倭河馬幼崽火爆網絡,動物受益還是受損?

2020-12-03 美國國家地理中文網

身材嬌小的倭河馬(學名:Hexaprotodon liberiensis)原產於非洲西部,圖中這隻幼崽不久前出生於澳大利亞,此刻正在水裡咿咿呀呀地鬧騰著。

攝影:CYRIL RUOSO/MINDEN PICTURES

撰文:Delaney Chambers

此前雪梨塔龍加動物園(Taronga Zoo)上傳了一段在園內出生的倭河馬幼崽視頻,隨著該視頻火爆網絡,那隻小幼崽也迅速佔據了各大媒體頭條。園方就勢為小傢伙發起了徵名活動。

倭河馬屬於瀕危物種,西非的野生倭河馬僅剩2,000到3,000隻。

另一頭名為「Fiona」的倭河馬幼崽雖年齡不大,卻已然是數周登榜的「超級網紅」,憑藉著滑稽的動作和表情,Fiona相關視頻的點擊量達到了數百萬之多。它是個早產兒,但經過園方醫護人員的精心照顧,如今已基本恢復健康。

倭河馬幼崽Fiona在動物園內享受明星級待遇。該組圖來源於視頻截圖。

網絡視頻的火爆傳播讓人們開始關注這些物種的存亡問題,眾人也將目光聚集到了動物園上。

位於紐約的動物冒險公園(Animal Adventure Park)此前曾在YouTube上直播長頸鹿媽媽April的分娩過程,人們反饋回來的評論毀譽參半。眾多好心的批評者在表示抗議的同時,還向園方詳細詢問了April近期的飼料、飼料盛具、住所圍欄等問題。面對各種質疑的狂轟亂炸,動物園的負責人在採訪中一再強調園方並無不妥之處。

動物保護者以該視頻涉嫌「裸露色情」向YouTube進行投訴,後者不得不將其刪除下線。

一方面,視頻的火熱傳播給動物園帶來了廣告效應,動物們的吸睛表現也為動物園贏得了更多的企業贊助和社會捐贈;另一方面,人們卻無法確保這些資金能真正投入到動物保護和物種延續中。

長頸鹿Giraffe的贊助網頁顯示,它已獲得50萬元人民幣的資助,動物冒險公園在「請資助我」網頁(GoFundMe)上表示,這筆資金將用於相關設施的改造工作。

倭河馬Fiona的贊助網頁顯示,早產的Fiona需要全天候的悉心照料,因此籌集的資金將用於支付獸醫診療費用。

但是圈養動物的負面影響也日益顯現,令人扼腕的動物園事件亦屢見不鮮。去年,動物管理員為保護跌入圍欄的小孩,被迫射殺了大猩猩哈蘭貝;而就在前不久,偷獵人竟潛入巴黎的一家動物園,殘忍的將一頭犀牛殺害,並帶走了犀牛角。不僅如此,圈養動物每日的活動範圍很小,長久以來,它們將難以培養出大自然賦予的那種野性。

對此,美國人道協會(Humane Society)總結道:「如果動物園無法合理且人道的保護動物,那就不該再把動物關在籠子裡。當然,我們也要對每個事件的深層次原因進行深入分析,找到其中盤根錯節的關聯,不能把動物園簡單看作野生動物的展覽場所。」

海洋世界公司(SeaWorld)的負責人在宣布逐步關停虎鯨表演時,這樣談道:「人們應該清楚,動物自身是需要進化的,它們還需要壯大自己的種群。」由於圈養的虎鯨暫時無法適應野外生存環境,因此該公司暫時還不能把它們放歸自然。

(譯者:清泉石上流)

