倭蛙,倭犰狳,倭黑猩猩!這些帶「倭」字動物原來是這樣命名的

2020-12-03 萌寵小報

出品:科普中國

製作:從水到陸工作室

監製: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

前段時間,一個微博網友留言,「我們生物名稱裡經常能看到『倭』這個字眼,比如倭蛙、倭犰狳、倭黑猩猩之類。這些算不算對日本人的不尊重?」

這個看似隨意的題外話中反應出來的問題很可能涉及民族歧視和文化衝突,並且還是由學術問題引發的,有必要考究一番。

從文化上看,事實可能並非如此。「倭」字在不同的時代有著不同的讀音和含義。倭並不特指日本,我們稱日本人為倭的說法,源於三國時期魏明帝曹睿對當時日本君主的御封——「魏」字去右邊的「鬼」字捨去「魂魄」之意,加上左邊的「亻」賦予「友人」的意思,並沒有「矮小、弱小」嘲諷之意。古代中國對日本同樣有「東瀛」和「扶桑」這樣的雅稱,因此將「倭」字同那種居高臨下的嘲諷聯繫起來的說法站不住腳。

從漢字上看,「倭」字有它自己的含義。而學術界在使用「倭」字時,也是單純的使用漢字本身的意思。

「倭蛙」一名的由來

在我國兩棲動物名錄中有一個獨立的屬,叫倭蛙屬(Nanorana),包括倭蛙(Nanorana pleskei)、高山倭蛙(Nanorana parkeri)和腹斑倭蛙(Nanorana ventripunctata)3個種,均為我國特有兩棲動物。三種倭蛙中只有腹斑倭蛙由我國動物學家費梁等人於1985年命名,其餘兩種均由外國學者命名。

早在1896年,外國學者Günther命名了倭蛙;1927年,Stejneger命名了高山倭蛙。目前,倭蛙屬在全球共有28個種,其中的Nanorana liebigii也是最早被Günther於1860年命名的。所以說,早在1860年外國學者就確定了這個類群的屬名Nanorana。

倭蛙(圖片源自網站http://www.arkive.org/)

高山倭蛙(圖片源自網站http://www.amphibiachina.org/)

腹斑倭蛙(圖片源自網站http://www.amphibiachina.org/)

這個拉丁屬名有著怎樣的含義呢?通過查閱《拉丁語漢語簡明詞典》,筆者找到了Nanorana的詞源「nanus」,意為「矮子,矮小的動物或者植物」。「倭」字在古漢語中有「矮小」的意思,為了尊重命名人最初的定義,老先生們將Nanorana直譯為倭蛙——這便是「倭蛙」一名的由來。

《拉丁語漢語簡明詞典》中Nanorana的詞源「nanus」的意思

那麼,倭蛙到底小不小呢?成體高山倭蛙和腹斑倭蛙體長均在4.0-5.8釐米,成體倭蛙體長也有2.8-4.1釐米,這樣的體長在蛙類中並不算小。(PS.可能是Günther的手超大,顯得倭蛙很小。)

倭蛙體形差異較大(圖片源自網站http://www.arkive.org/,注意圖中最大的並非倭蛙)

作為高原物種,這3種倭蛙棲息地海拔都很高,平均在3000-4500米。3種倭蛙鼓膜和耳柱骨退化明顯,不依賴鳴聲通訊,聽力很差,推測這是對高原環境適應的結果。

此外,2015年中國科學家成功破譯了高山倭蛙基因組,這是迄今為止破譯的首個現代蛙類基因組,也是目前破譯的第二個兩棲動物的基因組,為兩棲動物進化研究提供了新線索。

倭犰狳和倭黑猩猩又是怎麼一回事?

除了倭蛙,我們通常還能看到倭犰狳(Chlamyphorustruncatus)和倭黑猩猩(Pan paniscus)等物種名稱。它們並不是國內物種,拉丁名的詞源裡也沒有類似nanus矮小的意思,為什麼中文名稱裡也帶「倭」字呢?

