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人造子宮孕育八隻羔羊

2021-01-19 健康界

1(標清)

在一批美國費城醫生的幫助下,一頭早產羊羔成功地在充滿模擬羊水的袋子裡生活了幾個星期。 根據他們的報告,這種體外子宮環境模擬技術有望在三年之內實現在人類早產兒治療方面的應用。或許在不久的將來,除了堅硬的溫箱之外,全球千萬提前來到世界的寶寶們可以獲得像是在媽媽子宮內一樣的呵護。

費城兒童醫院的研究人員將現有早產兒孵化器進行了極大的改進,使用無菌,控溫的液體填充材料充當了哺乳動物子宮內的羊水。研究人員將胎兒羔羊放入盛滿模擬羊水的透明袋中,將其臍帶連接到血液充氧裝置上,以羔羊自體心臟的血壓實現血液的輸氧循環。

與4周前相比(左),同一隻小羊在人造子宮中發育良好(右)

研究人員讓總共八隻羊羔在這個設備中生活了長達四周的時間,這些羊羔的胎齡相當於22或23周的人類胎兒,22至23周則大約是人類最早可以出生並預期在子宮外存活的嬰兒胎齡。正常狀況下,一個足月寶寶的出生胎齡為40周。

生活在人造子宮中的羊羔能夠像正常生活在子宮中的羊羔一樣睜開眼睛與正常吞咽。當研究人員將其從人造子宮中取出時,他們會發生與正常狀況下別無差異的出生反應。

研究人的負責人之一,費城兒童醫院研究員Emily Partridge表示,出生後的各項測試表明這些羊羔在人造子宮中發育正常,其肺功能基本上與成熟嬰兒相似。該研究對應的文章則發表在最新上線的Nature Communication上。

同時,這項研究也引發了美國社會關於是否可以使用人造子宮來提高胎兒生存能力的討論,即是否可以使用這種裝置孕育更為早期的胚胎。 目前,全美共有43個州立法禁止墮胎或相關的醫學實驗。

費城醫院兒科外科學研究所主任Alan Flake表示,事實上該裝置目前還無法孵育一個孩子長達九個月的時間。目前尚沒有任何技術可以完全模最早期的胚胎生活環境。「妊娠早期的子宮環境雖然對於胎兒至關重要,但我們仍然沒有技術能夠將之完全模擬,我們調試不當的早期子宮可能會使發育於其中的胎兒出現各種異常。」 Alan Flake表示。

根據現有的研究,這種裝置目前只能拯救胎齡在22周以上的早產兒。

在美國,大約有十分之一的人過早的出生,提前三周以上出生的嬰兒極為常見。胎齡26周以下的早產兒每年則將近有3萬人。寶寶早產的多種風險則主要包括肺部感染,身體發育遲緩以及學習障礙。

目前,早產兒通常會被放置在溫箱孵化器中以保護它們免受細菌侵害。而將嬰兒置於模仿女人子宮的新裝置中,可以讓嬰兒更好地完成發育並降低多種因素引起的死亡風險甚至出生之後相對更為長遠的其他問題。

根據相關報導,研究人員多年來一直致力於製造人造子宮或在體外實現胎兒發育。1996年,日本Juntendo大學的Yoshinori Kuwabara團隊成功在模擬子宮中培養了幼體山羊,但由於依賴機械的血液供給裝置,過去的研究一直會對動物造成極大的傷害。

Flake表示,他的團隊目前一直在與FDA進行討論,力求該設備可以在三到五年內能夠在新生兒病房中得到測試。

(原標題:打破「十月懷胎」定律,人造子宮「呵護」早產兒!)

