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日奇思,人造子宮的傳說可以成真嗎?

2020-11-23 南報網

2019-10-05 10:04圖文來源:紫金山新聞

指導專家:江蘇省人醫生殖中心徐嗣亮

有很多女性,因為反覆流產、子宮畸形等問題,即使做試管嬰兒也難成功。那對於一些沒有適合的「土壤」孕育的女性,有沒有辦法移植一個子宮?

概念的提出

據了解,體外生育理念最早由英國科學家Haldane在1924年提出,據Haldane預測,在2074年,全世界只有30%左右的嬰兒是由自然生育而來。在此之後,體外生育的概念不斷出現在科幻小說及影視作品中。1999年風靡全球的《黑客帝國》,向我們展示了人類幼體在類似於蠶繭的空間孕育生長;在電影《逃出克隆島》中,複製人則在一個類似於培養皿的大型水溶器中刺激生長。在這些作品中,人造子宮完全取代了溫暖的母體,成為了孕育人類的搖籃。

科學家們的努力

在現實生活中,科學家們也在不斷嘗試著人造子宮的構建。2001年,康奈爾大學的華裔教授劉鴻清最早開始進行人造子宮的研究。她初步構建了人造子宮的模型:用可生物分解的膠原和軟骨素構建子宮形狀的支架,之後在支架上種植子宮內膜細胞;經過一段時間的培養,支架自然分解,其上的子宮內膜組織即生長為簡易的人造子宮。該子宮可以實現人類受精卵的著床,但因為倫理原因,劉教授在受精卵種植後第六天終止了實驗。而後續的小鼠實驗證實,該簡易子宮雖然可以實現受精卵著床,但遠不足以維繫後續胚胎的正常生長。

最新的人造子宮研究由美國費城兒童醫院的艾倫·弗萊克(Alan Flake)醫生帶領團隊完成,他們的研究結果發表於2017年3月的《自然通訊》雜誌上。他們研究的目的是為早產兒提供一個類似於子宮的生長環境。在他們的研究中,人造子宮被設計的類似於「生物袋」。他們將胎齡相當於22-23周人類胎兒的羊幼體(22~23周是人類可在子宮外存活的最小胎齡),放入盛滿模擬羊水的生物袋中,將其臍帶與血液充氧裝置連接,並以羔羊自體心臟的血壓實現血液循環。4周後,將羊幼體從生物袋中取出後,它們會發生與正常羊羔無差別的出生反應。

艾倫·弗萊克的研究為治療早產兒帶來了福音,他們的人造子宮可以為早產胎兒營造一個與母體子宮較為相似的生長環境,使胎兒在母體外繼續發育,尤其是實現肺部的發育(完成於27周),如果這項技術得以運用於臨床,其前景不可估量。然而,研究者也表示,該「生物袋」並不能支持22周前胎兒的生長。迄今為止,模仿胚胎在子宮內的早期生長環境,在人造子宮的研究中仍然是一個難以逾越的瓶頸。

人造子宮前路漫漫

屈原曾感慨,「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這句話來形容人造子宮的現狀真是再合適不過了。雖然千奇百怪的人造子宮在科幻電影中層出不窮,令人嘆為觀止,但想成為現實,還有漫漫前路。

其一,是技術瓶頸。如前所述,胚胎在子宮內的早期生存環境仍然難以模仿。

其二,便是倫理問題。倘若有一天,人造子宮技術成熟完善,可以實現孕育胎兒的整個過程,使婦女從繁瑣的生育任務中解脫出來。那麼沒有了十月懷胎的過程,女性作為母親的責任感是不是會降低?母子之間血脈相連的天然紐帶是否還存在?

其三,社會問題。人造子宮對女性的社會地位勢必會有所影響。女權主義者對人造子宮問題討論從未停息。

最後一問:倘若有一天,人造子宮不再是科幻,你願意你的孩子出生在統一無差別的機器袋中嗎?