倭犰狳Chlamyphorus truncatus,也叫粉毛犰狳、壽司犰狳,是所有犰狳中體型最小的一種,身長只有8.4-11.7釐米,尾巴更短,只有2.7-3.5釐米,體重不到100克。因此,老先生們將Chlamyphorus truncatus直譯成倭犰狳。

倭犰狳(圖片源自維基百科)

七帶犰狳(圖片源自維基百科)

倭犰狳可謂是四條腿走獸中最獨特的物種之一,外形與其他犰狳不同,個頭小巧,體色鮮豔,是犰狳類的奇葩,稱得上袖珍異形。倭犰狳的英文名稱叫「Pink Fairy Armadillo」,意思是「粉紅色的仙子」,得此雅號的原因是倭犰狳尾部的骨板附近長著粉紅色或黃色的短毛(也有人笑稱它們為「移動的金槍魚壽司」),至於叫它「仙子」則是因為這種動物的生活習性至今還是個謎,科學家對它們知之甚少。

粉紅仙子倭犰狳(圖片源自維基百科)

倭犰狳善於挖掘,喜歡在螞蟻洞旁乾燥的泥土上打洞,掘地為巢。它的挖掘技術很高,可以在幾秒鐘之內消失在地洞中。倭犰狳獨居生活,夜行性,白天一般躲在洞裡休息,夜間外出覓食,是一位食蟻高手。

倭犰狳給我們留下了太多謎團。目前,科學家只知道倭犰狳在繁殖季節過著一夫多妻制的生活,母獸每胎僅產1仔,剛出生的幼崽遍體無毛、骨板柔軟,圈養條件下可以活4年多。遺憾的是,該物種在人類的侵害下種群岌岌可危,淪為高度瀕危物種,亟待嚴格保護。

成年倭犰狳Chlamyphorus truncatus(圖片源自維基百科)

Pan paniscus翻譯成倭黑猩猩,同樣是因為和黑猩猩(Pan troglodytes)相比,倭黑猩猩的體型較小。

倭黑猩猩是黑猩猩屬的兩種動物之一,體長70-83釐米,體重30-45千克,產於非洲剛果河以南,如今已瀕臨滅絕。倭黑猩猩和黑猩猩外表相似,但比起黑猩猩,它們身形較為修長苗條,頭略小,毛髮較稀疏,更能直立行走,脾氣更溫順,很少發怒,也不愛喧譁。

它的鳴叫聲也與黑猩猩不同,會發出32種不同意義的叫聲,如驚慌時的尖叫,進攻時的狂叫等。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人們都認為倭黑猩猩等非人靈長類動物,只能通過與特定情緒狀態相關的叫聲進行交流。而最近關於倭黑猩猩語言的研究又打破了我們對這一問題的傳統認知:倭黑猩猩與人類一樣會在一系列不同的背景裡使用單一高音調的叫聲,類似於中文和英文中的「一詞多義」。

倭黑猩猩喜歡用頻繁而隨意的性生活(包括雌雄異性之間和雄性同性之間)來處理衝突,解決社會問題。其實,倭黑猩猩群體並非由雄性統治,這可能由雌性之間關係密切所致。雌性倭黑猩猩將叫聲作為一種戰略工具,鞏固它們的社會關係,進而提高它們在群體中的地位。

倭黑猩猩(圖片源自網站http://www.arkive.org/)

黑猩猩(圖片源自網站http://www.arkive.org/)

此外,它們能使用簡單工具,是已知僅次於人類的最聰慧的動物。更重要的是,倭黑猩猩的許多行為都更近似於人類,這在人類學研究上具有重大意義。

首先,研究發現,倭黑猩猩有與其同類分享的愛好。分享曾被認為是人類獨有的特徵,但倭黑猩猩的奇特之處在於它們更愛與陌生猩猩而不是熟悉的同類分享食物,此舉旨在擴大社會網絡,類似我們在社交網絡上的行為。

