扒下倭黑猩猩的和平外衣

2021-01-16 搜狐網

  扒下倭黑猩猩的和平外衣

  倭黑猩猩被描繪為熱愛和平、女家長制和性解放的物種,真的如此嗎?

  倭黑猩猩吃獵物從腹部開始,首先吃腸子。這種程序能讓一頭被獵獲的羚羊存活更長的時間。對這個被意想為平和的動物來說,倭黑猩猩可能殘忍到令人吃驚的程度。

  1.在公眾印象裡,倭黑猩猩是友善、敏感、健康和仁慈的典範

  幾個月前的一個星期六晚上,在紐約曼哈頓市區的一家瑜珈練習所舉辦了一場募捐活動,為保護倭黑猩猩籌集資金。

募捐活動的宣傳單上畫著一頭倭黑猩猩坐在樹枝上,左手拿著一把吉他,旁邊寫著宣傳詞:拯救嬉皮黑猩猩。一名年輕的觀眾光著腳盤腿坐在光滑的木地板上,一邊聽著印度曲調的音樂,一邊吃著「倭黑猩猩之家」——二十三街上一家提供自然素食食物的餐館——準備的小吃。根據這家餐館的傳單:「野生倭黑猩猩是快樂幸福的動物,它們的生活方式完全由本能和母性所支配。」

  募捐活動是「倭黑猩猩保護促進會」安排的。薩麗·考克斯,該組織的創始人兼主席,站起來作了簡短的演說,她放映了倭黑猩猩的幻燈片,其中一個標題寫著:要做愛不要作戰。考克斯把倭黑猩猩描繪為「雙性動物」,它們進行各種不同的性活動,以消除衝突,維護社會的安寧和平。「倭黑猩猩沉浸在和平、友愛和其樂融融之中」,考克斯說。接著她開玩笑說:「它們或許是發現了大麻的第一猿。」有人還說,一頭蹙著眉的黑猩猩看上去像傻瓜,而一頭倭黑猩猩較低的平直的眉毛,使它的面孔看上去更容易被理解為一個嚴肅的沉思者。

  近年來,在公眾印象裡,倭黑猩猩呈現出一種怪誕的圖景,這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它愛好和平和混交的名聲。《華盛頓郵報》最近把這個物種描繪為「持續不斷地」在交配;《泰晤士報》宣稱,倭黑猩猩「作為友善、敏感、健康和仁慈的典範,在闊胸腔的芸芸眾生中顯得鶴立雞群」;美國公共廣播公司一部野生動物片子以這樣的話開頭:「在黑猩猩打鬥和謀殺之處,倭黑猩猩是和平的締造者。而且,與黑猩猩不同,不是雄性倭黑猩猩而是雌性倭黑猩猩掌握著權力。」金賽協會在它的網頁上宣稱,「每個倭黑猩猩——雌的、雄的、幼仔和地位高的低的——都尋求和回饋親吻。」在洛杉磯,一個名叫蘇珊·布洛克的性學顧問在公共電視臺上倡導她所謂的「倭黑猩猩方式」,簡言之就是:「快樂緩解痛苦;性交排除緊張;友愛消弭暴力;當你處於興奮高潮之時,就不能很好地戰鬥。」在報紙專欄和網際網路上,倭黑猩猩經常被描繪為一種避免暴力、生活在平等之中或雌性統治的社區裡;更稀奇的是,據說它們不吃肉。人們認為這些行為與它們永不止息的性慾頗有關聯。因為倭黑猩猩是人類「最近的親戚」,據說它的舉止教導我們了解人性的基本面。

  2.由於地理和政治原因,野生倭黑猩猩很少得到科學研究

  倭黑猩猩這種流行的印象很大程度上是在我們對這種動物知之甚少的情況下大行其道的,它被承認作為一個物種的時間還不到一個世紀。世界各地圈養著大約200隻倭黑猩猩;然而,儘管是4種大型猿類之一,野生倭黑猩猩很少得到科學研究。倭黑猩猩世界的怪異現象之一是,著名的原始動物專家和作家弗朗斯·瓦勒是研究這個物種的權威人士,但他從沒有見到過一頭野生倭黑猩猩。

