倭黑猩猩都是性愛狂?科學家為其正名

2020-11-24 IT之家

北京時間4月1日消息,據英國廣播公司(BBC)網站報導,倭黑猩猩(Pan paniscus)常常被視作是縮小版的黑猩猩(Pan troglodytes),它們較小的體型常常被作為一種識別特徵。然而實際上這兩種靈長類動物之間的體型差異其實並沒有那麼大——體重的差異僅有幾公斤而已,而且這種體型上的差異也並非這兩者最有趣的區別。

「有型」的倭黑猩猩

在1995年,荷蘭靈長類動物學家弗朗斯?德瓦爾(Frans de Waal)在《科學美國人》雜誌上撰寫的文章中稱:「倭黑猩猩更加『有型』。」他寫道:「倭黑猩猩擁有長長的四肢和較小的頭部,肩膀較窄,相比黑猩猩,它們的體型顯得更加修長。」

典型的倭黑猩猩擁有紅色的嘴唇,小小的耳朵和獨特的「髮式」,弗朗斯?德瓦爾將其描述為「纖細的長長黑髮整齊地向兩側分開,十分具有吸引力」,有時候還能觀察到它們梳理自己頭髮的動作。

但這種「更顯氣質」的外表還並非是讓倭黑猩猩與黑猩猩相比顯出不同的主要原因。更重要的區別在於這兩種動物群體內,雌性的地位高低。

在上世紀70年代,日本靈長類動物學家加納隆至是世界上最早記錄下倭黑猩猩群體內雌性成員核心地位現象的科學家之一。這一點與黑猩猩群體完全不同,在黑猩猩群體中,雌性在很大一部分時間裡是被排斥在社會邊緣的群體。

在做愛時,倭黑猩猩最常採用的體位是面對面的傳教士式

不同尋常的性行為

與此同時,加納隆至還觀察到許多不同尋常的性行為。

他1980年發表在《人類進化雜誌》上的論文中,加納隆至記錄道:「以面對面的性交體位為例,一開始是一隻雌性倭黑猩猩A主動接近並盯著另一隻雌性倭黑猩猩B的臉部看。隨後這兩隻雌性倭黑猩猩會相互擁抱並有節奏地重複摩擦雙方的生殖器。這樣的行為一般持續不到20秒,但有時候甚至會超過1分鐘。」

而當雄性和雌性倭黑猩猩發生交配時,加納隆至記錄道,在大約1/3的案例中,雙方採用的是傳教士體位,而在部分案例中,加納隆至還觀察到雌性倭黑猩猩與不同的雄性交配,甚至有時候會與未成年的雄性乃至尚處於嬰兒時期的雄性倭黑猩猩發生性行為。

英國伯明罕大學的詹納·克雷(Zanna Clay)指出:「以上這些都是事實,但公眾對於這類行為的過分解讀則逐漸讓很多人形成了這樣一種印象,那就是倭黑猩猩似乎整天都在交配,仿佛它們都是性癮者一樣。」克雷多年來一直致力於在野外對倭黑猩猩的觀察和研究。

事實則顯得更加微妙。克雷指出,倭黑猩猩的交配頻率並沒有很多人所認為的那麼頻繁,她說:「從繁殖角度來看,倭黑猩猩的交配頻率和黑猩猩相比並為顯出異常。」

這隻倭黑猩猩正在做什麼?沒錯,就是你想的那樣

相比之下,倭黑猩猩群體中摩擦和觸碰生殖器的行為非常常見,但一般只出現在某些非常特定的場合之下,常常並不會被歸入性行為之列。

克雷表示:「人們認為它們只不過是以此為樂,但這可能並非事實,與這種行為更有關聯的可能是不確定性的社會處境。」在2014年,克雷與弗朗斯?德瓦爾一起,在《行為學》雜誌上發表了相關研究結果。

舉例來說,當倭黑猩猩群體抵達一棵新的大樹開始覓食,此時群體成員之間就會為究竟誰才有資格摘取那些品質最佳的果實產生緊張關係。克雷表示:「在這樣的情況下,群體中的雌性倭黑猩猩之間會頻繁發生相互摩擦對方生殖器的行為,這種行為能緩解這種競爭關係帶來的緊張情緒。而一旦這種緊張情緒逐漸平息下來,它們甚至可以相互餵食,彼此之間的相處是十分融洽的。」

雌性倭黑猩猩還常常會用這種做法來緩解兩個敵對族群之間的緊張關係,從而避免像黑猩猩群體中常見的那種激烈殘酷的「部落戰爭」。但這一切也並非意味著倭黑猩猩就不具備攻擊性。