人類與成年倭黑猩猩的骨骼(圖片源自維基百科)

成年黑猩猩的骨骼(圖片源自維基百科)

其次,動物會像人類一樣表現得極為友好和忠誠,此外,它們也會在需要的時候發號施令,倭黑猩猩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研究發現,成年倭黑猩猩會用搖頭這種方式否定小倭黑猩猩的一些錯誤行為,這很可能是人類用搖頭表示否定的起源。

倭黑猩猩的手,跟人類十分相似(圖片源自網站http://www.arkive.org/)

一隻幼年倭黑猩猩在學習喝水(圖片源自網站http://www.arkive.org/)

部分參考文獻

1. Günther, A. C. L. G. 1896. Report on the collections of reptiles, batrachians and fishes made by Messrs Potanin and Berezowski in the Chinese provinces Kansu and Sze-chuen. Annuaire du Musée Zoologique de l'Academie Impériale des Sciences de St. Pétersbourg1:199-219.

2.Fei, L., and Y.-z. Huang. 1985. A new species of the genus Nanorana (Amphibia: Ranidae) from northwestern Yunnan, China. Acta Biologica Plateau Sinica4:71-75.

3. Stejneger, L. 1927. A new genus and species of frog from Tibet. Journal of the Washington Academy of Sciences17:317-319.

4. Günther, A. C. L. G. 1860. Contribution to the knowledge of the reptiles of the Himalaya mountains. Proceedings of the Zoological Society of London1860:148-175.

5. Yan-Bo Sun, Zi-Jun Xiong, Xue-Yan Xiang,et al. 2015. Whole-genome sequence of the Tibetan frogNanorana parkeri and the comparativeevolution of tetrapod genomes.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201501764.