相關焦點

  • 人造子宮取得重大突破:「塑膠袋」裡培育出8隻羊羔
    科學家的想像力和創造力總是會帶給大眾驚喜,而這一次,也許是順應了女性解放的潮流,費城兒童醫院(CHOP)的醫生們竟然搞出了一個「人造子宮」,更為神奇的是他們還真的將八隻羊羔胎兒放入裡面進行培育,整個實驗持續了四周的時間,最終小羊們順利「出生」了。
  • 8隻小羊羔早產,科學家將其放在「人造子宮」內,神奇的一幕發生
    8隻小羊羔早產,科學家將其放在「人造子宮」內,神奇的一幕發生生物體在孕育生命的時候,往往是非常脆弱的,點點小小的風險就可能會導致生命體的終結,比如這隻母羊,在肚子裡還有8隻小羊羔,但是卻因為疾病去世了,科學家不忍心肚子中的這8隻小羊羔也隨之死去。
  • 人造子宮要來了
    根據外媒報導,這款人造子宮充滿類似羊水的液體,自帶血液循環系統。胎兒臍帶會和人工胎盤相連,從而接受氧氣和營養。此外,研究小組將在人造子宮上,安裝各種傳感器,模擬媽媽的體溫、心跳。 荷蘭埃因霍溫理工大學教授、荷蘭Máxima醫療中心產科專家Guid Oei表示,「人造子宮的目的是幫助極端早產的嬰兒度過24至28周的關鍵時期。」
  • 假日奇思,人造子宮的傳說可以成真嗎?
    1999年風靡全球的《黑客帝國》,向我們展示了人類幼體在類似於蠶繭的空間孕育生長;在電影《逃出克隆島》中,複製人則在一個類似於培養皿的大型水溶器中刺激生長。在這些作品中,人造子宮完全取代了溫暖的母體,成為了孕育人類的搖籃。科學家們的努力在現實生活中,科學家們也在不斷嘗試著人造子宮的構建。
  • 科學家研發出人造子宮 可幫助早產兒在子宮外更好地存活
    美國科學家研製出了一種人造子宮,可以幫助早產兒在子宮外存活。目前,這種人造子宮已成功讓早產羔羊得以在其中存活並持續發育。 據新華社4月27日報導,如果進展順利,這一發明或有望在3至5年內展開人體實驗,用以提高早產兒存活率。
  • 人造子宮來了,未來女性不用懷孕了?
    如果告訴你,科學家們正研究能替代母體的「人造子宮」,有了它,男人也能生孩子。你覺得未來人類的生育狀況會變成怎樣呢?人造子宮最早在1924年,由英國進化生物學家、遺傳學家J.B.S.Haldane提出。他預測,到2074年,全世界只有約30%的嬰兒是自然孕育而來,70%的嬰兒將是「體外孕育、誕生」的。
  • 【科研】又一項人造子宮研究將啟動,計劃2025年前投入臨床使用
    他預測,到2074年,約70%的嬰兒將是「體外孕育、誕生」的,此後,科學界對此進行了不斷的探索和研究。其中,人造子宮研究最具開創性意義的事件發生在2017年。 時年,美國費城兒童醫院的一個研究團隊打造了一個人造子宮,研究人員用塑料做成類似子宮的容器,並在其內裝滿了獨特的實驗室生產的液體和鹽,這個系統有效地模仿了子宮內的情況。
  • 人造子宮有了重大突破
    人造子宮今年有了重大突破!美國費城兒童醫院製造了一個外部人造子宮,維持超早產羔羊的生存。試驗中的羔羊在子宮內生活了4周,打破了子宮外裝置維持胎兒穩定機能的時間紀錄。超早產兒的死亡率很高,延長妊娠的體外系統沒有成功的先例。這一次,科學家製造了一個聚乙烯薄膜袋,充滿了人造羊水,通過臍帶接口連接氧氣,形成一個封閉的流體人造環境。
  • 人造子宮來了,未來女性不用懷孕了?!
    他預測,到2074年,約70%的嬰兒將是「體外孕育、誕生」的。如今,已有一些孵化器在發揮子宮的功能,為早產胎兒提供進一步發育的生長環境。如,早產兒可以在育嬰保溫箱內,實現肺部繼續發育。「但我們的人造子宮不僅是個塑膠袋或塑料盒。它更像自然子宮,具備孕育人類胎兒的所有條件。」Guid Oei說。
  • 人造子宮最新進展,未來解決早產和不孕難題
    人造子宮的創想最早來自於英國的進化生物學家J.B.S. Haldane,他預測到2074年,約70%的嬰兒將是體外孕育誕生的。目前女性的妊娠過程中,在子宮中孕育的胎兒通過胎盤、臍帶與母體進行物質交換,獲得營養物質和氧氣。扁圓形的胎盤靠近胎兒的一面附有臍帶,臍帶與胎兒相連,胎盤靠近母體的一面與母體的子宮內膜相連。
  • 美國團隊發明「半人造子宮」,並成功產下後代
    研究團隊將實驗動物自身的細胞接種到可生物降解的支架上並進行培育,證明經過生物工程改造的子宮能發育出天然組織樣結構,支持正常的生殖功能。二十多年來,該團隊發明了人造膀胱、人造陰道和尿道;這一次,他們希望這種技術最終能夠取代子宮移植手術,讓患有子宮功能性障礙的女性有機會孕育後代。