倭黑猩猩的母親會幫助它們的幼崽適應群體生活

雌性統治的社會

克雷指出:「它們相互之間摩擦生殖器的原因之一便是緩解戰鬥或衝突之後激起的緊張情緒。」這種情況在動物園中表現地更為明顯。在人工創設的環境中,雌性倭黑猩猩感覺自己相比在野外環境下顯得更具有統治地位。於是這些自我感覺處於「絕對統治地位」的雌性倭黑猩猩常常會表現出對雄性倭黑猩猩的暴力行為。

克雷表示:「動物園裡的很多雄性倭黑猩猩身上都多少帶傷。有一隻雄性倭黑猩猩甚至被發現陰莖的前端被雌性倭黑猩猩咬掉了。這種情況和認為它們相當溫和傳統觀點並不相符。」

儘管很顯然倭黑猩猩是一個由雌性佔據主導地位的社會,但雄性倭黑猩猩的社會作用有時候也被人們低估了。如果一隻佔據主導地位的雌性倭黑猩猩生下了一個「兒子」,那麼這隻幼崽將因為自己母親的崇高社會地位而獲益。因此你可以觀察到有些雄性倭黑猩猩在群體中的地位就要比一部分等級較低的雌性倭黑猩猩更高一些。

在2010年,研究人員發現雌性倭黑猩猩母親會幫助自己的兒子去接近並獲得更多機會與發情的雌性倭黑猩猩交配。最終,雄性倭黑猩猩也會發展出某些類似性行為的行為,這與雌性倭黑猩猩相互之間摩擦生殖器的現象非常類似。加納隆至曾經觀察到雄性倭黑猩猩之間互相摩擦肛門、雄性之間還會做出模仿性交的動作、自慰,甚至有時候還會用勃起的陰莖相互之間「拼刺刀」。

相比之下,倭黑猩猩似乎比黑猩猩更加平和,不那麼暴力

地理隔絕產生的新物種?

沒有人能夠確定為何倭黑猩猩會與黑猩猩之間存在如此巨大的差異,尤其是在2012年之後。這一年,研究人員對這兩類靈長類動物的基因測序結果顯示,這兩種靈長類是在不到100萬年前才從進化樹上彼此分化開來的。

不過,在全非洲境內開展的針對倭黑猩猩以及黑猩猩分布情況的調查結果暗示剛果河在其中可能扮演了重要角色。如果你坐在一艘木排上順著剛果河向著大西洋漂流而下,你會發現在剛果河的右側岸邊都是黑猩猩,而在河的左岸則分布著倭黑猩猩。

古市剛史曾經師從加納隆至,他現在已經是日本京都大學的一名教授。2015年,古市剛史教授和他的同事們在《進化人類學》雜誌上撰文提出一項理論,認為在大約3400萬年前剛果河最初形成時,所有的猿類當時都生活在剛果河的右岸。但沉積學研究表明,在大約100萬年前,剛果河的水位曾經出現顯著降低,在此期間可能有一部分的猿類群體過河後抵達了剛果河的左岸。

於是在接下來的100萬年時間裡,由於生殖隔離,兩岸的猿類便開始沿著各自不同的進化路徑演化下去,各自形成了今天我們所見到的倭黑猩猩和黑猩猩兩個物種。

古市剛史教授表示:「在倭黑猩猩群體中,雌性即便在不可能受孕成功的時期也會出現發情並尋求與雄性的交配。這一點與黑猩猩相當不同,後者群體內的雌性交配數量相對有限,但這完全可以用這兩大群體之間分化之後少量基因發生改變來解釋。」

隨著大量雌性同時處於發情期並尋求雄性發生性行為,雄性之間爭奪性伴侶的競爭變得越來越少,直到最終雌性反過來佔據了社會的主導地位。這一切都是演化過程中自然出現的結果。