  直到20世紀70年代,研究倭黑猩猩棲息地的嘗試才剛剛起步。但由於地理和政治原因,這些努力總是時斷時續。瀕臨滅絕的野生倭黑猩猩(估計數量在6000至10000隻之間)只生存於剛果(金)境內濃密的不能進入的熱帶雨林中,讓自己處於人類的視線之外。這個赤道國家過去10年間因內戰和地區衝突導致300萬人死亡,世紀之交的幾年裡,這裡的戰爭激烈異常,對倭黑猩猩的野外考察活動趨於停頓。但近年來,一些剛果人和海外觀察者重返雨林,在熾熱潮溼的森林深處追蹤這種沉默的猿。其中最著名的專家是霍曼——德國萊比錫馬克斯·普朗克進化人類學學院的研究員。他自1989年以來屢屢到訪剛果(金)。他不僅以職業上的堅忍而聞名,而且達到不近人情的地步。一位倭黑猩猩研究者說,他「很難共事」,並且還有比這更刺耳的評判。

  霍曼每年飛赴金夏沙三四次,然後從那兒換乘美國傳教團體提供的輕型飛機,前往位於剛果盆地的世界第二大雨林。在離名叫累科塔爾的研究營徒步可及的地方,飛機將他放下來。霍曼在累科塔爾只作短暫駐留,但他不在期間,營地由附近村莊的剛果(金)工作人員、國外的研究生或志願者輪流看管。這次飛行,兩名新分子加入到霍曼的行列:福勒,一個40多歲面容冷峻的倫敦人,是從事黑猩猩研究的博士;馬修,30歲的加拿大裔美國人,他通過網絡廣告應聘了累科塔爾營地的管理員,每月工資300歐元。

  福勒和馬修將在這裡駐紮至少9個月。除每周一到兩次短暫的上網發郵件外,他們完全脫離了原來的生活。「對科學家來說,最愜意的莫過於晚上回家時筆記本記得滿滿的」,霍曼聳著肩說,「最幸福的人總是生態學家,他們來到森林,樹木總是站在原地。」但他和他的研究夥伴們依然穿梭在黑暗危險的森林裡,而關於倭黑猩猩的最令人感興趣的問題依舊沒有得到解答。雌性約束了雄性的攻擊性?為什麼性交頻繁,但雌性總是5至7年才生產?路途漫漫,這樣的研究路徑會讓我們理解倭黑猩猩的進化,更進一步,讓我們洞悉到人類的起源,霍曼說。

  3.謀殺、打鬥,倭黑猩猩的殘忍令人吃驚

  一天早晨,霍曼與瑞士博士生馬丁4點差一刻就出發。星光還在天空閃爍,他們踩著厚厚的腐葉前往森林深處。約1小時後,他們看到當地偷獵者刻畫的咒罵語:「喬納斯:你媽的個X」。偷獵者製作的燻倭黑猩猩肉在金夏沙市場上能賣到5美元,森林裡經常能聽到他們的槍聲。去年,瑞典研究員喬納斯來累科塔爾時焚毀了他們在森林中的營地,破壞了他們的生計。5點半左右,霍曼停下腳步,幾百英尺之外有倭黑猩猩的巢。

  一隻倭黑猩猩坐在樹杈上,正在吃小而堅硬的果實。它和同伴吐的殘渣落在地上枯死的樹葉上,弄出如同下雨一般的聲音。在同一棵樹上,一隻瘦弱的小倭黑猩猩走出母親身邊幾英尺,然後又返回來扭動著爬上母親的臂彎……接著再次重複相同的動作。6點半左右,倭黑猩猩開始走下樹,消失在森林裡。霍曼與馬丁隨後跟蹤,突然聽到前方尖利的叫聲,一個黑色的點正在追趕一個紅色的點,蹄聲急促地擊打著大地。霍曼說這是非常罕見的事情:倭黑猩猩追趕小羚羊。羚羊最終倖免於難,霍曼說,如果倭黑猩猩一隻爪子搭上羚羊,結果就會是血淋淋的。