「科普中國」是中國科協攜同社會各方利用信息化手段開展科學傳播的科學權威品牌

本文由科普中國融合創作出品,轉載請註明

相關焦點

  • 倭黑猩猩愛壞蛋
    倭黑猩猩愛壞蛋倭黑猩猩相對於它們的近親黑猩猩來說更溫和,很少發怒,也不愛喧譁。更奇妙的是,大多數倭黑猩猩很喜歡對別人施以援手,哪怕對方並沒有主動要求幫忙,或者幫助對方對自己並沒有什麼好處。不過,這個群體裡也有自私、恃強凌弱或非常刻薄的個體。
  • 人類的近親——倭黑猩猩
    最終,一組順利抵達終點,成為人類,而其他幾組卻迷失在無邊的莽原中……或許就是因為一次疏懶,或是盲從,它們永遠失去了「成人」的機會,不幸淪為了人類眼中的「獸」。不經意間的分道揚鑣  這組幸運的「驢友」中,包括了拉瑪古猿、南方古猿、直立人、早期智人和晚期智人。
  • 自走三文魚壽司-倭犰狳
    不好意思走錯片場了今天我們來了解一下倭犰狳(wō qiú yú)粉紅犰狳這麼可愛的倭犰狳相信大家看到他的第一眼,就已經覺得他與我們見過的某種動物長得很像,堅實的背甲,鋒利的爪子但是,雖然倭犰狳外形,身體結構跟穿山甲類似。但是倭犰狳並不屬於穿山甲類,而單獨屬於犰狳類。百科上標準的犰狳是長這樣的。倭犰狳可以說是犰狳家族中最小的一種,身長只有84~117毫米,尾巴更短,只有27~35毫米,體重還不到100克。他最長的爪子約為身長的六分之一。
  • 扒下倭黑猩猩的和平外衣
    《華盛頓郵報》最近把這個物種描繪為「持續不斷地」在交配;《泰晤士報》宣稱,倭黑猩猩「作為友善、敏感、健康和仁慈的典範,在闊胸腔的芸芸眾生中顯得鶴立雞群」;美國公共廣播公司一部野生動物片子以這樣的話開頭:「在黑猩猩打鬥和謀殺之處,倭黑猩猩是和平的締造者。而且,與黑猩猩不同,不是雄性倭黑猩猩而是雌性倭黑猩猩掌握著權力。」
  • 倭黑猩猩為何多是雙性戀?
    陽春三月,萬物復甦,這是動物們「春心萌動」的時節。在目前已知的約150多萬種動物品種中,提起「私生活最混亂」的動物,那倭黑猩猩一定榜上有名,而且還名列前茅。有人會說,這個倭黑猩猩跟普通黑猩猩長得沒什麼區別啊?
  • 探訪稀有的倭黑猩猩
    據國外媒體報導,蘿拉雅倭黑猩猩避難所位於剛果民主共和國境內,是世界上唯一一家倭黑猩猩孤兒避難所,現已成為保護瀕危倭黑猩猩的重要基地。近日,攝影師通過大量的精彩鏡頭提醒人們關注倭黑猩猩的生存狀況。 倭黑猩猩是世界上最珍稀、最瀕危的大型靈長類動物。據估計,現有野生倭黑猩猩的數量大約僅為1萬隻。
  • 決策失敗,黑猩猩和倭黑猩猩也會不開心
    原標題:決策失敗,黑猩猩和倭黑猩猩也會不開心 情緒是影響人類決策方式的重要因素,而其他動物在決策時,發生情緒應答的過程則尚不明確。 耶魯大學的亞歷山德拉·羅薩蒂(Alexandra Rosati)和杜克大學的布萊恩·哈爾(Brian Hare)對居住在非洲自然保護區中的黑猩猩和倭黑猩猩進行了研究,評估了它們的情緒應答及動機。相關結果發表在PLoS ONE上。
  • ·謀殺、打鬥,倭黑猩猩的殘忍令人吃驚
    倭黑猩猩吃獵物從腹部開始,首先吃腸子。這種程序能讓一頭被獵獲的羚羊存活更長的時間。對這個被意想為平和的動物來說,倭黑猩猩可能殘忍到令人吃驚的程度。《華盛頓郵報》最近把這個物種描繪為「持續不斷地」在交配;《泰晤士報》宣稱,倭黑猩猩「作為友善、敏感、健康和仁慈的典範,在闊胸腔的芸芸眾生中顯得鶴立雞群」;美國一部野生動物片子以這樣的話開頭:「在黑猩猩打鬥和謀殺之處,倭黑猩猩是和平的締造者。
  • 為什麼雌性倭黑猩猩更願意與同性嘿嘿
    為什麼這些雌性倭黑猩猩的同性性行為如此重要?有些人將倭黑猩猩稱為「嬉皮猿」。倭黑猩猩是一種瀕臨滅絕的猿類,它們分布在剛果民主共和國的森林裡。「嬉皮猿」的綽號指的是這些靈長類動物顯著的社會生活屬性,它們常表現出緊密的合作。包括分享食物、倭黑猩猩種群中雌性和雄性平等的地位、以及雄性和雌性間的同性性行為。
  • 人類的近親——倭黑猩猩--中國數字科技館