相關焦點

  • 倭黑猩猩真的是性愛狂嗎?
    「倭黑猩猩更加有型」, 1995年,靈長類動物學家Frans de Waal在《科學美國人》中如是寫道。「倭黑猩猩,它們下肢修長,腦袋瓜子頂在一副狹窄的肩膀上,身形也較黑猩猩更為單薄。」典型的倭黑猩猩有著火熱的紅唇,小巧的耳朵,精心打理的髮型,de Waal描述為「它們的髮型惹人尖叫,飄逸、優雅、烏黑的毛髮整齊地從中間分開。」有些倭黑猩猩甚至梳成地中海的樣式。
  • 【生活百科】倭黑猩猩都是性愛狂?研究顯示這可能是誤解
    典型的倭黑猩猩擁有紅色的嘴唇,小小的耳朵和獨特的「髮式」, 弗朗斯?德瓦爾將其描述為「纖細的長長黑髮整齊地向兩側分開,十分具有吸引力」,有時候還能觀察到它們梳理自己頭髮的動作。  但這種「更顯氣質」的外表還並非是讓倭黑猩猩與黑猩猩相比顯出不同的主要原因。更重要的區別在於這兩種動物群體內,雌性的地位高低。
  • 人類的近親——倭黑猩猩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生物學家呼籲全社會共同關注倭黑猩猩的命運。如果人類依然我行我素,那麼這個與我們親緣關係最近,可能有超過99%相同基因的猿類就將徹底滅亡。  只要稍加留意,我們便能發現倭黑猩猩與人類的相似之處。特別是在溫和淡定的性情方面,它們充分體現了高級生物的社會屬性。而維繫這一切的核心力量,竟然是動物生命的本能——性。
  • 30s知識點||倭黑猩猩幾乎都是雙性戀?
    的基因與人類的相似程度高達98-99.4%,乍一看倭黑猩猩和黑猩猩還蠻像的> 黑猩猩倭黑猩猩不過它們最大的不同就在於——幾乎所有倭黑猩猩都是雙性戀!荷蘭靈長類動物學家Frans de Waal研究表 明,如果將一個玩具放在兩隻倭黑猩猩之間,他們不會暴力地爭奪玩具,而是先MAKE LOVE以示友好,然後再一起分享玩具。
  • 人類的近親——倭黑猩猩--中國數字科技館
    在眾多猿類中與我們最相像的,就要屬即將滅絕的倭黑猩猩了。無論是相貌體型,還是行為舉止,我們都能從它們身上清晰地找到人類始祖的印記。他說:「黑猩猩及人類祖先是用權力解決性愛問題,而倭黑猩猩則是用性愛解決權力問題,後者巧妙地避免了種族間的無謂殺戮。」 在絕大多數靈長目動物中,雄性動物在性成熟後,大都會離開群體以避免出現亂倫行為。
  • 倭蛙,倭犰狳,倭黑猩猩!這些帶「倭」字動物原來是這樣命名的
    通過查閱《拉丁語漢語簡明詞典》,筆者找到了Nanorana的詞源「nanus」,意為「矮子,矮小的動物或者植物」。「倭」字在古漢語中有「矮小」的意思,為了尊重命名人最初的定義,老先生們將Nanorana直譯為倭蛙——這便是「倭蛙」一名的由來。
  • 倭黑猩猩為何多是雙性戀?
    的確如此,從名字也可以看出,倭黑猩猩是黑猩猩屬的動物,倭黑猩猩(Pan paniscus)曾被叫作「俾格米黑猩猩」,這個稱號是為了將它們與普通大猩猩(Pan troglodytes)區分開來。它們棲息於熱帶雨林,集群生活,倭黑猩猩產於非洲剛果河以南,是一種瀕臨滅絕的動物。
  • 倭黑猩猩愛壞蛋
    倭黑猩猩愛壞蛋倭黑猩猩相對於它們的近親黑猩猩來說更溫和,很少發怒,也不愛喧譁。更奇妙的是,大多數倭黑猩猩很喜歡對別人施以援手,哪怕對方並沒有主動要求幫忙,或者幫助對方對自己並沒有什麼好處。不過,這個群體裡也有自私、恃強凌弱或非常刻薄的個體。
  • 倭黑猩猩媽媽操心兒子婚事
    近日,德國馬克思普朗克進化人類學研究所的科學家發現,倭黑猩猩母親會主動增加雄性後代與其他雌性接觸的機會,甚至會在後代交配時為其「站崗」。相關研究成果本周發表於《現代生物學》。 倭黑猩猩是黑猩猩的近親。以往研究發現,黑猩猩母親會幫助自己的兒子爭奪在種群內的統治地位。
  • 倭黑猩猩竟也有助產「護士」