相關焦點

  • 沒想到這隻倭河馬幼崽是「超級網紅」!
    身材嬌小的倭河馬(學名:Hexaprotodon liberiensis)原產於非洲西部,圖中這隻幼崽不久前出生於澳大利亞,此刻正在水裡咿咿呀呀地鬧騰著
  • 動物世界-倭河馬
    界:動物界 Animalia門:脊索動物門 Chordata綱:哺乳綱 Mammalia目:偶蹄目 Artiodactyla科:河馬科 Hippopotamidae屬:倭河馬屬 Choeropsis種:倭河馬 C. liberiensis
  • 如果你沒被河馬萌倒過,試試倭河馬,一擊必中!
    據記載,1873年第一頭由殖民者在獅子山捕獲的倭河馬被運往歐洲,但在抵達後不久便宣告死亡。直到1911年,倭河馬才被人類成功地圈養在歐洲的動物園中,今天它們已經能夠在圈養環境下繁衍。倭河馬每胎僅產一仔,幼仔會跟隨母親一起生活大約3年,圈養條件下最高壽命可達55年。
  • 獅子突襲河馬幼崽,成年河馬出現,獅子來得快,去得更快
    河馬是陸地上最龐大的動物之一,由於河馬的體型巨大、脾氣暴躁,陸地上並沒有任何一種動物能夠成為河馬的天敵。不過獅子和鱷魚都會捕獵幼年期河馬,當然幼崽還沒長大,河馬媽媽常常會形影不移的跟隨在幼崽身邊,捕食者想要捕獵河馬幼崽依然並不容易。
  • 倭河馬與河馬首次「同框」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蘇佳霖 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記者 林潔)12月9日,7月齡的倭河馬寶寶「平果」及3月齡的河馬寶寶「菲菲」首次同時出現在廣州長隆野生動物世界河馬水寨,這是國內首次倭河馬與河馬同展。倭河馬又稱侏儒河馬,是河馬的同科遠親,體重是河馬1/10。性情相對溫和,因此在野外會遭遇豹子、蟒蛇和鱷魚的獵殺,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2015年ver3.1——瀕危(EN)、《華盛頓公約》CITES附錄Ⅱ級保護動物。
  • 體重不到河馬的十分之一,「倭」得名副其實倭河馬!
    河馬現存僅次於大象、犀牛後最大的陸地動物,一般個體體長3.3米,半米長的尖牙,最大野生個體重達2.66噸。我們去動物園見得最多的河馬估計就是它,其實它還有個堂弟——倭河馬。「倭」字是我們古代形容日本的,字面意思就是指身形矮小的人。
  • 西非國寶--倭河馬
    通常我們提起河馬,腦海中總是那個壯碩的大塊頭形象,但或許你還不知道,世界上還有一種珍稀的物種——矮小的河馬,體形比普通河馬小得多,人們稱它「倭河馬」、「侏儒河馬」或者「小河馬」。倭河馬只產在西非地區,如賴比瑞亞、獅子山、象牙海岸、幾內亞等,它們棲息在那裡的溪流、潮溼的森林和沼澤地帶。
  • 倭河馬寶寶亮相廣州
    12月9日,7月齡的倭河馬寶寶「平果」與3月齡的河馬寶寶「菲菲」,同時亮相廣州長隆野生動物世界,這是全國首次倭河馬與河馬同展。倭河馬又稱侏儒河馬,是河馬的同科遠親,體重比河馬要小7-8倍。倭河馬屬於偶蹄目、河馬科,原產於非洲西部。
  • 倭河馬寶寶與河馬寶寶同框
    大洋網訊 12月9日,7月齡的倭河馬寶寶「平果」及3月齡的河馬寶寶「菲菲」,首次同時出現在廣州長隆野生動物世界河馬水寨,這是國內首次倭河馬與河馬同展
  • 6種小時候和長大後完全不同的新生動物幼崽
    河馬 河馬出生時,看起來可一點不都不像危險動物,反而很可愛。 成年的河馬體型巨大,體長4米,肩高1.5米,體重達3噸,但是河馬幼崽卻只有2到3千克,皮膚滿是褶皺,幾乎就像一隻黑色的小豬仔。
  • 世界最可愛動物排行榜第19名,倭河馬!