  • 人造子宮來了,未來女性不用懷孕了!
    他預測,到2074年,約70%的嬰兒將是「體外孕育、誕生」的。 如今,已有一些孵化器在發揮子宮的功能,為早產胎兒提供進一步發育的生長環境。如,早產兒可以在育嬰保溫箱內,實現肺部繼續發育。 「但我們的人造子宮不僅是個塑膠袋或塑料盒。它更像自然子宮,具備孕育人類胎兒的所有條件。」Guid Oei說。
  • 人造子宮來了,未來女性不用懷孕了?
    他預測,到2074年,約70%的嬰兒將是「體外孕育、誕生」的。如今,已有一些孵化器在發揮子宮的功能,為早產胎兒提供進一步發育的生長環境。如,早產兒可以在育嬰保溫箱內,實現肺部繼續發育。「但我們的人造子宮不僅是個塑膠袋或塑料盒。它更像自然子宮,具備孕育人類胎兒的所有條件。」Guid Oei說。
  • 人造子宮初現曙光 人造子宮優點為什麼要用人造子宮代替人類生育
    美國費城兒童醫院的一個研究團隊打造的「人造子宮」首次通過動物試驗,讓早產的小羊撐過危險期順利存活,生理機能也和一般小羊相差無幾。這項技術如果能夠應用於人類,將會提高早產兒的生存機會。有人甚至預測,未來將會有一半以上的嬰兒由人造子宮孕育出來。2017年4月25日,美國費城兒童醫院的阿南·弗雷克(Alan Flake)研究團隊表示,他們打造的「人造子宮」首次通過動物試驗。
  • 科學家發明「人造子宮」,網友評論卻很扎心
    美國科學家發明人造子宮,完全模擬母體環境 目前,美國科學家發明的人造子宮,已經讓羔羊胚胎,在其中發育了4周時間 那麼如若採用人造子宮,那麼這些危險,就可以在醫療手段的監控下,消失於無形,最為重要的是女性可以避免一系列的孕期痛苦和煎熬。
  • 人造子宮讓女人多餘嗎?
    但是,目前這種人造子宮還只用於動物,確切地說,是用於早產的小羊,以保護小羊過度弱小的肺部和心臟,結果令人鼓舞。對8隻小羊胎的試驗表明,讓它們先在母羊的子宮中長到105~120天大(相當於人類早產兒)的時候,再將它們放入人造子宮中養育4周左右,4周後,除了一些小羊出現輕微的肺部炎症外,剩下的小羊都非常健康。
  • 盤點:2017年量子計算、人造子宮和人工卵巢都取得了突破
    回顧剛剛過去的2017年,科技繼續擔當著改變世界的重要力量,其中量子計算、人造子宮和人工卵巢都取得了重大的突破這一年,量子計算機取得突破。2017年5月3日,世界首臺超越早期經典計算機的光量子計算機在上海亮相。國際學術界將量子計算機計算能力超過現有經典超級計算機的目標,稱為「量子稱霸」。
  • 美國研製出人造子宮 或提高早產兒存活機率
    美國科學家研製出人造子宮,讓早產羊羔得以在其中存活並持續發育。如果進展順利,這一發明或有望在3至5年內展開人體實驗,用以提高早產兒存活率。  美國費城兒童醫院研究人員用塑料做成類似子宮的容器,在其中注入溫水和鹽,模擬孕期子宮羊水。從母體剖腹取出的早產羔羊被立即置入人造子宮中,如在母體內一樣吸入並吞下其中液體。
  • 人造子宮胎羊體外培育成功
    原標題:人造子宮胎羊體外培育成功 (記者李季 通訊員曹詠)2020年12月28日,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宣布,我國首次人造子宮胎羊體外培育在該院取得成功。
  • 我國首次人造子宮胎羊體外培育成功
    我國首次人造子宮胎羊體外培育在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取得成功。12月28日,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公布了這一消息。 兩周前,在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河醫院區,由肺移植、胸外三科主任趙高峰,產科副主任醫師楊蕾和體外支持中心ECMO團隊負責人李軍共同主持的我國首次人造子宮胎羊體外培育實驗取得成功,意味著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體外支持中心將體外生命支持技術開創性地應用於人造子宮胎羊體外培育實驗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