    倭黑猩猩分娩時,其它的雌性倭黑猩猩會聚集起來幫助和保護母親。來自比薩大學的埃莉薩 德穆魯及其同事們在法國和荷蘭的靈長類動物公園目睹了三隻被圈養的倭黑猩猩分娩時的情形。與黑猩猩不同,倭黑猩猩並不試圖孤立自己。倭黑猩猩保護分娩的母親,讓雄性倭黑猩猩和人類遠離她。  在倭黑猩猩的社會群體中,雌性通常沒有血緣關係。然而,她們所形成的紐帶使她們能夠支配與其交往的雄性。「這是有道理的,因為她們是高度社會化的動物。
  • 黑猩猩和倭黑猩猩使用的手勢有90%的相似性
    據外媒New Atlas報導,一項令人驚訝的新研究表明,黑猩猩和倭黑猩猩使用許多相同的手勢,大多數手勢的含義也基本相同。
  • 日本科學家飼養倭黑猩猩進行研究 欲探索人類本性(圖)
    原標題:日本科學家飼養倭黑猩猩進行研究 欲探索人類本性(圖) 向媒體公開的倭黑猩猩(網頁截圖)  國際在線專稿:據日本《朝日新聞》12月4日報導,位於日本熊本縣宇城市的京都大學野生動物研究中心近期開始飼養4隻倭黑猩猩。
  • 倭黑猩猩這麼像人!科學家看呆
    【每日科技網】  最近的發現讓人們得知大猩猩,特別是倭黑猩猩,有著令人驚嘆的品質。  在它們棲息的地方,鮮肉是不容易得到的; 而倭黑猩猩主要以植物為食,研究人員發現它們每月狩獵兩次或吃肉兩次左右。  而且,當他們抓住獵物時,他們並不貪婪,一人獨享。
  • 探訪稀有的倭黑猩猩
    據國外媒體報導,蘿拉雅倭黑猩猩避難所位於剛果民主共和國境內,是世界上唯一一家倭黑猩猩孤兒避難所,現已成為保護瀕危倭黑猩猩的重要基地。近日,攝影師通過大量的精彩鏡頭提醒人們關注倭黑猩猩的生存狀況。 倭黑猩猩是世界上最珍稀、最瀕危的大型靈長類動物。據估計,現有野生倭黑猩猩的數量大約僅為1萬隻。
  • 扒下倭黑猩猩的和平外衣
    扒下倭黑猩猩的和平外衣  倭黑猩猩被描繪為熱愛和平、女家長制和性解放的物種,真的如此嗎?  倭黑猩猩吃獵物從腹部開始,首先吃腸子。這種程序能讓一頭被獵獲的羚羊存活更長的時間。對這個被意想為平和的動物來說,倭黑猩猩可能殘忍到令人吃驚的程度。
  • 倭黑猩猩媽媽操心兒子婚事—新聞—科學網
    近日,德國馬克思普朗克進化人類學研究所的科學家發現,倭黑猩猩母親會主動增加雄性後代與其他雌性接觸的機會,甚至會在後代交配時為其「站崗」。相關研究成果本周發表於《現代生物學》。 倭黑猩猩是黑猩猩的近親。以往研究發現,黑猩猩母親會幫助自己的兒子爭奪在種群內的統治地位。
  • 倭猩猩,一種和平的動物?
    人類馴化了很多動物,比如狗和豚鼠(荷蘭豬)。現在,科學家發現,某些動物在沒有人類參與的情況下,可能已經開始了「自我馴化」。美國杜克大學腦科學研究所的布萊恩·黑爾(Brain Hare)發現,倭黑猩猩( Pan paniscus )就好似它們的近親黑猩猩的馴化版本:它們比較溫順、頭骨較小、犬齒更短,並花更多時間來玩耍和交配。這些特點與馴化動物和它們的野生祖先之間的區別頗為相似。
  • 倭黑猩猩基因組測序完成
    英國《自然》雜誌網站6月13日刊登報告說,一個國際研究小組完成了對倭黑猩猩的基因組測序,這是科學界獲得的又一份人類「近親」的基因組圖譜,有助於對比研究是哪些基因導致了人類與各種猩猩的區別
  • 知否| 倭黑猩猩為何多是雙性戀?居然還是雌性偏多
    的確如此,從名字也可以看出,倭黑猩猩是黑猩猩屬的動物,倭黑猩猩(Pan paniscus)曾被叫作「俾格米黑猩猩」,這個稱號是為了將它們與普通大猩猩(Pan troglodytes)區分開來。它們棲息於熱帶雨林,集群生活,倭黑猩猩產於非洲剛果河以南,是一種瀕臨滅絕的動物。
  • 科學網—倭黑猩猩同樣要戴老花鏡
    現在,最新研究表明,日益衰老的倭黑猩猩可能也會從一副眼鏡中受益——不是為了閱讀,而是為了梳理毛髮。很多年邁的倭黑猩猩會在一臂之長的距離而非幾釐米外為伴侶梳毛。這種方式和上了年紀的人類通常把報紙拿遠一點閱讀類似。這使得研究人員認為,倭黑猩猩可能同樣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失去近距離的視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