  霍曼曾目睹過各種捕獵和肢解技巧,這幾乎總是由雌倭黑猩猩來做的。倭黑猩猩吃獵物從腹部開始,首先吃腸子。這種程序能讓一頭被獵獲的羚羊存活更長的時間。對這個被意想為平和的動物來說,倭黑猩猩可能殘忍到令人吃驚的程度。據長期觀察動物園裡的倭黑猩猩的比利時生物學家史蒂文斯說,他曾目睹過5頭雌倭黑猩猩攻擊一頭雄性,咬它的腳趾,並真的將之吞咽下去。史蒂文斯用嘲諷的語氣說:「哦,我是倭黑猩猩,我愛每個人,而發生的事情恰恰有悖於這種一相情願的想法。」史蒂文斯還記得斯圖加特動物園裡一頭雄性倭黑猩猩的陰莖被一頭雌的咬掉。「動物園不知如何才好」,他說,「因為他們也相信倭黑猩猩沒有黑猩猩那樣的攻擊性。我相信,如果動物園養更大一群的倭黑猩猩,那麼你甚至會看到它們相互殘殺。」在史蒂文斯看來,倭黑猩猩非常緊張,並不像人們通常所說的那樣輕鬆自在。「我發現相反,黑猩猩倒是更懶散。但如果我說我喜歡黑猩猩勝過喜歡倭黑猩猩,那麼我的同事一定認為我瘋了。」

  史蒂文斯的觀點得到了霍曼的印證。他回憶起一個「謀殺故事」:幾年前,一頭年輕的倭黑猩猩帶著自己的孩子坐在樹枝上。一頭雄性,可能是幼仔的父親,帶著明顯的挑釁跳上樹枝。雌性撲向雄性,後者掉到地下,其他雌性紛紛跳到這頭雄性的身上,場面暴烈無比。「持續了30分鐘」,霍曼說,「場面非常恐怖,我們不知道接著會發生什麼。30分鐘後,它們跳回樹上,幾乎都認不出它們來了,它們的毛髮都豎著,臉都變了形。」第二年,霍曼和他的研究夥伴努力尋找這頭雄性倭黑猩猩,但再也沒找著,他猜測這頭雄性受到了致命傷害。在另外一個場合,霍曼近距離看到了殺嬰,這也駁斥了倭黑猩猩舉止有節的說法。一頭新生的幼仔被其他雌倭黑猩猩從母親身邊帶走。第二天,霍曼看到母親帶著自己的幼仔,但它已經死了。「這是一出犯罪故事」,霍曼以嘲諷的語調說。

  這些暴力故事並不能徹底說明倭黑猩猩是殘忍的畜生,累科塔爾的新證據——倭黑猩猩捕獵殺其他靈長類動物——也不能。但這樣的故事,向那些把倭黑猩猩和黑猩猩作鮮明對比的觀點提出挑戰。正如《美國古人類學雜誌》所問:「倭黑猩猩果真比黑猩猩更人性化?」答案無疑是否定的。特約記者 洪慶明

(責任編輯:王偉)