相關焦點

  • 人造子宮來了,未來女性不用懷孕了?
    」這一傳說實現。Guid Oei說,「有理由相信,人造子宮將取代母體,成為胎兒的家。」人造子宮的構建嘗試這已經不是第一次出現關於「人造子宮」的新聞了,早在1969年,法國科學家率先嘗試,將羊胎兒置於人造子宮內,活了兩天。
  • 人造子宮讓女人多餘嗎?
    這個結果當然讓人振奮,並且讓人浮想聯翩,未來這樣的人造子宮也可以用於人類的生育。想想那些為生育和哺乳付出太多艱辛和痛苦的女性,以及被「一孕傻三年」嚇怕了的準媽媽們,這種人造子宮就會被寄予厚望,而且將有巨大的市場。事實果真如此嗎?
  • 人造子宮來了,真的可以讓男人生孩子?
    醫生,我子宮全切術後,健康狀況良好,現代科技這麼發達,請問是否有人造子宮呢?要是以前寶孕君肯定會說,傻姑娘,別想多了,還是回家洗洗睡吧……但最近一則人造子宮的消息轟炸了整個醫學圈,說不定不久的將來真的會實現大家的願望。最近一個歐洲的實驗小組拿到2000多萬人民幣的科研經費,專門用於研究人造子宮。
  • 人造子宮來了,未來女性不用懷孕了?!
    如今,已有一些孵化器在發揮子宮的功能,為早產胎兒提供進一步發育的生長環境。如,早產兒可以在育嬰保溫箱內,實現肺部繼續發育。「但我們的人造子宮不僅是個塑膠袋或塑料盒。它更像自然子宮,具備孕育人類胎兒的所有條件。」Guid Oei說。研究由荷蘭埃因霍溫理工大學、荷蘭Máxima醫療中心攜手進行。
  • 人造子宮來了,未來女性不用懷孕了!
    如今,已有一些孵化器在發揮子宮的功能,為早產胎兒提供進一步發育的生長環境。如,早產兒可以在育嬰保溫箱內,實現肺部繼續發育。 「但我們的人造子宮不僅是個塑膠袋或塑料盒。它更像自然子宮,具備孕育人類胎兒的所有條件。」Guid Oei說。
  • 人造子宮來了,未來女性不用懷孕了?
    如今,已有一些孵化器在發揮子宮的功能,為早產胎兒提供進一步發育的生長環境。如,早產兒可以在育嬰保溫箱內,實現肺部繼續發育。「但我們的人造子宮不僅是個塑膠袋或塑料盒。它更像自然子宮,具備孕育人類胎兒的所有條件。」Guid Oei說。研究由荷蘭埃因霍溫理工大學、荷蘭Máxima醫療中心攜手進行。
  • 人造子宮會是女性解放的工具嗎?
    從表觀遺傳學(基因組、發育和環境暴露三者間的相互作用)角度來看,母體子宮環境可以影響胎兒的基因表達,而人造子宮被質疑很難達到如此的複雜性。當然,誠如文中所言,這項技術的應用自然有其積極意義,但僅從分娩-養育路徑看,女性依舊無法擺脫在男權視角下養育/教育子女的事實。這還沒有涉及到懷孕是否是「容器的可替代性」這一觀念問題。
  • 子宮都可以人造了?美國團隊製造半人造子宮,成功產下後代
    一種可降解的生物高科技材料,可以支撐細胞,再生發育成為完整的組織美國一個再生生物研究所近日發布了一項重要突破,他們使用先進的生物工程技術製造了半人造子宮,在兔子實驗中,他們成功修復了子宮並且使兔子的後代存活,這無疑是一項重大的科技突破。
  • 子宮都可以人造了?美國團隊製造半人造子宮,成功產下後代
    一種可降解的生物高科技材料,可以支撐細胞,再生發育成為完整的組織美國一個再生生物研究所近日發布了一項重要突破,他們使用先進的生物工程技術製造了半人造子宮,在兔子實驗中,他們成功修復了子宮並且使兔子的後代存活,這無疑是一項重大的科技突破
  • 人造子宮初現曙光 人造子宮優點為什麼要用人造子宮代替人類生育
    美國費城兒童醫院的一個研究團隊打造的「人造子宮」首次通過動物試驗,讓早產的小羊撐過危險期順利存活,生理機能也和一般小羊相差無幾。這項技術如果能夠應用於人類,將會提高早產兒的生存機會。有人甚至預測,未來將會有一半以上的嬰兒由人造子宮孕育出來。2017年4月25日,美國費城兒童醫院的阿南·弗雷克(Alan Flake)研究團隊表示,他們打造的「人造子宮」首次通過動物試驗。
  • 有了人造子宮,男人真的能生孩子嗎?