    每次排便的時候我會上陸地排便,並且甩開讓你看,裡面一根魚刺都沒有,這樣才讓河馬擁有在水裡生活的權利,他們的約定也一直持續到現在。倭河馬(學名:Choeropsis liberiensis):是哺乳綱、河馬科的大型動物。
  • 動物園偶遇倭河馬,體型比普通河馬小10倍,還自帶出生的秘密!
    歪頭看人的樣子,好像在笑話遊客們把它當成了傻乎乎的大傻個河馬了!但是,實際上大河馬和倭河馬是有區別的!這個小傢伙並不是動物世界裡看到的野生河馬,而是非常珍貴的倭河馬!它有野生河馬沒有的可愛,也比野生河馬小很多,而且還很金貴呢!「現在才知道嗎?我可是南非國寶呢!」倭河馬一臉不高興的趴在岸邊說道!「啊,原來如此啊!怪不得老感覺它哪裡怪怪的,原來不是一種動物啊!漲知識了!」旁邊路過的遊客說道!
  • 倭河馬寶寶與河馬寶寶國內首次同展
    新快報訊 記者李佳文 夏世焱攝影報導 12月9日,7月齡的倭河馬寶寶「平果」及3月齡的河馬寶寶「菲菲」,首次同時在廣州長隆野生動物世界河馬水寨亮相,這也是國內首次倭河馬與河馬同展。
  • 如何用英語稱呼貓頭鷹幼崽和其他動物幼崽?
    我們的英文辭典網站上常常會收到讀者的提問,詢問某些動物的幼崽該如何稱呼。為了一次性回答這些問題,我們準備了一份清單,列出各種動物的名稱及其幼崽的表示法。讓我們看看是否很多幼崽的名稱都是不曾聽說過的。動物名稱幼崽antelope 羚羊calfbadger 獾cubbear 熊cubbeaver 海狸kitbobcat 山貓
  • 悠遊廣州——長隆野生動物世界 六
    繼續往前走,是倭河馬的封閉區域,不過好像還有水鳥一起憩息的樣子(想起了某種用水鳥命名的拳法,那就是南鬥水鳥拳!)。查了下資料,應該是白鵜鶘,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旁邊的倭河馬就屁股對著水缸,不給面子啊....張大嘴等著飼養員餵食的倭河馬。倭河馬是哺乳綱、河馬科的大型動物,雖然比河馬體重能小上7-8倍就是了。
  • 動物為何要吃自己的幼崽?
    都說「虎毒不食子」,說的是再兇猛的老虎,也不會把自己的幼崽吃掉,也常常用來形容愛子之心人皆有之。然而,事實並非如此。如果幼虎身上沾染了其他動物的氣味,或者小老虎生病或死亡,在食物極度匱乏的情況下,母老虎可能會將其吃掉。
  • 倭蛙,倭犰狳,倭黑猩猩!這些帶「倭」字動物原來是這樣命名的
    出品:科普中國製作:從水到陸工作室監製: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前段時間,一個微博網友留言,「我們生物名稱裡經常能看到『倭』這個字眼,比如倭蛙、倭犰狳、倭黑猩猩之類這個看似隨意的題外話中反應出來的問題很可能涉及民族歧視和文化衝突,並且還是由學術問題引發的,有必要考究一番。從文化上看,事實可能並非如此。「倭」字在不同的時代有著不同的讀音和含義。
  • 動物幼崽的英語表達 Animal Babies
    今天我們來學習動物的幼崽,成年動物特別是兇猛的野獸,看起來嚇人,可是這些恐怖的野獸,他們的幼崽卻無比可愛,一邊想像可愛的幼崽
  • 非洲獅偷襲小河馬,被趕來的母河馬救下,最後卻被公河馬吞食
    在南非克魯格國家公園裡,生活著唯一一種水陸兩棲的有蹄動物——河馬。為了適應水裡的生活,河馬通體光滑無毛,但是皮很厚,這樣能起到隔熱作用;河馬的皮膚表面還會分泌一種紅色的液體作為天然防曬劑,來溼潤皮膚,常常被人誤以為排出來的是「血汗」。
  • 闢謠:河馬強大是因為它有「五大秘密」?
    首先,我們看看網絡上流傳的「河馬5大秘密」筆者翻閱了一下關於「河馬秘密」的文章發現,河馬強大的5個秘密分別是:01 河馬寶寶這個說法的意思就是,河馬為了保護河馬寶寶會展現出驚人的戰鬥力來,而且在河馬所有的戰鬥中,保護幼崽而爆發的戰鬥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