相關焦點

  • ·謀殺、打鬥,倭黑猩猩的殘忍令人吃驚
    倭黑猩猩吃獵物從腹部開始,首先吃腸子。這種程序能讓一頭被獵獲的羚羊存活更長的時間。對這個被意想為平和的動物來說,倭黑猩猩可能殘忍到令人吃驚的程度。《華盛頓郵報》最近把這個物種描繪為「持續不斷地」在交配;《泰晤士報》宣稱,倭黑猩猩「作為友善、敏感、健康和仁慈的典範,在闊胸腔的芸芸眾生中顯得鶴立雞群」;美國一部野生動物片子以這樣的話開頭:「在黑猩猩打鬥和謀殺之處,倭黑猩猩是和平的締造者。
  • 倭黑猩猩為何多是雙性戀?
    在目前已知的約150多萬種動物品種中,提起「私生活最混亂」的動物,那倭黑猩猩一定榜上有名,而且還名列前茅。有人會說,這個倭黑猩猩跟普通黑猩猩長得沒什麼區別啊?的確如此,從名字也可以看出,倭黑猩猩是黑猩猩屬的動物,倭黑猩猩(Pan paniscus)曾被叫作「俾格米黑猩猩」,這個稱號是為了將它們與普通大猩猩(Pan troglodytes)區分開來。它們棲息於熱帶雨林,集群生活,倭黑猩猩產於非洲剛果河以南,是一種瀕臨滅絕的動物。
  • 這麼多年才知道倭黑猩猩和黑猩猩不是同一種,長見識了
    最有趣的事實之一是倭黑猩猩用性接觸來分散衝突而不是訴諸暴力。倭黑猩猩和黑猩猩屬於同一屬,直到20世紀20年代才被認為是同一物種。最初,倭黑猩猩被稱為「侏儒黑猩猩」,有時也被稱為「侏儒黑猩猩」。倭黑猩猩的嘴唇通常是粉色或紅色,臉上的皮膚是黑色的,這在幼年黑猩猩身上也能看到,而幼年黑猩猩的臉會是淺色的,成年黑猩猩的膚色可能會保持較淺。野外的倭黑猩猩通常都有一頭濃密的黑髮,從中間分開,但在圈養的情況下,許多倭黑猩猩都是禿頂的。禿頂大概是由於過度的相互修飾造成的。
  • 倭猩猩,一種和平的動物?
    人類馴化了很多動物,比如狗和豚鼠(荷蘭
  • bonobo倭黑猩猩是什麼?為什麼會隨時隨地性濫交?
    bonobo倭黑猩猩是什麼?為什麼會隨時隨地性濫交?時間:2015-01-31 10:49   來源:川北在線原創 禁止轉載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bonobo倭黑猩猩是什麼?為什麼會隨時隨地性濫交? - 由陳赫離婚引發的娛樂圈風暴愈演愈烈,爆料也更加重口。
  • 人類的近親——倭黑猩猩
    不經意間的分道揚鑣  這組幸運的「驢友」中,包括了拉瑪古猿、南方古猿、直立人、早期智人和晚期智人。而森林古猿的其他種類,則成為了今天動物學分類中的類人猿科,也就是現在的大猩猩、黑猩猩和長臂猿等,當然還包括倭黑猩猩。
  • 探訪稀有的倭黑猩猩
    據國外媒體報導,蘿拉雅倭黑猩猩避難所位於剛果民主共和國境內,是世界上唯一一家倭黑猩猩孤兒避難所,現已成為保護瀕危倭黑猩猩的重要基地。近日,攝影師通過大量的精彩鏡頭提醒人們關注倭黑猩猩的生存狀況。 倭黑猩猩是世界上最珍稀、最瀕危的大型靈長類動物。據估計,現有野生倭黑猩猩的數量大約僅為1萬隻。
  • 倭黑猩猩愛壞蛋
    倭黑猩猩愛壞蛋倭黑猩猩相對於它們的近親黑猩猩來說更溫和,很少發怒,也不愛喧譁。更奇妙的是,大多數倭黑猩猩很喜歡對別人施以援手,哪怕對方並沒有主動要求幫忙,或者幫助對方對自己並沒有什麼好處。不過,這個群體裡也有自私、恃強凌弱或非常刻薄的個體。
  • 倭黑猩猩的「包辦婚姻」:有媽的兒子像塊寶,情敵都被媽趕跑
    倭黑猩猩的社會: 姐妹結盟,世界和平 就像小熊貓並不是小的大熊貓一樣,倭黑猩猩也不是長得矮的黑猩猩。 動物行為學家們不約而同地用了「和平」來形容由雌性主導的倭黑猩猩社會:兩群倭黑猩猩在領地邊界上相遇時,通常不會像黑猩猩那樣大打出手,而是首先由地位高的雌性出面,作出摩擦生殖器這樣的親暱行為,然後兩個群體開始一起覓食互動。考慮到這些雌性在「遠嫁他群」之前沒準真是親姐妹,就不難理解這種友好舉動了。