    但如果有人造子宮,可以幫助母體對早產兒繼續進行孕育,使其能夠接著在類似母體子宮的環境中完成應有的發育,是否可以極大地降低以上風險?子宮全切事實雖然很殘酷,但子宮全切是不少年輕患者面臨的問題。她們或許已婚未育,甚至可能還沒有結婚。「醫生,我不想做手術。我還想擁有屬於自己的孩子。」
  • 人造子宮要來了
    根據外媒報導,這款人造子宮充滿類似羊水的液體,自帶血液循環系統。胎兒臍帶會和人工胎盤相連,從而接受氧氣和營養。此外,研究小組將在人造子宮上,安裝各種傳感器,模擬媽媽的體溫、心跳。 荷蘭埃因霍溫理工大學教授、荷蘭Máxima醫療中心產科專家Guid Oei表示,「人造子宮的目的是幫助極端早產的嬰兒度過24至28周的關鍵時期。」
  • 人造子宮的歷史
    研究人員意在用羊膜囊模擬母羊子宮環境,從而使未發育完全的胚胎繼續成長。在這個人造環境中,羊胚胎逐漸從一個粉紅色的、形如外星人的生命體發育成一隻會呼吸、會吞咽的動物。隨著人造子宮的消息傳開,一些人認為,這種旨在提高人類早產兒存活率的醫療設備正使我們朝著奧爾德斯·赫胥黎1932年小說《美麗新世界》中描畫的未來前進。
  • 人造子宮20年後變現實
    //W3C//DTD HTML 4.01 Transitional//EN>人造子宮20年後變現實  同性戀無需找代孕媽媽  這項創舉尤其對那些早產時間太長的嬰兒具有優勢,它可以讓早產兒在人造子宮裡繼續吸收營養,直到孕期結束;另外,這一技術還對那些不能自然生育的婦女具有很大吸引力,比如子宮受傷或子宮被切除的婦女可以利用人造子宮圓自己做媽媽的夢;同性戀者也可以用人造子宮生孩子,無需找一個代孕媽媽。
  • 如何製造一個人造子宮?
    人造子宮的內襯應完全模仿子宮內膜製造。事實上,最先完成的人造子宮肯定會儘可能地模仿妊娠的每個步驟。之後我們才會進行相應地優化,力圖超越自然設計。為了這個目的,人造子宮內膜不能由玻璃或是金屬製成,應該使用模仿真正器官功能的組織工程材料。在培養過程中,囊胚通過體外受精生成,再被植入到子宮內膜的3-4mm處,然後它將在那裡生根並開始生長。
  • 「人造子宮」出現後,男人就可以生娃了?其實好處不止於此
    「人造子宮」出現後,男人就可以生娃了?其實好處不止於此 女人生孩子是一種本性,所有的女人只要生育能力正常,都可以順利分娩,擁有屬於自己的孩子。但其實她們也在想,如果有一天男人可以生孩子,便可以緩解自己的痛苦了。
  • 有了人造子宮之後,女人就沒用了?
    「人造子宮」的誕生讓女性不用面臨生孩子帶來的發胖、脫髮,脫離職場的風險,讓女性的角色變得跟現在男性角色一致——貢獻個細胞就可以了。女性的地位會不會一落千丈?跟著大人來看看吧。人造子宮的創想,最早出現於1924年,由英國進化生物學家、遺傳學家J.B.S.Haldane提出。他預測,到2074年,約70%的嬰兒將是「體外孕育、誕生」的。
  • 「男人不再需要女人」 人造子宮引發倫理爭議(圖)
    2月22日至23日,一個有關人造子宮問題的大型國際學術會議在美國俄克拉何馬州立大學舉行,發言者包括美「經濟趨勢基金會」總裁、《生物技術世紀》一書作者裡夫金等著名學者。這個會議以「自然母親的終結?」為題,人們不難體會到一種疑慮的情緒。  人造子宮研究真有那麼可怕嗎?當前人造子宮研究領域的領頭人物劉洪清教授在接受新華社記者電話採訪時認為,過分的擔憂其實並沒有必要。
  • 「人造子宮」離我們有多遠?
    比如,關於「人造子宮」,實現完全體外培育嬰兒甚至成了科幻的一主題。拋開倫理道德上是非對錯的爭論,和或許拗口陌生的術語(其實還好)。人造子宮必須包含以下幾個部分結語人造子宮很可能在人們不斷突破胎兒體外發育限制的過程中產生。這顯然會引起更多關於墮胎的爭論。
  • 人造子宮孕育八隻羔羊
    與4周前相比(左),同一隻小羊在人造子宮中發育良好(右)研究人員讓總共八隻羊羔在這個設備中生活了長達四周的時間,這些羊羔的胎齡相當於22或23周的人類胎兒,22至23周則大約是人類最早可以出生並預期在子宮外存活的嬰兒胎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