    而森林古猿的其他種類,則成為了今天動物學分類中的類人猿科,也就是現在的大猩猩、黑猩猩和長臂猿等,當然還包括倭黑猩猩。雄性倭黑猩猩並不那麼迷戀種族權力與家族地位,它們更嚮往平和安詳的生活。為此,它們還摸索進化出了一套有別於其他動物的生存方法,從中我們不難發現它們的聰明伶俐。
  • 倭黑猩猩真的是性愛狂嗎?
    倭黑猩猩的交配次數並不像人們想的那麼頻繁,她說,「在繁殖方面它們不比黑猩猩活躍。 不過人們往往津津樂道於這些極端行為,而將之視作倭黑猩猩的日常,英國伯明罕大學的Zanna Clay說,她花費了數年時間研究野生倭黑猩猩。「這種觀念認為它們從早啪到晚,就好像它們是性癮者似的。」這些猿猴被認為耽於交媾並且從無衝突,這樣令人面紅耳赤的事情到底是不是真的呢?
  • 都不是,其實我是倭犰狳,兼論犰狳的兩三事
    倭犰狳(學名:Chlamyphorus truncatus),屬於哺乳綱、真獸亞綱、帶甲目、犰狳科、倭犰狳亞科、倭犰狳屬。由於甲殼是粉紅色,又叫粉紅犰狳或者仙女犰狳。這張更像金槍魚壽司了倭犰狳屬於夜行性動物,
  • 倭黑猩猩竟也有助產「護士」
    倭黑猩猩分娩時,其它的雌性倭黑猩猩會聚集起來幫助和保護母親。來自比薩大學的埃莉薩 德穆魯及其同事們在法國和荷蘭的靈長類動物公園目睹了三隻被圈養的倭黑猩猩分娩時的情形。與黑猩猩不同,倭黑猩猩並不試圖孤立自己。倭黑猩猩保護分娩的母親,讓雄性倭黑猩猩和人類遠離她。  在倭黑猩猩的社會群體中,雌性通常沒有血緣關係。然而,她們所形成的紐帶使她們能夠支配與其交往的雄性。「這是有道理的,因為她們是高度社會化的動物。
  • 倭黑猩猩更愛「敵人」—新聞—科學網
    研究揭示倭黑猩猩更愛阻礙者。
  • 倭黑猩猩這麼像人!科學家看呆
    【每日科技網】  最近的發現讓人們得知大猩猩,特別是倭黑猩猩,有著令人驚嘆的品質。  在它們棲息的地方,鮮肉是不容易得到的; 而倭黑猩猩主要以植物為食,研究人員發現它們每月狩獵兩次或吃肉兩次左右。  而且,當他們抓住獵物時,他們並不貪婪,一人獨享。
  • 倭猩猩,一種和平的動物?
    人類馴化了很多動物,比如狗和豚鼠(荷蘭豬)。現在,科學家發現,某些動物在沒有人類參與的情況下,可能已經開始了「自我馴化」。美國杜克大學腦科學研究所的布萊恩·黑爾(Brain Hare)發現,倭黑猩猩( Pan paniscus )就好似它們的近親黑猩猩的馴化版本:它們比較溫順、頭骨較小、犬齒更短,並花更多時間來玩耍和交配。這些特點與馴化動物和它們的野生祖先之間的區別頗為相似。
  • 倭黑猩猩基因組測序完成
    英國《自然》雜誌網站6月13日刊登報告說,一個國際研究小組完成了對倭黑猩猩的基因組測序,這是科學界獲得的又一份人類「近親」的基因組圖譜,有助於對比研究是哪些基因導致了人類與各種猩猩的區別
  • 剛果(金)建立與人類基因接近的倭黑猩猩保護區
    新華網金夏沙5月23日電為保護瀕臨滅絕的倭黑猩猩,剛果(金)首都金夏沙郊外近日建立了洛拉·亞倭黑猩猩保護區。保護區工作人員一方面教育兒童有關倭黑猩猩與人類共存的重要性,一方面力促有關當局實施野生動物保護法。
  • 倭黑猩猩都是性愛狂?科學家為其正名
    更重要的區別在於這兩種動物群體內,雌性的地位高低。在上世紀70年代,日本靈長類動物學家加納隆至是世界上最早記錄下倭黑猩猩群體內雌性成員核心地位現象的科學家之一。這一點與黑猩猩群體完全不同,在黑猩猩群體中,雌性在很大一部分時間裡是被排斥在社會邊緣的群體。
  • 倭黑猩猩如何沿河摸碘之旅
    BMC Zoology 發表了一篇有趣的文章,在這個研究中,作者通過剛果盆地倭黑猩猩的覓食活動,探索了史前人類的攝碘之旅,首次報告了非人靈長類動物對碘的攝取。猿類非常聰明——他們會察言觀色,巧妙地操縱同伴和敵人的行為,清晰地記住森林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