  • 倭蛙,倭犰狳,倭黑猩猩!這些帶「倭」字動物原來是這樣命名的
    倭犰狳給我們留下了太多謎團。目前,科學家只知道倭犰狳在繁殖季節過著一夫多妻制的生活,母獸每胎僅產1仔,剛出生的幼崽遍體無毛、骨板柔軟,圈養條件下可以活4年多。遺憾的是,該物種在人類的侵害下種群岌岌可危,淪為高度瀕危物種,亟待嚴格保護。
  • 日本科學家飼養倭黑猩猩進行研究 欲探索人類本性(圖)
    原標題:日本科學家飼養倭黑猩猩進行研究 欲探索人類本性(圖) 向媒體公開的倭黑猩猩(網頁截圖)  國際在線專稿:據日本《朝日新聞》12月4日報導,位於日本熊本縣宇城市的京都大學野生動物研究中心近期開始飼養4隻倭黑猩猩。
  • 決策失敗,黑猩猩和倭黑猩猩也會不開心
    原標題:決策失敗,黑猩猩和倭黑猩猩也會不開心 情緒是影響人類決策方式的重要因素,而其他動物在決策時,發生情緒應答的過程則尚不明確。 耶魯大學的亞歷山德拉·羅薩蒂(Alexandra Rosati)和杜克大學的布萊恩·哈爾(Brian Hare)對居住在非洲自然保護區中的黑猩猩和倭黑猩猩進行了研究,評估了它們的情緒應答及動機。相關結果發表在PLoS ONE上。
  • 知否| 倭黑猩猩為何多是雙性戀?居然還是雌性偏多
    的確如此,從名字也可以看出,倭黑猩猩是黑猩猩屬的動物,倭黑猩猩(Pan paniscus)曾被叫作「俾格米黑猩猩」,這個稱號是為了將它們與普通大猩猩(Pan troglodytes)區分開來。它們棲息於熱帶雨林,集群生活,倭黑猩猩產於非洲剛果河以南,是一種瀕臨滅絕的動物。
  • 倭黑猩猩真的是性愛狂嗎?
    倭黑猩猩的交配次數並不像人們想的那麼頻繁,她說,「在繁殖方面它們不比黑猩猩活躍。 不過人們往往津津樂道於這些極端行為,而將之視作倭黑猩猩的日常,英國伯明罕大學的Zanna Clay說,她花費了數年時間研究野生倭黑猩猩。「這種觀念認為它們從早啪到晚,就好像它們是性癮者似的。」這些猿猴被認為耽於交媾並且從無衝突,這樣令人面紅耳赤的事情到底是不是真的呢?
  • 倭黑猩猩基因組測序完成
    英國《自然》雜誌網站6月13日刊登報告說,一個國際研究小組完成了對倭黑猩猩的基因組測序,這是科學界獲得的又一份人類「近親」的基因組圖譜,有助於對比研究是哪些基因導致了人類與各種猩猩的區別
  • 黑猩猩和倭黑猩猩使用的手勢有90%的相似性
    據外媒New Atlas報導,一項令人驚訝的新研究表明,黑猩猩和倭黑猩猩使用許多相同的手勢,大多數手勢的含義也基本相同。
  • 倭黑猩猩媽媽操心兒子婚事
    近日,德國馬克思普朗克進化人類學研究所的科學家發現,倭黑猩猩母親會主動增加雄性後代與其他雌性接觸的機會,甚至會在後代交配時為其「站崗」。相關研究成果本周發表於《現代生物學》。 倭黑猩猩是黑猩猩的近親。以往研究發現,黑猩猩母親會幫助自己的兒子爭奪在種群內的統治地位。
  • 倭黑猩猩更愛「敵人」—新聞—科學網
    研究揭示倭黑猩猩更愛阻礙者。
  • 人類的近親——倭黑猩猩--中國數字科技館
    在眾多猿類中與我們最相像的,就要屬即將滅絕的倭黑猩猩了。無論是相貌體型,還是行為舉止,我們都能從它們身上清晰地找到人類始祖的印記。而森林古猿的其他種類,則成為了今天動物學分類中的類人猿科,也就是現在的大猩猩、黑猩猩和長臂猿等,當然還包括倭黑猩猩。
  • 倭黑猩猩都是性愛狂?科學家為其正名
    在上世紀70年代,日本靈長類動物學家加納隆至是世界上最早記錄下倭黑猩猩群體內雌性成員核心地位現象的科學家之一。這一點與黑猩猩群體完全不同,在黑猩猩群體中,雌性在很大一部分時間裡是被排斥在社會邊緣的群體。