,其肺功能基本上與成熟嬰兒相似。
  • 「人造子宮」出現後,男人就可以生娃了?其實好處不止於此
    人造子宮出現,男人也能生孩子 1969年法國科學家認為,男人之所以無法懷孕,是因為他們沒有孕育孩子的子宮,所以便製造了人造子宮,為了試驗人造子宮的功能,還特意找來了羊胎兒。
  • 人造子宮的歷史
    2017年,費城兒童醫院的一個研究團隊打造了一個人造子宮——他們將早產羔羊置入羊膜囊中,並在其中養育了四個星期。研究人員意在用羊膜囊模擬母羊子宮環境,從而使未發育完全的胚胎繼續成長。在這個人造環境中,羊胚胎逐漸從一個粉紅色的、形如外星人的生命體發育成一隻會呼吸、會吞咽的動物。
  • 有了人造子宮之後,女人就沒用了?
    這些年科學家前赴後繼地研究,目前,人造子宮研究最具開創性意義的事件發生在2017年。「人造子宮」技術發展到哪裡了?2017年4月,美國費城兒童醫院的阿南·弗雷克(Alan Flake)研究團隊在《自然通訊》發表關於人造子宮首次通過了動物試驗的文章。
  • 我國首次人造子宮胎羊體外培育成功
    我國首次人造子宮胎羊體外培育在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取得成功。12月28日,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公布了這一消息。 兩周前,在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河醫院區,由肺移植、胸外三科主任趙高峰,產科副主任醫師楊蕾和體外支持中心ECMO團隊負責人李軍共同主持的我國首次人造子宮胎羊體外培育實驗取得成功,意味著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體外支持中心將體外生命支持技術開創性地應用於人造子宮胎羊體外培育實驗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